Reference: | 中文文獻 1、 王泰允,企業購併實用,一版,遠流出版社,台北,民國81年4月 2、 王雲琪,企業併購的理論分析與現實考察:北京:中央財經大學, 2002 3、 朱寶憲,王怡凱. 1998 年中國上市公司併購實踐的效應分析. 經濟研究,2002,11 4、 伍宗賢(1999),「企業併購聖經」,遠流書局。 5、 伍忠賢,(2002),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6、 林進富,公司併購教戰守則,一版,聯經出版事業,台北,民國88年5月。 7、 張新. 併購重組是否創造價值?----中國證券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經濟研究,2003,6 8、 張漢君,「上市公司財務結構決定因素與融資順位理論之實證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9、 郭峻權,「證券商購併策略與財務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0、 馮雨新,「資本結構決定因素之研究―台灣股票上市公司之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11、 閆曉彤. 中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行為分析:[碩士學位論文].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3 12、 萬潔平. 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的效率研究:[博士學位論文].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2 13、 裴平.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研究.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98~103 14、 蔡鋒. 世紀中天股權質押藏玄機. 國際金融報,2003-5-19 15、 潘隆政,「企業購併支付方式影響因素之研究―台灣上市主併公司之實證」,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5月。 16、 Ang J., J. Chung, J. McConnell,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A Note”, Journal of Finance, March 1982. 17、 Barton A. The Rationale Behind Interfiem Tender Offers:Information or Synergy. Joumel of Financial Econamics, 1983, 183-206 18、 Easterbrppk. Two Agency-Cost Explations of Dividends. Amercian Ecomic Review, 1984,650-659 19、 Paul M. Healy, Krishna G. Palepu, Richard S. Ruback, 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 NBRE Working Paper Serie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May 1990 20、 Patrick A. Gaughan,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1st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21、 Ross, S.A., “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 The Incentive Signaling Approach”,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Spring 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