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801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80964      Online Users : 9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019


    Title: 影響行動支付推廣成敗之因素探討-以台灣Pay與街口支付為例
    Discussion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motion of Mobile Payment -A Case Study of Taiwan Pay and JKO Pay
    Authors: 梁書軒
    Liang, Shu-Hsuan
    Contributors: 董祥開
    Dong, Hsiang-Kai
    梁書軒
    Liang, Shu-Hsuan
    Keywords: 行動支付
    台灣Pay
    街口支付
    組織溝通
    激勵
    行銷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12-01 14:43:31 (UTC+8)
    Abstract: 金融科技的發展,已打破過去金融服務由銀行業者提供的框架,隨著新創科技業者的加入,傳統金融服務有了更為多元的創新應用,提升行動支付使用率已成為國家發展與提升競爭力的一環,政府政策的宣導與相關從業人員的推廣,對於提升民眾數位金融知識皆有其重要與必要性,由財政部與傳統銀行業者推廣的台灣Pay與新創金融科技公司主導的街口支付,在推廣行動支付上各有優勢,然而,兩者的市佔率仍有顯著的差距,故本研究透過盤點兩個案行動支付推廣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度訪談,獲取多元觀點後,就各面向進行分析及比較,歸納影響行動支付推廣成敗與有利及不利之因素。

    本研究發現相關從業人員皆認同行動支付帶來之正面改變與提高生活便利性,但業者內部的相關組織溝通、激勵制度、行銷組合,也連帶影響推廣人員態度,進而產生不同推廣成效。依據上述提及之研究結果,除對於台灣Pay、街口支付與相關業者及政府,提出相關建議供參考外,更整理出相關後續研究建議,使後續研究者能透過本研究結果深入探討,盼能促使台灣的行動支付使用率提升。
    Reference: 中文文獻:
    丘昌泰(2006)。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田育任、林宗達(2018)。邁向多元發展之 QR Code共用平台及技術規格。財金資訊季刊, 91, 15-23。
    江明娥(2016)。行動支付使用意願之分析-以整合性科技接受使用模型為架構。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江瑞清、趙滿鈴(2017)。創新行銷與魅力品質:完整解構熱銷產品的行銷奧妙。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W. Lawrence Neuman)。臺北市:揚智文化。
    朱啟文(2016)。玻璃產業之競爭力分析:六堡公司之個案研究。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阮煒埕(2016)。激勵制度、工作動機對於在台越南籍勞工工作投入及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沃牆(2017)。臺灣發展數位金融的機會與挑戰。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5(4),28-37。
    李元墩(1999)。組織溝通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12(5),121-131。
    李育頷(2015)。從利害關係人理論探討對都市更新案例之成敗因素。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臺北市:時英。
    林岳龍;蕭育仁;陳冠臻;林士傑(2019)。數位金融如何影響歐洲商業銀行的產出和經營績效。財務金融學刊,27(4),89-110。
    林永城 (2008)。國小教師知覺校長的溝通行為與其領導效能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市: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編) (2019)。金融科技力(初版)。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編) (2016)。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新北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編) (2021)。中華民國金融統計指標110年7月。新北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8)。行動支付與電子化支付普及之關鍵。台灣經濟論衡,16(2),29-37。
    吳怡軒 (2019)。臺灣消費者使用金融科技之創新抵制行為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官佳霖(2021)。數據驅動企業轉型,行銷科技應用成功案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4(3),113-120。
    邱莞仁(2018)。賭上身家 卡位龍頭 - 街口網絡執行長胡亦嘉。2018年03月27 日,取自: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21bus009/
    邱柏勝(2019)。街口支付瘋狂行銷燒錢太快 今年兩度增資共4億元。2019年05月28日,取自:https://reurl.cc/q1bxAD
    侯秀琴(譯)(2009)。行銷短視症,2009年06月01日,譯自Theodore Levitt.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2004英文版重刊,取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1111.html
    施育堯 (2006)。啤酒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中國上海地區合資公司為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俞依秀(1991)。談組織溝通與公共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 9(2), 37-43。
    俞依秀(1988)。談「激勵」-如何提高公共圖書館館員士氣。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5(4), 68-74。
    柳婷(1999)。廣告與行銷。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9)。「台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平台 打造數位金流高速公路,2019年10月04日,取自:https://reurl.cc/NZ8VZp
    孫一仕、施祖琪、蕭俊傑譯(2017)。Bank3.0:銀行轉型未來式。『原書Bank 3.0:Why Banking Is No Longer Somewhere You Go, But Something You Do.,(2013)』
    康裕民 審閱(2001)。組織行為(五版)(Robert Kreitner & Angelo Kinicki)。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郭芳妤(2020)。以政策行銷角度探析我國綠色消費行為之研究—以環保集點制度為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士軍(1994)。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恩典(2017)。科技接受模型與創新抵制探討消費者在便利商店使用行動支付之意願-以Apple pay和街口支付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維家(2005)。建構以利害關係人為基礎的地區行銷策略以集集鎮為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雅綿(2020)。台灣百「Pay」齊放 誰能獨占鰲頭?。2020年03月31日,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71862。
    陳妍如(2018)。「台灣 Pay QR Code 共通支付」啟動記者會活動紀實。財金資訊季刊,91,55-60。
    陳詩婷(2010)。科技產業之行銷競爭策略研究-以韓國三星手機為例。交通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陳冠榮(2020)。LINE Pay 業績大公開:用戶數達 840 萬人,前 3 季創造逾 356 億交易金額。2020年10月13日,取自:https://reurl.cc/xgm1d5。
    張恆瑜(2004)。領導者口語溝通內容、領導行為與部屬信任之探討。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玲星、游佳萍、洪智源(2010)。台灣電子化政府資訊系統的挑戰-利益關係人觀點。資訊管理學報,17(2),201-231。
    張智閔(2019)。行動支付推動成果豐碩 引領臺灣邁向智慧國家。財政園地, 73,7-12。
    曾智怡(2021)。使用人口逾1300萬 全聯、全家搶電子支付商機。2021年6月24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5556049。
    曾柔鶯(2006)。現代行銷學。新北市:普林斯頓。
    曾莉恩(2020)。數位行銷策略、產品涉入、知覺品質對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業鈞(2018)。消費者選擇行動支付平台因素之探討。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英忠(2006)。學習型組織與知覺環境不確定性在人力資源實務與組織績效關係扮演之角色。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93-2416-H-110-041),未出版。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游振宇(2019)。運用知覺風險、使用現金習慣與相容性 探討行動支付的使用意願。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雅民(2021)。金管會通過了 全聯全支付拼6個月上線服務,2021年6月24日,取自: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81258。
    楊國樞,簡茂發(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書局。
    資策會(2018)。用戶最常用Line Pay Apple Pay 街口支付 2020年第一波收斂。2018年01月31日,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487&List=105
    資策會(2019)。消費者愛好排名變動 本土業者成長幅度最大。2019年01月04日,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504
    資策會(2019)。行動支付用戶26歲至35歲成長幅度最大。2019年07月15日,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519&List=11
    資策會(2020)。行動支付用戶達六成 最常使用方案與場域大排名。2020年01月20日,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551
    資策會(2020)。行動支付首選偏好度 已首度超越實體卡。2020年07月09日,取自: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572
    葉立誠、葉至誠編(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廖婉鈞、林月雲、虞邦祥(2009)。知覺組織利害關係人重要程度與組織績效之關係:企業責任作為之中介效果。管理學報,26(2),213-232。
    榮泰生(2005)。行銷學(二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福隆(2017)。。電子支付帶動臺灣金融科技發展。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5(4),92-97。
    劉文城(2003)。建設公司行銷策略之探討-以高雄地區為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歐素華(2018)。東吳大學商學院個案分析-台灣篇之一:街口支付。2018 年 4 月 01 日,取自:https://reurl.cc/Krz7qj/。
    鄭鎧鏑(2010)。通路型態、品牌權益、通路權力與通路績效之研究-體育用品產業實證。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蕭富峰(2011)。行銷管理概論(三版)。臺北市:智勝文化出版社。
    謝忠安(2016)。政策溝通行為之研究-以原能會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青如(2005)。組織溝通與組織效能關聯性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之分析。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藍硯琳(2018)。胡亦嘉:五年壟斷臺灣行動支付市場。2018 年 4 月 01 日,取自:http://www.ecf.com.tw/tw/article/show.aspx?num=139&root=3。
    蘇文彬(2014)。台灣行動支付公司上線,32家金融業者共推行動支付服務,2014年12月30日,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93283。
    蘇文彬(2020)。國發會: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達6成,2025年朝90%邁進,2020年1月22日,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5485。

    英文文獻:
    Alderfer, C. 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142-175.
    Ackermann, F., & Eden, C. (2011).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takeholders: Theory and practice. Long range planning, 44(3), 179-196.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2017). What Is Marketing?。Retrieved from https://www.ama.org/the-definition-of-marketing-what-is-marketing/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12). CPSS – Innovations in retail payments – May 2012,Retrieved from https://www.bis.org/cpmi/publ/d102.pdf
    Barnard, C. I. (196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cklin, L. P. (1996). A theory of distribution channel structur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search
    Chandler, F. G. (1995). Fundamentals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hicago:Irwin Press
    Flick, U. (2007).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Ltd
    Freeman, R. E. (1984). Strategy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4th ed.). New York: Merrill.
    Geenbaum, H. H. (1982). The Audit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Allyn & Bacon, 261-276.
    Gibson, D. C. (1991). The communication continuum: A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 Review, 17(2):175-183.
    Gordon R. J. (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Diagnostic Approach,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2002, 213
    Greenley, G. E. and Foxall, G. R., 1997. Multiple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in UK Compan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mpany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4(2), 260-284.
    Gustafsson, J. (2017). Single Case Studies vs. Multiple Case Studies: A Comparative Study. Retrieved from http://www.diva-portal.org/smash/get/diva2:1064378/FULLTEXT01.pdf on March 14, 2021.
    Hemmati M. (2002). Multi-stakeholder processes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beyond deadlock and conflict, UK: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Kotler, P. T. and Armstrong G. (2017). Principle of Marketing (17E), Pearson.
    Kotler, P. T. and Keller, K. L. (2015). Marketing Management (15E), N.J.: Pearson.
    Kotler, P. and S. Levy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1): 10-15.
    Kotler, P., and Zaltman, G.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Luk, C. L., Yau, O. H. M, Tse, A. C. B, Sin, L. Y. M. and Chow, R. P. M, 2005.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Service Companie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3(1), 89-110.
    Marshall, C. and Rossman, G. B. (1995).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Simon, H. A. (1976).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N.Y.:The free Press.
    Skinner, B. F. (1969).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 Appleton-Century-Crofts.
    Steers, Richard M., Bigley, G.A. and Porter, Lyman W., Motivation and Leadership at Work, 6th ed., New York:McGraw-Hill,1996.
    Wever, R., Boks, C., Marinelli, T., and Stevels, A. (2007). Increasing the benefits of product-level benchmarking for strategic eco-efficient decision making.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4(6), 711-727.
    Vroom, V.C.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892102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21023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729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for Eminent Public Administrator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301.pdf2816KbAdobe PDF297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