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85/144472 (79%)
Visitors : 51389549      Online Users : 5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595


    Title: 跨網絡合作_論社會安全網的剪裁與縫補 --以桃園市為例
    Cross-Network Collaboration: Repairing the Social Safety Nets - A Case Study of Taoyuan City
    Authors: 朱慧容
    Chu, Hui-Jung
    Contributors: 劉梅君
    Liu, Mei-Chun
    朱慧容
    Chu, Hui-Jung
    Keywords: 社會安全網
    跨網絡合作
    脆弱家庭
    社政人員
    跨網絡成員
    Social Safety Net
    Cross-team Collaboration
    Vulnerable Families
    Social Workers
    Cross-team Members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8-05 12:53:55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題在探討有關在桃園市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期間,身為服務脆弱家庭之網絡核心的「社政實務工作者」及「跨網絡單位成員」,檢視彼此實際執行合作狀況與阻礙。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深度訪談方式並以非隨機抽樣法立意抽樣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範圍在桃園市的社政實務工作者及跨網絡單位成員,共計11位研究對象,每位工作年資需年滿3年以上,以便瞭解受訪者的跨網絡互動模式及運作現況,藉以分析網絡連結與分工成效。
      研究者先藉由專家學者及跨網絡合作實務經驗進行文獻回顧,再將受訪者的實務經驗加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社政實務工作者及跨網絡單位成員均認為社會安全網政策前後改變感受差異明顯,且有助於提升各網絡單位對社會安全網通報及資源的熟悉度增加,雖該政策強調跨網絡合作機制,惟基於各機關不同的工作角度使得跨網絡分工仍缺乏相當共識,並期望社政單位擔負社會安全網的主要責任。在此等期許下,社會安全網應是顧及社會工作者乃至於保護全體的社會安全網,惟地方政府卻鮮能就實務執行狀況改善相關服務措施,長此以往則會耗損社政及跨網絡服務單位成員的服務效能及熱忱;基於上述發現,歸納以下研究結論,希冀能提供實務與政策面向相關建議,如下:
    一、建立具有共識的跨領域合作夥伴關係
    二、加強溝通聯繫管道與納入具體實務反饋
    三、建構完善資源以維繫社會安全網服務輸送
    四、建構友善互助的社會安全網


    關鍵字:社會安全網、跨網絡合作、脆弱家庭、社政人員、跨網絡成員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llaboration and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social workers and other relevant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the key figures supporting vulnerable families—when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Enhancing Social Safety Net Project" in Taoyuan City.
      This research employed a qualitative approach, utiliz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urposive sampling to gather data from social workers and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 in Taoyuan City, totaling 11 participants who have at least a minimum of 3 year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ir patterns of inter-team interaction and current collaborative dynamics, analyzing the efficacy of cross-team cooperation and workload distributi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xisting literature on practical cross-team collaboration informed this study. Additionally, practical insights from participant interviews were rigorously analyzed. As a result, the study identified significant changes perceived by both social workers and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safety net policy. The policy facilitated increased familiarity among public sector units with the reporting mechanisms and resources of the social safety net. However, although the polic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ross-team cooperation, differing roles and perspectives among social workers and public sector members have hindered consensus on cross-team workload distribution. There exists an expectation for social workers to assum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cial safety net, which is supposed to safeguard society as a whole, including social workers themselves. Yet, local governments have seldom adjusted service measures with response to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alities, thus potentially diminishing the efficacy and morale of social workers and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 over tim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study present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to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practical and policy improvements:
    1.Establish consensus-driven cross-team partnerships.
    2.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incorporate feedback into policy  
    implementation.
    3.Develop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to sustain the service of social safety net.
    4.Foster a supportive and cooperative social safety net framework.

    Keywords: Social Safety Net, Cross-team Collaboration, Vulnerable Families, Social Workers, Cross-team Members
    Reference: 方子杰(2020)。社會安全網心衛社工跨網絡工作經驗:以南高屏地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學位論文。
    王玠、李開敏、陳雪真(1998)。Ballew, J. R. & Mink G.(1996)著。個案管理。台北:心理。
    宋麗玉(2017)。社會支持網絡、壓力因應與社會網絡處遇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第四版,洪葉文化。
    李宗派(2000)。探討社會資源之開發與管理原則。社區發展季刊,89期,53-61。
    李政賢譯(2023)。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Yin, Robert K原著。台北:五南。
    李聲吼(2010)。如何啟動社區建構網絡、深化福利服務於基層。專業滿載研討會,社福100,75-82。
    林明禛(2013)。社會資源的盤整與運用探析:從某縣市社會行政部門的考察。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20-21。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勝義(2021)。社會福利服務-輸送及倡導,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工作辭典(2000)。社會工作辭典(四版)。內政部。
    姚美華、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17-144。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桃園市政府(2019)。桃園市政府辦理「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計劃書。
    張宏政(2021)。質性研究方法學之理念與實踐-從技職體系研究生之視角,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秀玉、洪佩宜、陳儀卉(2010)。協助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醫療復健之跨專業協同合作模式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32期,463-477。
    張雅惠(2022)。社會安全網下的脆弱家庭服務之檢視-網絡治理的觀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慧儀(2004)。台灣地區高中生社會網絡、學業成績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耀禪(2023)。強化社會安全網心理衛生社工角色定位之探討-以桃園為例。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許可依(2017)。家暴社工,我們為什麼要「演戲」?-家暴安全網的建制民族誌分析。
    許家瑜(2011)。兒少保社工緊急安置歷程之處遇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臨高(2016)。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宜君(2016)。兒童保護家庭重整服務的網絡合作初探。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穎(2011)。社會網絡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羽球自發性運動社團為例。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星伶(2022)。少年輔導委員會社會工作人員跨網絡合作與社會資本累積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婉君(2021)。社會安全網心衛社工工作經驗初探。南華大學人文學院生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傅秀媚(2002)。早期療育中跨專業團隊評估模式相關問題研究。特殊教育學報,第16期,1-22。
    彭懷真(2020)。社會工作管理。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湯玟綾(2012)。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隊期建構社會網絡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正宗、劉樹全、李世代(2003)。老化的認知、人格及心理社會層面。台灣老年醫學會。
    黃俐婷(2003)。探討青少年接受到的社會支持。社區發展季刊107期,145。
    黃源協(2008)。社會工作管理(二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源協、莊俐昕(2020)。社會工作管理(四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誠德(2020)。影響臺北市社會安全網政策執行因素-以社區支持系統第一線執行者之觀點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楊俊威、羅湘敏(2003)。特殊學校專業團隊服務之調查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5期,76頁。
    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2023)。320挺社工聲明稿及訴求。民113年7月2日,取自: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臉書專業:https://www.facebook.com/tpswunion
    趙文滔、陳德茂(2017)。中小學輔導教師在跨專業系統合作中的挑戰:可能遭遇的困境、阻礙合作的因素以及如何克服,應用心理研究,第67期,119-179。
    劉夢譯(2016)。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質性和量化方法的應用。W. Lawrence Neuman & Larry W. Kreuger(年代)原著。台北:五南。
    劉曉春譯(2009)。社會工作管理。Veronica Coulshed, Audrey Mullender Mullender, David N.Jones and Neil Thompson原著。台北:心理。
    衛生福利部(2016)。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核定本)。
    衛生福利部(2021)。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110-114年)。
    鄭怡世(2004)。從組織間關係的觀點談社會福利組織-跨組織/跨專業服務網絡的建構。社區發展季刊107期,413-425。
    鄭國康(2022)。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絡合作困境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77期,236-237。
    謝秀芬(2010)。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P364-367。
    魏祥安(2023)。老年世代社會網絡支持類型與生活福祉之關聯。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蘇郁惠(2009)。遭受關係攻擊與青少年社會心理適應: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692105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105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5801.pdf1777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