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5282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1093385      在线人数 : 7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820


    题名: 國土計畫下農業發展地區空間規劃問題之探討–以臺中市國土計畫為例
    A study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s under National Land Use Policy - A Case Study on Taichung City Land Plan
    作者: 蔡依軒
    Tsai, I-Hsuan
    贡献者: 賴宗裕
    Lai, Tsung-Yu
    蔡依軒
    Tsai, I-Hsuan
    关键词: 糧食安全
    國土計畫法
    縣市國土計畫
    農業發展地區
    日期: 2024
    上传时间: 2024-08-05 14:14:00 (UTC+8)
    摘要: 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提出十七項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其中第二項目標為「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世界經濟論壇(WEF)2008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糧食安全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四大風險之一。臺灣糧食自給率若以熱量計算,也僅有33.5%。再加上氣候變遷正影響農業生產的質與量。因此,糧食安全對於臺灣應該格外的受到重視。
    在全球氣候變遷、能源價格波動劇烈等國際政經局勢之下,確保供糧食生產之農地總量及維護優質農業生產環境為達成糧食安全目標之重要工作。如何保護農地,達成我國糧食安全目標,並維護供糧食生產之農地面積數量及品質,遏止破壞農業生產環境、維護農業水土資源,成為關鍵議題。此時,各界引頸期盼的國土計畫法,對於前述的問題,期盼可以獲得解決。本研究探究了全國國土計畫與縣市國土計畫農地保護議題與農業發展地區劃設問題,並就縣市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與臺中市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劃設情形進行檢討,發現縣市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地區,在面積、區位與品質皆有下降之趨勢。
    為探求國土計畫下農業發展地區空間規劃之問題,本研究先以空間分析之疊圖分析(Overlay Analysis)方式,找出臺中市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劃設相關成果以及空間分析後的課題,包含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都市計畫農業區劃入國土功能分區分類的情形等。再將該等課題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驗證,以確認臺中市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劃設之落差及其原因。
    基於前述,本研究研擬臺中市農業發展地區規劃機制、誘因與行政配套機制之建議,第一是建立臺中市農業發展地區規劃目標;第二是擬定臺中市農業發展地區規劃原則,第三是提出臺中市農業發展地區規劃之誘因與行政管理配套機制之建議,引導農業發展地區各類土地之劃設與使用,提出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至第三類使用項目之檢討與建議,並建立農業發展地區內非農業使用的審查機制,達到農地保護之目的。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Wimmer/ Dominick,黃振家、宗靜萍等譯,2014,大眾媒體研究導論,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丁秀吟,2018,國土計畫法實施後的農地利用發展,收錄於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中心編,2018臺灣地區房地產年鑑,臺北:行義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中央大學,2023,111年度「國土利用監測整合作業」委託專業服務案總結報告書,改制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
    中央研究院,2013,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中央研究院報告No.10。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研究專題中心,2014,QGIS 操作手冊。
    內政部,113年4月26日公告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草案。
    內政部,2018,全國國土計畫。
    內政部,2019,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規劃手冊。
    王玉真,2005,現階段農地釋出執行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王俊豪,2004,歐洲農業模式之研析,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資訊之搜集與研究摘要,農業部:臺北。
    王俊豪,2008,安全農業與農地永續利用整合機制之探討--以歐盟為例,臺灣農學會報,9(2):151-170。
    王俊豪、方珍玲、陳美芬,2012,農地多功能利用指標系統之建構,臺灣土地研究,15(1):31-71。
    王俊豪、陳美芳,2007,安全農業目標下永續農地利用策略之研究結案報告,農業部委託,計畫編號96農科-5.1.3-企-Q1(4)
    丘昌泰,1995,比較公共政策:研究方法論的檢討與展望,空大行政學報,4:1-20。
    行政院,2016-2019年度永續工業區潔淨水環境計畫(核定本),2016年10月。
    吳柏澍,2019,「農村長工廠」到「農地種工廠」:臺中都會區的延展都市化,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吳彩珠、林峰田、林森田、許元綸,2013,宜蘭農地宅舍分布型態之變遷與其影響因素之探討,都市與計劃,40 (1):31-57。
    李仁耀、張呈徽、林啟淵,2014,主要國家糧食自給率內涵比較分析,論文發表於〈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之農業創新研究—102年度成果發表暨研討會論文集〉第183號,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臺中,2014年12月。
    李承嘉、廖麗敏、陳怡婷、王玉真、藍逸之,2009,多功能農業體制下的農地功能與使用方案選擇,臺灣土地研究,12(2):135-162。
    李俊霖、李俊鴻,2012,農地轉用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衝擊之經濟評估,農業經濟叢刊,17(2):111-144。
    李貽華、徐慈鴻、蔣慕琰,2004,公害污染對植物之影響與鑑定案例介紹,臺中:農業部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李增宗、陳文德、黃聰山,1997,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與稻田轉作計畫之比較,農政與農情,56:34-40。
    沈瑞婷,2003,中德糧食危機管理措施比較,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林明璋,2006,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應用與空間資料展現,Journal of Cartography,16:147-166。
    林晏慈,2022,縣市國土計畫下農業發展地區與城鄉發展地區劃設及規劃問題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國慶,1994,臺灣農地政策分析與政策建議,經社法制論叢,13:15-40。
    林國慶,2011,估算我國潛在糧食自給率及最低糧食需求之研究,農業部2011年度科技研究計畫。
    林森田、洪維廷,2009,農地違規使用管理簽約外包之研究,臺灣土地研究,12(1):1-29。
    施順意,2003,市場與政府角色對照下的農地明智使用與農地農用,農業與經濟,31:1-7、9-21。
    洪鴻智、黃于芳,2010,農村工業污染風險知覺的空間特性與決定因素,臺灣土地研究,13(2):31-57。
    孫麗玉,2009,農地上未登記工廠違規使用問題之研究—以烏日鄉溪南地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
    徐慈鴻、李貽華、黃偉銘,2004,粒狀污染物形態觀察與成份鑑定,臺中:農業部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徐嘉偉、李誌綿、王義善、張志維、孫正華、劉興榮、林素華,2019,都市蔓延對農村土地衝擊之探討,臺灣鄉村研究,14:99-124。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 120。
    張敬昌,2014,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政策,水資源管理會刊,16(2):2-11。
    張筠旋,2018,非都市土地農地未登記工廠違規使用問題之研究─以土地使用管制法制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臺北。
    張學聖,2018,臺灣空間計畫的新里程碑,期待與展望!,地政學訊,68:1-5。
    張學聖,2018,臺灣空間計畫的新里程碑,期待與展望,地政學訊,68:2-3。
    張學聖、陳姿伶、陳柏君,2013,臺灣農地轉用與農地交易空間關聯性之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14(2&3):167-182。
    莊谷中,2019,臺灣農地經營規模之探討--以衝突型農村與傳統農業型農村農地產權實證分析為例,土地經濟年刊,30:1-63。
    郭佳旻,2014,臺灣新住民廣電媒體內容產製之研究—由「外」而「內」的參與觀點,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臺北。
    郭芫卉、羅竹平、雷立芬,2015,臺灣縣市稻米生產效率及生產力分析,臺灣農學會報,16(1):18-33。
    陳子淳、黃書禮、黃莉芬,1993,地理資訊系統疊圖分析在都市及區域規劃之應用,都市與計劃,20(2):171-193。
    陳明燦,1993,論德國農地政策與國土規劃,社經法制論叢,12:231-274。
    陳明燦,2004,我國未來國土計畫法下農業發展地區內農地使用管理之法制分析(一),現代地政,277:6-11。
    陳姿伶、張家瑄,2019,初探違章工廠空間群聚/離散暨違章工廠群聚形成因子,建築與規劃學報,20(2):97-113。
    陳彥勳、李盈潔,2020,農地景觀特徵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初探,農林學報,67(4):233-248。
    陳惠玲,2010,應用空間統計探討農業用地變遷與影響因素─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維斌、李俊霖、張琪如、王瓊芯,2016,蘭陽平原農地轉用影響因子分析與空間規劃政策探討:系統方法之引入,臺灣土地研究,19(2):1-35。
    彭作奎、謝佑立,2008,臺灣農業結構之變化與農業政策之重點,臺灣農學會報,9(6):604-614。
    游正鈿,2015,農田水利會定位為「潛在污染責任人」後問題之研究,國會月刊, 43(10):51-66。
    湯雅惠,2018,臺北市人行道維修支出的政治分配-以101-102年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
    賀世中,2007,以系統思考探討地方政府違建處理問題-以臺北縣為例,中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新竹。
    黃山內,2005,因應WTO雲林縣農業之發展策略,合理化施肥專刊,25-42。
    黃文卿、林晏州,1998,深度訪談之理論與技巧--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園專車推動為例,國家公園學報期刊,8 (2):166-178。
    黃威翔,2008,農地轉用壓力下之農地價格─以宜蘭縣為個案,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黃惠琳、陳萬福,2002,台南區落花生產銷結構之研究,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9:49-66。
    楊兆玄,2013,土地開發區為登記工廠遷廠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鳳山五甲農業區區段徵收範圍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楊純明,2009,氣候變遷與糧食生產,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6(2):134-140。
    楊純明、蕭巧玲,2022,氣候變遷下的永續農業,臺灣農業研究,71(3):185-197。
    楊凱傑,2017,宜蘭縣農地變遷預測之研究,逢甲大學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臺中。
    楊麗琴,2003,地方政府輔導違章工廠遷廠關鍵因素研究---以彰濱工業區為例,大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彰化。
    溫在弘,2021,空間分析:方法與應用,二版,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董章芬,2016,「臺南市農業用地違規使用之研究」,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南。
    農業部,2017,新農業科技策略規劃報告書。
    農業部,2020,因應國土計畫法施行之農業施政資源投入說明。
    農業部,2023,糧食供需年報。
    廖譽揚,2013,我國糧食安全危機管理之分析,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位論文:臺北。
    監察院,2012年06月06日101年度財正字第0014號糾正案。
    監察院,2012年09月18日101年度財調字第0086號調查報告。
    臺中市政府,2017,臺中市區域計畫。
    臺中市政府,2021,臺中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臺中市政府,2021,臺中市國土計畫。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21,臺中市執行工廠管理輔導法成效檢討與策進專案報告。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潘朝陽,1999,從赫特納到沙學浚的地理學本質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0:125-158。
    蔡培慧,2014,自由貿易擴張對臺灣糧食自給與食品安全的影響,農業推廣文彙,臺灣: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蕭清仁,2017,世界糧食經濟形勢與糧食安全供應鏈的建立,農政與農情,306:60-65,
    賴宗裕,2000,跨世紀國土規劃願景之芻議-以成長管理及永續發展之觀點論述,經社法制論叢,25:257-285。
    賴宗裕,2010,都市計畫農業區合理利用與管理制度之研究,農業部99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
    賴宗裕,2017,國土計畫法下之規劃與土地使用管制新方向-兼談對土地開發與不動產估價之影響,中國地政研究所演講簡報。
    賴宗裕,2018,全國國土計畫允許地方政府自劃分類之疑義,地政學訊,68:6-7。
    賴宗裕,2018,國土計畫法下農地保護問題之探討,論文發表於〈第27屆2018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文化大學:臺北,2018年9月3日。
    賴宗裕,2020,農地保護與成長管理,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成長管理課程講義。
    賴宗裕,2023,近期相關農地政策之作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成長管理課程講。
    賴宗裕、蘇偉強,2018,國土計畫法下地方政府之責任與挑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7(3):25-39。
    環境部,2011,全國重金屬高污染潛勢農地之管制及調查計畫,第1期」。
    環境部,2012,中部地區污染農地調查計畫。
    環境部,2012,桃園地區污染農地調查計畫。
    環境部,2013,全國重金屬高污染潛勢農地之管制及調查計畫,第2期。
    鍾麗娜,2018,未登記工廠「就地合法」之美麗與哀愁,全國律師,22(7):89-104。
    鍾麗娜,2020,全國國土計畫下農地之保衛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9(2):40-55。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2004年修訂版。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藍逸之、李承嘉,2015,作為制度舒緩的三生農業臺灣農地新自由化、調節過程與農業體制再結構,地理學報,76:25-68。
    顏愛靜、賴宗裕、陳立夫,2004,新國土計畫體系下農業用地分級分區管理機制建構之研究,農業部委託,計畫編號93農科-1.5.4-企-Q2。
    蘇宜君、李潔,2016,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土計畫法」,理律法律雜誌,2:17-18。
    蘇慧貞,林乾坤,陳培詩,2008,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衝擊,科學發展,421:12-17。

    二、外文文獻
    Agnoletti, M., 2014, “Rural landscape,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culture: Some notes on research trends 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 from a (southern) European perspectiv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26: 66-73.
    Alexander, S., 2013, “Post-growth economics: A paradigm shift in progress,” Arena Journal, 41/42: 93-122.
    Baines, D., 2008, “The Challenge of Affluence: Self Control and Wellb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since 1950,” Edited by AVNER OFFER. Economica, 75(298): 395-396.
    Bardi, U., 2011, “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ited,”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arry, J., 2007, “Towards a model of green political economy: From ecological modernisation to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conomics, 1(2/3): 446–464.
    Beeco, J. A., & Brown, G., 2013, “Integrating space, spatial tools, and spatial analysis into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parks and outdoor recreation,” Applied Geography, 38: 76-85.
    Bongaarts, J., 2019,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Population & Development Review, 45(3): 680-681.
    Borrelli, P., Lugato, E., Montanarella, L., & Panagos, P., 2017, “A new assessment of soil loss due to wind erosion in European agricultural soils using a quantitative spatially distributed modelling approach,”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8(1): 335-344.
    Boyle, D., & Simms, A., 2009, “The new economics: a bigger picture. Earthscan,” VA : Earthscan.
    Burkhard, B., Kroll, F., Müller, F., & Windhorst, W., 2009, “Landscapes' capacities to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a concept for land-cover based assessments,” Landscape online, 15 (1): 1-12.
    Cánovas-Molina, A., Soler, A. C., & García-Frapolli, E., 2021, “City-traditional agriculture dialogues: The ‘Huerta de Murcia’case study,” Land Use Policy, 111(3): 105780.
    Cato, M. S., 2011, “Home economics: planting the seeds of a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bioregional economy,” Environmental Values, 20(4): 481-501.
    Chandler, A. D., Hikino, T., & Chandler, A. D., 2009,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stanza, R., Daly, L., Fioramonti, L., Giovannini, E., Kubiszewski, I., Mortensen, L. F., ... & Wilkinson, R., 2016, “Modell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le wellbeing in connection with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Ecological Economics, 130: 350-355.
    Daly, H. E., & Daly, H. E. (Eds.)., 1973, “Toward a steady-state economy (Vol. 2),”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Daly, H. E., 1974, “The economics of the steady stat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2): 15-21.
    Daly, H. E., 1999, “Uneconomic growth: in theory, in fact, in history, and in relation to globalization,” Clemens Lecture Series. 10.
    Daly, H. E., 2007,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Darly, S., Feuillet, T., & Laforêt, C., 2021, “Home gardening and the social divide of suburban space: Methodological proposal for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a social practice in the Greater Paris urban area,” Sustainability, 13(6): 3243.
    Douglas, R., 2007, “Growthism and the green backlash,” The Political Quarterly, 78(4): 547–555.
    Dryzek, J., & Dunleavy, P., 2009, “Theories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Bloomsbury Publishing.
    Ekins, P., & Jacobs, M., 1995,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the growth of GDP: Conditions for compatibility,” In V. Bhaskar & A. Glyn (Eds.), The north, the south and the environment: 9-46.
    Escobar, A., 2015, “Degrowth, post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a preliminary conversatio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10(3): 451-462.
    FAO, 2012, “Biannual Report on Global Food Markets (May),” Food Outlook.
    Feng, W., Liu, Y., Chen, Z., Li, Y., & Huang, Y., 2022,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to excavation slope protection for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engineering in the Loess Plateau: A case study of China's Yangjuangou catchment,”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93: 309-317.
    Ferguson, P., 2018, “Post-growth politics: a critical theoretical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 decarbonisation.” Springer.
    Fischer, J., & Lindenmayer, D. B., 2007, “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a synthesis,”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16(3): 265-280.
    Gendron, C., 2013, “Regulation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siness Leaders and Ecological Modernisation,” Routledge.
    Harris, J. M., & Roach, B., 2017,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Routledge.
    Koukoufikis, G., 2019, “Post-growth society and the city.” The role of micro-enterprise agency in urban socio-economical transformations,” Gran Sasso Science Institute.
    Krikser, T., Piorr, A., Berges, R., & Opitz, I., 2016, “Urban agriculture oriented towards self-supply, social and commercial purpose: A typology,” Land, 5(3): 28.
    Lin, D., Wambersie, L., & Wackernagel, M., 2021, “Estimating the Date of Earth Overshoot Day 2021,” Nowcasting the World’s Footprint & Biocapacity for 2021.
    Maddison, A., 2006, “The world economy,” OECD publishing.
    Martin, J. L., Maris, V., & Simberloff, D. S., 2016, “The need to respect nature and its limits challenges society and conservation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22): 6105-6112.
    Murphy, J. J., 1999,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rad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enguin.
    Newbold, T., Hudson, L. N., Hill, S. L., Contu, S., Lysenko, I., Senior, R. A., ... & Purvis, A., 2015, “Global effects of land use on local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 Nature, 520(7545): 45-50.
    Newman, W. Lawrence, 2003,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OECD., 2001, “Adoption of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Farming System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stma-Blaauw, M. B., de Goede, R. G. M., Bloem, J., Faber, J. H., & Brussaard, L., 2010, “Soil biota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bundance under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and extensification. Ecology,” 91(2): 460-473.
    Pryor, S. C., Scavia, D., Downer, C., Gaden, M, Iverson, L., Nordstrom, R., Patz, J., Robertson, G. P., 2014, “Chapter 18: Midwest,” i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hird National Climate Assessment, ed. Melillo, J. M., Richmond, T. T., & Yohe, G. (Washington, D.C.: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 418–440.
    Robertson, G. P., 2015,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aedalus, 144(4): 76-89.
    Sachs, J., Remans, R., Smukler, S., Winowiecki, L., Andelman, S. J., Cassman, K. G., ... & Sanchez, P. A., 2010, “Monitoring the world's agriculture,” Nature, 466(7306): 558-560.
    Sutherland, L. A., Barlagne, C., & Barnes, A. P., 2019, “Beyond ‘Hobby Farming’: towards a typology of non-commercial farming,”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36: 475-493.
    Sutton, P. C., Anderson, S. J., Costanza, R., & Kubiszewski, I., 2016, “The ecological economics of land degradation: Impacts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cological Economics, 129: 182-192.
    Tilman, D., Cassman, K. G., Matson, P. A., Naylor, R., & Polasky, S., 2002,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intensive production practices,” Nature, 418(6898), 671-677.
    Tilman, D., Reich, P. B., Knops, J., Wedin, D., Mielke, T., & Lehman, C, 2001,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in a long-term grassland experiment,” Science, 294(5543): 843-845.
    Until, E., 2013,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2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New York, NY, USA.
    Victor, P., 2010, “Questioning economic growth,” Nature, 468(7322): 370-371.
    Wästfelt, Anders, and Qian Zhang, 2016, “Reclaiming localisation for revitalising agriculture: A case study of peri-urban agricultural change in Gothenburg, Sweden,”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47: 172-185.
    Wiggering, H., Dalchow, C., Glemnitz, M., Helming, K., Müller, K., Schultz, A., Stachow, U. and Zander, P., 2006, “Indicators for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 Linking socio-economic requirements with landscape potentials,” Ecological Indicators, 6(1): 238–249.
    Wilkinson, R. G., & Pickett, K. E., 2009,” Income inequality and social dysfunc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5(1): 493-511.

    三、網頁資料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2021, Tackling Ecological Overshoot: The food system’s 10 “impossible imperatives,” https://www.footprintnetwork.org/.
    Post Growth Institute, 2018, “What is post-growth economics, and why is it necessary?” https://www.postgrowth.org/about-post-growth-economics.
    Rob Elkins, 2015, “ArcGIS Pro – Reinventing Desktop GIS, https://www.esri.com/arcgis-blog/products/3d-gis/3d-gis/arcgis-pro-reinventing-desktop-gis/.
    World Bank., 2008, “2008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Poverty data supplement,” Accessed July 25, 2022, from 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DATASTATISTICS/Resources/ WDI08supplement1216.pdf.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2017年5月24日發布新聞稿:「修正全國區域計畫 加強農地使用管制」。https://www.cpami.gov.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5%8D%B3%E6%99%82%E6%96%B0%E8%81%9E/94-%E7%B6%9C%E5%90%88%E8%A8%88%E7%95%AB%E7%B5%84-1/28057-%E4%BF%AE%E6%AD%A3%E5%85%A8%E5%9C%8B%E5%8D%80%E5%9F%9F%E8%A8%88%E7%95%AB-%E5%8A%A0%E5%BC%B7%E8%BE%B2%E5%9C%B0%E4%BD%BF%E7%94%A8%E7%AE%A1%E5%88%B6.html,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2日。
    王子豪,2019,地方主導國土計畫 農地恐嚴重流失,焦點事件。 https://eventsinfocus.org/news/3472,取用日期:2021年11月30日。
    王玉真,2007,建構農業經營專區之思維與做法,農政與農情,第182期。https://www.moa.gov.tw/ws.php?id=13097,取用日期:2024年4月25日。
    王俊豪,2004,歐洲農業模式之研析。https://www.moa.gov.tw/redirect_files.php?link=usgpzSYSc9Fd6alhWyXHqbkJxWGPlusgrQXculAZMDvcSdgWGEqualWGEqualWGPlusRFYWGSlash0wK9PdunMMQRpcHLbo3eMqvot4iIRNcbnJQJ5MsLWGPl&file_name=dvbWGPluswSJFa4ZJWGPlus2SU8iWctjtTDIcQ0ElZ6QSTTX7WGPlusy8C0yjmSob8wDi4FqriiU9m1,取用日期:2023年8月22日。
    行政院國情簡介2024年3月29日重要農業施政措施說明。https://www.ey.gov.tw/state/CD050F4E4007084B/eca9c73f-eab3-4628-9e73-afd18523027a,取用日期:2024年3月30日。
    行政院國情簡介2024年3月29日農業經營現況說明。https://www.ey.gov.tw/state/CD050F4E4007084B/0ededcaf-8d80-428e-96b7-7c24feb4ea0d,取用日期:2024年3月30日。
    吳其融、吳沅諭,2020,全台有多少家違章工廠?農地裡的違章工廠——借鏡日本,看見臺灣,地球公民通訊34期。https://e-info.org.tw/node/226721,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0日。
    吳清輝,2004,農地釋出政策之探討――解析『農地釋出』與農地使用管理,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研)093-002號。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TE/093/TE-R-093-002.htm,取用日期:2022年8月12日。
    孫文臨,2020,環境資訊中心,「【臺中市國土計畫】宜維護農地劃設大縮減惹議1萬多家未登記工廠點不清、清不完」。https://e-info.org.tw/node/223909,取用日期:2022年10月22日。
    孫文臨,2020,環境資訊中心,「【縣市國土過關】臺中市:站穩第二大城打造300萬人宜居首都」。https://e-info.org.tw/node/226887,取用日期:2022年10月20日。
    徐詩詠,2022年7月30日新聞內容:千坪土地交易成臺中主流!專家1句話曝:台商回流成重點,民視新聞往。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2730W0125,取用日期:2024年4月28日。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農業經營專區,農業資訊平台。https://akmp.cpc.org.tw/zh-tw/post/contents/621,取用日期:2022年4月17日。
    通論地理-GIS功能:空間分析-疊圖分析,2015,發現學習的美麗新世界。 http://k12.camdemy.com/media/6363,取用日期:2020年11月12日。
    陳文姿,2017,環境資訊中心,全國國土計畫明年上路 都市農業區十萬公頃歸農用?都市用?https://e-info.org.tw/node/208797,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2日。
    陳文姿,2021,環境資訊中心,縣市國土計畫公告生效 全台擠出81萬公頃宜維護農地。https://e-info.org.tw/node/230948,取用日期:2023年10月12日。
    陳維斌、張素青、紀若凡,2009,從法令制度面探討農地資源使用之課題,論文發表於〈農地資源空間規劃成果論壇〉,農業部:臺北,2009年11月25日。https://alphs.nalrcs.org/ch/?cat=39,取用日期:2021年8月12日。
    陳儷方,2021,國土法畫出農地總量81萬公頃落實功能分區農地不能隨意變建地,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7756,取用日期:2023年12月12日。
    黃子芸,2023,眼底城事,違章工廠收攏,玩真的玩假的?農地違章工廠重災區六縣市的未登記工廠管理期中評量。https://eyesonplace.net/2023/05/17/23008/,取用日期:2024年1月25日。
    黃瓊瑤、游勝鋒,2008,臺灣糧食供需狀況與確保臺灣糧食安全之政策措施,農政與農情,第196期。https://www.coa.gov.tw/ws.php?id=18368,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2日。
    楊明憲,2012,全球糧食現況與我國糧食安全策略之芻議,農政與農情,第246期。https://www.moa.gov.tw/ws.php?id=2446697,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2日。
    楊明憲,2014,WTO規範與臺灣稻米政策之檢討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科經(研)093-006號。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TE/093/TE-R-093-006.htm,取用日期:2022年12月12日。
    農業部,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台,農業部推動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作業。https://map.moa.gov.tw/farmland/survey.html,取用日期:2023年11月12日。
    農業部農地資源盤查結果。https://map.coa.gov.tw,取用日期:2021年11月7日。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2021,臺灣地區山坡地面積統計表。http://swcb.testsite.tw/Home/Topic/show_detail?id=4d4cf309c3f3424786b765c3cc6383ec,取用日期:2023年11月25日。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https://246.ardswc.gov.tw/,取用日期:2023年11月25日。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https://www.taichung.gov.tw/2600380/post,取用日期:2024年4月28日。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https://www.economic.taichung.gov.tw/16103/17901/1730045/17825/1712626/1712639/post ,取用日期:2024年4月28日。
    劉玉文,鮮享在地 提升糧食自給率,農政與農情,第233期。https://www.moa.gov.tw/ws.php?id=24393,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0日。
    劉泰安、吳兆揚,2022,因應國土計畫辦理農產業空間規劃之推動構想與歷程。https://rer.nccu.edu.tw/article/detail/2210111787356,取用日期:2023年1月30日。
    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2020,如何加強監督我國農業用地違規使用及後續管理情形。https://cy.join.gov.tw/policies/detail/b890e5e6-fea2-40d9-b984-56fad0c928ea,取用日期:2021年10月28日。
    潘正正,2016,全國區域計畫下的農地保衛戰,地球公民基金會。https://www.cet-taiwan.org/node/2319,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2日。
    蔡嘉恩,工業搭排戶常見改排樣態及案例介紹,臺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http://proj.ftis.org.tw/eta/epaper/PDF/109-1.pdf,取用日期:2021年11月4日。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熱量來源,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4&pid=726,取用日期:2023年11月10日。
    簡俊發,2006,推動農地資源空間規劃的策略與方向,農政與農情,第174期。https://www.coa.gov.tw/ws.php?id=12218,取用日期:2021年11月12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923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2300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300401.pdf10340KbAdobe PDF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