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67901      Online Users : 9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800


    Title: 讓民族真實相遇:在生命教育課程中重構原住民族面容
    Let Us Truly Meet:Re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Authors: 蔡毓汝
    TSAI, YU-JU
    Contributors: 孫大川
    蔡毓汝
    TSAI, YU-JU
    Keywords: 原住民族
    歧視
    微歧視
    刻板印象
    議題融⼊教學
    全民原教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8-05 14:06:4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探討在教育場域中因刻板印象、微歧視所產⽣的原住民族⽂化與認同的呈
    現與影響,並由此重點出發觀看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的演變。
    首先,從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必須面對外在的刻板印象,即使到強調⼈權意識的現
    今,仍要承受微歧視所帶來的影響,從刻板印象到微歧視的轉變與成因是研究的出發
    點。同時提出原住民族內在主體重建更加更要,從歷史爬梳自覺重建的過程,未來還
    有很⼤空間進步的可能。研究⽅法部分介紹了質性研究與⾏動研究的運用與理論基礎。
    在教學現場設計⼀系列議題融⼊教學的原住民族⽂學活動與⼀場專家學者焦點座談,
    分析回饋者內容。
    之後介紹了研究所關注的教育現場,特別是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的演變,以及 H 學
    校和⼭海⽂化雜誌社的背景和概況。這些機構和組織在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對原
    住民族⽂化和教育的推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進⼀步深⼊分析了 H 學校如何在教學中融
    ⼊原住民族⽂化,特別是透過⽂學主題展、校園講座和⽂學論壇的形式。通過回饋與
    分析,探討了這些活動的成效和學習效果。
    焦點座談部分呈現了議題討論的⼤綱及綜合意見, 探索全民原教翻轉的新可能性。
    其中提供了不同利害關係⼈的觀點,並探討了教育和社會中的挑戰與機會。最後⼀章
    回顧了整個研究的發現,特別是在歧視與⼈權、法制與教育以及真實相遇等⽅面的重
    要性。這⼀章將結合先前章節的討論,提出對未來研究和實踐的建議與展望。
    Reference: 壹 中文參考書目
    一、 專書
    《109 年第 11 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
    《臺灣省山地教育實況調查報告書第一期》 ,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臺灣
    省分會編印,1954。
    Abus(阿布思)伍聖馨,《單自》,山海文化雜誌社,2013。
    Knapp, C. E.,《體驗教育-帶領反思指導手冊》(謝智謀、王怡婷,譯),幼師
    文化,2003。
    乜寇.索克魯曼,《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山海文化雜誌社,2014。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瑞,《太陽迴旋的地方》,晨星,1998。
    瓦歷斯.諾幹,《戴墨鏡的飛鼠》,晨星,1997。
    利格拉樂.阿女烏,《紅嘴巴的 Vu Vu》,晨星,1997。
    李永松,《雪國再見》,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
    里慕伊.阿紀,《太陽神的子民》,晨星,2010。
    亞榮降.撒可努, 《山豬.飛鼠.撒可努》,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亞榮降.撒可努,《外公的海》,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
    亞榮降.撒可努,《走風的人》,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
    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晨星,1987。
    洪詠善,《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
    夏曼.藍波安,《大海之眼》,印刻文學,2018。
    夏曼.藍波安,《老海人》,印刻,2009。
    孫大川,《久久酒一次》,山海文化雜誌社,2010。
    孫大川,《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台北:聯合文學,2010。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聯合文學,2018。
    92
    馬紹.阿紀,《記憶洄游》,晨星,2016。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北京:三聯書店,1999。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臺北市:教育
    部,2020。
    教育部,《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2022。
    教育部,《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計畫(105 年至 109 年)》,2015。
    教育部,《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個案計畫(100 年至 104 年)》,2010。
    教育部,《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個案計畫(95 年至 99 年)》,2005。
    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五年計畫綱要(83 年至 87 年)》,1992。
    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第二期五年計畫(88 年至 92 年)》,1998。
    陳枝烈,《原住民族教育──18 年的看見與明白》,2010。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2011。
    詹素娟,《典藏台灣史(二)台灣原住民史》,2019。
    達德拉凡.伊苞,《老鷹再見》,大塊文化,2004。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進步中的本省山地》,1954。
    二、 學位論文
    王瓊翎, 〈原住民文化融入教學對國小特殊教育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學童提升數學
    能力之成效〉,新竹教大 博士論文,2016。
    全正文, 〈我國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
    政學所,碩士論文,2005。
    林振華, 〈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編製與應用研究─ 以太陽國小為例〉 ,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高嘉玲,〈我是誰?ima lalu su?-一個原住民女老師尋求認同的書寫行動〉,佛光
    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文,2014。
    陳雨嵐,〈台灣原住民圖書出版歷程之研究(1980 至 2007 年)〉,南華大學出
    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奕璇,〈原住民舞樂學習與文化展演對學生文化認同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樟
    樹國中 [原住民藝文表演社] 為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3。
    93
    彭雅君,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斷裂-以互助國小為例〉 ,世新大學社會發
    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黃學仁, 〈資訊融入原住民五年級學生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劉思妤, 〈桌上遊戲設計應用於國小原住民族文化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碩士論文, 2017。
    謝政霖, 〈以整合性接受模式 ( UTAUT )探討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老師利用互動
    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碩
    士班論文,2013。
    蘇竟同, 〈一位國小原住民校長的生命故事和教育觀點〉,屏東大學教育教育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三、 期刊
    巴蘇亞.博伊哲努,〈原住民文學的類型與趨向〉,《應用語文學報》創刊號,
    台北: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1999。
    王雅萍, 〈迎接全民原教時代─談全民原教在高等教育端的推動〉 ,原教界 106,
    2022。
    王韻茹,〈國家對文化保存與維護的憲法義務──以文化資產保存法為觀察〉,
    國立高雄大學法學論叢,17 卷 1 期,2021。
    向陽, 〈文學雜誌與台灣新文學發展---以日治時期台灣文學雜誌為觀察場域〉,
    《文訊》213 期,2003。
    周惠民,〈原住民族教育〉,《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9,2020。
    周惠民 , 〈從原住民族知識談老師應有的素養〉。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24, 2018。
    林仁傑, 〈探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之生命教育:一個存在主義的觀點〉,國
    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6(2)。
    施正鋒, 〈歷史教育、轉型正義及民族認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 卷 4 期,
    2014。
    孫大川,〈身教大師 BaLiwakes(陸森寶)---他的人格、教養與時代〉,《陸森
    寶先生百歲冥誕紀念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0。
    94
    孫大川, 〈捍衛第一自然:當代台灣原住民文學中的原始生命力〉 ,臺灣文學藝
    術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
    孫效智,〈臺灣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12(3),2009。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 〈特別報導/「憲法原住民族條款修訂草案」共識版〉,國
    大簡訊,290 期,1997。
    教育部,〈中華民國原住民族教育年鑑 1945-2018〉,2020。
    許育典, 〈原住民文化集體權在憲法的保障:以原住民保留地為例〉,台灣法學
    雜誌,379 期,2019。
    陳立言,〈生命教育在臺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 卷 9 期,2004。
    陳枝烈,〈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任重道遠〉,原教界 106,2022。
    陳芷凡, 〈原民振興與知識論的建構:文學作為一種路徑〉 ,「和而不同: 2018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2018。
    陳張培倫, 〈族群發展導向積極賦權行動與原住民族〉 。政治與社會哲學社會評
    論,47,2013。
    傅瑋瑋,〈全民原教政策說明〉,《原教界》08 月號 106 期,2022。
    楊秀菁, 〈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與教科書中的原住民族書寫〉。
    教科書研究,15(3),2022。
    達拉瓦克(華加志),〈《山海文化》發刊詞〉,《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
    1993。
    蔡志偉, 〈走過兩個十年 : 原住民族教育法的回顧與展望〉 ,政大法學評論第 172
    期,2021。
    譚光鼎, 〈被扭曲的他者 : 教科書中原住民偏見的檢討〉。 課程與教學季刊, 11(4),
    2008。
    顧恒湛, 〈主體缺席的書寫 :戰後初期「山胞論述」 之歷史初探(1945- 1955) 〉,
    臺灣學誌,9 期,2014。
    四、 網路資源
    ETtoday 新聞雲:喪女〈受夠!原住民想翻白眼的 10 個刻板印象〉2014/2/25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2415(2023/05/10)
    95
    MATA.TAIWAN: Ciwang Teyra, 〈在都市被歧視,回部落又被質疑—近五成
    原住民在都市,如何不讓他們不再流浪?〉2018/5/24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8/05/24/urban-indigenous-2/ (2020/11/19)
    Tom Stafford .(2016). Prejudice is not always overt. It's called
    ‘microaggression’. Retrideved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60608-the-true-impact-of-
    tiny-microaggressions (2023/9/9)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https://cirn.moe.edu.tw/WebNews/details.aspx?sid=11&nid=1402&
    mid=50 (2023/10/19)
    山海文化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ivbfb/ (2020/11/30)
    風傳媒:宋濤, 〈觀點投書:加分制度背後的歧視---校園言論揭露原住民學生困
    境〉2023/07/01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12495 (2023/5/1)
    原住民族文獻電子期刊:悠蘭.多又, 〈從非裔美人反省我群使用 N 字,談原住
    民自創烯環鈉諧音梗的內在壓迫再現〉,第 55 期 2023/06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688 (2023/5/1)
    原視:Ciwang Teyra〈認識原住民族歷史創傷與微歧視〉2019/9/24
    https://insight.ipcf.org.tw/article/160 (2020/11/19)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李岱融, 〈從「全民原教」理念談教科書中原住民議題
    的教學〉第 204 期 2024-02
    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1&edm_no=240&content_no=
    4103 (2024/4/4)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
    2019。
    https://www.k12ea.gov.tw/files/class_schema/%E8%AA%B2%E7%B6%B
    1/14-%E7%B6%9C%E5%90%88%E6%B4%BB%E5%8B%95/14-
    3/%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B0%91
    %E5%9F%BA%E6%9C%AC%E6%95%99%E8%82%B2%E8%AA%B2
    %E7%A8%8B%E7%B6%B1%E8%A6%81%E7%B6%9C%E5%90%88%
    E5%9E%8B%E9%AB%98%E7%B4%9A%E4%B8%AD%E7%AD%89%
    96
    E5%AD%B8%E6%A0%A1%E2%94%80%E7%B6%9C%E5%90%88%E6
    %B4%BB%E5%8B%95%E9%A0%98%E5%9F%9F.odt (2024/1/5)
    教育部原住民族及少數族群教育資訊網(教育部原力網),政策與計畫,
    https://indigenous.moe.gov.tw/article-list/2c311ebb788e726bee7aa21284
    c52955,(2024/3/21)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專題報導 : 李宜蓁, 〈刻板 「原」 罪從哪來?研究 「微歧視」
    的台大學者盼修復族人創傷〉2019/5/6
    https://www.twreporter.org/a/urban-indigenous-peoples- microaggression
    (2020/11/19)
    葉川榮,〈精緻化──平行化的主權抽離:陰魂不散的同化教育〉,原住民族文
    獻, 38 期, 2019,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456。 (2022/6/3)
    鏡週刊: 〈怪叫『吼吼吼』 模仿原住民挨轟 羅小雲請辭廣播金鐘評審〉 2020/8/27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7edi043 (2024/1/5)
    貳 英文參考書目
    Czopp, Alexander M.; Kay, Aaron C.; Cheryan, Sapna. Positive Stereotypes Are
    Pervasive and Powerful.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07-
    01, 10 (4): 451–463.
    Fiske, S. T., Cuddy, A. J. C., Glick, P., & Xu, J.(2002). A model of(often mixed)
    stereotype content: Competence and warmth respectively follow from
    perceived status and competi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878-902.
    Katz, Daniel; Braly, Kenneth W. Racial prejudice and racial stereotype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35, 30 (2): 175–193.
    McGarty, Craig; Yzerbyt, Vincent Y.; Spears, Russel. Social, cultural and cognitive
    factors in stereotype formation (PDF). Stereotypes as explanations: The
    formation of meaningful beliefs about social group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15
    Operario, Don; Fiske, Susan T. Stereotypes: Content,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Context. Brown, Rupert; Gaertner, Samuel L (編). Blackwell Handbook of
    97
    Social Psychology: Intergroup Processes. Malden, MA: Blackwell. 2003:
    22–44.
    Sue, D. W., Capodilupo. C. M., Torino, G., Bucceri, J, Holder, A., Nadal, K., &
    Esquilin, M. E. (2007). Racial microaggressions in everyday life:
    in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
    Terracciano A, Abdel-Khalek AM, Adám N, et al. 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 Science. Oct 2005, 310 (5745):
    96–10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101.pdf6333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