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8658/149719 (79%)
Visitors : 80382500      Online Users : 5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714


    Title: 從未消失的聲音 : 三峽大豹溪流域泰雅族傳統領域的故鄉復歸之聲
    A Study never ceases: claiming traditional territory of Tayal people in llyung Bngciq
    Authors: 林東暭
    Kainu, Watan
    Contributors: 王雅萍
    官大偉

    林東暭
    Watan Kainu
    Keywords: 大豹社
    還我土地
    樂信.瓦旦
    泰雅族
    Date: 2025
    Issue Date: 2025-10-02 11:18:27 (UTC+8)
    Abstract: 本論文旨在以族群主體史觀重寫臺灣泰雅族大豹社(qalang Bngciq)在殖民與政權轉變歷史脈絡下的族群記憶,透過探究大豹社的創社歷程、Watan Syat領導下的抗日戰爭、Losin Watan主導的「還我土地」運動及其家族世代的離散經驗,展現原住民族在殖民暴力與文化壓迫下的集體行動與抵抗策略。本文採用歷史文獻、口述訪談、家譜記錄與族語吟唱(Lmuhuw)等多重材料交織書寫,重新書寫被主流歷史所忽略的族群敘事。

    第一章探討大豹社如何從南投遷徙至三峽大豹溪流域,如何逐步建立跨族群互動的泰雅大型聚落。第二章分析Losin Watan家族的遷徙譜系與命名體系如何反映族群地理記憶與文化實踐,並詳述日本與國民政府如何透過命名與登錄制度對原住民進行去主體化與性別錯置的殖民書寫。第三章呈現Losin Watan自十歲作為人質進入日式教育體制,如何從質子、先覺者、模板帝國臣民蛻變為戰後的原住民代表,在二二八事件後主導「大豹社原社復歸陳情書」,成為戰後臺灣最早提出原住民土地歸還訴求的政治人物。第四章進一步描繪Losin Watan三位兒子在白色恐怖政治迫害陰影下的生命歷程,顯示族群創傷如何在家族中延續與變形。第五章則從當代轉型正義的角度切入,分析家族後裔如何透過銅像建置、家族墓園重建、忠烈祠入祠、籌備成立族裔協會、大豹社故事館等行動,試圖回應歷史失語與集體認同重構的挑戰。

    研究發現,Losin Watan家族的歷史經驗揭示臺灣原住民族在三個政權之間(清治、日治、國府)夾縫中求生的艱困歷程;原住民族不僅是帝國與國族敘事中的被統治者,也是渴望積極參與現代政治、主體發聲與文化復振的行動者。Losin Watan的生命軌跡尤其顯示殖民教育雖能塑造「現代原住民」,卻無法消滅深植其心的族群認同與歷史責任,其在制度內外的努力與悲劇性命運,構成臺灣原住民族現代史的重要縮影。
    本研究對於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土地權運動、家族記憶與文化復振提供具體個案與深度分析,亦揭示族群歷史與國家權力交織下的結構性壓迫與主體性重構。期盼本研究有助於促進臺灣社會對原住民族歷史處境的理解,並成為當代原住民族政策、教育與轉型正義實踐的重要參考。
    Reference: 李慧慧(2020)。《泰雅族有自己的文字嗎?──一名西方傳教士的「文明原住民族」打造之旅》。
    吳叡人(2008)。〈「臺灣高山族殺人事件」:高一生、湯守仁、林瑞昌事件之政治史的初步重建〉,收入許雪姬編,《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林茂成(1983)。樂信.瓦旦家族譜系。泰雅族林氏家譜。家族自存稿。
    高俊宏(2020)。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中禹 (2015) 。從檔案看原住民政治受難個案:以「湯守仁叛亂案檔案」為中心。檔案季刊,14:1 2015.03[民104.03]。
    傅琪貽(2020)。《大豹社事件──Watan Syat抗日事件》。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
    戴寶村、陳慧先 (2014) 。臺灣原住民政治案件與山地管控(1945~1954):以「湯守仁案」為中心。檔案季刊,13:4 2014.12[民103.12]。
    鄭光博(2006)。《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泰雅族」歷史記憶的建構Sm’inu puqing kinhulan na Tayal》。
    謝孟穎(2021)。
    紀念台灣省第一屆原住民省議員林 公瑞昌一樂信.瓦旦一銅像落成揭幕典禮委員會(1993)。追思泰雅族英靈前省議員樂信.瓦旦(林瑞昌)紀念冊。家族自存稿。
    台灣人權促進會。〈原住民政治受難者紀念專題〉。取自 https://www.tahr.org.tw
    國史館(2022)。《轉型正義資料庫:白色恐怖原住民族受難者資料專輯》。
    經濟部水利署。〈三峽河流域水系介紹〉。取自https://www.wra.gov.tw/wra10/cp.aspx?n=32476
    臺灣財政部國家財政史料館。〈接收日產相關文獻與史實〉。取自https://museum.mof.gov.tw/singlehtml/c38d76dfd6ee4b6f9acbecc1872fd603?cntId=cdffb1349a46475fa3ad27dddc616c5b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10826700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7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0801.pdf29017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