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8295/149332 (79%)
Visitors : 78062652      Online Users : 36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913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132


    Title: 胡雲翼《女性詞選》析論
    An Analysis of Hu Yunyi’s Anthology of Women’s Ci Poetry
    Authors: 郭郁華
    Guo, Yu-Hua
    Contributors: 侯雅文
    郭郁華
    Guo, Yu-Hua
    Keywords: 胡雲翼
    女性詞選
    新文化運動
    賢媛
    閨秀
    女作者
    女詞人
    Hu Yunyi
    Anthology of Women’s Ci Poetry
    New Culture Movement
    xianyuan (virtuous women)
    guixiu (gentlewomen)
    female authors
    women Ci poets
    Date: 2025
    Issue Date: 2025-09-01 15:16:03 (UTC+8)
    Abstract: 本書以胡雲翼於1928年所編纂的《女性詞選》為研究對象,詮釋其編選體例、詞人選擇,與重構女性詞史的觀點,進而評述其在明清至民國時期女性詞編選史中,所具有的地位與特殊性。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目的、詮釋觀點與研究方法。第二章回顧明清時期女性詞選的發展,並梳理歷代「賢媛」、「閨秀」、「才女」的觀念演變及其創作特色,做為參照,據此,揭明胡雲翼《女性詞選》所對向的傳統女作者觀。第三章聚焦於胡雲翼的生平背景與詞學思想,並說明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胡雲翼所擔負的文學社會責任與認可的歷史觀點,藉此,闡明《女性詞選》所以產生的外緣因素與條件,以及編選理念。第四章詮釋《女性詞選》的編選取向,及其所重構的女性詞史,論述的重點在於,胡雲翼如何透過選詞、詞評與詞人小傳,提出一種獨特的「女作者觀」,以便與傳統文化所認可的女詞人觀,有所區別;並據此重構女性詞史。第五章擇取同時期的其他女性詞選,做為比較分析的對照組,包括范煙橋《銷魂詞選》、孫佩茝《女作家詞選》、李輝羣《註釋歷代女子詞選》等等,說明胡雲翼《女性詞選》,在選材策略、評價標準與詞學觀念上的創新與差異。第六章總結,回顧本書各章重點,並指出《女性詞選》在現代詞學與女性文學史中的價值定位。
    This book takes Hu Yunyi’s Anthology of Women’s Ci Poetry (《女性詞選》, 1928) as its central object of study. It examines his editorial principles, the selection of women poets, and his perspective in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women’s Ci poetry, further assessing the anthology’s position and distinctiveness within the broader tradition of women’s Ci poetry anthologie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Republican era. Chapter One outlines the objectives, interpretive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Chapter Two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Ci poetry anthologies in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such notions as “virtuous women” (賢媛), “gentlewomen”(閨秀), and “talented women”(才女), as well as their creative features. These serve as a point of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s of female authorship that Hu Yunyi’s anthology sought to engage with.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Hu Yunyi’s life,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and literary thought, showing how—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he assumed a sense of literar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ong with a distinct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Thes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forces shaped the production of Anthology of Women’s Ci Poetry and informed its editorial ideals.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anthology’s editorial orientation and its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women’s Ci poetry, emphasizing how Hu Yunyi, through poem selection, critical commentary, and poet biographies, advanced a distinctive conception of “female authorship” that departed from traditional cultural views of women poets, thereby reshaping the trajectory of women’s Ci poetry. Chapter Five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other contemporary anthologies—such as Fan Yanchiao’s Xiaohun Cixuan (Anthology of Soul-Dissolving Ci Poetry) (《銷魂詞選》), Sun Peichai’s Anthology of Women Writers’ Ci Poetry (《女作家詞選》), and Li Huiqun’s Annotated Anthology of Women’s Ci Poetry Through the Ages (《註釋歷代女子詞選》)—to highlight the innova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Hu Yunyi’s selection strategies, evaluative criteria, and literary vision. Chapter Six concludes by reviewing the main arguments of the book and positioning Anthology of Women’s Ci Poetry within modern Ci poetry studies and the history of women’s literature.
    Reference: 一、胡雲翼著作(依年份先後排列)
    胡雲翼:《女性詞選》,上海:亞細亞書局,1928年。
    胡雲翼:《抒情詞選》小序,上海:亞細亞書局,1928年。
    胡雲翼:《宋詞研究》,上海:中華書局,1929年。此書1926年初版,1929年四版。
    胡雲翼:《詞學ABC》,上海:世界書局,1930年。
    胡雲翼:《新著中國文學史》,上海:北新書局,1933年。此書於1932年初版,1933年四版。
    胡雲翼:《中國詞史大綱》,上海:北新書局,1933年。
    胡雲翼:《唐代的戰爭文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此書標註1927年初版,1933年為國難後第一版。
    胡雲翼:《中國文學概論》,上海:啓智書局,1934年。此書1928年初版,1934年再版。
    胡雲翼:《唐宋詞選》,上海:中華書局,1940年。
    胡雲翼選注:《唐宋詞一百首》,上海:中華書局,1961年。
    胡雲翼:《宋詞選》,上海:中華書局,1962年。
    胡雲翼:《胡雲翼重寫文學史》,收入劉永翔、李露蕾主編:《胡雲翼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胡雲翼:《胡雲翼說詞》,收入劉永翔、李露蕾主編:《胡雲翼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胡雲翼:《胡雲翼說詩》,收入劉永翔、李露蕾主編:《胡雲翼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胡雲翼:《胡雲翼選詞》,收入劉永翔、李露蕾主編:《胡雲翼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二、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列)
    〔南朝宋〕范燁撰,〔唐〕李賢等注,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唐〕房玄齡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晉書.卷65,列傳第35》,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張九齡撰,熊飛校注:《張九齡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唐〕張彥遠輯:《法書要錄》卷3,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虞山張氏照曠閣刻學津討原本清嘉慶10年,1805年。
    [宋]周密撰,俞鋼、王燕華整理:《齊東野語》,《全宋筆記第九八册》,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年。
    〔宋〕方大琮撰:《鐵庵集》卷12,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族孫方良節明正德8年刻本,1513年。
    〔宋〕王讜撰,周勛初整理:《唐語林》,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年。
    〔宋〕何汶撰:《竹莊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宋〕洪邁撰,何卓點校:《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版。
    〔宋〕胡仔,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宋〕范純仁:《范忠宣集》卷11,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歲寒堂刻二范清康熙46年,1707年。
    〔宋〕孫光憲撰:《北夢瑣言》卷5,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德州盧氏雅雨堂刻增修雅雨堂清乾隆21年叢書本,1756年。
    〔宋〕陳師道撰:《叢書集成初編.後山居士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蔡絛撰:《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魏慶之著,王仲聞點校:《詩人玉屑》,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元〕伊士珍撰:《琅嬛記》卷中,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虞山毛氏汲古閣明崇禎刻清初彙印津逮秘書本。
    〔明〕何良俊撰:《何翰林集》下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71年。
    〔明〕李濂撰:《嵩渚集》卷11,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明嘉靖25年刻本,1546年。
    〔明〕李贄著:《焚書.續焚書》,收於《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此書1975年初版,2009年第2版。
    〔明〕柯潛:《竹巖集》卷14,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柯潮清雍正11年刻本,1733年。
    〔明〕張夢徵編,沈亞公校訂:《青樓韻語》上,臺中:中央書店總經銷,1935年。
    〔明〕張綖撰,劉尊明,李文韜整理:《詩餘圖譜》,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
    〔明〕梅鼎祚纂輯,陸林校點:《青泥蓮花記》收入《安徽古籍叢書萃編》,合肥:黃山書社,2014年。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明〕黃汝亨撰:《寓林集》卷14,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吳敬吳芝明天啓4年刻本,1624年。
    〔明〕解縉:《古今列女傳》原序,《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七.傳記類》,欽定四庫全書本清乾隆43年,1778年。
    〔明〕劉鴻訓撰:《四素山房集》卷3,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明崇禎刻清雍正印本。
    〔明〕錢士升撰:《賜餘堂集》卷2,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錢佳清乾隆4年刻本,1739年。
    〔清〕王端淑:《名媛詩緯初編》,間清音堂清康熙刻本。
    〔清〕永瑢,纪昀主编,周仁等整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别集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
    〔清〕永瑢、纪昀主编,周仁等整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别集類》卷174,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
    〔清〕李漁撰、單錦珩點校:《李漁全集》第3冊,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浙江文叢》。
    〔清〕汪啓淑輯:《擷芳集》,飛鴻堂清乾隆刻本。
    〔清〕周銘編:《林下詞選》,收錄於顧廷龍主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第17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寧靜堂清康熙10年刊本,1671年。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清〕孫詒讓著,王文錦等點校:《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清〕徐樹敏和錢岳輯:《眾香詞》,錦樹堂清康熙29年刊本,1690年。
    〔清〕張廷玉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明史》卷113,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張惠言編選,王紗紗整理:《詞選附《續詞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清〕盛大士撰:《蘊素閣文集》卷8,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清道光6年刻本,1826年。
    〔清〕章學誠著,葉瑛注:《文史通義校注》中冊,北京:中華書局,2014。
    〔清〕陳廷敬等撰、王宏原新勘:《康熙字典 修訂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清〕陳維崧撰,冒褒注:《婦人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36年。
    〔清〕惲珠:《國朝閨秀正始集》,紅香館清道光11年刻本,1831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鄧氏南邨艸堂清道光23年刻本,1843年。
    〔清〕歸淑芬、沈栗、孫蕙媛、沈貞永編:《古今名媛百花詩餘》,杭州市圖書館藏清康熙24年,1685年。
    〔清〕顧嘉容和金壽人編:《本朝名媛詩餘》,金氏秀實軒清康熙57年,1718年。刊本。
    三、現當代學術論著(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專書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近代女子詞錄》,收入龍沐勳:《詞學季刊》下,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現代女子詞錄》,收入《詞學季刊》上,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湖州市文化藝術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州市文化藝術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加〕方秀潔(Grace S. Fong)、〔美〕魏愛蓮(Ellen Widmer)編:《跨越閨門:明清女性作家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美〕艾朗諾著(Ronald Egan),夏麗麗、趙惠俊譯:《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美〕高彥頤著,Dorothy Y. Ko,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曼素恩(Susan Mann):《綴珍錄》,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曼素恩著(Susan Mann),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新店:左岸文化,2005年。
    〔美〕魏愛蓮(Ellen Widmer)著、趙穎之譯:《晚明以降才女的書寫、閱讀與旅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中央書店編輯所:《歷代才女風流佳話》目錄,上海:上海中央書店,1936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王兆鵬主編:《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王春榮:《女性生存與女性文化詩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偉勇、薛乃文合著:《詞學面面觀》上,臺北:里仁書局,2012年。
    王偉勇、薛乃文合著:《詞學面面觀》下,臺北:里仁書局,2012年。
    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余培林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下,臺北:華正書局,2003年。此書於1991年初版,2003年三刷。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李怡、康斌主編:《現代四川邊緣作家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20年。
    李輝羣:《註釋歷代女子詞選》,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
    卓清芬:《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3年。
    周策縱著,丁愛真、陳永明、王潤華、陳博文、洪銘水、鍾玲合譯:《五四運動史》上冊,香港:明報出版部,1995年。
    周愚文、洪仁進主編:《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5年。
    侯雅文:《中國文學流派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侯雅文:《陽羨詞派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9年。
    胡文楷編著,張宏生等增訂:《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胡適:《詞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年。此書1927年初版,1928年再版。
    胡適著,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胡適著:《中華散文 胡適散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
    胡曉明、彭國忠主編:《江南女性別集》二編上冊,合肥:黃山書社,2011年。
    胡曉明、彭國忠主編:《江南女性別集叢刊初編》上,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
    胡曉真:《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0年。
    范煙橋:《銷魂詞選》,上海:中央書店,1934年。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唐圭璋:《詞學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圭璋編著:《宋詞紀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孫克強等人合著:《歷代詞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
    孫佩茝:《女作家詞選》,上海:廣益書局,1930年。
    徐北文主編:《李清照全集評註》,濟南:濟南出版社,1990年。
    袁睿:《道光朝文人戲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
    張宏生、卓清芬主編:《空間與視野(全套):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的新進境》,臺北:允晨文化,2022年。
    張敬:《列女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4年。
    張夢機、張子良:《唐宋詞選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6年。
    張顯成等編注:《李清照朱淑真詩詞合注》,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曹辛華:《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詞學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曹淑娟:《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
    梁啟超著:《飲冰室合集》1,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陳水雲:《中國詞學的現代轉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陳水雲:《明清詞研究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來:《宋明理學》,臺北:允晨文化,2010年。
    陳婉娥編:《女作家文選》,上海:廣益書局,1930年。
    陳慷玲:《清代世變與常州詞派之發展》,臺北:國家出版社,2012年。
    陳獨秀著:《獨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陳麗平:《劉向《列女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喬以綱:《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年。
    曾大興:《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家傳》,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童紉蘭:《女作家詩選》,上海:廣益書局,1930年。
    閔宗述、劉紀華、耿湘沅選注:《歷代詞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葉嘉瑩:《性別與文化.女性詞作美感與特質演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
    葛渭君編:《詞話叢編補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賈植芳、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 第一集 建設理論集》,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 第二集 文學爭論集》,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劉少雄:《唐宋詞的情感世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
    劉少雄:《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劉尊明、王兆鵬:《唐宋詞的定量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
    潘光哲主編:《胡適全集 胡適時論集》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8年。
    蔣明軍、黃剛主編:《師道永恆:上海師範大學名師列傳》(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輝羣:《女性與文學》,上海:啟智書局,1928年。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此書於2000年初版,2002年再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此書於2002年初版,2015年再版。
    謝碧霞、劉漢初選註:《曉風殘月》,臺北:長橋出版社,1980年。
    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 第一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
    鍾振振、曹辛華:《民國詩詞文獻珍本整理與研究》35卷,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
    鍾慧玲著:《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韓淑舉:《明清女性閱讀》,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1年。
    羅宗強:《明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二)學位論文
    丁宸:《民國重要女性詞選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
    段晗胭:《《林下詞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曹宇薇:《清代女性詞選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
    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陳甜:《《眾香詞》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
    陳麗麗:《胡雲翼的詞學理論特色及貢獻》,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馮慧心:《明末清初女性詞選―《眾香詞》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哲學碩士論文,2004年。
    (三)期刊論文
    王兵:〈清詩女性選本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23期,2011年10月。
    王從仁:〈略論中國現代詞學的「通變」──兼論胡雲翼對現代詞學的貢獻〉,《詞學》第18輯,2007年。
    王開春、甘松:〈論詞學名家胡雲翼的詞學觀及其選詞實踐〉,《古籍研究》02期,2013年。
    王麗英:〈論劉向《列女傳》的立傳標準及其價值〉,《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2期,2002年2月。
    同人:〈我們的宣言〉,《晨報副刊.藝林旬刊》第1期,1925年4月。
    宋秋敏:〈民國時期女性詞選的特點和意義〉,《貴州社會科學》總327期第3期,2017年3月。
    李寶玲:〈王建、花蕊夫人「宮詞百首」之比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3年5月。
    亞細亞書局:〈渴望已久的文學小叢書出版了!補助教育發售特價〉,《申報》,1928年11月18日。
    林宏達:〈民國以來「論詞」詩詞研究成果回顧與展望,1912-2020〉,《書目季刊》54卷3期,2020年12月。
    林佳蓉:〈論《苕溪漁隱叢話》的詞學觀〉,《國文學報》47期,2010年6月。
    林玫儀:〈《古今名媛百花詩餘》校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第3期,2005年9月。
    林玫儀:〈王端淑詩論之評析──兼論其選詩標準〉,《九州學刊》第6卷第2期,1994年。
    林靜:〈清初順康年間女性詞選編撰〉,《黑河學院學報》第8期,2022年8月。
    查清華:〈胡雲翼與時俱進的詞學思想暨學術貢獻──胡雲翼先生百歲誕辰學術研討會綜述〉,《詞學》第16輯,2005年。
    胡雲翼:〈李清照評傳〉,《晨報副刊.藝林旬刊》第13期,1925年。
    夏冉:〈論胡雲翼對女性詞的風格闡釋〉,《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6年12月。
    曹宇薇:〈《古今名媛百花詩餘》編纂宗旨與選詞標準探析〉,《嘉興學院學報》第32卷第4期,2020年7月。
    曹宇薇:〈21世紀以來清代女性詞選研究現狀及發展空間〉,《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5期,2019年9月。
    許菊芳:〈民國以來「女性的詞選」類別及其意義探討〉,《文藝評論》02期,2015年。
    許菊芳:〈胡雲翼的詞選觀念及其編選實踐〉,《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2014年4月。
    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徵〉,《文學遺產》第6期,2002年
    曾大興:〈胡雲翼先生的詞學貢獻〉,《文學遺產》第2期,2006年。
    曾大興:〈胡雲翼詞學思想的形成條件──胡雲翼獨特的人生經歷與學術道路〉,《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8期,2006年8月。
    曾令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原初語境、後代詮釋〉,《中國文學研究》35期,2013年1月。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叙寫及其影響(上)〉,《中外文學》20卷8期,1992年1月。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叙寫及其影響(下)〉,《中外文學》20卷9期,1992年2月。
    劉永翔:〈胡雲翼詞學研究平議〉,《詞學》第14輯,2003年。
    劉威志:〈從彊村後學龍榆生對王國維詞學主張的制衡,試析龍氏論詞之承襲與開創:以龍著〈南唐二主詞敘論〉、〈清真詞敘論〉、〈晚近詞風之轉變〉為例〉,政大道南論衡2008年全國研究生漢學學術研討會。
    劉凌:〈《胡雲翼集》介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5期,2005年9月。
    劉漢初:〈王國維的詞及其詞論―一個影響論的觀點〉,《東華漢學》第2期,2004年5月。
    蔣昕宇:〈民國女性詞選的批評價值與時代特色〉,《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7期,2024年。
    謝桃坊:〈胡雲翼與中國現代詞學的建立〉,《古典文學知識》06期,2003年。
    鍾慧玲:〈閱讀女性.女性閱讀──沈善寶《名媛詩話》的女性建構〉,《東海中文學報》第20期,2008年7月。
    羅賢淑:〈魏夫人詞析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8期,2003年。
    四、網路資料、工具書
    李輝羣:《近代史數位資料庫.近代婦女傳記資料庫》,檢索時間:2025年5月1日https://mhdb.mh.sinica.edu.tw/women_bio/biography.php?no=1045
    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黃文吉:《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615102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2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301.pdf3427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