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69/144892 (79%)
Visitors : 51897987      Online Users : 3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475


    Title: 排灣族領域觀之研究:以kaviyangan(佳平)部落調查傳統領域的過程為例
    Research on the Paiwan People’s Sense of Territoriality: Taking the kaviyangan(Jiaping) Community’s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the Traditional Territory as an Example
    Authors: 葉仁傑
    Yeh, Jen-Chieh
    Contributors: 陳怡萱
    Chen,Yi-Shiuan
    葉仁傑
    Yeh,Jen-Chieh
    Keywords: 傳統領域
    佳平部落
    原住民族土地政策
    領域觀
    Traditional territory
    Jiaping community
    Indigenous peoples’ land policy
    sense of territoriality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9-04 15:23:08 (UTC+8)
    Abstract: 本研究計畫田野地點位於於北大武山支系西南側之kaviyangan(佳平)部落。kaviyangan(佳平)部落的族人隨著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各種國家統治措施進入, 部落的mamazangiljan(王族)社會功能開始逐漸被弱化。至1966年後原住民保留地實施私有化後,更是將mamazangiljan(王族)作為政治實體的管領支配力完全消解,而被原住民個人取得所有權的原住民保留地制度取代。2000年以降的由中央政府所推行的傳統領域劃設政策更進一步衝擊族人的領域觀,例如將傳統領域作為辦理原住民保留地土地分配依據之作法,使得族人將劃設傳統領域理解為得以獲分配增編之原住民保留地的途徑。本研究試圖透過kaviyangan部落傳統領域調查過程,釐清kaviyangan人的領域觀及社區認同空間的現況, 最後將彙整研究成果對當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提出具體建議。
    The field location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he kaviyangan (Jiaping) community, situated on the southwest side of the Beidawu mountain range. For the kaviyangan (Jiaping) community,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mamazangiljan (traditional leader) began to diminish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continued to decline und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s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following World War II. The 1966 privatization policy of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which permitted Indigenous individuals to obtain private land ownership, further eradicated the authority of the mamazangiljan as a political entity. Additionally, the traditional territory demarcation policy implemented by the State since 2000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community’s sense of territoriality. For instance, the practice of local township governments using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as the basis for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title claims has led community members to perceive the demarcation of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as synonymous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land.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ore how the kaviyangan people’s sense of territoriality has evolved and continues to evolve amid shifting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findings will be utilized to provid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land policies.
    Reference: 書籍
    小島由道,(1921)。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四冊。編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譯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小島由道,(1915-1921)。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第三冊。譯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小島由道,(192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譯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王靜儀,(2010)。從社區發展到社區營造-臺中縣的個案研究(1965~2005) 。臺灣文獻。
    台邦.撒沙勒,(2014)。泰武鄉志。屏東。屏東縣泰鄉公所。
    夷將.拔路兒,(2008)。臺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下)。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吳永華,(2000)。台灣歷史紀念物-日治時期台灣史蹟名勝與天然紀念物的故事。晨星。
    吳豪人,(2019)。「野蠻」的復權:臺灣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與現代法秩序的自我救贖。臺北。春山出版。
    佳平社區發展協會,(2020)。佳平部落傳統領域劃設調查報告。佳平社區發展協會。
    拉夫瑯斯·卡拉雲漾,(2013)。排灣族王國文化解析。屏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林修澈,(2018)。台灣原住民族部事典。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邱霄鳳,(2013)。從佳興部落看排灣族的女性手紋與部落的社會階序的關係。屏東縣。屏東縣政府。
    周櫻花,(2008)。kaviyangan部落生命史。屏東縣。屏東縣泰武鄉佳平社區發展協會。
    屏東縣政府,(2014)。重修屏東縣志。屏東市。屏東縣政府。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社區發展協會,(2004)。佳平部落史。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社區發展協會,(2020)。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 108-109 年度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徐震,(1985)。社區發展: 方法與硏究。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張長義等人,(2003)。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研究報告>> 。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移川子之蔵,(1935)。『台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譯者 楊南郡。
    童春發,(2001)。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童春發,(2011)。排灣族擬人化的命名土地制度-三個遺址地名的田野調查與文化詮釋。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童春發、洪湘雲,(2017)。排灣族padain部落歷史研究。臺北。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謝嘉梁),(2011)。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3-臺灣省政府公報中有關原住民法規政令會編(3)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省原住民行政局,(1995)。增編原住民保留地三年工作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蔡明誠、蔡志偉Awi Mona,(2011)。委託辦理原住民族傳統財產權納入民法爱權之研究及條文研擬計畫。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已改制原住民族委員會)。
    蔣斌,(1995)。排灣原住民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 空間、力與社會 /。
    蔣斌、李靜怡,(1995)。北部排灣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顏愛靜、楊國柱,(2004)。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新北。稻鄉出版社。
    期刊論文
    石垣直,(2005)。部落地圖調查之省思:以布農族之內本鹿調查為例。東台灣研究,2005年12月,頁37-62。
    台邦,撒沙勒,(2008)。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kucapungane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考古人類學刊,2008年12月,頁9-44。
    官大偉,(2017)。傳統領域:一個原住民族發展的關鍵議題。台灣原住民研究叢論,2017年12月。
    官大偉、林益仁,(2017)。什麼傳統?誰的領域?: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2008年12月,頁109-141。
    林淑雅,(2011)。差異而不平等-原住民族產權特殊性的理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2011年,頁118。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會議,(2019)。108年第1次部落會議會議紀錄。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會議,2019年3月28日。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會議,(2019)。108年第3次部落會議會議紀錄。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會議,2019年10月24日。
    施聖文,(2019)。誰是局內人? 從傳統領域到政治領域,一種治理性的可能。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19年4月,頁49-98。
    胡哲豪,(2017)。排灣族的生活就是一場政治:排灣民族議會籌備工作之歷程。原教界 :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2017年8月號76期,頁46-49。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13)。還我土地觀點下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2013年3月,頁67-98。
    黃應貴,(2013)。空間、力與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1995,頁1-32。
    葉神保,(2013)。日本時期排灣族南蕃事件之研究。臺灣學研究,2018年4月,頁3-5。
    葉高華,(2017)。從山地到山腳: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社會網絡與集體遷村。《臺灣史研究》,2017年3月,頁125-170。
    詹素娟,(2003)。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2003年11月,頁117-142。
    蕭世暉、汪明輝,(2016)。解殖民的文化地景再現:以泰雅族人繪製「會吟唱的地圖」為例。地理研究,2016年11月,頁107-142。
    顧雅文,(2011)。日治時期台灣的金雞納樹栽培與奎寧製藥。台灣史研究,2011年9月,頁 47-91。
    博碩士論文
    汪明輝(1992)。Hupa:阿里山鄒族傳統的領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臺北市。
    林淑雅(2007)。解/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邱馨慧(2001)。家、物與階序-以一個排灣社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臺北市。
    施聖文(2013)。劃界的政治: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1895-2005。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中市。
    張金生(2013)。排灣族mamazangiljan制度及其部落變遷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臺北市。
    曾巧忻(2019)。集體權利與認同:屏東排灣族繼承與保留地糾紛中的流動法意識。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臺北市。
    劉香君(2006)。賣地的頭目:嘉蘭人的土地觀念變遷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新竹市。
    專書論文
    官大偉,(2021).From territorial claim to land-use plan The experience of dialoging Indigenous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state management regime in Taiwan.
    網際網路
    台灣史研究所台灣日誌知識庫//熱蘭遮城日誌,最後瀏覽2024年6月27日,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7%86%B1%E8%98%AD%E9%81%AE%E5%9F%8E%E6%97%A5%E8%AA%8C/II-E/1644-04-18
    佳平部落劃設成果報告 //原住民族委員會官方網站,最後瀏覽2023年1月27日,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EAB4E460567F49D5/2D9680BFECBE80B69CB4E57A44A9482A-info.html
    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宣導手冊//原住民族委員會官網,最後瀏覽2023年4月9日,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EAB4E460567F49D5/2D9680BFECBE80B6E00E0AC68AE3E858-info.html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會議列表//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官方網站,最後瀏覽2024年7月,https://indigenous-justice.president.gov.tw/
    EldenStuart,Territory Without Borders // HIR(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Retrieved Dec 5 2019,from: https://hir.harvard.edu/territory-without-borders/?fbclid=IwAR2HOD2lvcioZwhpwWJLSKpoUOXjWDaYmU8Rb7W69tXMLI0cx5i8Xg5ojC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1082670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7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0601.pdf5058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