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5196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921978      在线人数 : 10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1962


    题名: 司法審查制度涉及政治問題審查之研究 -美國、日本與我國之案例分析
    A Study of Judicial Review System involving the Political Question Doctrine -Legal Cases of the Supreme Court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aiwan
    作者: 覃顯義
    Ching, Shean-Yat
    贡献者: 董保城
    Dung, Pao-Cheng
    覃顯義
    Ching, Shean-Yat
    关键词: 司法審查
    政治問題
    大法官
    Judicial Review
    Political Question Doctrine
    Grand Justice
    日期: 2024
    上传时间: 2024-07-01 12:10:20 (UTC+8)
    摘要: 本文蒐集文獻資料,並彙整美國司法審查制度內涵,與日本及台灣作比較分析,特別針對涉及政治問題案件之相關重要內涵爭點,以及涉及政治問題案件大法官解釋,無論是透過理論基礎或是實際案例分析(case study),以權力分立之重要理念,結合時事內容,以深入淺出方式,敘述闡明、輔助以圖表,建構清楚之法理脈絡,作為論述與評析依據。
    研究發現,不同憲政體制架構下,對涉及「政治問題」之案件,司法審查之態度均有所不同,除日本內閣制國家對涉及「統治行為」之案件,採取迴避審查之態度外,美國及台灣之司法審查制度,針對對涉及政治問題案件之立場,均隨時代之變遷而演進,從司法自制的保守立場而迴避審查,到司法積極主義的主動參與審查立場,特別是積極參與具有爭議性之灰色地帶議題,此立場的改變,是樹立當代司法審查制度的重要精神。
    總之,憲政機關之運作關係須透過憲法作為制度規範。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一方之權力均應該受到約束,才能達成平衡關係,真正落實法治國、民主國之憲政理念。
    This article collects legal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Judicial Review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Japan and Taiwan,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issues involving political questions cases, as well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nd Justices in political questions cases. Whether through theoretical basis, or case study, it focuses on the important concept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combines current issues to analyze and narrate it in simple terms. With charts to construct a clear legal context, which serves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it is a simple way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ictures.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 different political structure for Constitutional system, the attitudes towards Judicial Review involving Political Question cases are different. Except for Japan, a country with a Cabinet system that adopts an attitude of avoiding review for cases involving "Ruling Behavior"( Political Question), the Judicial Review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transformed their stance on cases involving Political Question and evolve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from the conservative stance of Judicial Self-Restraint and avoidance of Review to the stance of Judicial Activism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Review, especially active Review on controversial gray zone cases. This change of stance is an important landmark in reshaping the contemporary Judicial Review system.
    To Sum up, the operational relationship of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s must be regulated by the constitution. However, the law itself is not enough to act alone. The power of any party should be restrained in order to achieve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so that we can truly implement the Constitutional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democratic country.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一、 書籍
    (一)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臺北,新學林,初版,1999年。
    (二) 李鴻禧,違憲審查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1986年10月。
    (三)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社,7版,2020年3月。
    (四) 吳庚、陳淳文,台北,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書局,增訂6版,2019年9月。
    二、 論文
    (一) 李仁淼,司法院定位問題考——由戰後日本憲法裁判之經驗,反思我國違憲審查制的發展方向,中正法學集刊,13期,2003年10月,36-57頁。
    (二) 張志偉,比例原則與立法形成餘地由法律原則理論出發探討審查密度的結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4),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2008年05月,6-7頁。
    (三) 許志雄,司法消極主義與司法積極主義,月旦法學雜誌(2),元照出版,1995年06月,40-41頁。
    (四) 許宗力,憲法與政治,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1999年,39-46頁。
    (五) 李念祖,美國憲法上『政治問題』理論與釋字第三二八號解釋,律師通訊,第177期,1994年,20-25頁。
    (六) 陳文政,美國司法違憲審查理論與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七) 陳滄海,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之審查界限,國教新知,1784卷27839期,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師資中心,2005年,38頁。
    (八) 湯德宗,違憲審查基準體系建構初探-階層式比例原則的構想,《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六)》,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9年,31-35頁。
    (九) 湯德宗,三權憲法、四權政府與立法否決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INS v. Chadha 案評釋,權力分立新論,元照,2 版,2000年12月,546-547頁。
    (十) 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臺大法學論叢,33卷3期,2004年,83-85頁。
    (十一) 黃柏喬,日本違憲審查基準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東海大學,2011年,30頁。
    (十二) 齊光裕,我國違憲審查中「政治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十三) 簡玉聰,日本違憲審查制度之課題與展望——以審查方式與基準之論爭為中心,憲政時代37(3),中華民國憲法學會,2012年1月,297頁,300頁。
    (十四) 呂坤煌,德國國會的調查制度(上),立法院院聞第 31 卷第 7 期,2003 年 7 月, 76-93頁
    (十五) 呂坤煌,德國國會的調查制度(下),立法院院聞第 31 卷第 8 期,2003 年 8 月, 97-110頁。
    (十六) 蕭全政,法律與政治、經濟間的辯證關係—從法形式主義與社會生活間的疏離,論當前法治不立的根源,政治科學論叢第四期,1992年,108-109頁。
    (十七)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增訂六版),三民書局,台北,2019年,438-439頁。
    貳、 英文文獻
    一、 Benjamin N. Cardozo, The Nature of the Judicial Proc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21.
    二、 Brian Leiter, American legal realism. In Martin P. Golding & William A. Edmundson (eds.), The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Law and Legal Theory. Oxford, UK: Blackwell ,2004, p. 50–66.
    三、 Denise Meyerson, Understanding Jurisprudence, Routledge-Cavendish; 1 edition. 2006.
    四、 E. S. C. Wade, W. Bradley,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London, New York,1991.
    五、 Gerald Gunther, Constitutional Law, 14th. Ed, Mineola,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2001, p.1651-1652,
    六、 Alexander Hamilton, The Federalist Papers: No. 78 HAMILTON. Available at: https://avalon.law.yale.edu/18th_century/fed78.asp. Last visited on April 6, 2020.
    七、 James B. Thayer, The Origin and Scope of the American Doctrine of Constitutional Law, 7 Harv. L.Rev. 129, 1893, p.140-151.
    八、 Louis Brandeis, The Living Law, Illinois Law Review, February 16, 1916.
    九、 Louis Henkin, Is There a Political Question Doctrine? , vol 85,597 Yale Law Journal ,1976.
    十、 Michael Wells, Behind the Parity Debate: the Decline of the Legal Process Tradition in the Law of Federal Courts, 71 B.U.L. Rev.,1991, p.609.
    十一、 Oliver Wendell Holmes, Jr., The Common Law (1 ed.). London: Macmillan,1881, Reprinted 2005, 2017 by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p1.
    十二、 Roscoe Pound. "Law in Books and Law in Action." American Law Review 44, 1910, p.12-36.
    十三、 Tribe, Laurence H.,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Cambridge, Harvard Uni. Press,1988, p366, p385.
    十四、 Thomas Grey, Formalism and Pragmatism in American Law, Brill,2014。
    十五、 Langdell's Orthodoxy, 45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1983,p.1-53.
    十六、 Holmes and Legal Pragmatism, 41 Stanford Law Review,1989,p.787-870.
    十七、 Posner, Richard A., "Legal Formalism, Legal Real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atutes and the Constitution," Case Western Reserve Law Review, vol. 37, no. 2,1986,p. 179-217.
    十八、 Currie and David P. Currie, Federal Jurisdiction (NUTSHELL SERIES), Thomson Publishing Group,1990.
    十九、 Karl N. Llewellyn & Stephen M. Sheppard, The Bramble Bush: The Classic Lectures on the Law and Law Schoo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79-81.
    二十、 Eugene V. Rostow, The Democratic Character of Judicial Review, Harvard Law Review, Vol. 66, No. 2, 1952, pp. 197-198.
    二十一、 George Mace, The Antidemocratic Character of Judicial Review,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 60, No. 4, 1972, p. 1148-1149.
    二十二、 Frederick Schauer, Judicial Review of the Devices of Democracy,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4, No. 4, 1994, p. 1327.
    二十三、 Democracy and Distrust: A Theory of Judicial Review by John Hart El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 268.
    參、 日文文獻
    一、 書籍
    (一) 小林直樹,憲法講義(下)<新版>,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10月。
    (二) 戸松秀典,憲法訴訟〔第2版〕,有斐閣,2008年3月。
    (三) 辻村みよ子,憲法(第四版),日本評論社,2012年3月。
    (四) 芦部信喜,高橋和之補訂,憲法〔第七版〕,有斐閣,2019年3月,105頁,。
    (五) 芦部信喜,憲法〔新版〕,有斐閣,1997年3月。
    (六) 芦部信喜,憲法学 1 憲法総論,有斐閣,1992年12月。
    (七) 清宮四郎,憲法Ⅰ(第三版),有斐閣,1979年6月。
    (八) 野中俊彥等,憲法II(第5版),有斐閣,2012年3月。
    (九) 新正幸,憲法訴訟論,信山社,2008年2月。
    (十) 樋口陽一,現代法律学全集憲法I,青林書院,1998年01月。
    (十一) 鵜飼信成,憲法,岩波書店,1956年04月。
    二、 論文
    (一) 宮沢俊義,恵庭事件について,ジュリスト(370),有斐閣,1967年5月,25頁。
    (二) 小嶋和司,最高法規,法学セミナー(19),日本評論社,1957年10月,12頁。
    (三) 山本龍彥,三段階審査・制度準拠審査の可能性,法律時報82(10),日本評論社,2010年09月,101-106頁。
    (四) 市川正人,日本における違憲審査制の軌跡と特徴,立命館法學 2004年(2),立命館大学法学会,2004年,109頁。
    (五) 市川正人,日本における違憲審査制の軌跡と特徴,立命館法學 2004年(2),立命館大学法学会,2004年,110頁。
    (六) 市川正人,最近の「三段階審査」論をめぐって,法律時報83(5),日本評論社,2011年05月,7-8頁。
    (七) 有倉違吉,恵庭事件,法学セミナー(135),日本評論社,1967年6月,1頁。
    (八) 佐々木惣一,国家行為の純粋合憲性に対する最高裁判所の決定権,法学論叢61(4),京都大學法學會,1955年10月,1-30頁。
    肆、 判決
    一、 台灣
    (一) 釋字328號
    (二) 釋字329號
    (三) 釋字342號
    (四) 釋字387號
    (五) 釋字419號
    (六) 釋字518號
    (七) 釋字520號
    (八) 釋字585號
    (九) 釋字613號
    (十) 釋字632號
    (十一) 釋字633號
    (十二) 釋字645號
    (十三) 釋字769號
    二、 美國
    (一) Marbury v. Madison(1803)
    (二) Luther v. Borden(1849)
    (三) Coleman v. Miller(1939)
    (四) Colegrove v. Green(1946)
    (五) Baker v. Carr(1962)
    (六) Powell v. McCormack(1969)
    (七) Goldwater v. Carter(1979)
    (八) INS v. Chadha(1983)
    (九) Davis v. Bandemer(1986)
    (十) Nixon v. United States(1993)
    (十一) Miller v. Johnson(1995)
    (十二) Abrams v. Johnson(1997)
    (十三) Bush v. Gore(2000)
    (十四) Vieth v. Jubelirer(2004)
    (十五) Zivotofsky v. Clinton(2012)
    (十六) Rucho v. Common Cause(2019)
    (十七) (十七) Gill v. Whitford (2019)
    三、 日本
    (一) 最大判昭和25年2月1日刑集4巻2号73頁
    (二) 東京地判昭和34年3月30日下刑集第1巻3号776頁
    (三) 最大判昭和34年12月16日刑集第13巻13号3225頁
    (四) 最大判昭和35年6月8日民集第14巻7号1206頁
    (五) 札幌地判昭和42年3月29日下刑9巻3号359頁
    (六) 旭川地判昭和43年3月25日下行集10卷3號293頁
    (七) 最大判昭和44年4月2日刑集23卷5號305頁
    (八) 東京地判昭和45年7月17日行集216卷7号別冊1頁
    (九) 東京地判昭和46年11月1日判例タイムズ646号26頁
    (十) 札幌地判昭和48年9月7日訟月19巻9号1頁
    (十一) 東京高判昭和60年8月26日行集第36巻7=8号1211頁
    (十二) 最一判昭和60年11月21日民集第39巻7号1512頁
    (十三) 最三判平成元年6月20日民集第43巻6号385頁
    (十四) 最大判平成17年9月14日民集第59巻7号2087頁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6921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100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301.pdf4440KbAdobe PDF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