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533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1/144292 (79%)
造訪人次 : 50922498      線上人數 : 9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300


    題名: 銀行法第125條「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計算之爭議
    Dispute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from the Article 125 of the Banking Act
    作者: 周佑達
    Chou, Yu-Ta
    貢獻者: 楊雲驊
    Yang, Yun-Hua
    周佑達
    Chou, Yu-Ta
    關鍵詞: 犯罪所得
    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銀行法
    非法收受存款罪
    非法辦理匯兌業務罪
    證券交易法
    內線交易
    illegal proceeds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Banking Act
    Illegal Fundraising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Dealing with Exchang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nsider Trading Crimes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2024-09-04 14:40:31 (UTC+8)
    摘要: 民國93年銀行法修法增訂第125條第1項後段:「違反第29條第1項規定者……其犯罪所得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500萬元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期盼以重刑來抑制詐騙吸金的犯罪,而後民國107年修法將「犯罪所得」修改為「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實務上一直以來針對銀行法第29條「非法收受存款罪」的「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之計算採總額法,也就是不扣除任何成本費用,但此定義似乎與會計原則與財經法理上的「所得」、「利益」定義有別,不無疑義。
    然而,相較於惡性重大、影響社會層面、金融秩序甚廣的「非法收受存款罪」,與同樣為銀行法第29條的「非法辦理匯兌業務罪」之「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的計算方式一致,亦非無疑。又,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的「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立法理由又採差額計算,與銀行法的計算方式歧異,導致「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的計算方式變成相當重要的議題,也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意見,而銀行法的非法收受存款罪、非法辦理匯兌業務罪及證券交易法的內線交易罪的計算方式,更是爭論的重點。
    然而,因為「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的計算除了跟刑法的原理原則有關外,也涉及了財經法的原理原則,因此更加的複雜,究竟「利得達一億元加重其刑責條款」的立法來源為何?法律性質為何?該利得的定義為何?如何計算才合理?銀行法中的非法收受存款罪、非法辦理匯兌業務罪與證券交易法的內線交易罪的計算方式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該如何建議?均為值得探討之議題。
    鑒於上述,本文研究方法係透過法律分析及修法歷程分析法、文獻內容整理之歸納演繹法及比較法學研究法,主要目的係釐清「利得達一億元加重其刑責條款」修法後的「利得」法條文字「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的定義,並試圖釐清「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的計算方式,希望透過本文之分析整理比較後,可以提出具體之建議。
    In 2004, the Banking Act was revised and adde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of Article 125: "Those who violate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29... and whose illegal proceeds amount to more than NT$100 million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7 years, and may be concurrently sentenced to A fine of not less than NT$25 million but not more than NT$500 million was expected. It was hoped that severe penalties would be used to curb the crime of defrauding money. Later, in 2018 , the law was revised to change " illegal proceeds " to "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In practice, the calculation of "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 in Article 29 of the Banking Act, "the crime of Illegal Fundraising ", has always been based on the gross method, that is, no costs and expenses are deducted. However, this definition seems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accounting principl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crime of Illegal Fundraising ", which is serious and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society and the financial order, and the "crime of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Dealing with Exchange ", which is also the crime in Article 29 of the Banking Act, "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consistent. In addition, the legislative reason for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in Article 171,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uses a differential calcul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Banking Act, resulting in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and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have arise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Fundraising, the crime of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Dealing with Exchange under the Banking Act, and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under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s the focus of the debate.
    However, because the calculation of "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but also involves the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law, it is more complicated. After all, "profits of 100 million will increas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What is the legislative source of "Article"? What is its legal nature? What is the definition? How to calculate it reasonably? Are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crime of Illegal Fundraising and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Dealing with Exchange in the Banking Act and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in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consistent? What suggestions should be made if there is any inconsistency? All are issues worthy of discuss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article are through legal analysis and law revision process analysis, inductive deduction and comparative legal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document content collection. The main purpose is to clarify the "provision of aggravating one's criminal liability for proceeds exceeding 100 million " after the amendment of the law. The definition of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in the "Profits" legal article is tried to clarify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crime".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is article, we can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論文及書目
    (一)著作
    1. 王文宇,(2019年)。金融法。台灣: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 林鈺雄,(2023年)。沒收新論。臺灣: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 楊雲驊,(2020年)。「單獨宣告沒收」在刑事程序之相關規定,載:沒收新制(五)沒收實例解析。臺灣: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 楊雲驊、王文杰主編,(2017年)。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臺灣: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 鄭正中,(2013年)。銀行法七版。台灣:書泉書版社。
    (二)期刊
    1. 江俊彥,(2013年)。違法吸金案件刑事規範之研究-以銀行法與證交法間之體系違反為中心。法學叢刊,第230期,頁133~166。
    2. 江朝聖,(2018年)。檢視以一億元犯罪所得加重法定刑之適當性與修法建議。華岡法粹,第65期,頁101~129。
    3. 江朝聖,(2018年)。論銀行法中違法辦理匯兌業務罪之犯罪所得計算。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31卷,第2期,頁56~73。
    4. 江朝聖,(2021年)。走出犯罪所得計算的迷霧森林。台灣法學雜誌,第407期,頁13~18。
    5. 朱清奇,(2018年)。論銀行法第125條違法匯兌「犯罪所得」之計算-以最高法院106年度刑事庭決議為中心(上)。司法周刊,第1891期,頁2~3。
    6. 朱清奇,(2018年)。論銀行法第125條違法匯兌「犯罪所得」之計算-以最高法院106年度刑事庭決議為中心(下)。司法周刊,第1892期,頁2。
    7. 吳天雲,(2015年)。銀行法違法吸金罪實務問題之研究。月旦財經法學雜誌,第36期,頁101~129。
    8. 林志潔、蔡馨伊、蔡心雅、陳夢翔、孫永蔚,(2017年)。非法從事匯兌業務之犯罪所得計算。全國律師,第21:11期,頁4~12。
    9. 林陣蒼、毛繼壘,(2019年)。論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犯罪不法所得之計算-台灣高等法院106年金上重訴字第35號判決評析。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18期,頁97~105。
    10. 林琬珊,(2022年)。銀行法違法吸收資金罪之理論與實務。月旦法學教室,第231期,頁40~66。
    11. 林鈺雄,(2016年)。違法吸金罪之一億條款及犯罪所得沒收-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號判決。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頁5~18。
    12. 張天一,(2021年)。對銀行法上「準違法收受存款罪」之再檢視-兼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403號判決及其歷審判決。裁判時報,第110期,頁43~56。
    13. 張冠群,(2019年)。違反銀行法中非銀行不得為收受存款行為之構成要件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88期,頁131~141。
    14. 郭土木,(2012年)。非銀行經營銀行業務刑事責任之探討。財產法暨經濟法,第31期,頁103~132。
    15. 莊永丞,(2020年)。從實質構成要件之明確性檢視銀行法第29條之1之合憲性。台灣法學雜誌,第391期,頁1~3。
    16. 莊佳瑋,(2023)。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327號判決簡評-銀行法匯兌行為的現代詮釋。法務通訊,第3142期,頁3~5。
    17. 莊智仁,(2015年)。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之犯罪所得(上)-兼論犯罪所得沒收之分析架構。月旦法學教室,第149期,頁60~69。
    18. 莊智仁,(2015年)。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之犯罪所得(下)-兼論犯罪所得沒收之分析架構。月旦法學教室,第150期,頁58~67。
    19. 曾淑瑜,(2019年)。開放性構成要件於我國經濟刑法之特別背信、吸金的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362期,頁139~146。
    20. 黃靖威,(2021年)。違法吸金罪與證券交易法之交錯平行時空。司法新聲,第136期,頁62~93。
    21. 靳宗立,(2012年)。台灣有關跨域經濟犯罪之防制-以證券交易犯罪為核心,輔仁法學,第43期,頁71~118。
    22. 楊皓清,(2019年)。銀行法第29條之1的適用困境與違憲疑義-以「與本金顯不相當」之司法合憲性解釋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371期,頁53~74。
    23. 廖宜寧,(2022年)。銀行法第29條之1準收受存款罪中「顯不相當」要件與違法性錯誤。台灣法律人,第14期,頁103~120。
    24. 劉連煜,(2022年)。內線交易犯罪所獲取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之計算-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8年大字第4349號裁定評釋。裁判時報,第108期,頁63~77。
    25. 賴英照,(2013年)。內線交易的所得計算。中原財經法學,第31期,頁1~63。
    26. 賴英照,(2019年)。犯罪所得的奇幻旅程。財經法學研究,第2卷第4期,頁451~483。
    27. 薛智仁,(2015年)。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之犯罪所得(下)-兼論犯罪所得沒收之分析架構。月旦法學教室,第150期,頁58~67。
    (三)論文
    1. 周佳瑩,證券交易中操縱行為之犯罪所得計算及沒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6月。
    2. 花滿堂,銀行法違法吸金犯罪之研究-兼論連帶沒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2016年7月。
    3. 廖宏文,銀行法第一二五條犯罪所得之爭議問題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6月。

    (四)網際網路
    1. 中央社,蕭博文、張榮祥,台開內線交易案 趙建銘判刑3年8月定讞將入監,113年3月10日。檢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0140180.aspx
    2. 月旦會計財稅網,尚佩瑩,非法辦理匯兌業務加重處罰條件之適用-從臺灣高等法院108年金上重訴字第41號談起,111年2月25日。檢自https://www.angle.com.tw/accounting/commentary/post.aspx?ipost=6911
    3. 中時新聞網 張朝欣,5年吸金65億!詐團住豪宅狂買名車 主嫌遭收押被扣6千萬房產,113年3月10日,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102004427-260402?chdtv
    4. 中時新聞網 陳志賢,盛竹如年收20萬幫im.B代言 被控詐欺吸金!最終結果出爐,113年3月10日,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108001141-260402?chdtv
    5. 法務部調查局 公共事務室,假冒代理外匯交易商非法吸金投資詐騙249億 檢警聯手破獲李OO等47人涉嫌吸金詐機及洗錢犯罪集團,113年3月10日,檢自:https://www.mjib.gov.tw/news/Details/1/901
    6. 聯合新聞網 張宏業、房荷庭,香港旭輝集團吸金50億美金 台灣公司12人全獲交保,113年3月10日,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811434

    (五)其他
    1. 司法院(79)廳刑一字第309號討論。
    2. 行政院洗錢辦公室,2021年。2021年國家洗錢資恐及資武擴風險評估報告二版。
    3. 最高法院27年上字第520號判例。
    4.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5756號刑事判決。
    5.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5910號刑事判決。
    6.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7644號刑事判決。
    7.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685號刑事判決。
    8.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857號刑事判決。
    9.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2033號刑事判決。
    10.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2813號刑事判決。
    11. 最高法院102年度第1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二)。
    12. 最高法院102年度第1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三)。
    13. 最高法院102年度第14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二)。
    14. 最高法院103年度上易字第2017號刑事判決。
    15.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號刑事判決。
    16.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932號刑事判決。
    17.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583號刑事判決。
    18.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號刑事判決。
    19.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009號刑事判決。
    20.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86號刑事判決。
    21. 最高法院106年度第15次刑事庭會議決議。
    22.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01號刑事判決。
    23.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4438號刑事判決。
    24.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403號刑事判決。
    25.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524號刑事判決。
    26.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327號刑事判決。
    27.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8年台上大字第4349號裁定。
    28. 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矚上字第61號刑事判決。
    29. 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矚上重更(二)字第8號刑事判決。
    30. 臺灣高等暨所屬法院99年度法律座談會。
    31.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金上更(二)字第4號刑事判決。
    32. 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金上重更(二)字第11號刑事判決。
    33.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金上訴字第42號刑事判決。
    34.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金上重更(四)字第15號刑事判決。
    35.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金上重訴字第35號刑事判決。
    36.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金上訴字第27號刑事判決。
    37.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2年度上史(二)字第286號刑事判決。
    38.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9年重訴字第2號刑事判決。
    39.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8號判決。
    二、英文部分
    1. 15 U.S. Code § 78ff (20.Aug,1964) ,Retrieved Mar. 6 2024, from: 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15/78ff
    2. 18 U.S. Code § 3553 (12.Oct,1984) ,Retrieved Mar. 6 2024, from: 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18/3553
    3. U.S.Sentencing Commission Guidelines Manual 2023 (1.Nov,2023) ,Retrieved Mar. 6 2024, from: https://www.ussc.gov/guidelines/2023-guidelines-manual-annotate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496105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5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5101.pdf2282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