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1/144292 (79%)
造訪人次 : 50928654      線上人數 : 9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390


    題名: 地方政府社群網站經營管理之研究 : 以新北市29區公所臉書為例
    A Study of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Taking the Facebook pages of the 29 District Offices of New Taipei City as Multiple Case Study
    作者: 謝惠雯
    Hsieh, Hui-Wen
    貢獻者: 陳敦源
    Chen, Don-Yun
    謝惠雯
    Hsieh,Hui-Wen
    關鍵詞: 社群網站
    臉書
    粉絲專頁
    經營績效
    經營策略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2-01-03 16:15:07 (UTC+8)
    摘要: Facebook為現今臺灣民眾使用率第一的社群平台,也是政府機關不可忽視的一種與群眾連結、影響與反映民意的重要工具之一。透過粉絲專頁的成立,能讓政府機關從被動的針對媒體報導事件作回應,轉變為主動的資訊推播,因此地方政府22個縣市均有設立粉絲專頁以積極創造讓民眾認識的機會;然而粉絲專頁追蹤人數雖高,但有不少單篇文章的按讚數或點閱數偏低,顯見機關在粉絲專頁經營上仍有進步空間。
    因此,本研究除了探討過往的研究成果,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政策行銷與社群媒體工具之運用」所包含的諸多意義的認識,並且以新北市29區公所經營的Facebook粉絲專頁為研究目標,透過內容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及專家焦點座談,分析與討論政府機關臉書小編的經營能力、政府機關的支持度、社群平台的經營策略與Facebook經營績效的相關性,並提供相關建議供政府機關作為未來經營社群平台時參考之用。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卜正珉(2003)。公共關係─政府公共議題決策管理。台北市:揚智。
    孔令信(2016)。318 學運帶動的媒體革命-夾腳拖與 iPad 網路直播模式的反思。傳播研究與實踐,6(1),229-250。
    王文吟(2020)。公部門社群公關策略:以中央政府臉書經營為例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王本正、林余任(2003)。「企業導入 ERP 之變革管理─以 A 企業為例」,電子商務研究,1(2),185-206。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政府網站 Web 2.0 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研究(社會網絡篇)。臺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余致力(2000)。民意與公共政策:表達方式的釐清與因果關係的研究。中國行政評論,9(1),81-110。
    吳淑鶯、魏寶蓮、陳瑞和(2009)。超媒體電腦媒介環境下網路廣告效果之因果結構模式。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2(4) ,1-28。
    呂琦瑋(2013)。從使用者觀點探究社群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消費意涵: 以 Facebook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宋全喜、尋其鋒、寧禕娜(2018)。網路輿情的研究與發展—以涉警網路輿情為例。運籌與管理,27(4),93-104。
    宋餘俠、盧志山(2009)。策略規劃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研考雙月刊 33(6),19-34。
    宋興洲(2003)。論網路民主的理論與發展現況—網路民主是科幻小說?。全球政治評論,(3),1-28。
    李有仁、張書勳、林俊成(2011)。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意圖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8(1),53-75。
    李姿穎(2016)。社群新聞編輯不只是小編,2020年9月5日,取自www.30.com.tw/article_content_31587.htm
    李瞻(1992)。政府公共關係。台北市:理論與政策。
    杜厚霖(2019)。網路輿情與地方施政滿意度指標的觀測 以新竹市長林智堅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台北市。
    呂苡榕(2020)。【政治小編網路戰 1】中央地方瘋社群 沒錢沒人逼死小編,2021年9月30日,取自:https://news.openpoint.com.tw/v1/article?id=36808be924120e52aa0f205b5b9af1ad2 a9d7c5fd9207296762e6a2f6ee98a2e
    何敬欽(2012)。政策行銷的運用與限制-以 ECFA 推動過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林于靖(2021)。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未來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之方法初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淑芳(2018)。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傳播與社會學刊,(44),25-48。
    林來局(2009)。政府機關公共關係管理之研究。興國學報,(10),147-161。
    林東泰(2008)。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周力行(2013)。國軍運用社群網站塑造軍人形象之策略研究─以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粉絲專頁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邱和源(2010),企業導入 ERP 之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從 ERP 專案召集人之觀點探討,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邱麗娟(2017),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經營分析:以「我的新北市」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金子惜、毛浩然、蔣弘(2019)。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的官方話語研究:梳理與突破。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6(6),43-55。
    范建德、胡中瑋(2007)。生命倫理政策溝通新趨勢:公共諮詢及參與式知識管理。法律與生命科學,(3),1-11。
    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焦點團體訪談。嘉義:濤石。
    洪孟楷(2018)。政黨社群媒體經營之研究-以《中國國民黨 KMT》臉書粉絲專頁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挺耀(2011)。政府應該如何面對社群網路上的民意。研考雙月刊,35(4),117-120。
    涂家瑋(2008)。台灣與大陸消費者導向之網際網路服務。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縣。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2019 年臺灣網路報告。2020年8月15日,取自:。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網路服務應用概況。2020年8月15日,取自: https://report.twnic.tw/2019/TrendAnalysis_globalCompetitiveness.html。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2019 年台灣網路報告。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19/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19_CH.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政府網站規範及Web 2.0作業指引。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www.webguide.nat.gov.tw/News_Content.aspx?n=12ands=1303。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第五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 數位政府(106年至 109 年)(核定版)。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4OC9mY2QxYzY5Ny00ZGNlLTQ0ODAtOWE1ZS1iYWRkZDkyNjBjMWYucGRmandn=44CM56ys5LqU6ZqO5q616Zu75a2Q5YyW5pS%2F5bqc6KiI55WrLeaVuOS9jeaUv%2BW6nCgxMDblubQtMTA55bm0KeOAjSgg6KGM5pS%2F6ZmiMTA15bm0MeaciDE45pel5qC45a6aKS5wZGY%3Dandicon=..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ide@ Taiwan 2020(創意臺灣)政策白皮書。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CE8524192720696F&upn=CA0F80CC3CA69700。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2014). 聯合國2014 年電子政務調查報告。https://publicadministration.un.org/egovkb/Portals/egovkb/Documents/un/2014-Survey/Complete-Survey-Chinese-2014.pdf
    畢翔、唐存琛、肖俏(2019)。短視頻社交媒介輿情監測與危機防範機制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42(10),102-108。
    莊育寧(2017)。社群網路時代的參與編輯:台灣小編的新聞再混合與新聞守門過程實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宏誠(2014)。運用科技接受模型與計畫行為理論分析部落格使用行為意象之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科學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哲豪(2014)。企業粉絲專頁之品質要素分析。品質月刊,50(12),40-42。
    張樹之、沈威政(2015)。探索社交網路服務採用者之重要信任因素:以 Facebook 為例。科技管理學刊,20(2),71-98。
    倪炎元(2014)。公關政治學:當代媒體與政治操作的理論、實踐與批判。台北:商周。
    郭瑞逸(2019)。觀點投書:網紅政治的存在意義,接收屬於青年世代的地氣,2021年9月30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131536
    孫忠斌(2004)。提高報紙質量的幾個關鍵詞。中國:牧歌傳媒工作室。
    陳禮茂(2019)。電視新聞製作人產製新聞同質化現象環境分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班論文,新北市。
    陳冠吟(2017)。國內外翻譯系所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公眾溝通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照森、洪志評(2012)。大學生族群對於臉書的使用行為探討。中華科技大學學報,(50),127-146。
    陳敦源、魯炳炎(2008)。創造共識:民主政治中的政策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32(2),3-15。
    陳敦源、潘競恆(2011)。政府就是「我們」: Web 2.0 時代民主治理的希望或幻夢?。研考雙月刊,35(4),23-35。
    陳昭蓉、李美娟、孫宜伶(2010)。學校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分析。2010 教育行政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3-174。
    陳建禎(1995),物流中心自動化設備使用現況及其導入關鍵因素之探討,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項靖(2002)。理想與現實:民主行政之實踐與地方政府網路公共論壇。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4,151-183。
    項靖、羅晉、許雲翔、楊東謀(2016)。網路社群媒體時代政府公共諮詢與政策行銷之規劃。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析報告(編號:NDC-104-035-002)。臺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葉元之(2010)。大眾傳播理論與應用-新聞媒體分析與行銷公關實務操作。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喬宗凡(2012)。Facebook粉絲專頁社會互動形式與社會資本對知覺品牌關係品質之影響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曾群懿(2018)。時尚媒體操作網紅行銷效益評估。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曾萬益(2018)。我國保防工作立法的輿情分析與政策意涵研究-以「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為分析視角。復興崗學報,(112),49-74。
    游佳萍、鍾岳秀(2010)。我國各縣市電子化政府實行顧客關係管理之研究。資訊社會研究,(18),343-372。
    湯允一、董素蘭、林富美、許瑩月(譯)(2002)。媒體/社會: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David Croteau, William Hoynes)。臺北:學富文化。
    湯美花(2011)。民眾使用政府部門 Web 2.0 社群網路服務之意向。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黃中中(2019)。機關整併與行政效能之提升—以高雄市戶政事務所整併研究為例。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中河、林谷鴻(2012),應用網路分析法探討企業導入 ERP 系統之關鍵成功因素,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9(3),353-367。
    黃東益、陳敦源、蕭乃沂(2006)。政策民意調查: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共諮詢。研考雙月刊,30(4),13-27。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明坤(2017)。我國公務人員運用社群媒體於政策行銷與公共諮詢之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應用。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廖乙甄(2013)。政府應用 Web 2.0 於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臉書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臺中市。
    楊雅惠(2011)。使用媒體豐富理論與網路互動理論解釋企業使用社群媒體行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臺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5)。2015年台灣媒體白皮書。2020年9月9日,取自: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5%e5%aa%92%e9%ab%94%e7%99%bd%e7%9a%ae%e6%9b%b8/。
    劉兆隆(2011)。政策溝通與政策行銷的理論及實務。研習論壇,(129),14-24。
    潘誌煌(2020)。網紅對大學生公民參與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潘競恆、羅晉(2013)。政府運用Web 2.0社群媒體行銷的新思維與策略。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101002)。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潘競恆(2017)。多媒體潮流下之公共服務行銷與管理。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5(1), 42-54。
    蔡佳虹(2014)。使用者使用社群網站之行為模式—認知、情感與行為的觀點。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祈賢(2001)。學習社會與公務人力發展策略研究。三民主義學報,(23),155-176。
    鄭宇君、陳百齡(2014)。探索 2012 年台灣總統大選之社交媒體浮現社群:鉅量資料分析取徑。新聞學研究,(120),121-165。
    鄭慈倩(2019)。探究「玩」與學齡前兒童早期素養之關係—以玩具圖書館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賴志福(2010),印後加工自動化設備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謝韻清(2014)。網路語言認知影響語言行為及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戴定國(2013)。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二版)。台北:三民。
    韓志翔、蔡瑞煌、林國平、石淑慧、張雯然(2012)。博物館 Facebook 粉絲專頁行 銷成效探究。博物館與文化,4(1),139-168。
    羅世宏、徐福德(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Christian Fuchs)。臺北:五南文化。
    羅治傑、王皜宇、陳昱璟、唐學明 (2018)。正面與負面網路訊息影響國軍形象的大數據分析。復興崗學報,(113),143-179。
    羅晉(2004)。網際審議式民主之實現與縣市:以我國地方政府網際公共論壇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39),105-142。


    貳、英文文獻:
    Boyd, D. and N. Ellison.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 210-230.
    Choi, S. (2014). Flow, diversity, form and influence of political talk in social- media-based public forum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0(2), 209-237.
    Cohen, S. B.(1963)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ld divided.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16(1), 6.
    Cvijikj, I. P., & Michahelles, F. (2013). Online engagement factors on Facebook brand pag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ining, 3(4), 843-861.
    De Vries, N. J., & Carlson, J. (2014). Examining the drivers and br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customer engagement with brands in the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1(6), 495-515.
    Eveland, W. P. (2004).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Discussion In Producing Informed Citizens: The roles of information, motivation, and elaborat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1(2), 177-193.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2), 117-140. https://stevebuttry.wordpress.com/2012/03/27/what-does-an-engagement-editor-do-digital-first-editors-answer.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ummerus, J., Liljander, V., Weman, E., & Pihlström, M. (2012). Customer engagement in a Facebook br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
    Jahn, B., & Kunz, W. (2012). How to transform consumers into fans of your brand. 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
    Khan, G. F., Yoon, H. Y., & Park, H. W. (2014).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Twitter use in Korea and the USA.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4(1), 60-78, DOI: 10.1080/01292986.2013.851723
    Haro-de-Rosario, A., Sáez-Martín, A., and del Carmen Caba-Pérez, M. (2018). Using social media to enhance citizen engagement with local government: Twitter or Facebook?. New Media and Society, 20(1), 29-49.
    Kaplan A. M., and Haenlein, M. (2010).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Business Horizons, 53(1), 59-68.
    Katz, E.and Lazarsfeld, P. F.(1955). Personal Influence: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 New Brunswick, NJ: Free Press.
    Keller, E. D., and Berry, J. (2003). The influentials: One American In Ten Tells The Other Nine How To Vote, Where To Eat, And What To Buy. New York: Free Press.
    Killeen, P. (2015). Social Media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cosystem.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16, from https://thornleyfallis.com/social-media-and-the-public-participation-ecosystem/.
    Krueger, R. A. and Casey, M. A. (2000).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Sage.
    Kuehn, K. W., and Al-Busaidi, Y. (2002).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a non-Western context: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on self- reported OC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12(2), 107-126.
    Luna, S., and Pennock, M. J.(2018).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8, 565-577.
    McClurg, S. D.(2006). Political disagreement in context: The conditional effect of neighborhood context, disagreement and political talk on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Behavior, 28(4), 349-366.
    Meyer, J. P., and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89.
    Meyer, J. P., and Herscovitch, L. (2001).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Toward a general mod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3), 299-326.
    Obar, J. A., and Wildman, S. (2015). Social media definition and the governance challeng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ial issue.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39(9), 745-750.
    Ofori, D.F.(2013),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A DevelopingCount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8(21), 14-31.
    Pan, Z., Shen, L., Paek, H.-J., and Sun, Y. (2006). Mobilizing political talk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gn—An examination of campaign effects in a deliberative framework.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3(5), 315-345.
    Papacharissi, Z. (2010). A private sphere: Democracy in a digital age. Cambridge, UK: Polity.
    Park, C. S. (2013). Does Twitter motivate involvement in politics? Tweeting, opinion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4), 1641-1648.
    Perrin, A.(2015). Social media usage. Pew research center, 52-68.
    Pew Research Center: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 (2012).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2/10/19/ social-media-and-political-engagement/.
    Pew Research Center: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 (2014). Cell Phones, Social Media and Campaign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4/11/03/ cell-phones-social-media-and-campaign-2014/.
    Sabate, F., Berbegal-Mirabent, J., Cañabate, A., & Lebherz, P. R. (2014). Factors influencing popularity of branded content in Facebook fan page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32(6), 1001-1011.
    Sewell, C. (2016). QandA with Claire Sewell, Social Media Editor,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Retrieved 2020, September 5 ,from http://edit orresources.taylorandfrancisgroup.com/my-new-role-as-a-social-media-editor/.
    Shen, B., & Bissell, K. (2013). Social media, social me: A content analysis of beauty companies’ use of Facebook in marketing and branding. 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 19(5), 629-651.
    Skoric, M. M., and Poor, N. (2013). Youth engagement in singapore: the interplay of social and traditional medi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57(2), 187-204.
    Steve Buttry(2012). What does an engagement editor do? Digital First editors answer. Retrieved 2020, September 5 , from
    Tafesse, W., & Wien, A. (2017). A framework for categorizing social media posts. Cogent Business & Management, 4(1), 1284390. doi:10.1080/23311975.2017.1284390
    Tewksbury, D., Jones, J., Peske, M. W., Raymond, A., & Vig, W. (2000). The interaction of news and advocate frames: Manipulating audience perceptions of a local public policy issue.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7(4), 804-829.
    Tichenor, P. J., Donohue, G. A., & Olien, C. N. (1970).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4(2), 159-170.
    White,D.M., (1950).The ‘gate keeper’: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27, 383-90.
    Yinjiao Y., Ping X., Mingxin Z. (2016). Social Media, Public Discourse and Civic Engagement in Modern China.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trieved September 7, 2020, from http://doi:10.1016/j.tele.2016.05.02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792104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21044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768
    顯示於類別:[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4401.pdf11192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