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76142      Online Users : 84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803


    Title: 樓鑰律賦研究
    A Study On Lu-Fu of Lou Yao
    Authors: 王姿分
    Wang, Zih-Fen
    Contributors: 陳成文
    王姿分
    Wang, Zih-Fen
    Keywords: 樓鑰
    宋代律賦
    乾淳體
    題下限韻
    賦譜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8-05 14:07:26 (UTC+8)
    Abstract: 自南宋高宗恢復試賦,律賦發展至孝宗乾道、淳熙朝,展現蔚然勃興的盛景。回顧這隨科舉考試演變而來的文體,律賦在宋代兩度罷科又兩度復考,學者對於其評價也多有分歧。近年來唐代律賦、唐代賦家的研究開枝散葉,豐碩且完整,但宋代律賦研究資料相較薄弱,甚至近代幾無學者研究南宋賦家。鑒於律賦發展至北宋已鮮明地轉變風格,律賦在北宋、南宋實有其時代特色與風格蘊含的價值與意義。故本文將以南宋律賦創作數量最豐的樓鑰為南宋律賦作家的代表,以其十四篇律賦試藁為研究主體,統整分析樓鑰律賦的特色,並分析其律賦脫出典律的意義,與代表的時代趨向,進而對於南宋律賦研究的空白盡綿薄填補之力。
    本論文架構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並說明本文研究樓鑰律賦的範疇與方法,就題意取財、內容思想、體式規則考察。第二章探究樓鑰律賦題材、內容思想,爬梳題下限韻的賦題、賦文內容思想,歸納典源分布情況與內容主題為四大面向:取材史傳、歌詠先賢;引用儒家經典、頌德儒聖;取材天象曆書、引讖緯之說;策論時政、具言官之守。第三章逐篇整理樓鑰律賦的用韻情況,並以《賦譜》為賦格標準,參照《廣韻》用韻分類,明確歸結樓鑰律賦全符合「四平四仄、不依次用韻」的範式,也看出他在用韻上典律化現象。第四章分析樓鑰律賦之句式結構,以《賦譜》為標準,梳理各篇句式分布與構段情形,並統整出分析圖表綜理分析樓鑰律賦句式構篇的特色與 趨向。第五章總結全文,確立樓鑰律賦鎔鑄經史,長於議論與理學化現象,實具有其時代風格與特色。並從句式構段上看出此文體發展至南宋的風格轉變趨勢。文後附錄樓鑰十四篇律賦作品依照《賦譜》建議的標準,將各篇賦文、用韻、句式、段落、字數整理成表格,俾利參照作品原文。
    Reference: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及姓氏筆畫排序)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v.1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漢〕桓寬著、王利器校注:《鹽鐵論》,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漢〕揚雄著、李軌注:《法言》,收錄於《諸子集成》,上海書局影印,1991年。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v.1周易》,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v.6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南朝宋〕范曄撰,韓復智、洪進業註:《後漢書紀傳今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
    〔梁〕沈約撰:《宋書》,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唐〕佚名,張伯偉校考:《賦譜》,收錄於孫福軒、韓泉欣編輯點校:《歷代賦論彙編》上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
    〔唐〕韓愈著、錢仲聯、馬茂元校點:《韓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唐〕瞿曇悉達編、李克和校點:《開元占經》,欽定四庫全書本。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臺北:世界書局,1959 年。
    〔宋〕王栐:《燕翼貽謀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王銍:《四六話》,收錄於《歷代文話》第1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四部叢刊景宋刻本。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宋〕朱熹:《朱子語類》,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宋〕朱熹:《朱子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宋]李廌:《師友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沈作喆:《寓簡》,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吳芾:《湖山集》,欽定四庫全書本。
    [宋]洪邁:《容齋續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
    [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
    [宋]陳亮:《龍川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彭年:《新校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
    〔宋〕鄭起潛:《聲律關鍵》,收錄於孫福軒、韓泉欣編輯點校:《歷代賦論彙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
    〔宋〕樓鑰撰、顧大朋點校:《樓鑰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樓鑰撰《攻媿集附拾遺》,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
    [元]脫脫,《宋史》,收於倪其心主編:《二十四史全譯‧宋史》,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
    [元]祝堯:《古賦辯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清浙江書局本。
    [明]徐師曾,《和刻本文體明辯》,京都:中文出版社,1982年。
    [清]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清〕王芑孫:《讀賦卮言》,何沛雄編《賦話六種》,香港:三聯書店,1982年。
    [清]李調元:《賦話》,清函海本。
    [清]余丙照編:《新增賦學入門》,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
    〔清〕紀昀編:《四庫全書總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清]孫梅:《四六叢話》,臺北: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本,1965年。
    [清]浦銑:《復小齋賦話》,何沛雄編《賦話六種》,香港:三聯書店,1982年。
    [清]陳元龍:《歷代賦彙》,北京 : 北京圖書館出版,1999年。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清〕彭元瑞,《宋四六話》,清海山仙館叢書本。
    [清]劉熙載:《藝概.賦概》,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
    (二)近人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尹占華:《律賦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王士祥:《唐代試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王兆鵬:《唐代科舉考試詩賦用韻研究》,山東:山東齊魯書社,2004年。
    王良友:《中唐五大家律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
    王水照、熊海英:《南宋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何沛雄:《賦話六種》,香港:三聯書店,1982年。
    何新文:《中國賦論史稿》,北京:開明出版社,1993年。
    何新文:《辭賦散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儀鳳:《賦寫帝國:唐賦創作的文化情境與書寫意涵》,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2年。
    李子君:《宋代韻書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李曰剛:《辭賦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李正富:《宋代科舉制度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63年。
    李弘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
    林天祥:《北宋詠物賦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林 尹:《中國聲韻學通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周興祿:《宋代科舉詩詞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1年。
    徐志嘯:《歷代賦彙輯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馬積高:《歷代辭賦研究史料》,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2001年。
    張程:《脆弱的繁華──南宋的一百五十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15年。
    張正體、張婷婷:《賦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曹明綱:《賦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曹明綱:《賦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許結、郭維森:《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許瑤麗:《宋代律賦與科舉──一種文學體式的制度浮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陳成文:《北宋四大家律賦限韻之考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8年。
    陳新雄:《廣韻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曾棗莊、吳洪澤主編:《宋代辭賦全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
    曾棗莊、吳洪澤:《宋代文學編年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曾棗莊、舒大剛著 《宋文學家年譜》,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游適宏:《試賦與識賦》,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彭紅衛:《唐代律賦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9年。
    葉幼明:《辭賦通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唐宋賦學新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
    虞雲國:《南宋行暮》,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
    鈴木虎雄著、殷石臞譯:《賦史大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熊良智主編:《辭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55年。
    劉伯驥:《宋代政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劉 培:《北宋初中期辭賦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劉培:《兩宋辭賦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劉禎祥、李方晨選注,《歷代辭賦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簡宗梧:《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鄺健行:《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店,1999年。
    鄺健行:《詩賦合論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鄺健行:《唐代科舉與文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龍泉書屋,1979年。
    龔克昌:《中國辭賦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龔篤清:《八股文百題》,長沙:岳麓書社出版,2010年。
    (三)學位論文(依年代排序)
    朴孝錫:《蘇軾辭賦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李瓊英:《宋代散文賦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馬寶蓮:《唐律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劉明宗:《宋初詩風體派發展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金彰柱:《宋代散文賦用韻考》,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成文:《唐代古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游適宏:《由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胡淑貞:《白居易賦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廖志超:《蘇軾辭賦理論及其創作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趙俊波:《中晚唐賦研究》,成都: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
    陳鈴美:《王棨律賦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鄭雅方:《北宋抒情賦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玠妃:《王禹偁辭賦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雅琴:《王起律賦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瀚儀:《宋儒道統思想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簡雪玲:《南宋浙東諸子之歷史思想》,臺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彭紅衛:《唐代律賦的演進及其特徵考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論文,2008 年。
    陳漢鄂:《黃滔律賦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孫德春:《范仲淹律賦研究》,: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年。
    劉泰江:《宋初律賦初探》,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龐國雄:《黃滔律賦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 年。
    方靜瑛:《徐寅律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
    鄭艷:《李程律賦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2 年。
    汪欣:《蔣防律賦之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 年。
    王彬:《宋代律賦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博士論文,2019年。
    方姵文:《蔣防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江道一:《浩虛舟律賦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吳怡靜:《獨孤授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林景梅:《裴度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黃佳鳳:《白行簡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蘇 暢:《北宋仁宗朝辭賦研究》,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9年。
    邱煜翔:《張仲素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范君珮:《劉敞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蘇奕存:《白居易律賦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陳淑婷:《宋祁律賦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2年。
    (四)期刊及學術會議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士祥:〈唐代省試賦用韻考述〉,《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第二輯,2002年,頁111-123。
    王以憲:〈唐宋賦學批評述要〉,《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3期(1998年8月)。
    王兆鵬:〈試論唐代科舉考試的詩賦限韻與早期韻圖〉,《漢字文化》1999年第2期,頁11-14。
    王兆鵬:〈《廣韻》「獨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舉考試詩賦用韻為例〉,《中國語文》第2期(1998年3月),頁144-147。
    王 彬:〈宋代殿試賦的功用及其兩個層面〉,《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34卷第3期(2018年),頁56-63。
    王 彬:〈宋代進士科試賦的命題特點〉,《齊魯學刊》2018年第5期,頁117。
    王 彬:〈群體思想的展現:宋代律賦對帝王的品性規範〉,《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36卷(2020年),頁39-46。
    王基倫:〈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政治大學文學院編《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96年12月,頁889-905。
    汪小洋、孔慶茂:〈論律賦的文學性〉,《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2月,頁45-49。。
    李立信:〈「辭」、「賦」關係新證〉,《新亞學術集刊.賦學專輯》第13期(1994年),頁51-63。
    何玉蘭:〈論宋人的辭賦觀與創作實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1期,54-59。
    何新文:〈浦銑及其賦話考述〉,《文獻》第3期(1997年),頁。
    李存智:〈《切韻》系韻書韻類與 o、a 元音韻系〉,《臺大中文學報》,第72期,(2021年3月),頁101-148。
    祝尚書:〈論後期「西崑派」〉,《社會科學研究》第5期,2002年。
    祝尚書:〈論宋體律賦〉,《社會科學研究》第2期,2006年,頁161-169。
    祝尚書:〈論科舉與文學關系的層級結構──以宋代科舉為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0年2月),頁62-69。
    侯道儒:〈律賦與北宋思想史〉,《清華學報》新51卷第2期(2021年),頁387-430。
    許結:〈賦學批評方法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1993年4月),頁82—87。
    許結:〈中國辭賦流變全程考察〉,《學術月刊》第6期(1994年),頁86-94。
    許結:〈明代「唐無賦」說辨析─兼論明賦創作與復古思潮〉,《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11期(1994年),頁77-85。
    許結:〈論唐代賦學的歷史形態〉,《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頁43-52。
    許結:〈古律之辨與賦體之爭:論後期賦學嬗變之理論軌跡〉,政治大學文學院編《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1996年。
    許結:〈論宋賦的歷史承變與文化品格〉,《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3月,頁170-179。
    許 結:〈宋代科舉與辭賦嬗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0月,頁26-36。
    許結:〈南宋乾淳文制變遷與辭賦風尚〉,《政大中文學報》第17期(2012年6月),頁161-184。
    許瑤麗:〈范仲淹《賦林衡鑑》與宋體律賦的定調〉,《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6期(2012年11月),頁87-94。
    陳成文,〈從「唐無賦」到「賦莫盛於唐」──唐賦評價變遷之考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4集(2008年7月),頁115-148。
    陳萬成:〈《賦譜》與唐賦的演變〉,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辭賦文學論集》,1999年,頁559-573。
    郭建勳,毛錦群:〈論律賦的文體特徵〉,《中國文化研究》冬之卷(2007年),頁61-68。
    曹明綱:〈唐代律賦的形成、發展和程式特點〉,《學術研究》,1994年第4期,頁115-119。
    曹明綱:〈論唐宋賦的尚理傾向〉,《學術研究》1990年第3期,頁85-88。
    程千帆:〈辭賦的源流、類型及特點〉,《文史知識》第3期,1992年。
    黃俊傑:〈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身體政治論」:特質與涵義〉,《歷史月刊》第141期,1999年,頁82-90。
    黃寬重:〈以藝會友---樓鑰的藝文涵養養成及書畫同好〉,《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四卷第1期,2011年,頁55-92。
    曾棗莊:〈論宋代辭賦〉,《清華大學學報》第5期第18卷(2003年),頁1-8。
    曾棗莊:〈論宋代律賦〉,《文學遺產》2003年第5期,頁42-61。
    游適宏:〈一個賦體分類論述的形成──賦分為古賦、俳賦、律賦、文賦〉,《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5年),頁75-89。
    詹杭倫:〈唐鈔本《賦譜》初探〉,《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增刊總第7期(1993年9月)。又收錄於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合著《唐宋賦學新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頁37-58
    董就雄:〈試論唐代八韻試賦的用韻〉,《饒宗頤國學院院刊》,2015年第2期,頁239-275。
    趙俊波:〈唐代試賦命題研究──以試賦題目與九經的關係為中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1期(2011年1月),頁131-148。
    趙成林、成朝暉:〈限韻和病犯:也談律賦的體式標準〉,《遠東通識學報》第2卷第2期(2008年7月),頁31-38。
    劉伊念:〈宋代律賦結構──以樓鑰律賦為例〉,《遼東學院學報》2021年第2期,頁17-24。
    劉 培:〈經世致用與激勵名節──北宋中期的儒學復興與辭賦創作〉,《社會科學輯刊》2014年第1期(總第210期),頁175-182。
    劉 培:〈宋代的御戎思想──以辭賦創作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第3期,頁38-46。
    劉 培:〈宋賦風貌述要──兼論唐宋辭賦研究的困境〉,《湖湘論壇》,2011年第4期總第139期,頁110-114。
    劉 培:〈北宋科場改革與律賦浮沉──以熙寧變法為中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2卷第4期》(2015年7月),頁37-45。
    蔡鍾翔:〈賦論流變考略〉,政治大學文學院編《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96年),頁533-547。
    簡宗梧:〈生鏽的文學主環:賦〉,《國文天地》第6期(1998年),頁7-11。
    簡宗梧:〈1991—1995 年中外賦學研究述評〉,《辭賦文學論集》,1999年。
    簡宗梧、游適宏:〈律賦在唐代「典律化」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0年11月)頁1-16。
    簡宗梧:〈唐律賦典律研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0年11月),頁1-16。。
    鄺健行:〈初唐題下限韻律賦形式的審察及引論〉,收錄於鄺健行《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店,1999年。
    鄺健行:〈律賦論體〉,《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1期(2005年1月),頁68-7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2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001.pdf3146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