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2974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47772      Online Users : 94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49


    Title: 線上遊戲雜誌廣告之內容分析
    Authors: 陳毓宏
    Contributors: 賴建都
    陳毓宏
    Keywords: 線上遊戲廣告
    內容分析
    遊戲來源國
    遊戲類型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1 16:13:51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究台灣線上遊戲廣告其訊息結構之特色,並對不同來源國、不同類型之遊戲廣告加以分析比較。期能將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作一對照探討,提供後續線上遊戲廣告研究之基礎,以及對業界實務執行之建議。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2000-2004年《軟體世界》雜誌所刊載之401則線上遊戲廣告為分析對象,探究其語文和非語文之訊息表現。研究發現,台灣線上遊戲廣告在版面尺寸方面,較多是「單頁」篇幅;產品的照片張數則主要分佈在「1-10張」間;大多採用「標準式」版面佈局;版面色彩則以「混合色系」居多。再就主角類型來看,通常是使用「虛擬人物」,而主角的性別往往「男女均有」;廣告目的方面以「品牌告知」為主,廣告標題形式則多採「新聞式」;資訊內容中遊戲的「成分或內容」是最被強調的;廣告中偏重「理性訴求」者較多;訴求的對象性別通常並未限定或者表達得不明顯;演出方式則以營造「嚴肅」氣氛的最多。

      就遊戲來源國別分析,在廣告尺寸上,台灣、日本呈現較多的的「單頁」篇幅,中國大陸、韓國則以「跨頁」較多;在版面色彩的部分,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多用「混合色系」,韓國則多用「冷色系」;在廣告目的方面,台、中、韓、日四國同樣以「品牌告知」為主,但以「周邊商品告知」為目的者僅出現於台灣、韓國的廣告中;而就廣告資訊內容中「價格或價值」線索來看,以日本遊戲的廣告最常提供。遊戲類型別的分析則顯示,在資訊內容上,動作類遊戲廣告提供較多的「價格或價值」、「功能表現」、「新觀念」、「直接回應機制」線索,此類別的資訊內容分數也最高;益智類遊戲則是提供較多的「可獲得性」與「特別優惠」線索;至於訴求方式上,角色扮演、益智、動作類的廣告都是以「理性訴求」為主,僅有其他一類較傾向使用「感性訴求」。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國榮(2004)。《線上遊戲品質與公平性對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私立東吳大學國
      際貿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Kotler, P. 著,方世榮譯(1996)。《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朱介英(2001)。《色彩學》。台北:美工科技有限公司。
    李冠佑(2004)。《台灣大型多人線上遊戲沉浸玩家之消費者轉換行為研究》。元智大
      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著,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
    北:亞太圖書。
    何佩青(2002)。《以國內電子遊戲業者現況探討線上遊戲營運模式及發展策略之先
    Bernard, Berelson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Dirksen, C. J. & Kroeger, A. (1968). 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oblems. Irwin:
    Homewood.
    Dowling, G. R. (1980). Information content in US and Australia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4(fall), 34-37.
    Dunn, S. W. & Barban, A. (1984). Advertising: Its role in modern marketing (5th ed.). □New York: Dryden Press.
    Hendon, D. W. (1973). How mechanical factors affect ad percept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3, 39-45.
    Homer, Pamela M. (1995). Ad size as an indicator of perceived advertising costs and effort: The effects on memory and percept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4(4), 1-12.
    Hotchkiss, G. B. (1964). An outline of advertising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Javalgi, R. G., Cutler, B. D. & Malhotra, N. K. (1995). Print advetising at the component level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Journal of Business □esearch, 34, 117-124.
    Jewler, A. J. (1989). Creative strategy in advertising (3rd ed.). California:Wadsworth.
    期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Johar, J. S. & Sirgy, M. J. (1991). Value-expressive versus utilitarian advertising appeals: When and why to use which appe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September), 23-33.
    Kaplan, A. (1943). Content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igns. Philology of Science, 10, □230-247.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 of behavior research (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Kirmani, A. (1990).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advertising costs on brand percep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September): 160-171.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NJ: Prentice Hall.
    Kotler, P. & Armstrong, G. (1991).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5th.). Prentice Hall, NJ: □□Englewood Cliffs.
    Madden, C. S., Caballero, M. J. & Matsukubo, S. (1986).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U.S. and Japanese magazine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54(3), 38-45.
    Moriarty, S. E. (1986). Creative adverti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ueller, B. (1987). Refections of culture : An analysis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 □□
    advertising appe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une-July, 51-59.
    吳得豪(2002)。《探討網路沉迷的行銷關係——以線上遊戲為例》。私立逢甲大學企  
    Petty, R. E. & Cacioppo, J. T. (1986).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 In L. Berkowitz (ed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pp.123-20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Resnik, A. & Stern, B. L. (1977). 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January, 41(1), 50-53.
    Ronald, E.T. (1999). A six-segment message strategy whee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9(6) , 7-17.
    Rotheschild, J. (1987). Marketing (3rd ed.).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Rothschild, M. L. (1987). Advertising: From fundamentals to strategies (1st ed.). US, D. C.: Health and Company.
    Schramm, W. L. (1971). The scienc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New directions and new finding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Press.
    Simon, J. L. (1971). The management of advertising (1st ed.). Engelwood Cliffs, New Youk: Prentice Hill.
    Stern, B. L., Krugman, D. M. & Resnik, A. (1981). Magazine advertising : An analysis of its information conten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1(Apr.), 39-44.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4)。《遊戲產業白皮書》。台北:拓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榮(1998)。《電腦角色扮演遊戲中的神話原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
    林千代(2004)。《線上遊戲族群區隔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  
    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婷(2003年1月13日)。〈打出韓冰掌 等著數鈔票〉,《星報》,第17版。
    林子凱(2002)。《線上遊戲『天堂』之使用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孫定業(2003)。《線上遊戲族群之消費者決策型態與忠誠度行為研究》。私立實踐大
    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釗欽(2000)。《banner不只是banner:WWW橫幅廣告訊息內容分析》。私立輔仁
    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勝凌(2004)。《線上遊戲設計吸引力對顧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
    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5: 85-112。
    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8: 1-26。
    莊伯仲(1994)。《候選人電視辯論與電視政見發表會訊息之內容分析–1994年台北
    市長選舉之個案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璟(2004)。《線上遊戲軟體的關卡級數設定與定價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
    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子賢(2003)。《涉入程度、服務補救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以線上遊戲為例》。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軼辰(2003)。《線上遊戲參與行為──消費者性別角色認同之探討》。私立長庚大
    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建隆(2000)。《線上遊戲作為一種廣告形式之效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張蜀永(2004)。《置入式行銷應用於線上遊戲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
    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武成(2002)。《線上遊戲軟體設計因素與使用者滿意度關聯之研究》。私立淡江大
    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于玲(2001)。《新聞網站網路廣告訊息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
    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莉玲(2004)。《線上遊戲行銷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啟豪(2003)。《線上遊戲使用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企業
    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韻竹(2004)。《利用線上遊戲歷程紀錄探討影響玩家成癮程度之因素》。國立中央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齡嬌(2003)。《整合行銷傳播工具之應用與效果評估研究——以線上遊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馨台(2000)。《廣告媒體、廣告國家與產品類型對於廣告訴求與廣告內容資訊性
    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尾忠久著,黃文博譯(1987)。《如何寫好廣告文案》。台北:國家出版社。
    傅鏡暉(2003)。《線上遊戲產業H@PPY書》。台北:遠流。
    程茵珮(2004)。《影響線上遊戲玩家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楊立方(2002)。《最佳廣告設計策略之知識管理—以機車廣告決策支援系統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敏(2004)。《線上遊戲產品置入傳播效果研究:以線上遊戲創作「kuso世代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家豪(2001)。《網路使用者參與網路遊戲行為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Jugenheimer, D. W. & White, G. E. 著,漆梅君譯(1994)。《廣告學》。台北:亞太圖書。
    管倖生(1995)。《廣告設計》。台北:三民書局。
    鄭景仁(2002)。《大台北地區青少年線上遊戲購買涉入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應用
    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樊志育(1986)。《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
    樊凌雲(2004)。《線上遊戲公司跨國經營策略成功因素之探討》。私立大葉大學國際
    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坤民(2004)。《線上遊戲價值創造、顧客感受、價值獲取之關聯性研究》。私立銘
    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貞吟(2003)。《強化線上遊戲吸引力之策略研究——以線上遊戲《天堂》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文河(2004)。《網路效應對廠商競爭地位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線上遊戲為例》。
    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伯勤(1990)。《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二、線上資料
    王以瑾(2002年10月7日)。〈不景氣?線上遊戲廣告一砸數千萬〉,《ETtoday》。□  
    上網日期:2004年10月23日,取自
    http://www.ettoday.com/2002/10/07/339-1360547.htm
    黃牧慈(2003年11月)。〈台灣原創,能玩出鴻海3倍產值?〉,《e天下》。上網日
    期:2005年3月10日,取自
    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35/035144.asp
    楊惠芬(2004年10月18日)。〈MIC:臺灣自製線上遊戲搶占27%市場〉,《iThome
    電腦報》。上網日期:2004年10月5日,取自
    http://www.ithome.com.tw/login.html?nologin=/daily/20041018/news_2.html
    《遊戲基地》。(2005)。取自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html
    薛念祖(1998)。〈電子娛樂風潮下的線上遊戲市場〉。上網日期:2004年11月26
    日,取自
    http://mouse.oit.edu.tw/Hope/199803/text4.htm
    三、英文部分
    Aaker, D. A. & Norris, D. (1982). Characteristic of TV commercials perceived as □□□informativ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22), 61-70.
    Beltramini, R. F. & Blasko, V. J. (1986). A analysis of award-winning advertising □□headlin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April/May), 48-5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研究所
    92452006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4520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5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