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142/144115 (79%)
Visitors : 50614774      Online Users : 35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481


    Title: 一個未來學院的創發旅程 —以政大X實驗學院為例
    A Jounary of Innovation in a Future College: A Case Study of NCCU Xperimental College
    Authors: 彭瑀婕
    Pong, Yu-Jie
    Contributors: 李淑菁
    Lee, Shu-Ching
    彭瑀婕
    Pong, Yu-Jie
    Keywords: 未來實驗大學
    X實驗學院
    高等教育
    未知
    實驗
    創造
    Future Experimental University
    X Experimental College
    Higher Education
    Unknown
    Experiment
    Creativity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9-04 15:24:5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尋政大X實驗學院的創發旅程。回看目前的大學系所,多半都是在20世紀因應當時社會需求與政策所創設,然而隨著時代的推進,108新課綱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大多都嘗試許多跨領域的學習而未來需要的人才早已不同,高等教育能否幫助學習者來面對易變、模糊、未知、複雜的世界?政大X實驗學在過去的發展背景之下,又該如何透過實驗精神逐步展開發展與對話?籌備過程的經驗可能與高等教育有哪些對話或想像?

    政大X實驗學院定位為一個隱形大學、跨域共振的未來學院,旨在連結一個共生、共創、共好的場域。本研究發現政大X實驗學院在組織創新模式中,以生活與生命交織相伴的學習共同體為發展,在這樣的籌備團隊下,涵納幾種樣貌:有幽默力、有創造力、多元共容、日常的分享、人人是領導的特質。X實驗學院亦是在政大現有的制度下實驗新的可能性,亦可發現X實驗學院關注學習者「成為一個人」的面向蘊含高層次精神。如此,有靈魂的X實驗學院才得以展現。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al journey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s X Experimental College. Reflecting on current university departments, most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20th century in response to societal needs and policies of the time. However, as times change, the new curriculum of 108 an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have led students to explore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making the talent needed for the future quite different. Can higher education help learners face a world that is volatile, ambiguous, unknown, and complex? How can the X Experimental College, given its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use experimental spirit to unfold its development and dialogue progressively? What dialogues or imaginings might the preparatory process offer for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s X Experimental College is envisioned as an invisible university and a future-oriented institu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resonance, aiming to create a space of symbiosis, co-creation, and mutual benefit.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X Experimental College, within its innovative organizational model, develops as a learning community intertwined with life and existence. Under such a preparatory team, it embodie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humor, creativ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daily sharing, and leadership from everyone. The X Experimental College also experiments with new possibilities withi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s existing framework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high-level spirit involved in learners' "becoming a person." Thus, it is through this soulful approach that the X Experimental College can truly manifest.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03月14日),未來工作報告2023。經理人雜誌。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68260?
    行政院(2018年1月11日)。《實驗教育法》三法修正:讓台灣教育創新更具動能。行政院新聞傳播處。https://reurl.cc/kOejY3
    吳思華(2022)。未來高等教育的想像。高等教育,17:2,1-32。https://ericdata.com/tw/detail.aspx?no=907529
    吳清山(2008)。解讀台灣教育改革。心理。
    吳清山(2015)。「實驗教育三法」的重要內涵與策進作為。教育研究月刊,258,42-58。
    吳清山(2015)。教育名詞:實驗教育三法。教育脈動,3,1-2。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27-56。
    李加祈(2023,12月28日)。愈呆愈有創意?發呆不是浪費時間,原來大有用處。遠見雜誌。https://reurl.cc/dn3jkM
    李柏佳 (2016)。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解析--國民教育階段為例。學校行政,15-33。
    李淑菁(2015)。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學富。
    李淑菁(2021)。野力:翻轉慣行教育!培養獨立性×思辨力×創造力。三民書局。
    李淑菁(2023,11月13日)。「怪咖老師」如何接住大學中的「怪咖學生」?我們的「X實驗計畫」。獨立評論。https://reurl.cc/p3Nj0b
    李淑菁(2024)。教育跨領域之必然與必要:我一直走在「混」的實踐道路上。教育研究月刊,363,4-17。
    李嘉年(2016)。實驗教育三法後臺灣另類學校發展初探。學校行政,103,1-13。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8006119
    李蔡彥(2023,12月26日)。政大X學院+過夜專案 想教出怎樣的人才?天下雜誌。https://reurl.cc/0vq80A
    林俊成(2015)。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對當前教育之影響及公立學校經營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72-178。
    林昱瑄(2010)。走進「大姐頭」的生活世界:一個民族誌的產製過程。載於周平、林昱瑄主編之,質性/別研究(219-247頁)。巨流。
    林津如(2015)。娶外配的男性都是大男人?以女性主義民族誌方法重新解讀男性陽剛特質。載於周平、林昱瑄主編之,質性/別研究(147-180頁)。巨流。
    政大學聲(2016,8月21日)。舉放學制!別讓院系束縛未來。政大學聲。
    政治大學(2023,12月27日)。期末考前發呆60分鐘 政大首屆發呆賽逾70人報名。政治大學。
    施又瑀(2017)。從法規演變談我國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發展趨勢。學校行政,109,172-187。https://doi.org/10.3966/160683002017050109010
    胡華勝(2024年1月16號)。據調查,大學生壓力這一年最大!今年43所大專要放心理假。遠見雜誌。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9678
    秦夢群(2015)。教育選擇權研究。五南。
    郝冰、王西敏譯,Richard Louv(2009)失去山林的孩子 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野人文化
    國立中山大學(2024)。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https://pis.nsysu.edu.tw/
    國立台灣大學(2021)。臺大創新設計學院設置要點。
    國立台灣大學(2024a)。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https://tbd.ntu.edu.tw/
    國立台灣大學(2024b)。臺大創新設計學院。https://dschool.ntu.edu.tw/
    國立成功大學(2024)。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https://reurl.cc/WxmZ99
    國立東華大學(2024)。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https://rvis.ndhu.edu.tw/
    國立政治大學(2024a)。官方網站。https://www.nccu.edu.tw/
    國立政治大學(2024b)。國際創新學院 。https://ici.nccu.edu.tw/zh-hant/
    國立清華大學(2024)。學院學士班-實驗教育方案。https://ipth.site.nthu.edu.tw/p/412-1462-14021.php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024)百川學士學位學程。https://reurl.cc/qVRjeq
    國立臺東大學(2024)。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https://ipbd.nttu.edu.tw/
    張毓思(2022,11月01日)。大學不用念4年了?教育部長潘文忠:修法鬆綁學制,不框住學生興趣。天下雜誌。https://reurl.cc/0vq80A
    張毓思(2022年11月22日)四大衝擊下的未來學習圖鑑變局新人才。天下雜誌,760,88-96。
    教育部(2015,1月29日)。教育發展新契機:實驗教育三法。教育部國教署https://reurl.cc/aqYjK3
    教育部(2018,4 月 27 日)。實驗教育簡報。
    教育部(2022)。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 (112-116年)。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333F49BA4480CC5B
    教育部(2023,4月10日)。「專業培育、偏遠地區教育、實驗教育及在學率概況」提要分析。教育部統計處。https://reurl.cc/mMOjbl
    梁可憲(2011)。遊戲和教育的連結與想像。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7&edm_no=18&content_no=402
    許宏儒(2019)。成為自己乃是一種英雄旅程-論Joseph Campbell 思想中之生命教育蘊意。千江有水千江月,坎伯神話理論的教育蘊意。五南。
    陳文玲(2014)。賦權、想像、在關係裡創造-X書院的理念與實踐。載於政大書院(主編),在虛實之間學習:以政大書院為核心的高教實驗(95-119頁)。國立政治大學。
    曾俊凱(2006)。彩虹般的教育潮流-我國另類學校現況與省思。研習資訊,23(3),45-53。
    鈕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馮朝霖(2001)。另類教育與全球思考。教育研究月刊,92,33-42。
    馮朝霖(2004)。駱駝、獅子與孩童-尼采的精神三變說與批判教育學及另類教育的起源。教育研究月刊,121,5-13。
    馮朝霖(2006)。另類教育與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趨勢。研習資訊,23(3),5-12。
    馮朝霖(2008)。後現代陶養與通識教育。通識在線,19,22-25。
    馮朝霖(2015)。靈性生態學與美感教育。教育脈動,2,41-26。
    馮朝霖(2016)。善變的藝術-另類教育。道禾書院。
    馮朝霖(2017)。另類教育基本精神及其臺灣經驗。馮朝霖(主編),台灣另類教育實踐經驗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對話(1-22頁)。國家教育研究院。
    馮朝霖、許宏儒(2014)。學習的自由與地球的未來--另類教育與生態村運動的匯流 。教育研究月刊,241,139-156。https://ericdata.com/tw/detail.aspx?no=400636
    黃武雄(2013)。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左岸文化。
    黃姮棻(2018)。從另類教育到實驗教育的發展與省思。實驗教育與另類教育,14,1-15。
    黃彥超(2016)。實驗教育三法分析與影響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44-49。
    黃瑞琴(2021)。質性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版)。心理。
    楊竣傑(2017,10月1號)。史丹佛2025,重塑學習生態系統。Cheers雜誌。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5593
    詹志禹(2017)。實驗創新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與教學,20(4),1-23。https://doi.org/10.6384/CIQ.201710_20(4).0001
    詹志禹(2022)。實驗大學與永續未來。載於薛曉華(主編),夢想高教新視野:實驗大學的國際視野(259-297頁)。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臺科大(2022年11月4日)面對日新月異的未來,你畏懼嗎?臺科大:π型人才超越界限、無懼未來!天下雜誌。https://reurl.cc/9vkYNn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2020,10月)。臺灣實驗教育發展歷程。https://nccu.huaray.com.tw/tw/index.php
    劉仲冬(2014)。民族誌研究法及實利。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5-162頁)。巨流。
    劉若凡(2011)。台灣「另類教育研究」的歷史考察:以學位、期刊論文為主的初步嘗試。載於陳伯璋(編),教育的藍天-理念學校的追尋(53-82頁)。國家教育研究院。
    劉紹華(2015)。醫療民族誌中的性別角色:一個女人類學者的毒品與男性研究。載於周平、林昱瑄(主編),質性/別研究(181-218頁)。巨流。
    潘維大(2020,8月24日)。高教4.0是什麼?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以後人人要學第二專長。天下雜誌。https://reurl.cc/AjreN3
    蔡清田主編(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五南。
    鄭育萍(2016)。大學教育再想像:史丹佛2025之創新大學學習生態系統。教育研究月刊,266,96-112。
    薛曉華(1996)。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前衛。
    薛曉華、成虹飛(2022)。生態村導向的另類大學―英國Schumacher College實踐意義與啟示。收錄於夢想高教新視野:實驗大學的國際視野(221-258頁)。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謝小芩(2003)。對抗、競爭與合作:台灣民間教育改革團體與學校體制的互動模式-以人本教育基金會為例。載於黃顯華(編),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夥伴協作(19-47頁)。香港教育研究所。
    顏國樑、楊郡慈(2022)。《實驗教育三法》的正面影響、問題及解決策略。學校行政,140,298-322。https://doi.org/10.6423/HHHC.202207_(140).0010
    蘇慧貞(2022,1月10號)。明天愈來愈難以預測,大學如何為「未來世代」做好準備?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9668

    二、外文文獻
    Ayers, W.(1999)。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老師(江麗美譯)。桂冠。
    Campbell, J(1968)。千面英雄(朱侃如譯)。立緒文化。
    Fetterman, D. M.(2013)。民族誌學(賴文服譯)。揚智。(原出版年2010)
    Mackesy, C.(2022)。男孩、鼴鼠、狐狸與馬(韓絜光譯,第一版)。天下雜誌。
    Mary-Jayne Rust & Nick Totton.(2015)。失靈的大地:生態心理學的反思與實踐(黃小萍譯)。心靈工訪。(原出版年2012)
    Miller, J. P.(2007)。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張淑美主譯)。學富。(原出版年2000)
    Mimtz, J., Solomon, R. & Solomon, S.(2012). The handbook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Macmillan.
    Pink, D. H.(2020)。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查修傑譯)。大塊文化。
    Ron Miller. (2007)。學校為何存在?美國文化中的全人教育思潮(張淑美、蔡淑敏譯)。心理。(原出版年1990)
    Snyde, G.(2018)。禪定荒野(譚瓊琳、陳登譯)。果力文化。
    Conley, B. E. (2010). Alternative schools: A reference handbook. https://reurl.cc/Vzxvdy
    OECD(2019).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 https://reurl.cc/zD6YA6
    UNESCO(2016). Education 2030: Incheon Declaration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 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4327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1061570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70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0101.pdf2373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