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16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1005232      線上人數 : 9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61


    題名: 白色恐怖時期沒收政治犯財產之研究
    White Terror in Taiwan - Property rights deprivation under the Authoritarian state.
    作者: 孟嘉美
    Meng, Jia-Mei
    貢獻者: 林佳和
    Lin, Chia-Ho
    孟嘉美
    Meng, Jia-Mei
    關鍵詞: 沒收財產
    白色恐怖
    財產權回復
    特別刑法
    轉型正義
    Seizure of property
    White Terror in Taiwan
    Restor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Particular Criminal Code
    Transitional Justice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022-09-02 15:09:52 (UTC+8)
    摘要:   財產權為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之一,以財產上利益為權利標的,核心目標在保障個人的社會經濟生活基礎,免於國家或第三人之侵害。若國家基於公共利益而有限制之必要,亦須遵守法律保留原則及比例原則等憲法之要求。而由於近代憲法對財產權的保障不僅在於財產狀態,更隱含確保個人之人格及尊嚴能夠自由發展的價值,因此,國家縱有再高的公益目的,亦不可完全剝奪個人的財產權,以致其無法於社會生活中立足。在民主政治中尚有此限制,更遑論對於程序正義更不重視的威權統治時期。
      白色恐怖時期威權統治者基於鞏固其政治利益,透過特別刑法建立起一套沒收全部財產制度,將涉犯內亂、外患罪之犯罪行為人的私有財產納入國庫,嚴重侵犯其財產權,甚至連被沒收人之家屬之財產權及生存權亦受到挑戰。
      本文從整套沒收全部財產制度出發,發現從案件的偵查到扣押,乃至審判及執行,都有相應的法律及配套措施,用以系統性地掠奪政治犯的財產。且透過確有執行沒收之個案檢閱,發現政治力無處干預及介入沒收財產刑的過程之中,而使本身因為完全剝奪被沒收人財產而有不義的沒收全部財產制度,在實務運作上出現更大的不正義。
      為了回應過去由政府所創造出的不正義狀態,在民主化後,國家也透過訂立三部平反立法,意圖處理威權統治時期對民眾財產權的侵害。然90年代的立法政策,由於實施威權統治的加害集團仍然存續、國家對威權統治的認定及結構的釐清都不明朗,因此難謂此時有一定程度的填補被侵害的財產權。因此,2022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意圖處理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然卻因時間已過去久遠,現在從事的平反,已遠不能滿足於對於損害的填補,而應該進一步使故事能夠被展演及流傳。
    Right of propert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rights guaranteed by the constitution, to protect the property interests. But the main goal is to protec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foundation of individuals from being infringed by the state or a third one. If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ate to restrict based on the public interest, It must also comply with constitutional requirement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s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nd because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property in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is not only in the state of property, but also values of fre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Therefore, no matter how important the state`s public welfare purpose is, it can’t completely deprive individuals of their right of property, so that they cannot gain a foothold in social life. There are still limits to this in democratic politics, let alone periods of authoritarianism.
    Authoritarian rulers in the White Terror were based on consolidating their political interests,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confiscation of all property through a special criminal law, bringing private property of offenders involved in specific crimes into the state treasury,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ir property rights, even the property rights and survival rights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confiscated are challeng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the confiscation of all property, and found that from investigation to seizure, even trial and enforcement of cases, there wer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loot the property of political victims. Through the cases in which confiscations have actually been executed in this article, find out that politics has nowhere to intervene in the process of confiscation of property, and made the system more injusti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皇玉,刑法總則,6版,2020年8月。
    林山田,刑事訴訟法,增訂3版,1990年8月。
    姚貝,沒收財產刑研究,2011年11月。
    孫德耕,刑事訴訟法實用,增訂4版,1963年5月。
    陳僕生,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12版,1995年9月。
    許育典,憲法,修訂10版,2020年。

    二、期刊論文
    尤伯祥,威權統治時期司法不法之刑事案件類型與分析,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五),頁37-93, 2020年。
    王泰升,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台灣法學雜誌,第315期,頁1-24,2017年3月。
    王皇玉,2015年刑事法發展回顧:刑法沒收制度之變革,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特刊,頁1615-1648,2016年11月。
    江如蓉,戒嚴時期違反法治國原則的國家行為——以叛亂犯之死亡案件為例,國家發展研究,第5卷第1期,頁109-148,2005年12月。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季刊,第2期,頁1-34,2006年7月。
    吳宥霖,從法治國原則論台灣戒嚴時期制定特別法與審判之探討,台灣海洋法學報,第25期,頁113-143,2017年12月。
    辛年豐,政黨法人基本權的本質性限制:以政黨的財產權為核心,黨產研究,第5期,頁113-145,2020年4月。
    林山田,民國成立至今之特別刑法,台大法學論叢,第22卷第1期,頁179-210,1992年。
    林山田,論特別刑法肥大症之病因,法令月刊,第39卷第1期,頁8-9,1988年。
    林鈺雄,2019年刑事程序法裁判回顧:沒收新制之實務發展觀察,台大法學論叢,第49卷特刊,頁1668-1701,2020年11。
    林鈺雄,沒收講座第七講:沒收之效力(上),月旦法學教室,第214期,頁45-60,2020年8月。
    林鈺雄,利得沒收之法律性質與審查體系—兼論立法之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238期,頁53-84,2015年2月。
    林鈺雄,綜覽沒收新舊法(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62期,頁52-70,2016年3月。
    林臻嫺,淺論沒收不法利得之比例原則及過苛條款,全國律師,第23卷第7期,頁37-45,2019年7月。
    倪子修、吳祚丞,戒嚴時期處置叛亂犯之特別實體法及程序法,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討論會,頁207-240,2006年。
    許恒達,轉型正義與回復權利:論撤銷不法刑事判決後之返還沒收財產議題,黨產研究,第6期,頁83-134,2021年6月。
    陳顯武,法律的政治分析——論戒嚴時期的政治刑法,國家發展研究,第6卷第2期,頁155-170,2007年6月。
    陳顯武、蔡浩志,我國解嚴後克服過去與刑事補償規範變遷之法律政治分析,國家發展研究,第12卷第1期,頁1-42,2012年。
    曾建元、吳靖媛,近代中國政治性財產沒收制度初探:轉型正義的觀點,中華行政學報,24期,頁57-72,2019年6月。
    劉恆妏,戰後台灣的「黨化司法」——1990年代之前國民黨對司法人事的制度性掌控及其後續影響,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4期,頁1-86,2019年3月。
    蔡墩銘,戒嚴時期之惡法與審判——以不當叛亂匪諜審判案件為主,2004年。
    蔡墩銘,特別刑法之檢討,法令月刊,第35卷第10期,頁7-10,1984年10月。
    鄭文中,政治轉型後人民因不當刑事判決遭沒收財產返還之研究——以國際間發展為比較,黨產研究,第3期,頁5-58,2018年10月。
    謝聰敏,白色恐怖受難人抗爭有理——《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立法始末及依據,海峽評論,第106期,頁55-56,1999年。
    蘇瑞鏘,從雷震案看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法律處置對人權的侵害,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5期,頁113-158,2005年11月。

    三、學位論文
    何友倫,解嚴後政治犯司法不法之平復——以「確有(叛亂)實據」不予補償為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8月。
    吳宥霖,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之補償與平反——以「二二八基金會」與「補償基金會」為中心,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四、技術報告
    林佳和,威權統治時期人事清查處置及相關救濟程序之研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19年。
    林政佑、曾文亮,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制之法制基礎、合法性及其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關係,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2021年。
    陳志龍、鄭冠宇,補償條例的修法研究及財產沒收案件調查案研究報告 第一本—本文(計畫編號:2010011902),2010年。
    陳志龍、鄭冠宇,補償條例的修法研究及財產沒收案件調查案研究報告 第一本—本文(計畫編號:2010011902),未出版,2010年。
    陳志龍、鄭冠宇,補償條例的修法研究及財產沒收案件調查案研究報告 第二本—執行沒收案件履歷資料(計畫編號:2010011902),2010年。
    陳志龍、鄭冠宇,補償條例的修法研究及財產沒收案件調查案研究報告 第三本—免予執行案件履歷資料 上(計畫編號:2010011902),2010年。
    陳志龍、鄭冠宇,補償條例的修法研究及財產沒收案件調查案研究報告 第五本—查無執行資料案件履歷資料(計畫編號:2010011902),2010年。
    陳志龍、鄭冠宇,補償條例的修法研究及財產沒收案件調查案研究報告 第四本—免予執行案件履歷資料 下(計畫編號:2010011902),2010年。
    許恒達、曾文亮,威權統治時期沒收財產處理之研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19年。
    蘇瑞鏘,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制之研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20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109652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2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1488
    顯示於類別:[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0701.pdf2824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