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668
|
Title: |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
Authors: | 伍純佑 Wu, Chun-Yu |
Contributors: | 秦夢群 伍純佑 Wu, Chun-Yu |
Keywords: | 校長學習領導 學校組織學習 教師創新教學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
Date: | 2023 |
Issue Date: | 2023-08-02 14:26:35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進而探討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之關係。最後進一步探究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對教師創新教學之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30間學校,實際發放問卷540份,回收且屬有效問卷計有434份,有效問卷比例為80.4%。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結果可獲致以下之結論: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 之現況屬中高程度。 二.不同「年齡」、「職務」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於知覺校長學習領導具 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齡」、「服務年資」與「職務」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於知覺 學校組織學習具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服務年資」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於知覺教師創新教學具有顯著 差異。 五.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整體及各 構面之間皆呈現正相關。 六.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對教師創新教學具有預測 力。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校長與未來研究之參酌。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This study has aimed to predict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through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0 elementary schools, distributing 540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Valid questionnaires of 434 were collected.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are all above average. 2.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in terms of ages and position. 3.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erms of ages, years of service, and position. 4.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terms of years of service. 5.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6.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have a predictive effect on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方致婷(2021)。臺北市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世璋(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偉旭(2019)。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行動學習推動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竹市。 江山定(2018)。私立高級中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教師專業發展與資優生有效學習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明烈(2004)。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臺北市:高教出版。 吳明烈(2008)。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之探究。教育政策論壇,11(4),89-125。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課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名詞-分布式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191,149-150。 吳清山、王令宜(2012)。校長學習領導的理念與實踐策略。教育行政研究,2(2),1-21。110 吳清山、林天祐(2012a)。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月刊,216,139-140。 吳清山、林天祐(2012b)。教育名詞_學習領導。教育研究月刊,217,139。 吳清山(2017)。素養導向教師教育: 理念、挑戰與實踐。學校行政,112,14-27。 吳清山(2018)。素養導向教師教育內涵建構及實踐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3(4),261-293。 吳錦章(2018)。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國銘(2019)。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宗穎、丁學勤(2021)。十二年國教下學校領導者可採用的策略:析論教學領導、課程領導與學習領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4),111-116。 呂悅寧(2013)。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呂賢玲(2019)。新北市立國民中學學校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18,45-59。 李叔真(2010)。國小學童思考風格、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高財(2017)。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學生學業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北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卓靜敏(2018)。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周麗修(2016)。高級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保良(2003)。學校組織學習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寶琴(2007)。學習型組織運作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金穗(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慣性、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新發、黃秋鑾(2014)。推動校長教學領導以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43-62。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浩銘(2016)。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真真(2019)。國內高中職以下校長學習領導相關研究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明地(2000)。助長學校組織學習的關鍵:校長轉型領導。學校行政,8,4-11。 林明地(2013)。學習領導:理念與實際初探。教育研究月刊,229,17-30。 林明地、陳威良(2021)。國中小策略聯盟與校長在課綱轉化的學習領導。教育研究月刊,325,004-024。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版)。五南。 胡夢鯨、魏惠娟(2000)。學習型補校及進修學校評鑑指標及評估。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暨繼續教育研究所。 姚麗英(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啟昌(2005)。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中明(2010)。學校創新教學之策略管理。北縣教育,70,52-55。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2(3),123-150。 秦夢群(2015)。學習領導的行政策略與實施。「校長學習領導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秦夢群(2017)。國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行政院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104-2410-H-004-033-SS2)。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秦夢群、簡瑋成、張義雄(2018)。國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41(1),1-29。 秦夢群(2019)。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圖書。 馬世驊(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張昭仁(2001)。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世忠(2002)。創新教學-應用與實例。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芳全(2009)。教育與知識經濟。臺北市:麗文。 張馨方(2014)。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活力、學校組織學習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德銳(2015)。學習領導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市北教育學刊,52,1-20。 張德銳、葉興華、王淑珍、何嘉惠、張家蒨、吳冠霖(2015)。國民中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領導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 行政院科技部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張德銳(2020)。我國校長學習領導研究結果綜合性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162-184。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21)。學習社會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梁金都、林明地(2013)。從組織學習觀點分析學校集體智慧的發展歷程:以閱讀品牌認證為探究焦點。教育政策論壇,16(1),103-137。 梁金都、林明地(2015)。國小校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以發展學校集體智慧的策略。教育研究集刊,61(3),001-046。 許凱威(2015)。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婉玉(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進隆,齊若蘭譯( 2018 )。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全新修訂版)。天下文化。 陳慶安(2001)。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學習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欣華(2006)。影響學校組織學習歷程因素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佩英、潘慧玲(2013)。校長的學習領導:領導與踐行能力發展的初探。教育研究月刊,229,050-070。 陳曼玲(2015)。打造教育創新行動年:教育部部長吳思華以「創新」挑戰臺灣教育。教育研究月刊,258,005-014。 陳淑雯(2016)。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領導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繁興、蔡吉郎、翁福元(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0(4),63-106。 陳俊鴻(2018)。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添丁(2018)。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建志(2019)。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個性化學習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志函(2019)。體育教師創新教學對高中生基本心理需求與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單文經(2013)。試釋學習領導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229,5-17。 湯志民、陳詩媛、簡宜珍(2016)。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9(1),1-28。 黃旭鈞(2003)。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 黄怡雯(2008)。組織學習理論與其在學校行政的應用。學校行政,55,15-31。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黃琦婷(2016)。校長學習領導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暐睿(2017)。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行為指標建構及其實證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黃旭鈞(2018)。校長學習領導提升教與學成效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92。 黃旭鈞、陳建志(2019)。個性化學習在校長學習領導應用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304,098-111。 楊振昇(2003)。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87-318。 楊詠翔(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慶麟(2019)。國民小學校長完全領導、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119,1-30。 葉松海(2008)。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學習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詹琬蓁(2018)。嘉義縣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對教學成效之研究 -以自我效能及工作滿意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詹萱俞(2020)。特教學校校長學習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2)。110學年度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概況表。取自https://www.doe.gov.taipei/ 劉明超(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行政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玳安(2021)。國小教師創新教學、正向心理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潘慧玲、陳文彥(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6(3),29-65。 潘慧玲、陳佩英、張素貞、鄭淑惠、陳文彥(2014)。從學習領導論析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實踐。市北教育學刊,45,1-28。 潘慧玲(2015)。從學校變革觀點探析學習領導。「校長學習領導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潘慧玲(2017)。從學校變革觀點探析學習領導。學校行政,110,1-23。 潘慧玲、陳文彥(2018)。校長促進教師專業學習的槓桿:校長學習領導對教師課堂教學研究影響之中介模式分析。教育研究集刊,64,79-121。 蔡清田(2012)。核心素養之國內相關研究與重要課程政策文件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21,106-117。 蔡清田、陳幸仁、單文經、林明地、林繼生、陳佩英、潘慧玲、張素貞、吳俊憲、鄭淑惠、陳文彥(2015)。課程與學習領導。臺北市:高教出版。 蔡吉郎(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尚欽(2020)。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自我導向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蔣蕙安(2019)。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縣。 鄭英耀、莊雪華、顏嘉玲(2008)。 揭開創意教材的神秘面紗。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 53(1),61-85。 鄭淵全、蔡雅茹(2012)。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78,183-202。 鄭新輝、張珍瑋、賴協志(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高中高職及五專特色招生之研究-兼論與創新教育、人才培育之關聯。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 鄭淑惠(2021)。教師學習領導者的角色與能力:以學習共同體之實踐為例。教育研究月刊,327,064-081。 盧秋菊(2018)。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系統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賴連功(2018)。國小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錢富美(2020)。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中市。 謝傳崇(2021)。變革時代的校長領導:理論與實踐。元照出版。 簡嘉瑩(2006)。特殊教育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顏弘欽(2009)。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 魏惠娟、林怡禮、潘慧玲、張明輝、陳嘉彌(2003)。驅動學校組織學習的因素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9(4),153-189。 羅清俊(200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新北市:威仕曼公司。 羅文興(2015)。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之研究-以新北市五位校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蘇淑媛(2019)。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學習領導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龔祐祿(2018)。國小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習型學校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rgyris, C., & Schon, D.(1974). Theory in practice.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 Argyris, C., & Schon, D. (197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357-376. Beghetto, R. A., & Kaufman, J. C. (2011).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with Disciplined Improvisation. In R. K. Sawyer (Ed.), Structure and Improvisation in Creative Teach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siks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K. A. Heller, F. J. Monks, R. J. Sternberg, & R. F. Subotnik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2nd ed), 81-93. New York, NY: Pergamon. Collinson, V., & Cook, T. F.(2013).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ding innovation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1), 69-98. Daft, R. L., & Weick, K. E. (1984). Toward a model of organizations as interpretive syste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 284-295. Drucker, P. (1985) 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 67-73. Drucker, P. (1999) Knowledge Worker Productivity: The Biggest Challen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1, 79-94 Dempster, N., Townsend, T., Johnson, G., Bayetto, A., Lovett, S., & Stevens, E.(2017).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Research. In Leadership and Literac, 1-9.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Edmonds, R. (1979). Effective School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 15-27.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Glickman, C. D. (2002).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How to help teachers succeed.Denver, CO: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allinger, P. and Murphy, J. (1985). Assessing th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of Principal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3, 34-45. Hallinger, P. (2011).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lessons from 40 years of empir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9(2), 125-142.doi:10.1108/09578231111116699 Hsieh, C. C., Yen, H., C. & Kuan, L. Y. (2014).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ing innovations, and students’ academic optimism in elementary schools.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 Education 2014, December 10-12, 2014, New Taipei City, Taiwan. Jones, G. (2010). Organizational theory, design, and change (6th ed.). Pearson,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eithwood, K., Louis, K.S., Anderson, S., & Wahlstrom, K. (2004). Review of research: How leadership influence student learning. New York, NY: Wallace Foundation. Leithwood, K. A., & Riehl, C. (2005). What We Know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Philadelphia, PA: Laboratory for student success, Temple University. Murphy, J., Elliott, S. N., Goldring, E., & Porter, A. C. (2006). Learning-centered leadership: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Murphy, J., Elliott, S. N., Goldring, E., & Porter, A. C. (2007).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 research-based model and taxonomy of behaviors.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7(2), 179-201. MacBeath, J., & Dempster, N. (2009). Connecting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for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MacBeath, J., & Townsend, T. (2011). Thinking and acting both locally and globally: what do we know now and how do we continue to improve? I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 1237-1254.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Dordrecht.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tchhart, R. (2004). Intellectual character: What it is,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get it. John Wiley & Sons. Simon, H. A. (1953). Birth of an organizatio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3(4), 227–236. Senge, P.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Doubleday/Currency. Swaffield, S. and MacBeath, J. (2009)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chapter 3 in J.MacBeath and N. Dempster (eds.) Connecting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for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Sawyer, R. (2011) The impact of new social media on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Senior Honors Projects, 242. Watkins, K.E., & Marsick, V.J.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San Francisco, Calif. Walker, D., & Downey, P. (2012).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The educational forum, 76(1), 13-24. Yeung, A. K., Ulrich, D.O., Nason, S.W., & Von Glinow, M. A. (1999).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106171007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71007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100701.pdf | | 8098Kb | Adobe PDF2 | 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