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221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03/144284 (79%)
造访人次 : 50843172      在线人数 : 7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2212


    题名: 臺灣「食」補的多元實踐
    The diversified practices of ";Shi";Bu in Taiwan
    作者: 游政諺
    Yu, Cheng-Yen
    贡献者: 黃季平
    Huang Chi-ping
    游政諺
    Yu, Cheng-Yen
    关键词: 食補
    在地知識
    身體感
    身體經驗
    臺灣性
    Shi Bu
    Local knowledge
    Shentigan
    Body experience
    Taiwaneseity
    日期: 2022
    上传时间: 2022-10-05 09:36:50 (UTC+8)
    摘要: 「補」是一項具有臺灣在地文化特色的身體感項目,本文以身體感的研究取徑,透過訪談法與參與體驗法試圖歸納122位受訪者及10位主要報導人「補」的實踐與身體經驗。「食」作為啟動身體感知「補」的中介,藉由認知與感知兩層面的歸納與分析構築當代的臺灣人「食」補的圖像。

    本文有以下主要發現:第一,後現代情境下,當代臺灣食補的面貌是眾聲喧嘩的。第二,補的感知項目底下有次一層級的感知項目,如氣、氣血、精神、體力。與其它感知項目形成體系性關係。第三,文化成員根據個人的實踐與身體經驗的不同,在感知能力與次一層級的感知項目的運用比例上有所差異。最後,臺灣人實踐食補的「共感」(common sense)展現了臺灣特色的「臺灣性」(Taiwanesity)。
    “Bu”(補) is a shentigan (身體感) category with Taiwanese loc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he thesis adopts shentigan research approach through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the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method. I try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e and body experience of “Bu”of 122 interviewees and 10 key informants. "Shi"(食) is as an intermediary to activate the body`s perception of "Bu." I construct contemporary Taiwanese images of "Shi" Bu(「食」補) through induction and analysis at the cognitive and perceptual level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First, in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the images of Shi Bu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re heteroglossia. Second, there are many sub-level perception categories under the Bu category , such as Qi (氣), Qixie (氣血), Jingshen (精神), Khui-lat (氣力/體力) etc. It forms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hentigan categories. Third, members of culture differ in their perceptual abiliti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item according to their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bodily experience. Lastly, I consider the practice of Shibu by Taiwanese people has a “common sense” (共感) that show up "Taiwaneseity" which is Taiwan characteristic.
    參考文獻: 一、 中文著作
    王明珂
    2002 〈食物、身體、與族群邊界〉。刊於《第七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337-252。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王瑞成
    1990[1941] 〈冷熱與食補〉。刊於《民俗臺灣》第1卷。林川夫編,頁150-157。台北:武陵。
    王德威
    1998 《眾聲喧嘩》。臺北:遠流
    王德睦、陳文玲
    1986 〈日據時代以來台灣地區死亡率變遷〉。刊於《二十世紀的台灣人口變遷研討會論文集》。中國人口學會編,頁57-78。台中:中國人口學會。
    石毛直道
    1993 〈從世界觀看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刊於《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127-139。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安勤之
    2008 《四物湯的保健食品化:從物的生命史看中藥在台灣的當代轉化(1990-2008)》。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6 《救命仙草、健康食品或生技靈藥? 靈芝的科學、巿場與療效政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舜德
    2000 〈食物冷熱系統、體驗與人類學研究:慈溪道場個案研究的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117-145。
    2003 〈文化感知身體的方式:人類學冷熱醫學研究的重新思考〉。《臺灣人類學刊》1(1):105-146。
    2006 〈市場、價值建構與普洱茶交易中的陳韻〉。《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5:68-108。
    2015 〈身體感:一個理論取向的探索〉。刊於《身體感的轉向》。余舜德編,頁1-36。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
    2018 〈「清香風味」作為研究主題:李亦園院士致力督促之身體感的研究取徑〉。《臺灣人類學刊》16(2):123-156。
    吳佩樺
    2000 《月經期相關飲食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亦園
    1984 《人類學與現代社會》。臺北:水牛出版社。
    1988 〈和諧與均衡: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詮釋與心靈慰藉模型〉。刊於《現代人心靈的真空及其補償,馬禮遜入華宣教 180 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治平主編,頁5-24。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1993 〈專題演講: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論基礎與研究課題。刊於《第一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1-11。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1995 〈傳統中國價值觀與華人健康行為特性〉。刊於《華人的心理與治療》。曾文星編,頁29-52。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 〈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刊於《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1-16。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李淑玲、傅正思
    2009 〈瑪卡植物的營養成份與功效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3(1):58-64。
    李韶堯
    2008 《《黃帝內經》氣化宇宙論思想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孟景春、周仲瑛
    2007 《中醫學概論》。台北:知音。
    林麗美
    1995 《月經不調婦女之月經經驗與求醫行為之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
    孫鼎之
    2014 〈美國糧援對台灣飲食文化之影響(1955-1965)〉。《中興史學》16:152-172。
    翁佳音、曹明宗
    2021 《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翁玲玲
    1994 《麻油鷄之外: 婦女作月子的種種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7 〈滋陰與壯陽:漢人補養飲食中的性別建構〉。「性別與飲食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5月18日。
    崔玖、林麗美
    1998 〈台灣民聞食物養生的探討〉。刊於《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109-124。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張珣
    1984 〈臺灣漢人的醫療體系與醫療行為-一個臺灣北部農村的醫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29-58。
    1985 〈中國傳統飲食觀念的社會文化分析:以 (元) 賈銘「飲食須知」為例〉。《思與言》22(5):69-81。
    2006 〈馨香禱祝:香氣的儀式力量〉。《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5:9-33。
    2007 〈文化建構性別、身體與食物:以當歸為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7:71-116
    2011 〈日常生活中「虛」的身體經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74:11-52。
    2015 〈物與身體感理論:以香為例〉。刊於《身體感的轉向》。余舜德編,頁63-102。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
    張依依
    2004 《世紀老招牌》。台北:商周。
    章樂綺
    1993 〈當今中國人的飲食養生觀〉。刊於《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15-21。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陳元朋
    2005 《舉箸常如服藥 ——本草史與飲食史視野下的「藥食如一」變遷史》。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映慈
    2007 《不只是「食品」?:台灣保健食品消費文化初探》。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科均
    2014 《傳統與創新:芝麻在臺灣養生飲食中的應用》。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瑋全
    2009 《戰後臺灣推廣麵食之研究(1945~1980)》。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陳麗雯
    2014 《「見黑即補」論臺灣烏骨雞食補文化》。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桐
    2015 《味道福爾摩莎》。臺北:二魚文化。
    黃季平
    2006 〈做月內與坐月子中心-舊民俗轉為新產業〉。《民俗藝曲》150:139-147。
    黃俊傑
    2006 《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黃益萬
    2003 《兩岸保健食品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台北與上海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玲玲
    1993 〈中藥食補與體質〉。刊於《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頁39-52。台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熊秉眞
    2021 〈挖出花旗參:一支18世紀植物穿越歐亞新舊大陸的傳奇〉。《中國飲食文化》17(1):145-164。


    劉士永
    2001 〈「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1):41-88。
    2013 〈戰後臺灣中西整合醫學發展的躓踣:以杜聰明與楊思標為例〉。《中醫藥雜誌》24:111-122。
    劉惠敏
    2014 《營養聖戰 40 年》。台北:天下文化。
    蔡璧名
    1996 《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疾病場域與知覺現象:《傷寒論》中「煩」證的身體感〉。《臺大中文學報》67:61-104。

    二、 外文著作
    Ahern, Emily M.
    1978 &quot;The power and pollution of Chinese women.&quot; Studies in Chinese society
    Anderson, Eugene
    1980 “Heating” and “cooling” food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19(2):237–268.
    1987 Why is Humoral Medicine so Popular?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25(4):331-337
    Appadurai, Arjun
    1986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Commodit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vena, Nicole et al.
    2012 &quot;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the neurobiology of food and addiction: update on the state of the science.&quot; Nutrition 28(4):341-343.
    Bauman, Zygmunt
    2002[2014]  《立法者與詮釋者》。王乾任譯。台北:弘智。
    Beinfield, Harriet and Korngold, Efrem
    1991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A Guide to Chinese Medicin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Bruner, Edward M.
    1986 Experience and its Expression. In The Anthropology of Experience. Turner, Victor W. and Edward M. Bruner, eds. Pp. 3-30.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onois Press,
    Chang, K. C.
    1977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Geertz, Clifford
    1983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Gould-Martin, Katherine
    1978 “Hot cold clean poison and dirt: Chinese folk medical categorie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Part B: Medical Anthropology 12(1B):39–46.
    Harvey, Davi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Hoboken: Wiley-Blackwell
    Howes, David
    1991 The Varieties of Sensory Experience: A Sourcebook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he Sens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Ingold, Tim
    2021[2000]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ssays on Livelihood, Dwelling and Skill London:Routledge.
    Jackson, Mark
    2007 &quot;The meaning of the body.&quot;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n embodiment and consciousness. Psychology Press, 35-60.
    Kopytoff, Igor
    1986 The cultural biography of things: commoditization as process. In The cultural biography of things. Arjun Appadurai, ed. Pp. 64–92.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omala, ‪Harri ‬‬‬‬‬‬‬‬‬‬‬‬‬‬‬‬‬‬‬‬‬
    2002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s and therapeutic power of mood-alleviative consumption in Finland. Psychology & Marketing, 19 (10), 813-836.
    Luomala, ‪Harri ‬and Laaksonen, Martti‬‬‬‬‬‬‬‬‬‬‬‬‬‬‬‬‬
    1999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mood-regulatory self-gift behavior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2), 147-182..
    Macht, Michael, and Dorothee Dettmer.
    2006 Everyday mood and emotions after eating a chocolate bar or an apple. Appetite, 46(3):332-6.
    Oliver, Jamie
    2015[2014]  《傑米.奧利佛的療癒食物》。松露玫瑰譯。台北:三采
    Ots, Thomas
    1991 Phenomenology of the Body: The Subject-Object Problem i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and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ystems Herein. In Anthropologies of Medicine: A colloquium on West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s. Beatrix Pfleiderer and Gilles Bibeau, eds. Pp. 43-58. Heidelberg: Vieweg.
    Schultchen, Dana, et al.
    2019 &quot;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of stress and affect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eating.&quot;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4(2): 315-333.
    Srour, Bernard et al.
    2000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Participants of the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JAMA Intern Med 180(2):283–291.
    Stoller, Paul
    1984 A Sound in Songhay cultural experience. American Ethnologist, 11 (3), 559-570.
    Topley, Marjorie
    1970 Chinese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two examples from Hong Kong. Man 5(3):421–437.
    Weltens, Nathalie, Dongxing Zhao, and Lukas Van Oudenhove.
    2014 &quot;Where is the comfort in comfort foods? Mechanisms linking fat signaling, reward, and emotion.&quot; 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26(3):303-315.
    三、 報刊資料
    中央日報
    1964 《獲供營養午餐學童 九月起增至二十萬 省議會教育質詢昨結束》2月5日:第三版。
    中央日報
    1964 《供應廿萬學童午餐 九月開始實行兩年 學校午劃協定中美雙方簽字 限贈我五百萬美元食物》。《中央日報》7月7日:第三版。
    四、網路資料
    行政院衛生署
    2005 〈《國家癌症防治五年計畫》〉。https://wd.vghtpe.gov.tw/cancer/Image/doc/law2.pdf
    楊定一
    2022 〈【楊定一專欄】脫離對糖依賴 活得清爽,身心健康。〉。「康健雜誌」,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773 ,2022年2月。
    張越評
    2017 〈你對甜食上癮了嗎?大腦想要你越吃越多。〉。「食力Food Next,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852969648 ,2017年4月。
    劉品希
    2022 〈癌症蟬聯40年十大死因之首 肺癌仍是頭號殺手〉。「中央廣播電台網站,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37255 ,2022年。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zh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檢索網站:https://statdb.dgbas.gov.tw/pxweb/Dialog/Saveshow.asp
    五、廣告影音資料(Youtube 影音平臺 )
    白蘭氏四物雞精 金城武 讓我照顧妳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Yksm6KEPw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桂格玫瑰四物飲-綜合篇 20sec tvc 2007 (minima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oar0gEtSk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李時珍四物飲廣告2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nZwgTJXVCg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統一四物雞精 林志玲廣告(200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qrrXiIY1o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白蘭氏「健康是最好的禮物」廣告雞精便利貼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7mE0GkiPAg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白蘭氏學進鷄精 10有喝有保庇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hQ1n1M7g8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白蘭氏雞精2018全新雙認證 加一點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IyAZfzDfM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白蘭氏雙認證雞精2021年度廣告: 時時刻刻有備而來_15s上場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6XFMVCJWg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白蘭氏雙認證鷄精-開車篇+黃子佼新年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ToLWykjZA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2日
    桂格養氣人蔘廣告 謝震武電梯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1iUWfSAKY&t=0s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桂格養氣人蔘廣告 攻略人生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Sac2eUunA&t=0s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保力達B 關廟麵篇 https://youtu.be/dlUp0XFN4AA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1日
    維士比廣告-兄弟篇35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jzAd1mVvw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1日
    三洋維士比液 過五關斬六將篇(伍佰代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UyazRWDKs 檢索日期:2022年8月21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8259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59005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1630
    显示于类别:[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00501.pdf3443KbAdobe PDF28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