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83/144470 (79%)
Visitors : 51360687      Online Users : 7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013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0133


    Title: 清初溫柔敦厚說──以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為例
    The Perspective of Gentleness and Kind-Heartednes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Take Qian Qian-yi,Huang Zong-xi,Ye Xie for Example
    Authors: 徐偉翔
    Hsu, Wei-Siang
    Contributors: 廖棟樑
    Liao, Dong-Liang
    徐偉翔
    Hsu, Wei-Siang
    Keywords: 溫柔敦厚
    錢謙益
    黃宗羲
    葉燮
    詩史
    遺民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3-01 12:40:46 (UTC+8)
    Abstract: 清初為一動盪時代,滿清入主中原,迫使當代文人必須做出選擇,有的選擇依附滿清,有的則堅持不為滿清為服務,甚至走上反清復明的道路。在這個時代中,面對山河易變,文人應如何在詩中展現黍離麥秀之悲,或者表達對政府的看法?作為詩教的「溫柔敦厚」,便在當代受到廣泛的討論。本文則以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為例,討論此三者對「溫柔敦厚」的觀點。
    第一章先舉當代個文人對於「溫柔敦厚」的相關說法,體現當代討論之多元。接著講述「溫柔敦厚」的意義以及與詩史的連結,再說明何以選擇清初、何以選擇此三位文人作為研究對象。最後藉由文獻回顧,審視既有的研究成果,並期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創出新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則從以「詩樂是一→詩樂分立→詩學領域」脈絡,說明詩教如何從依附於樂教的政教功能,演變為詩學領域的概念,接著分各朝各代,說明溫柔敦厚在各朝代的代表論點、特色,以梳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
    第三章先以「靈心」、「世運」、「學問」說明溫柔敦厚於此中扮演的樞紐角色,再詳細闡述錢謙益隱微書寫的運用,或評點、或創作,並舉實例論證之。最後從詩史的角度看待錢謙益的溫柔敦厚說。
    第四章則從黃宗羲對性情的分類說明其溫柔敦厚觀,其性情可分為「情至之情」、「不及情之情」,「情至之情」又再分為「一時之性情」、「萬古之性情」,而詩中所展現的是「萬古之性情」才可稱作溫柔敦厚,接著再將溫柔敦厚放到詩史視域下論述。與黃宗羲同為清初三大家的王夫之、顧炎武,其對於溫柔敦厚的看法亦於此章附帶論述。
    第五章先以汪琬的溫柔敦觀,引出葉燮對其溫柔敦厚觀的批判,接著以其正變觀探討溫柔敦厚的「名實」關係,以正變為其「名」,以溫柔柔敦厚為其「實」。再者,從「體用」關係探討葉燮的溫柔敦厚觀,以溫柔敦厚為「體」,以措辭為「用」,只要將「體」把握住,「用」則可千變萬化。
    第六章統論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的溫柔敦厚觀,並嘗試從中建構脈絡,說明三者之間在論點上的關聯,最後闡明此三者對於當代溫柔敦厚觀的貢獻。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 傳統文獻
    ﹝春秋﹞左丘明著,﹝西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春秋﹞左丘明著,﹝吳﹞韋昭注:《國語》,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春秋﹞孔子著,﹝春秋﹞左丘明注,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戰國﹞公羊壽著,﹝東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戰國﹞穀梁赤著,﹝東晉﹞范寧集解:《春秋穀梁傳》,臺北:新興書局,1982年。
    ﹝戰國﹞孟子著,﹝東漢﹞趙岐註,孫奭疏:《孟子註疏》,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戰國﹞呂不韋,﹝東漢﹞高誘注,王利器疏:《呂氏春秋》,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李勤學主編:《尚書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龔抗雲等整理:《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西漢﹞劉向:《說苑》,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西漢﹞劉向:〈楚辭序〉,收錄於李誠、熊良智主編:《楚辭評論集覽》,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東漢﹞王逸:〈離騷經章句〉、〈九辨章句〉,收錄於﹝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3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晉﹞陸機:〈文賦〉,收錄於﹝南朝梁﹞昭明太子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金楓出版社,1988年。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唐﹞杜甫著,﹝清﹞錢謙益注:《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少陵詩集詳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71年。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李鼎祚撰,王豐先點校:《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唐﹞孟啟:《本事詩》,收錄於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北宋﹞楊時:《楊龜山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南宋﹞朱熹著,朱傑人等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南宋﹞蔡沈集傳:《書經》,臺北:學海出版社,1975年。
    ﹝南宋﹞文天祥著,劉文源校箋:《文天祥詩集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五)》,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宋濂:《宋文憲公全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明﹞王禕著,﹝明﹞劉傑、劉同編:《王忠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何景明:《大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楊慎:《升庵詩話》,收錄於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明﹞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明﹞郝敬:《讀詩》,收錄於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四)》,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明﹞郝敬:《藝圃傖談》,收錄於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四)》,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明﹞郝敬著,向輝點校:《毛詩序說》,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臺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
    ﹝明﹞陳子龍著,王英志輯校:《陳子龍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清﹞錢謙益著,﹝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錢穆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朱鶴齡:《杜工部詩集》,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年。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校標:《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黃宗羲:《黃梨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黃宗羲著,吳光主編:《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錢澄之著,彭君華點校:《錢澄之全集》,合肥:黃山出版社,1998年。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施閏章:《學餘堂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86年。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
    ﹝清﹞汪琬著,李聖華箋校:《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清﹞葉燮:《汪文摘謬》收錄於余祖坤編:《歷代文話續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清﹞葉燮著,蔣寅箋注:《原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清﹞陳廷敬編:《御選唐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厲鶚:《樊榭山房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清﹞焦循著,劉建臻整理:《焦循全集》,揚州:廣陵書社,2016年。
    二、 今人論著
    (一) 專著
    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田子馥:《中國詩學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洲良《春秋筆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李爽:《錢注杜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林耀潾:《先秦儒家詩教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胡幼峰:《黃宗羲之詩論與牧齋詩學的關係》,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資料中心,1994。
    孫通海、王海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徐定寶:《黃宗羲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桐生《禮化詩學:詩教理論的生成軌跡》,北京:學苑文叢,1955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夏秀《中國文學中的詩怨傳統:在溫柔敦厚與直抒怨艾之間》,濟南:齊魯書社,2018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9年。
    張仲謀:《貳臣錄:中國史上的貳臣》,臺北:笙易有公司文化部,2002年。
    張永剛:《明末清初黨爭視閾下的錢謙益文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鄔國平、王振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曾守仁:《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程樹德著,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楊連民:《錢謙益詩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蔣凡:《葉燮和原詩》,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
    廖棟樑:《倫理‧歷史‧藝術──古代楚辭學的建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蔣寅:《清代詩學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劉明今著,王運熙、黃霖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文忠《溫柔敦厚與中國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韓經太:《杏園隴人詩思》,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顏崑陽:《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嚴志雄:《錢謙益〈病榻消寒雜咏〉論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日‧森槐南:《中國詩學概說》,京都:臨川書店,1982年。
    美‧Meyer Howard Abrams著,酈稚牛等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美‧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德‧Leo Strauss著,劉鋒譯:《迫害與寫作藝術》,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二) 學位論文
    朱莉美:《錢謙益詩歌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0年。
    李興寧:《葉燮詩論「正變」觀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欣錫:《錢謙益明亡以後詩歌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8年。
    侯宇丹:《製造錢謙益──明清之際書寫活動中的錢謙益身分建構》,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陳正宜:《黃宗羲理學思想之研究──以心理氣是一為詮釋進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陳惠豐:《葉燮詩論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彭維杰:《毛詩序傳箋「溫柔敦厚」義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黃齡媱:《黃宗羲的詩文觀與明清之際的文學思潮》,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馮曼倫:《葉燮原詩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三) 單篇論文
    王宏志:〈論「貳臣」〉,《社會科學研究》第5期,1988年。
    王博:〈論錢謙益史學思想〉,《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6期,2009年。
    王鴛:〈論孔子的「詩教」思想〉,《廣西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1期,2015年。
    王玨:〈黃宗羲「詩史相表裡」思想論析──史學本位的考察〉,《史學史研究》第1期,2022年。
    牛貴琥〈金元詩歌「溫柔敦厚」的審美追求〉,《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學科學版)》第48卷第4期,2015年。
    毛宣國:〈作為清代學價值觀基礎的「溫柔敦厚」詩教觀〉,《中國文學研究》第2期,2021年。
    白春香:〈葉燮「體用」論思想的形成〉,《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3期,2004年。
    史洪川:〈黃宗羲詩學中的性情論及其詩學內涵〉,《殷都學刊》,2005年。
    朱莉美:〈論錢謙益的世運說〉,《文學新論》第9期,2009年。
    朱義祿:〈論黃宗羲「詩文補史」說〉,《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5期,2010年。
    吳兆路:〈中國文論的倫理化取向:溫柔敦厚〉,《九州中國學會報》第37卷,1995年。
    吳佩熏:〈葉燮、沈德潛詩論實效之檢討〉,《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三十二期,2016年。
    吳艷:〈21世紀以來魏晉南北朝儒學發展研究綜述〉,《唐都學刊》第33卷第6期,2017年。
    汪泓:〈儒家詩教論的重塑──錢謙益詩學理論散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1996年。
    何澤堂:〈宋代詩歌注釋的「以史證詩」方法〉,《中國典籍與文化》第77期,2011年。
    侯體健:〈《集杜詩》:三重文本張力下的「詩史」建構〉,《文學評論》第3期,2019年。
    胡靜:〈孔子《詩》教與「溫柔敦厚」關係芻議〉,《牧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189期,2015年。
    陸草:〈清詩分期概說〉,《中洲學刊》第5期,1986年。
    陶賓〈《文心雕龍》的溫柔敦厚詩學意韻〉,《藝術科技》第11期,2015年。
    高友工:〈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大學,2004年。
    夏秀:〈「溫柔敦厚」藝術內涵的現代闡釋〉,《河南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9期,2013年。
    夏秀:〈「溫柔敦厚」宋代闡釋的兩個轉向〉,《中州學刊》第9期,2017年。
    夏秀:〈朱熹對「溫柔敦厚」的哲學闡釋〉,《中州學刊》第278期,2020年。
    孫之梅:〈靈心、世運、學問──錢謙益的詩學綱領〉,《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4期,1996年。
    孫東陽:〈淺談文學四要素〉,《金田(立志)》第9期,2011年。
    孫興義:〈葉燮以「溫柔敦厚」為詩本體的思想分析〉,收錄於胡曉明主編:《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七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徐定寶:〈黃宗羲詩學觀初探〉,《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期,1993年。
    徐放鳴、溫德朝:〈論黃宗羲「詩史」思想內涵及其文化品格〉,《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4卷第4期,2008年。
    翁容:〈靈心、世運、學問──錢謙益詩論小議〉,《漳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2年。
    陳晶華:〈清遺民身份的界定研究〉,《文教資料》第21期,2015年。
    張賢明〈逃禪考〉,《宿州學院學報》第31卷第9期,2016年,56頁。
    張文恒:〈明清之際的「風雅正變」之爭與陳子龍「怨刺」說辨析〉,《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2006年。
    張敏杰〈黃宗羲詩學中的「性」、「情」之辨〉,《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43卷第2期,2007年。
    張永剛:〈靈心、世運、學問──論錢謙益的詩學體系〉,《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29卷第5期。
    張文靜、徐國華:〈陳子龍文學思想摭談〉,《韶關學院學報》第33卷第7期,2012年。
    張敏杰〈易代之際的詩史之辨──以《南雷詩曆》、《明文海》、《思舊錄》為例〉,《文藝理論與批評》第27卷第128期,2018年。
    張立敏〈論明末清初儒家詩教的失墜與繼承──兼評明末清初詩教復興論〉,《銅仁學院學報》第22卷第6期,2020年。
    張娜娜:〈明清易代士人「詩史」書寫中的自我建構──以錢謙益為中心探討〉,《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22年。
    張立敏:〈溫柔敦厚詩教稱謂考〉,《北方論叢》第5期,2022年。
    莫涯:〈眾情與個情:黃宗羲「萬古之性情」說的內涵與理路〉,《或問》第42期,2022年。
    崔海峰:〈從王夫之看「溫柔敦厚」的詩教觀〉,《船山學刊》第3期,2008年。
    梁葆莉〈試論「溫柔敦厚」之詩教〉,《零陵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第1卷第2期,2003年。
    項念東:〈黃宗羲情感論的三重向度〉,《中國韻文學刊》第22卷第1期,2008年。
    曾守仁:〈世變下的錢澄之性情詩說──真詩、苦吟、隱秘詩史論〉,《文與哲》第26期,2015年。
    楊松年:〈溫柔敦厚,詩教也──試論詩情的本質與表達〉,《中外文學》第11卷第10期,1983年。
    楊松年:〈宋人稱杜詩為詩史說評析〉收錄於楊松年:《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
    楊暉:〈「正變」與「通變」──劉勰文藝觀比較研究之三〉,《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11年。
    溫德朝:〈論黃宗羲詩學「性情論」詮釋〉,《中國美學研究》第2期,2017年。
    雷永強:〈先秦儒家樂教「中和」審美觀述略〉,《中國哲學史》第2期,2015年。
    管勇、張幼良:〈錢謙益「真詩」論的內在邏輯與限度〉,《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2020年。
    廖宏昌:〈「溫柔敦厚」說在清代詩論中的重整與發展〉,《清代學術論叢》第六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鄭民興:〈簡論白居易諷諭詩論與創作〉,《陝西經貿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
    鄭新躍:〈楊慎對杜詩「詩史說」的批判及其批評史意義〉,《杜甫研究學刊》第83期,2005年。
    鄭雅尹:〈錢謙益〈西湖雜感〉詩中的廢墟與記憶〉,《中極學刊》第7輯,2008年。
    鄭偉〈漢代詩教思想之形成及其特殊內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學版)》第2期,2011年。
    鄭偉:〈清初詩史觀念與身分認同〉,《江西社會科學》第10期,2013年。
    趙永紀:〈錢澄之的詩和詩論〉,《阜陽師院學報(社科版)》,1986年。
    蔡英俊:〈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清華中文學報》第3期,2009年。
    蔡宗齊:〈郝敬「溫柔敦厚」說:一個被遺忘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中國文哲專刊》,2009年。
    蔡志超:〈杜甫溫柔敦厚與詩聖說〉,《慈濟科技大學學報》第2期,2016年。
    蔡靜平:〈葉燮文學思想綜論〉,收錄於周興陸主編:《傳承與開拓──復旦大學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
    劉暢:〈黃宗羲的變風變雅理論〉,《廣州開放大學學報》第27卷第128期,2018年。
    韓偉:〈詩樂合「德」:先秦樂教與詩教的邏輯起點〉,《古典整理研究學刊》第2期,2016年。
    檀作文:〈朱熹廢詩序詳考〉,《中國詩歌研究》,2004年。
    邊家珍:〈「溫柔敦厚」詩教觀新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5年。
    蘇伊文、盧詩青:〈為政治服務的漢代《詩》教實踐〉,《育達科大學報》第32期,2012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615102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2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201.pdf2558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