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881/143847 (78%)
Visitors : 50280875      Online Users : 5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325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258


    Title: 國民不引渡原則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
    Authors: 魏俊明
    Wei, Chun-Ming
    Contributors: 楊雲驊
    魏俊明
    Wei, Chun-Ming
    Keywords: 國民不引渡
    引渡
    刑法效力
    審判權衝突
    外國裁判
    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
    歐盟逮捕令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9-04 14:29:13 (UTC+8)
    Abstract: 隨著人員在國際間往來的普及,國民在域外犯罪之案件也隨之日增,我國引渡法年代久遠且幾無修正,所採取禁止引渡國民,不僅已與現今國際上放寬引渡國民禁令趨勢相背,也將造成我國司法機關在國民在域外犯罪之案件,僅有自行追訴、審理一途,必須面臨跨境取得證據的證據能力認定爭議,及證人無法到庭而將剝奪被告對質詰問權之難題,甚至在我國無審判權的情況下將造成追訴犯罪漏洞之缺憾。德國基本法過去也是採取禁止引渡國民立場,但隨著國際趨勢及歐盟法就國民不引渡原則鬆綁發展之影響,2000年時德國基本法第16條第2項增訂符合法治國原則下得將德國國民引渡至國際法院及歐盟會員國之規定,隨後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第80條規定也配合修法,在追訴引渡部分須具備:基於被請求引渡人之意願於將來判刑確定後移送回國內服刑,被請求引渡人之犯行必須與請求國有重大關連性之兩要件,如其犯行與請求國及被請求國均有所關聯時,則必須進一步檢視是否符合雙罰原則,並具體衡量利益衝突,衡量時應特別考量「其行為有效追訴犯罪之實際需求性與可能性」以及「被請求引渡人之基本法上受保護利益」,在服刑引渡部分基於社會賦歸性,原則應禁止引渡國民至國外服刑,僅在被請求引渡人經告知其權利後同意始得例外允許引渡。德國針對此附條件之引渡國民方式,有執行外國判決之司法互助制度作為配套。此外,德國基本法第16條第2項所強調符合法治國原則,除透過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第80條予以落實外,還包括同法第73條法秩序基本原則條款及其他確保陳述意見、閱覽卷宗、聲請調查證據、受專業法律人輔佐及不服裁定救濟權利之正當法律程序予以實踐。本文認為我國可借鏡德國法規範之標準,在追訴引渡部分,如我國具有刑事審判權且具有重要關聯性者,由我國進行刑事訴追、審判則較為適當而可不許可引渡,然而當我國對於國民域外犯行無刑事審判權或雖有刑事審判權,但主要犯罪行為地或主要、多數被害人、證據不在我國國內而與我國不具有重要關聯性者,由我國進行刑事追訴、審判反而不便利,在確保法治國原則而符合其他引渡要件下,可採取將來基於被請求人意願返國執行刑罰為條件而允許引渡國民至他國,服刑引渡方面基於社會賦歸性考量,應以被請求引渡人同意為要件,另我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也應一併配合修正擴大適用範圍,納入引渡法制,完整規範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創設一般性執行外國裁判之互助,作為引渡國民之配套措施,使國民得以在國內執行刑罰。我國如仍朝此方向修正,將有助於減輕我國司法不必要之負擔,並避免產生犯罪漏洞之缺憾。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王皇玉,刑法總則,新學林出版,4版,2018年8月。
    2. 李聖傑、潘怡宏編譯,德國刑法典,元照出版,初版第1刷,2017年6月。
    3.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林山田發行,增訂9版,2005年7月。
    4. 林明鏘,德國新行政法,五南出版,2019年9月。
    5.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6版,2018年9月。
    6. 邱忠義,刑法通則新論,元照出版,增修5版,2022年。
    7. 周成瑜,國際刑法暨海事刑法專論,瑞興經銷,初版1刷,2010年9月。
    8. 柯慶忠,國際刑事合作概論,白象文化出版,2022年6月。
    9. 馬進保,國際犯罪與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律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
    10. 連孟琦譯,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選譯,元照出版,初版第1刷,2016年9月。
    11. 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五南出版,10版1刷,2022年8月。
    12. 張福昌,歐盟司法與內政合作:反恐議題解析,臺灣商務出版,2011年1月。
    13. 陳光中主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批准與實施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
    14. 陳淳文、吳庚,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書局,增訂7版,2021年9月。
    15. 陳燦平編著,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專題整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6月。
    16. 陳麗娟,里斯本條約後歐洲聯盟新面貌,五南出版,2版1刷,2013年。
    17. 黃風,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的規則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版,2008年7月。
    18. 黃風,趙林娜主編,境外追逃追贓與國際司法合作,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1版,2008年1月。
    19. 程明修主編,憲法講義,元照出版,3版1刷,2022年3月。
    20. 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元照出版,8版1刷,2021年9月。
    21. 楊婉莉,國際司法互助法規與裁判要旨彙編,臺灣論證出版,初版,2014年6月。
    22. 趙永琛,國際刑法與司法協助,法律出版社出版,1994年7月。
    23. 趙永琛,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1997年10月。
    24. 趙秉志主編,歐盟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暨相關文獻中英文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
    25. 蘇俊雄,刑法總論I,大地印刷廠出版,1993年。
    26. Helmut Satzger著, 王士帆譯,國際刑法與歐洲刑法,元照出版,2版1刷,2019年10月。
    (二)期刊
    1. 王士帆,淺談《刑法》意義的「中華民國領域」(上)(下)-以德國經驗為例,司法週刊,1535期,2011年3月25日,頁2-3。
    2. 王昌華,罪犯引渡的理論與實際,法令月刊,第4卷第2期,1953年,頁9-10。
    3. 王皇玉,外國裁判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31期,2013年9月,頁33-35。
    4. 王必芳,得宜的監禁條件與收容人尊嚴的尊重: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研究,歐美研究,第45卷第4期,2015年12月,頁619-690。
    5. 王效文,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制與歐盟法之影響,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第2期,2012年5月,頁1-32。
    6. 王寬弘,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原則與模式,國土安全與國境管理學報,第30期,2018年12月,頁91-128。
    7. 王葆蒔,國際追逃工作中本國人不引渡原則的對策研究,時代法學,第14卷第3期,2016年6月,頁49-55。
    8. 朱石炎,由歐洲人權法院Liu v. Poland判決析論禁止酷刑,司法週刊,第2150期,112年3月31日,頁2-3。
    9. 朱朝亮,國際司法互助各論-刑事追訴之移管、受判刑人之移管、外國刑事判決之執行,月旦法學教室,第104期,2011年6月,頁71-85。
    10. 江世雄,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合作之國際實踐-以受刑人移管制度為例,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2011年5月,頁121-146。
    11. 江世雄,引渡制度的歷史發展與其現代意義,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第10期,2020年5月,頁73-92。
    12. 江世雄,跨國犯罪防制條約之管轄規範探討,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第4期,2014年5月,頁13-36。
    13. 仁秋娟、倪玲玲,傳統引渡障礙的最新突破-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為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6卷,2005年,頁56-59。
    14. 李珺,我國本國國民不引渡原則之探析,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1期,2009年1月,頁31-33。
    15. 李傑清,海峽兩岸協商刑事管轄權及刑事訴訟移轉管轄之理論及實踐-以在第三國跨域詐欺犯之管轄權協商及審理為起點,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4期,2015年6月,頁163-208。
    16. 李東穎,論外國人的基本權地位-德國法的比較觀察,憲政時代,第42卷第3期,2017年1月,頁235-264。
    17. 李忠雄,論外國判決在我國之效力,全國律師,第2卷11期,1998年11月,頁52-57。
    18. 何佐治,引渡法(上),法令月刊,第5卷,第6期,1954年6月,頁6-10;引渡法(下),法令月刊,第5卷,第7期,1954年7月,頁7-9。
    19. 林鈺雄,共犯證人與對質詰問:從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看我國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後續發展,月旦法學,第119期,2005年4月,頁9-24。
    20. 林鈺雄,司法互助是公平審判的化外之地?以歐洲人權法院的兩則標竿裁判為借鑑,歐美研究,第45期第4期,2015年12月,頁517-570。
    21. 林麗瑩,提升跨國犯罪追訴效能的刑事訴訟統合運動-以歐盟對跨國刑事追訴的發展為中心,檢察新論,第6卷,2009年7月,頁49-66。
    22. 周慶東,刑罰執行之法互助-以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為考察,司法新聲,第103期,2012年7月,頁26-36。
    23. 吳燦,域外證言與被告詰問權之保障-以兩岸司法互助遠距視訊為例(下),司法週刊,第1795期,105年4月22日,頁2-3。
    24. 吳天雲,引渡與刑事司法互助的基本原則與程序-兼述亞太地區各國的概況,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296-319。
    25. 吳天雲,本國人不引渡、雙方可罰主義與證據標準-以日本基因間諜事件為例,檢察新論,第20期,2016年7月,頁258-271。
    26. 吳建輝,刑事司法互助在歐洲聯盟法之發展,司法新聲,103期,2012年7月,頁7-25。
    27. 柯慶忠,歐盟引渡制度之新變革-以歐盟逮捕令為逮捕及解送之新制,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3期,2007年4月,頁123-188。
    28. 洪期榮、陳荔彤,新歐盟逮捕令及解送程序框架規定與傳統國際法引渡制度的比較研究,軍法專刊,第57卷第1期,2011年2月,頁120-142。
    29. 洪欣昇,我國引渡制度之現況與展望-兼論林克穎案,司法新聲,第114期,2015年4月,頁45-56。
    30. 洪力生,論引渡之犯罪行為,軍法專刊,第2卷第4期,1953年4月,頁7-10。
    31. 洪力生,論引渡的幾個重要問題,新時代,第10卷第12期,1971年1月,頁3-8。
    32. 姚思遠,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短評─國際法觀點,月旦法學雜誌,2015年11月,頁196-203。
    33. 姚思遠,肯亞案之管轄權競合及遣送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53期,2016年6月,頁5-10。
    34. 翁燕菁,國門前的難民-不遣返原則與難民法,月旦法學雜誌第250期,2016年3月,頁158-170。
    35. 張瑋心,從時事淺談司法互助-MLA(Mutual Legal Assistance),軍法專刊,第60卷第2期,2014年4月,頁142-160。
    36. 張照明,引渡之研究,新時代,第12卷第3期,1972年3月,頁36-38。
    37. 許文瓊,本國國民引渡問題研究-兼論中加兩國在國民引渡問題上的分歧及其化解,收於:黃風,趙林娜主編,境外追逃追贓與國際司法合作,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版,2008年1月,頁183-204。
    38. 許恒達,評兩岸人犯遣返法制,萬國法律,2014年12月,頁102-111。
    39. 康順興,淺論歐盟逮捕令對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影響-兼述林克穎引渡案及兩岸刑事司法互助發展取向,刑事法雜誌,第59卷第5期,2015年10月,頁101-127。
    40. 康順興,里斯本條約後歐盟逮捕令跨國合作之發展,軍法專刊,第63卷第2期,2017年4月,頁112-131。
    41. 陳文琪,兩岸司法互助協議之沿革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195期,2011年8月,頁152-175。
    42. 陳文琪,兩岸司法互助有關人員遣返的法制架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09期,2012年10月,頁203-222。
    43. 陳文琪,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法源及其法制建構-兼述我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檢察新論,第25期,2019年2月,頁126-154。
    44. 陳重言,德國法規範下之國際刑事執行互助基礎架構-兼評我國跨國受刑人移交法草案,法學叢刊,第57卷第4期,2012年10月,頁45-93。
    45. 陳重言,刑罰折抵-借鏡德國法之體系重構,收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2012年4月1日,頁695-744。
    46. 喻貴英,論刑事法律全球化時代的國民不引渡原則,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第5期,2007年,頁109-116。
    47. 黃風,國際引渡合作規則的新發展,比較法研究,第3期,2006年,頁27-44。
    48. 黃亞英,論對本國人的引渡問題,收於:陳燦平編著,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專題整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6月,頁186-198。
    49. 曾淑瑜,評析「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刑事司法合作之模式,輔仁法學,第41期,2011年6月,頁75-127。
    50. 楊婉莉,國民不引渡原則與或引渡或起訴原則初探,檢察新論,第18期,2015年7月,頁153-170。
    51. 楊婉莉,初探跨境案件之境外羈押折抵刑期(上)-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43期,2016年1月,頁63-74。
    52. 楊婉莉,初探跨境案件之境外羈押折抵刑期(下)-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44期,2016年2月,頁49-65。
    53. 楊雲驊,境外取得刑事證據之證據能力判斷:以違反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原則及境外訊問證人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3卷第4期,2014年12月,頁1533-1608。
    54. 楊雲驊,「反貪腐公約內刑事司法合作規定與我國現行法制檢討」,收於: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我國之實踐與展望,法務部廉政署出版,初版第1刷,2015年12月,頁355-384。
    55. 楊雲驊,我國遣返大陸地區刑事罪犯制度之檢討,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一),2015年11月,頁39-84。
    56. 楊雲驊,兩岸刑事訴訟管轄權移轉之探討-以歐洲刑事訴訟移轉管轄公約為中心,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16卷,2013年12月,頁27-41。
    57. 楊雲驊,刑事訴訟法檢察官不起訴處分確定力之檢討,月旦刑事法評論,第6期,2017年9月,頁42-59。
    58. 葉祐逸,從跨境犯罪論海峽兩岸相互間刑事司法互助之最佳模式,靜宜人文社會學報,2008年第1期,頁171-199。
    59. 鄧衍森,禁止酷刑公約國際標準之探討,法學叢刊,第257期,2020年1月,頁19-50。
    60. 蔡佩芬,司法互助若干問題研究-涉外刑事判決效力概覽,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8期,2009年6月,頁121-162。
    61. 鄭文中,歐盟於刑事犯罪上之警政與刑事司法合作初探-兼論歐洲拘捕令框架決議與內國法律轉化,臺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23-188。
    62. 鄭文中,從國際刑事法論一事不再理原則於歐盟之發展,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9卷第2期,2013年12月,頁243-286。
    63. 賴志豪,人權法之新開展-論Soering案對引渡法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94-110。
    64. 戴世瑛,肯亞事件後續效應:改變「己方人民不遣返」的現狀?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6期,2016年6月,頁94-102。
    65. 戴世瑛,自己人民自己審?-從立法論角度評析海峽兩岸刑事司法互助的「己方人民不遣返原則」,檢察新論,第23期,2018年2月,頁189-206。
    66. 魏靜芬,引渡之國際法一般規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8期,1996年11月,頁77-83。
    67. 魏俊明,從國際公約與歐陸國家之引渡新發展檢視我國引渡法之國民不引渡原則,刑事法雜誌,第60卷第4期,2016年8月,頁65-97。
    68. Helmut Satzger著,王士帆譯,歐盟刑事法一事不再理-邁向「歐洲確定力」之路,檢察新論,第13期,2013年1月,頁344-359。
    69. Sabine Gless撰,王士帆譯,涉外刑事案件之證據禁止,司法週刊,第1647期,2013年5月30日,司法文選別冊,頁1-24。
    70. Sabine Gless撰,王士帆譯,共同之人權標準-談《歐洲人權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跨境刑事追訴,月旦法學雜誌,第224期,2014年1月,頁253-273。
    (三)學位論文
    1. 王冠雄,兩岸跨境犯罪及其犯罪遣返之研究-兼論我國引渡法之增修建議,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6月。
    2. 朱祐頤,跨國(境)移交受刑人法制之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7月。
    3. 洪期榮,引渡法之理論與實務-從國際引渡法論臺灣制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1月。
    4. 柯慶忠,領域外犯罪之刑事管轄-論屬人原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5. 胡書銘,中華民國引渡實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7月。
    6. 徐意涵,國際法上引渡制度之探討,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7月。
    7. 張美蓉,論國際法上超越國境之刑事管轄權,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5月。
    8. 黃謀信,雙重犯罪原則之理論與實務-以洗錢防制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及刑罰域外效力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21年9月。
    9. 詹汶澐,回家的代價?跨國移交受刑人法中外國司法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2月。
    10. 陳香后,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研究-以引渡為探討重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11. 葉乃爾,論國際法上不引渡之原則:兼評我國引渡法修法草案,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23年7月。
    12. 楊婉莉,兩岸刑事司法合作規範的社會建構-以引渡與遣返為核心,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7月。
    13. 劉嶽承,由國際刑事司法互助理論探討涉及兩岸刑事司法案件之實踐,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6月。
    14. 蔡佩芬,外國刑事暨附帶民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研究【兼論司法互助域外取證】,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15. 賴志豪,國際引渡制度之演進與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6月。
    16. 蕭百麟,經由司法互助取得證據可用性研究-以德國法為借鏡,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17. 謝國樑,引渡困境之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2月。
    (四)其他
    1. 楊雲驊,引渡逃犯與人員遣返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現況為中心,法務部101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2. 楊雲驊,刑事司法互助法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現況為中心,法務部102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3. 楊婉莉,黃玉垣,引渡法逐條比較研究,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04年度研究報告。
    4. 李善植,張斗輝,海峽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研究,法務部98年度研究報告。
    5. 俞秀端、林麗瑩、楊婉莉、范振中,德國跨國移交受刑人制度之運作,法務部派赴德國出國報告,2012年11月22日。
    6. 黃嘉妮,歐盟超國家司法互助整合趨勢,法務部出國報告,2014年4月21日。
    7.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五),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印行,2004年11月。
    8. 歐洲人權法院裁判選譯(四),司法院印行,2018年11月。
    9. 立法院法制局法案評估報告,「引渡法修正草案 」評估報告,陳世超撰,中華民國111年6月。
    二、外文文獻
    (一)註釋書
    1. Ambos/König/Rackow (Hrsg.), Rechtshilferecht in Strafsachen: Kommentar, Nomos, 2. Aufl., 2020. (引註部份簡略為:NK-RechtshilfeR/主筆者 1. Hauptteil Rn.1.)
    2. Dürig/Herzog/Scholz (Hrsg.), Grundgesetz Kommentar Werkstand: 96. EL, C. H. Beck, November 2021.
    3. Epping/Hillgruber (Hrsg.), Grundgesetz, BeckOK, 51. Edition, C. H. Beck, Stand: 15.02.2022.
    4. Erb/ Schäfer (Hrs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GB, C. H. Beck, 4. Aufl., 2020.
    5. Frowein/Peukert (Hrsg.),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EMRK- Kommentar, C. H. Beck, 2. Aufl., 1996.
    6. Grützner/Pötz/Kreß (Hrsg.), Internationaler Rechtshilfeverkehr in Strafsachen, C. H. Beck, 35. Lieferung zur 3. Aufl., April 2014. (引註部份簡略為:主筆者, in: Grützner/Pötz/Kreß (Hrsg.), IRG, 3. Aufl., 2014)
    7. Horst Dreier, Grundgesetz Kommentar, Band I, Mohr Siebeck, 3. Aufl., 2013.
    8. Jarass / Pieroth,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GG, C. H. Beck, 13. Aufl., 2014.
    9. Kahl/Waldhoff/Walter (Hrsg.), Bonner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C. H. Beck, Loseblattwerk mit 176. Aktualisierung, 2015.
    10. Knauer/Kudlich/Schneider (Hrs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StPO, C. H. Beck, 1. Aufl., 2016.
    11. Knauer/Kudlich/Schneider (Hrs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StPO, C. H. Beck, 1. Aufl., 2019.
    12. Mangoldt/Klein/Starck (Hrsg.), Grundgesetz I, C. H. Beck, 6. Aufl., 2010.
    13. Sachs, Grundgesetz, C. H. Beck, 9. Aufl., 2021.
    14. Schmidt-Bleibtreu/Hofmann/Henneke (Hrsg.), GG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Carl Heymanns, 15. Aufl., 2022.
    15. Schomburg/ Lagodny (Hrsg.), Internationale Rechtshilfe in Strafsachen: Kommentrar, C. H. Beck, 6. Aufl., 2020. (引註部份簡略為:主筆者, in: Schomburg/ Lagodny (Hrsg.), IRG, 6. Aufl., 2020)
    16. Schönke/Schröder (Hrsg.), Strafgesetzbuch Kommentrar, C. H. Beck, 30. Aufl., 2019.
    17. v. Münch / Kunig (Hrsg.), Grundgesetz-Kommentar, Band 1: Präambel bis Art. 69, C. H. Beck, 6. Aufl., 2012.
    (二)專書
    1. Ahlbrecht/Böhm/Esser/Eckelmans, Internationles Strafrecht, C. F. Müller, 2. Aufl., 2018.
    2. Alexander Schork, Das Auslieferungsverfahren in der Schweiz und in Deutschland unter Einbeziehung des Europäischen Haftbefehls, Peter Lang, 2009.
    3. Ambos, Internationales Strafrecht, C. H. Beck, 4. Aufl., 2014.
    4. Ambos, Internationales Strafrecht, C. H. Beck, 5. Aufl., 2018.
    5. Anna-Katharina Pieronczyk, Die prozessualen Rechte des Verfolgten im Auslieferungsverfahren nach dem Zweiten Teil des IRG, Nomos, 1. Aufl., 2018.
    6. Arne Zeidler, Der Grundsatz der beiderseitigen Strafbarkeit im Auslieferungsrecht, Verlag Dr. Kovač, 2008.
    7. Cristina Tinkl, Die Rechtsstellung des Einzelnen nach dem Rahmenbeschluss über den Europäischen Haftbefehl, Im Vergleich zu seiner Rechtsstellung im traditionellen Auslieferungsverfahren, Peter Lang, 2008.
    8. Daniel Rohlff, Der Europäische Haftbefehl, Peter Lang, 2003.
    9. Donna Gomien/David Harris/Leo Zwaak, Law and practice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European Social Charter, 1999.
    10. Else Feikje van der Berg, Folter, unmenschliche und erniedrigende Behandlung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EGMR und die strafprozessualen Konsequenzen, Nomos, 2018.
    11. Eva-Maria Unger, Schutzlos ausgeliefert? Der Europäische Haftbefehl, Peter Lang, 2005.
    12. Grabenwarter/Pabel,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C. H. Beck, 6. Aufl., 2016.
    13. Hackner/Schierholt, Internationale Rechtshilfe in Strafsachen, ein Leitfaden für die Praxis, C. H. Beck, 3. Aufl., 2017.
    14. Helmut Satzger, Internationales und Europäisches Strafrecht, Nomos, 8. Aufl., 2018.
    15. Henriette Heine, Die Rechtsstellung des Beschuldigten im Rahmen der Europäisierung des Strafverfahrens, Peter Lang, 2009.
    16. Jan Löber, Die Ablehnung der Vollstreckung des Europäischen Haftbefehls, Ein Vergleich der gesetzlichen Grundlagen und praktischen Anwendung zwischen Spanien und Deutschland, Nomos, 2016.
    17. Johannes N. Henke, Der Europäische Haftbefehl, Entwicklung und Schwierigkeiten, AVM, 2008.
    18. Libor Klimek, European Arrest Warrant, Springer, 2015.
    19. Manfred Burgstaller/Manfred Nowak (Hrsg.), Aut dedere aut iudicare, Fragen der internationalen Zusammenarbeit in Auslieferungsverfahren, NWV im Verlag Österreich GmbH, 2010.
    20. Massimo Ficher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Arrest Warra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Law, Policy And Practice, intersentia, 2011.
    21. Otto Mayr, Die Auslieferung eigener Unterthanen, 1891.
    22. Robin Kinzler, Grenzüberschreitende Strafverfahren, Das Prinzip gegenseitiger Anerkennung im europäisierten Strafverfahren am Beispiel von Auslieferung und Beweismitteltransfer, Verlag Dr. Kovač, 2010.
    23. Rob Blekxtoon & Wouter van Ballegooij, Handbook on the European Arrest Warrant, T.M.C. Asser Press, 2005.
    24. Schallmoser, Europäischer Haftbefehl und Grundrechte, MANZ, 2012.
    25. Tim Schaper, Verfassungsrechtliche Probleme bei der Übertragung von Hoheitsrechten zur Schaffung eines europäischen Strafrechts, Eine Untersuchung am Beispiel des Rahmenbeschlusses über den Europäischen Haftbefehl, Duncker & Humblot, 2009.
    26. Theodor Schilling, Internationaler Menschenrechtsschutz, Das Recht der EMRK und des IPbpR, Mohr Siebeck, 2010.
    27. Verena Murschetz, Auslieferung und Europäischer Haftbefehl, Springer, 2007.
    (三)期刊
    1. Andreas Zimmermann, Die Auslieferung Deutscher an Staaten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und internationale Strafgerichtshöfe:Überlegungen zum neuen Art. 16 Abs. 2 S. 2 GG, JZ 2011, S. 233-238.
    2. Böhm, Das neue Europäische Haftbefehlsgesetz, NJW 2006, S. 2592-2596.
    3. Carsten Rinio, Die Auslieferung eigener Staatsangehöriger- Historische Entwicklung und neuere, ZStW 108(1996) Heft 2., S. 354-393.
    4. Hackner, Schomburg, Lagodny, Gleß, Das 2. Europäische Haftbefehlsgesetz, NStZ 2006, S. 663-669.
    5. Heinrich Meyer, Der Schutz Deutscher vor Überstellung an das Ausland nach dem Grundgesetz: Die Grundrechte der Freizügigkeit(Art.11), des auslieferungsverbots(Art.16 II S.1), des Asylrechts(Art.16 II S.2) und des Freiheitsschutzes(Art.104 GG) in ihrer Bedeutung für die sog. Vorläufige Auslieferung Deutscher, Juristenzeitung, 1956-1, Vol.11 (1), S. 6-14.
    6. Klaus Ferdinand Gärditz, BVerfG, 6.9.2016-2 BvR 890/16.Asulieferung an das Vereinigte Königreich und Schweigerecht des Angeklagten, Juristenzeitung, 2016-11, Vol.71 (22), S. 1113-1119.
    7. Lagodny, Auslieferung und Überstellung deutscher Staatsangehöriger, ZRP 2000, S.175-177.
    8. Michael Plachta, (Non-)Extradition of Nationals: A Neverending Story? Emor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1999).
    9. Thomas Weigend, Grundsätze und Probleme des deutschen Auslieferungsrechts, Jus 2000, S. 105-111.
    10. Uhle, Auslieferung und Grundgesetz- Anmerkungen zu Art. 16 II GG, NJW 2001, S. 1889-1894.
    (四)其他
    1. 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2004年之立法理由:BT-Drs 15/1718.
    2. 德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2006年之立法理由:BR-Drs 70/06(Gesetzentwurf)、BT-Drs 16/1024(Gesetzentwurf)、BT-Drs 16/2015(Beschlussempfehlung und Bericht).
    3. HANDBOOK ON HOW TO ISSUE AND EXECUTE A EUROPEAN ARREST WARRANT EUROPEAN COMMISSION NOTICE of 28.9.2017.
    4. Auslieferung von eigenen Staatsangehörigen: Probleme in der Praxis der deutsch-polnischen Zusammenarbeit in Strafsachen, Deutsch- Polni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2013.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965150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65150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0501.pdf9828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