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11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33036      Online Users : 9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155


    Title: 文化想像與時代共感:台灣當代散文的民族誌功能(2010-2020)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the Collective Feelings: Literary Ethnography in the Contemporary Taiwanese Prose (2010-2020)
    Authors: 童育園
    Tong, Yu-Yuan
    Contributors: 陳佩甄
    Chen, Pei-Jean
    童育園
    Tong, Yu-Yuan
    Keywords: 台灣當代散文
    文學民族誌功能
    《做工的人》
    《俗女養成記》
    底層書寫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8-01 18:06:47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文學民族誌功能」這組框架探討2010年後出版的台灣散文作品,藉由對照人類學民族誌、報導呈現特定群體文化的特色,探討文學作品如何傳遞並轉譯社會關係及生存樣態、記錄文化經驗與情感、形塑邊緣底層的敘事形式和策略。近年非虛構寫作和底層書寫受到矚目或暢銷的現象,引發許多關於寫實或倫理的討論,試圖定義並劃分作品處理底層群體、再現文化的任務。本研究提出的文學民族誌功能,則希望跳脫非虛構與報導的框架,提供新的視野說明:文學對情緒和感覺的關照、主觀的想像比喻等敘事技術,在表現文化和社會處境,甚至帶動同理、共感方面無可取代的內涵。研究對象包括《俗女養成記》(2016)、《做工的人》(2017)呈現俗女和營建工人的社會處境、職業技藝的文學敘事,以及《河流》(2013)、《卸殼》(2020)、《滌這個不正常的人》(2020)關注邊緣底層境況的文化經驗敘述。透過分析這些作品傳達情緒感覺的敘事技術、聯想比喻的表現手法,以及形塑底層的文化想像,以人類學民族誌研究、記述文化的形式特色相互對照,歸納當代台灣文學民族誌功能的特殊性。本研究指出文學形構的「情感知識」、「自我民族誌」、「底層境況的文化想像」三個面向,以及敘述視角、情感的調動部屬,有助於促成新的認知和理解,引導讀者調整對他者態度。並強調作品創造的想像與共感,重置、消泯自我與他者的界線,通過同理和接納差異,來更新、改造自身認知的作用。此外,本研究也梳理了《做工的人》在網路引起的書評論爭,試圖回應非虛構寫作、報導文學領域對文學作品再現真實或底層的期待。
    Reference: 一、專書
    (一)文學作品
    江鵝,《俗女養成記》(台北:大塊,2016年)。
    江佩津,《卸殼:給母親的道歉信》(台北:大塊,2020年)。
    向陽、須文蔚主編,《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2002年)。
    林立青,《做工的人》(台北:寶瓶,2017年)。
    房慧真,《河流》(台北:印刻,2013年)。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九卷(上)》(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1998年)。
    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台北:遠流,2020年)。

    (二)學術研究專書
    Attridge, Derek. The Singularity of Literature. London : Routledge, 2004.
    Schwab, Gabriele. Imaginary Ethnographies: Literature, Culture, and Subjectivi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廖惠瑛譯,《我們都是食人族》(Nous sommes tous des cannibales)(台北:行人,2014年)。
    林淇瀁,《照見人間不平:台灣報導文學史論》(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
    周蕾著,孫紹誼譯,《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誌與當代電影》(Primitive Passions: Visuality, Sexuality, Ethnograph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台北:遠流,2001年)。
    弗朗茲・法農(Frantz Fanon)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著,董立河譯,《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The Content of the Form: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喬治・馬庫斯(George E. Marcus)、麥可・費雪南(Michael M. Fischer)著,林徐達譯,《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Anthropology as Cultural Critique:An Experiemntal Moment in the Human Sciences)(新北:桂冠,2004年)。
    黃錦樹,《論嘗試文》(台北:麥田,2016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台北:游擊文化,2016年)。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
    Ferens, Dominika. “Intersections of Literature and Ethnography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ský lid, vol. 103, 2004, pp.371-393.
    邱漢平、梁一萍、陳艷姜,〈美學、民族誌與文學的文化功能:專訪嘉布瑞兒.舒瓦伯教授〉,《中外文學》30卷4期(2001年9月),頁128-147。
    陳淑卿,〈書寫原住民歷史災難:《倒風內海》的空間歷史與《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的歷史空間〉,《中外文學》30卷9期 (2002年2月),頁57-85。
    詹閔旭,〈媒介記憶∶黃崇凱《文藝春秋》與台灣千禧世代作家的歷史書寫〉,《中外文學》第49卷2期(2020年6月),頁93-124。

    (二)學位論文
    吳瑋婷,〈再現的「番」母系:王家祥小說中的原住民形象研究〉(台北:臺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

    三、電子媒體
    房慧真,〈做工的人,從「原罪」裡鬆綁〉(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07097166774443/,2017年4月9日)。
    唐捐,〈他辨體,我破體〉,(來源:《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06000973-260115?chdtv,2013年6月6日)。
    萬金油,〈《做工的人》要把讀者的感動帶向何方?〉,(來源:https://okapi. books.com.tw/article/9593,2017年4月7日)。
    胡慕情,〈叩問邊界〉(來源: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17/04/blog-post_9.html,2017年4月9日)。
    黃湯姆,〈報導如何被看待〉(來源:https://medium.com/@tomhoung/%E5%A0%B1%E5%B0%8E%E5%A6%82%E4%BD%95%E8%A2%AB%E7%9C%8B%E5%BE%85-35d90f82f8b,2017年4月9日)。
    黃信恩,〈在文字裡居家訪視:讀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來源:https://www.unitas.me/?p=15624,2020年6月18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107159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9003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1027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00301.pdf2654KbAdobe PDF22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