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368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29546      Online Users : 9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680


    Title: 工藝復興與文化資產的治理-交趾陶傳承的案例研究
    Craft Revival and The Govern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Case of Koji Pottery Inheritance
    Authors: 鍾秀卿
    Chung, Hsiu-Ching
    Contributors: 湯京平
    Tang, Ching-Ping
    鍾秀卿
    Chung, Hsiu-Ching
    Keywords: 交趾陶
    傳承
    工藝復興
    無形文化資產
    文化資本
    Koji Pottery
    Inheritance
    Craft Revitaliz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Capital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3-03-09 18:04:09 (UTC+8)
    Abstract: 傳統工藝的復振是近年來漸受重視的文化議題,工業化及全球化浪潮襲捲各國,許多傳統工藝都不敵這股浪潮沖擊,市場需求下降產業衰退,導致技藝有日漸消失的迫切危機,各國開始重視文化資產的保存,試圖重拾傳統工藝的價值,透過各種機制加以保護,許多傳統工藝也力圖復振,希望能藉此突破困境,留住技藝。在諸多傳統工藝當中,本研究以交趾陶工藝的復振經驗為例,探討交趾陶在當代如何藉由創新轉型,透過政府和民間的集體努力,讓技藝保存傳承下去。研究發現,具備市場價值的技藝更有傳承動力,設計為傳統工藝加值,現代設計結合交趾陶工藝,具藝術性及實用性,透過重新詮釋,與當代生活重新鏈結,交趾陶工藝在現代已成為深具在地特色的文化藝術,創新奠基於傳統,透過用途、材質、技術、題材等的研發、改良、創新,不斷地嘗試求新求變,讓日漸失傳的技藝有了新生命,提升市場價值再創新市場,交趾陶技藝也可以成為創造營收的文化資本,此工藝現代化的成果來自市場、社區與國家力量的輳合,文化藝術重新社會建構的集體努力。
    Many societies reconsider some craf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before totally losing them in modernization. Revitalizing them involves multiple dimensions of efforts, including recognizing their modern values and building up a viable production process to survive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nheritance of Koji Pottery in Chiayi County. It explores how such traditional arts can be reborn by adding new technologies, new designs to fit modern lif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old arts i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This research illustrates how such revitaliz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grassroots initiators who combine markets and state mechanisms with collective actions of conserving traditional art crafts.
    Reference: 方美玲(2001)。漫談文化再製,2020年6月11日,取自: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15/15-6.htm
    方偉達(2016)。節慶觀光與民俗。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方鴻源(2001)。交趾陶之淵源及其製釉技巧。載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台灣交趾陶裝飾藝術(145-160)。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文化部(2020)。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105-110年),2022年11月11日,取自: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2_45992.html
    文化部(2022)。文化部發布修訂「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施行細則」、「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公共藝術經費增加1.5倍,2022年11月11日,取自: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42965.html
    文建會(2004)。文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燕(2016)。傳統手藝的現代傳承。南京市:譯林出版社。
    王瀞苡(2022)。解密韓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行銷到全世界的引動力,2022年11月20日,取自:https://magazine.ncfta.gov.tw/onlinearticle_138_938.html
    朱珮儀(2020)。當代生活中工藝與設計的聯集,台灣工藝。77,9-13。
    吳永華(2000)。臺灣歷史紀念物:日治時期台灣史蹟名勝與天然紀念物的故事。台中:晨星出版社P8-10、P277-290。
    李汾陽(2010)。文化資產概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李秉豪、但慶淮(2020)。手手企業社 結合台灣傳統工藝與設計,2022年11月8日,取自:https://www.peopo.org/news/476949
    李擷瓔(2019)。「工藝在嘉X創意再加」特展,2020年3月31日,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12/1/n11692737.htm
    李擷瓔(2022)。藝師進校園推交趾陶藝術 學生提升美感體驗,2022年5月21日,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4/5/n13697034.htm
    周星(2021)。从“传统工艺品”到“日本遗产”—名古屋的“有松・鸣海扎染”。2022年11月18日,取自: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2202&cid=7
    周新富(2005)。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周維崇(2012)。文化做為地方發展的資本,2022年12月8日,取自:http://interlocution.weebly.com/35413355423554222727review--forum/3
    周樑楷(2009)。文化傳統或文化遺產。載於梅豪方、周樑楷、唐一安(編),Objects, Heritage and Cultural Identity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33-44)。臺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林伯賢(2011)。工藝產業,再現風華。臺灣工藝。42,32-35。
    武岳 等(譯)(2016)。誠實的手藝(美帆原著)。臺北市:寫樂文化。
    邱詩縈(2007)。地方政府舉辦節慶之研究─以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施翠峰(2000)。重新認識臺灣交趾陶。載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以手築夢-台灣交趾陶藝術(14-36)。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洪鎌德(2013)。當代政治社會學(二版一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珂(譯)(2012)。留住手藝(鹽野米松原著)。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徐明君(2013)。由「藝」到「役」:傳統木工技藝場域中勞動意義之變遷。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22)。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專區,2022年11月10日,取自: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list/preserve.aspx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2018)。可以燎原的設計之火,台灣工藝。69,1。
    張尊禎、黃小靖、陳明輝、張淑卿 等(2019)。職人魂‧創新路:15個工藝品牌的進化之道。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張朝福(2017)。傳承在地交趾陶藝文化 林森國小森鐵交趾陶牆揭幕,2022年11月7日,取自:https://ynews.page.link/gKb1
    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2001)。文化經濟學(David Throsby原著)。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莊致嘉、游騰林(2016)。反省文化資本理論在臺灣的有效性:文化 品味、教育和階級的關聯性及其變遷。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6(1),39-87。
    許嘉猷(2011)。藝術之眼: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台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臺北:唐山出版社。
    郭菀琪(譯)(2011)。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喜多俊之原著)。臺北:經濟新潮社。
    陳志賢(2015)。月亮是外國的圓?以皮耶.布迪厄觀點分析品味與資本對本國藝文參與之影響。南藝學報,10,1-31。
    陳秀珠(2022)。台灣交趾陶的發展與傳承脈絡簡介,2022年11月22日,取自:https://digital.ceramics.ntpc.gov.tw/zh-tw/Collection/2_23.htm?2
    陳秀萍(譯)(2019)。布赫迪厄:從場域、慣習到文化資本,「結構主義英雄」親傳弟子對大師經典概念的再考證(Jean-Louis Fabiani原著)。臺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陳思文 等(譯)(2002)。被發明的傳統(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Hobsbawm, Eric J.等原著)。臺北:貓頭鷹。
    陳玲芳(2011)。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臺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陳美智(2005)。「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策略研究—聚焦於傳統表演藝術的探討。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陳國寧(2000)。台灣交趾陶與產業展望。載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以手築夢-台灣交趾陶藝術(37-50)。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淑慧(2008)。從文化資產保存現況探討本土傳統技藝傳承之永續策略。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磅礡(2017)。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7。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彭馨慧(2015)。臺灣無形文化資產傳習計畫學員後續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京平、吳嘉苓等(200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世輝(2002)。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台北: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黃貞燕(2008)。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宜蘭: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黃翔瑜(2012)。臺灣文化保存法制之實踐與比較(1930-1982)。臺灣文獻,2,192-195。
    黃蘭燕(2012)。專題企劃:工藝的保存與傳承,窯火不熄-漫談陶博館工藝傳習二、三事。臺灣工藝, 46,14-21。
    經典雜誌編著(2014)。咱ㄟ社區:永續台灣的美好力量。台北:經典雜誌出版社。
    雷鎮興(譯)(2019)。讓日本工藝走入下一個百年的設計經營術(中川政七原著)。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6)。嘉義市傳統藝術交趾陶保存維護計畫,2020年12月25日,取自: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1284&s=614015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8)。106-107年嘉義市交趾陶館及史蹟資料館交趾陶文物調查研究計畫,2020年12月25日,取自: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1284&s=378092
    趙蕙鈴(1995)。布狄厄論文化資本的再生產結構-文化區辨的社會建構過程。思與言,33(1),161-184。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臺北:天下文化。
    歐陽辰柔(2018)。台灣傳統工藝遇上現代設計!日星鑄字行 張介冠X一間印書行 顏宏霖對談「工藝傳承」這檔事,2022年11月7日,取自: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201185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台灣工藝發展(1979-1999)。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蕭瑞麟(2016)。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二版十七刷)。新北:臺灣培生教育。
    賴佩君(2019)。漆繪仕、龍南天然漆博物館、光山行的漆藝產業復振之路。臺灣工藝。72,34-37。
    謝東哲(2015)。交趾陶藝術應用於空間美學設計之實踐導向型研究。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謝菲(2016)。留住手藝-名錄制度下民間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國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
    簡政展、杜文田(2018)。設計力,工藝產業的推進器,當季專題:工藝×設計-技藝加乘‧嶄新貌,台灣工藝。69,6-13。
    顏水龍(1952)。台灣工藝。台南:光華印書館。
    顏亮一(2005)。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 42,1-24。
    魏玫娟、湯京平(2017)。文化資產治理與公民參與:大陸培田古民居的案例分析。台灣政治學刊,21(1),113-156。
    鹽野米松(2018)。在職人修行的路上,你不能馬上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需要磨礪心志才能體會到。載於茶烏龍(編),知日•不朽的匠人,49,26-27。北京:中信出版社。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692102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102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for Eminent Public Administrator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901.pdf8197KbAdobe PDF218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