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0007
|
Title: | 網路時代粉絲對明星抄襲事件的理解與重構研究——以郭敬明為例 Research on Fans` Understand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Star Plagiarism in the Internet Age – A Case Study of Guo Jingming IP |
Authors: | 陳馨 Chen, Xin |
Contributors: | 黃葳威 Huang, Wei-Wei 陳馨 Chen, Xin |
Keywords: | 負面形象 重構 粉絲 郭敬明 Negative image Reconstruct Fans Guo Jingming IP |
Date: | 2022 |
Issue Date: | 2022-05-02 15:06:12 (UTC+8) |
Abstract: | 2020年末,一封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郭敬明的信件曝露在網絡上,引起了網友們極大的關注和討論,然而郭敬明在抄襲事件後產生的負面形象被各種的方式洗白,最終還能以導師等身份頻繁的出現在電視節目里。筆者在觀察中發現其深層原因是粉絲對郭敬明予以支持及理解,形成一個巨大的保護圈,同時筆者也疑惑粉絲的言論中是否有受到郭敬明官方團隊的操控。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及詞頻分析,共收集到23位粉絲用戶及3位官方團隊用戶。收集分析所有用戶近三周的微博內文,再借助百度大數據將時間細分為三個階段,透過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捕捉粉絲及官方團隊的重構行為,加上詞頻分析技術的輔助對粉絲是否接受團隊重構進行對比。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粉絲持正面態度,在發文內容、發文話題、抄襲觀點存在差異性,在三個階段中重構郭敬明的形象類似,同時發現多數粉絲的「沈默螺旋」特徵。官方團隊持正面態度,在發文內容、抄襲觀點存在差異性,在三個階段重點塑造郭敬明優秀的導演形象,同時郭敬明也首次回應了當年的抄襲事件,其餘帳號對待聯名信事件採用冷處理方式。以量化方式結果得出粉絲在三個方面的重構形象是存在盲從郭敬明團隊,再通過精確的詞頻分析對比,印證上述觀點。
最後,本研究希望能對粉絲文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正確引導,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At the end of 2020, a letter from film and television practitioners jointly boycotting Guo Jingming was exposed on the internet, causing great concern and discussion among netizens. However, Guo Jingming`s negative image after the plagiarism incident was whitewashed in various ways, and he was eventually able to appear frequently on television programs as a mentor. The author observed that the deeper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fans support and understand Guo Jingming, forming a huge protective cir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wonders whether there is any manipulation by Guo Jingming`s official team in the fans` comments.
This study used content analysis, text analysis and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posts of 23 fan users and 3 official team users. All users` tweets for the past three week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tim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ith the help of Baidu Big Data to capture the reconstructive behaviors of the fans and the official team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and text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ans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with differences in posting content, posting topics, and plagiarism views, and similar reconstructed images of Guo Jingming in the three stages, while the "silent spiral" characteristic of most fans was found. The official team took a positive attitude, with differences in posting content, plagiarism viewpoints, and focused on shaping Guo Jingming`s excellent image as a director in the three stages, while Guo also responded to the plagiarism incident for the first time back then, and the rest of the accounts adopted a cold approach to the joint letter incident.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conclude that there is blind obedience to Guo Jingming`s team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of fans, and then the above view is confirmed by precise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comparison.
Finally, this study hopes to correctly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fan culture in the future and create a good online environment. |
Reference: | 中文文獻
丁佳欣、馬二偉(2021)。〈「青你」停錄,倒奶的背後是什麼?〉。《銷售與市場(營銷版)》,66-68。
中國藝術報(2020年12月18日)。〈所謂「明星」要注意了,電視界將建立行業違法失德人員清單 〉。取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424076851687358&wfr=spider&for=pc
毛天怡(2018)。《從群眾到粉絲》。上海師範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馬赫(2020)。《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玉重構路徑研究———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年學生群體為例》。吉林大學社會學博士論文。
水思文(2021)。〈粉絲文化視域下的帶貨直播研究〉,《大眾文藝》,132-133。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超群(2013)。〈新媒體事件聚焦網民注意力影響因素分析〉。《情報雜誌》,08:39-44。
王碧帆(2018)。《國產影視劇制播種「抄襲」問題的監管研究——以「抄襲劇」為例》。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論文。
王艷妮(2015)《〈小時代〉(系列)電影傳播策略與效果研宄》。西南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6年12月13日)。取自中國青年報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12/13/content_1607926.htm
吉志薇(2014)。〈改進的TF-IDF算法在作品抄襲判定中的應用——以《夢里花落知多少》和《圈里圈外》為例〉。《文教資料》,31。
朱志偉(2018)。〈「80 後」文學現象及其主題思想研究〉。《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2:192-194。
艾媒咨詢(2021年1月4日)。〈2020-2021年中國移動社交行業研究報告〉。取自https://www.iimedia.cn/c400/76205.html
亨利 詹金斯(2008)。〈大眾文化:粉絲、盜獵者、遊牧民〉。《湖北大學學報》,07。
何晶(2020)。〈廣電網絡輿情分析架構與微博文本情感分析研究〉。《廣播與電視技術》,08:127-130。
克勞銳(2020)。〈2020年看得見的粉絲價值:四大平台KOL粉絲分析研究报告〉。取自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28173.html
吳姿嫻(2008)。〈迷的前世、今生、未來:論「新媒介科技迷」〉。「中華傳播學會2008年研討會」,台灣宜蘭淡季大學蘭陽校區。
宋方金(2020年12月21日)。第一次發文〈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取自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074305942/JzxST5PXD?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31775078509
宋方金(2020年12月22日)。第二次發文〈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取自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074305942/JzH7TsBq5?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31775152594
李元元(2019)。《視頻聚合平台著作權侵權法律問題研究》。天津財經大學法律碩士論文。
李春暉(2013)。〈於正的「葵花寶典」〉。《中國企業家》,04:79-82。
李惠、劉穎(2013)。〈基於語言模型和特徵分類的抄襲判定〉。《計算機工程》,05:230-234。
李陽(2016)。《影視劇本的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黑龍江大學民商法學碩士論文。
李齊(2010年12月23日)。〈微博客傳播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客網站為例〉。取自https://m.ishare.iask.sina.com.cn/f/33WZm2IwEC2.html
李曉寧(2021)。〈正負同在與多維平衡:對IP劇明星效應的思考〉。《新聞傳播》,02:07-09。
沈宇峰(2016)。〈非職業導演對電影行業的影響〉。《電影文學》,21:52-54。
肖艽、高森宇(2020)。〈社會化網絡中「粉絲經濟」的營銷分析〉。《現代傳播》,10:118-121。
周翔(2014)。《傳播學內容分析研究與應用》。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夜子(2009)。〈一個26歲的副處級幹部誕生:郭敬明當官啦!〉。《金山文學》,02:72-73。
屈夢芸(2019)。《〈最小說〉雜誌研究》。三峽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於鳳(2018)。《國內青春文學圖書IP開發研究(2010-2017年)》。河北大學出版學碩士論文。
邱詩文(2018)。〈《史記》作者數位化研究初探— 以三十世家虛字字頻為例〉。《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10:49-69。
洪一梅、曹德啓(2020)。〈從DocuSky談Metadata在數位人文研究中的設計與運用:以佛教石刻題記為範例材料〉。《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04:117-153。
胡其瑞(2020)。〈DocuSky 與民間故事型態分析〉。《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10:37-67。
胡萱(2019)。《當代通俗小說閱讀與市場運作機制研究》。蘇州大學文學碩士論文。
胡鈺(2013)。〈從青春寫手到青春教主——解密郭敬明的消費王國〉。《華夏時報》,36:7‐1。
胡鈺(2013)。〈郭敬明的消費王國〉。《商業文化》,07:23。
唐千淇(2019)。〈明星效應營銷下的產品未來到底還能走多遠——基於OPPO明星效應營銷的研究〉。《今日財富》,05:57。
孫雨田(2016)。《「養成」系偶像的粉絲文化研究——以 TFBOYS 粉絲為個例》。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論文。
孫桂榮、邱桂梅(2017)。〈大眾文化語境中的「女性向」敘事———以郭敬明現象為例〉。《當代作家評論》,06:37-42。
徐建華、劉歡(2017)。〈論郭敬明青春系列小說流行機制〉。 《北方文學》,04:25。
徐艷珍(2018)。《粉絲文化視閾下的電影營銷研究——以〈小時代〉系列電影為例》。江西財金大學戲劇與影視學碩士論文。
殷猛、李琪(2016)。〈微博話題用戶參與動機與態度研究〉。《情報雜誌》, 07:101-106。
秦秀白(2019)。《語言學系列教材文體學概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婉華(2002)。《網際網絡時代資訊政策工具的定性、功能與應用》。國立台灣大學法教分處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默迪(2021)。〈當下網絡電影與明星效應的關聯〉。《中國電影市場》,05:48-53。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數位典藏、自動推論實驗室(2018)。取自DocuSky 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https://docusky.org.tw/
國家版權局(2019)。〈2018年全國作品登記情況統計表(按作品類別)〉。取自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upload/files/2021/6/9205f5df4b67ed4.pdf
國家版權局(2021年6月12日)。〈2020中國網絡產業發展版權報告〉。北京:國家版權局。取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290326734384715&wfr=spider&for=pc
國家統計局(2020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0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取自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寇建梅(2013)。〈淺談郭敬明小說風格〉。「2013年8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張至善(2018)。《以社群發文內容為基礎之社群吸引力解析模式》。國立清華大學全球運營管理碩士論文。
張幸(2018)。《消費社會語境下當代青春文學商業化——以郭敬明的小說為例》。西安外國語大學文藝學碩士。
張偉強、顧恆心、張 傑、龔大春(2021)。〈從影視作品抄襲分析我國著作權保護的現狀與完善〉。《產業與科技論壇》,07:26-28。
張揚(2020)。〈基於明星效應下的戲劇藝術發展策略探索——話劇〈如夢之夢〉藝術創作與藝術市場的結合〉。《美與時代》,05:97-99。
張逸舟(2019)。《「另類」偶像養成下的王菊粉絲互動研究——基於互動儀式鏈視角》。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碩士論文。
張鈺雪(2011)。《新浪微博傳播機制研究—以「圍脖女王」姚晨微博為例》。西南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張嬙(2010)。《粉絲力量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馨竹(2019)。〈新媒體環境下粉絲文化對〈小時代〉電影營銷的影響〉。《傳播力研究》,12:50-52。
曹思偉(2020)。《互聯網造星背景下的粉絲行為研究》。江西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碩士論文。
梁嵐(2017)。〈「郭敬明團隊「運營模式淺析」〉。《現代商業》,12:103-104。
郭奕(2015)。《「郭敬明團隊」的青春文學圖書出版研究》。河北大學出版學碩士論文。
郭敬明(2006年6月7日)。〈兩小時後的生日〉。【新浪博客】。取自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88552450_0_1.html
郭敬明百度搜索指數圖(無日期)。取自https://index.baidu.com/v2/main/index.html#/trend/郭敬明?words=郭敬明
郭敬明微博(無日期)。取自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guojingming?sudaref=s.weibo.com&display=0&retcode=6102&is_all=1
郭鈺(2021)。〈新媒體環境下粉絲文化的圈子化演變、傳播及影響〉。《新聞文化建設》,04:158-159。
郭曉(2013)。《文學首宗的粉絲化現象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
陳婷(2010)。《郭敬明現象的出版傳播學解讀》。湖南師範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陳漢文(2021)。〈論宋白(936–1012) 〈宮詞〉百首的字詞運用及其文學意義〉。《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04:1-36。
陳慶婷(2015)。《媒介環境下中國粉絲文化的變遷及其演變規律研究(1978-今)》。蘭州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陳驄(2020)。〈飯圈文化的畸變與歸正〉。《人民論壇》,08:134-135。
陶東風(2009)。《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陶東風譯(2009)。〈「我將在妳身邊」——粉絲、幻想和埃爾維斯的形象〉,《粉絲文化讀本》,155-156。(原書Stephen Heyneman, R. [1992].)
陶東風譯(2009)。〈這屋裡有粉絲嗎?——粉都的情感感受力〉。《粉絲文化讀本》,134-146。(原書Lawrence Grossberg, M, [1992].)
陸道夫(2003)。〈約翰·菲斯克大眾文化理論研究述評〉。《學術研究》,01:100-104。
彭潔雲(2010)。〈郭敬明:從作家變身商人開啓創富小時代〉。《國際金融》,03:74-75。
游惠美(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08:5-42。
開卷信息技術公司(2004年11月)。〈2004年1-11月開卷全國文學類暢銷書排行版TOP15〉。取自https://www.doc88.com/p-3466628380314.html?r=1
開卷信息技術公司(2014年1月23日)。〈2013年度開卷報告會〉。取自http://book.iqilu.com/yjxs/yjhw/2014/0123/1840692.shtml
黃幀昕(2019)。《線上粉絲社群如何「製造」新媒體事件》。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黃瑞玲(2007) 。〈亞文化的發展歷程——從芝加哥學派到伯明翰學派〉。《國外理論動態》,11:77-81。
黃葳威(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新北:楊智文化。
微博(2020年3月13日)。〈2020 #微博用戶發展報告# 來了!〉。取自https://www.sohu.com/a/455543972_120058486
新浪微博(2018)。〈熱搜榜規則說明〉。取自https://m.s.weibo.com/hot/description?ua=iPhone11,2__weibo__11.6.1__iphone__os14.4&from=10B6193010
新浪微博(無日期)。〈#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話題。取自https://s.weibo.com/weibo?q=%23111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抄袭剽窃者%23
新浪微博(無日期)。〈#郭敬明向莊羽道歉#〉話題。取自https://s.weibo.com/weibo/%23郭敬明向庄羽道歉%23
新浪微博(無日期)。〈#晴雅集被下線#〉話題。取自https://s.weibo.com/weibo?q=%23晴雅集被下线%23
新浪微博(無日期)。〈超話認證〉。取自https://huati.weibo.cn/about/super#verified
新浪微博(無日期)。〈微博官方认证〉。取自https://verified.biz.weibo.com/bluev/verify/mobile/prepare?lz=
楊孝嶸(1996)。《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原書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楊玲(2011)。〈西方消費主義視野中的粉絲文化研究〉。《長江學術》,01:29-38。
楊陽(2015)。《郭敬明文學生產機制研究》。西南大學文學碩士論文。
楊曙(2017)。〈郭敬明書籍暢銷背景下的受眾、書企、作家〉。《重慶三峽學院學報》,5:33-37。
賈雪霜(2020)。〈「飯圈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學校教育的應然引導〉。《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11:17-23。
鄔茜(2021)。〈新浪微博粉絲追星行為研究〉。《西部廣播電視》,05:72-74。
雷江玲(2020)。《郭敬明小說〈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的計量語言學應用》。華中師範大學漢語文學碩士論文。
電影晴雅集(2021年1月4日)。取自https://weibo.com/5411518012/JBFj8zeWr?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31847049681
靖鳴、王瑞(2012)。〈微博「粉絲」:虛擬公共領域的輿論新軍〉。《新聞愛好者》,10:24-26。
劉怡萱(2021)。《「防彈少年團」粉絲追星涉入程度對周邊商品購買意願影響性研究——以心流經驗為中介變項》。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長欣、劉奕伶(2020年12月22日)。〈宋方金談111位影視人為何要聯合抵制於正郭敬明〉。取自南方日報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2/22/c4481875.html?group_id=1
劉厚存(2009)。《郭敬明作品的語言風格研究》。長春理工大學漢語言文字學論文。
劉海龍(2017)。〈像愛護愛豆一樣愛國:新媒體與 「粉絲民族主義」的誕生〉。《現代傳播》,04:27-36。
劉燕南、李穎、楊振榮譯(2006)。《受眾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原書Denis McQuail, R. [1997]. Audience Analysis.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Inc. )
澎湃新聞(2020)。〈郭敬明終於道歉了〉。取自http://m.thepaper.cn/baijiahao_10627834
範逸婕(2018)。《重構與再生產:「吃播」受眾的心理變遷與消費行為》。山西大學新聞學碩士論文。
編劇余飛(2020年12月21日)。〈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取自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496939465/JzxTiaA9u?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 pe=comment#_rnd1631775092760
蔡亞利(2014)。《〈小時代〉電影傳播營銷的媒介反思》。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論文。
蔡宗豪(2018)。《「文字劇本」與「連續系列影像」之抄襲認定——以美國電影爭議案件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郁青(2010)。《「粉絲文化」對娛樂明星消費市場的影響研究》。南昌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
鄭玉華(2012)。《大宗傳媒視域下的郭敬明研究》。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鄭熙青譯(2016)。《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Henry Jenkins, R. [2012].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燈塔研究院(2020年1月1日)。〈2019年電影市場數據盤點〉。取自https://h5.m.taopiaopiao.com/app/dianying/pages/alfheim/content.html?id=1578741&image=i3/TB1jx6.sBv0gK0jSZKbXXbK2FXa_.jpg&displayType=mvp
戴慧思(2006)。《中國都市消費革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韓少卿(2018)。〈網絡輿情熱點事件傳播的生命週期研究〉。《東南傳播》,10:88-90。
韓玉潔(2015)。〈荒野的呼喚——郭敬明語言風格研究〉。《現當代作品作家研究》,10:32-33。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
蘇衡(2019)。《傳播研究方法新論》。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英文文獻
Budd, R.W., R.K. Thorp, and L. Donohew, M.(1967).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Camille Bacon-Smith, M. (1992). Enterprising Women: Television Fandom and Creation of Popular Myth.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Henry Jenkins, J. (1988, June). Star Trek Rerun, Reread Rewritten: Fan Writing as Textual Poaching.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MA.
Henry Jenkins, M. (1992) Convergence Culture (pp.26-27,178-184). New York: Routledge.
Henry Jenkins, M. (1992). ‘Strangers No More, We Sing’: Filking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ceFiction Fan Community (pp. 208). New York: Routledge.
John Fiske, M. (1992).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In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 (pp. 30-49). London: Routledge.
Joli Jenson, J. (1992) Fandom as Pathology: The Consequences of Characterization (pp.9-29). London: Routledge.
Lisa A. Lewis, M. (1992).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 UK: Taylor & Francis.
R.R.K. Hartmann & Stork F.C, M. (1972).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UK: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9464060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464060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20041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406001.pdf | | 10954Kb | Adobe PDF2 | 155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