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766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03/144284 (79%)
造访人次 : 50839201      在线人数 : 6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667


    题名: 漢德水類熟語隱喻研究
    Research on the Metaphor of Chinese and German Water Idioms
    作者: 邵元婷
    Shao, Yuan-Ting
    贡献者: 宋韻珊
    邵元婷
    Shao, Yuan-Ting
    关键词: 
    熟語
    隱喻
    對比研究
    日期: 2021
    上传时间: 2021-11-01 11:57:21 (UTC+8)
    摘要: 水自古以來對人類的生存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長江、黃河滾滾不斷的江水孕育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論是古代的詩詞書畫亦或者是民間傳說故事,水都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而熟語的使用,亦是經過長時間歷史及文化的累積,能展現豐富且獨特的文化特質,人們會根據水的特性以及對人類的影響產生不同的隱喻概念。本文以源於Lakoff & Johnson(1980)的概念譬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為基礎,透過「來源域」和「目標域」的映射,分析水在漢語以及德語熟語中的隱喻使用,進而瞭解其概念的建構過程以及不同民族思維。
    本文針對漢語及德語,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成語典》以及《杜登辭典》所收錄之與水相關之熟語為分析對象,探討其隱喻使用及語義範疇上的共同點及差異處,作一跨語言、跨文化的對比研究。藉由探討「水」在德語及漢語中隱喻與文化概念,進而了解不同語言及文化之間的異同。
    參考文獻: 漢語專書
    王韻雅(2011)。《成語的隱喻藝術》。台北市:資訊科技秀威
    向柏松(1999)。《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出版
    束定芳(2011)。《隱喻與轉喻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周世箴(譯註、導讀)(1980)。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原作者: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袁行霈(1990)。<李白的宇宙世界>,載於《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0年集(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一版。
    常敬宇(2000)。《漢語詞語與文化》。台北市:文橋出版社
    梁玉琳(譯)(1994)。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所指示之心理奧秘。(原作者:GeorgeLakoff、Mark Johnson)。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植鍔(1992)。《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叔新(2000)。《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
    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漢語期刊
    束定芳(2000)。<論隱喻的運作機制>。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34(2),98-106
    束定芳(2000)。<論隱喻產生的認知、心理和語言原因>。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外語學刊,100,23-33
    束定芳(2003)。<論隱喻與明喻的結構及認知特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外語學刊35(2),102-107
    謝菁玉(2006)。<德語情感表達用語的文化觀:以動、植物固定語式為例>。新北市:國際文化研究2(1),1-24

    漢語學位論文
    方色麗(2019)。《印尼和中國動物隱喻的對比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王秋香(2004)。《先秦詩歌水意象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郭皇(2011)。《蘇軾詩詞水意象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白季耘(2014)。《針對德國漢學系學生的語言與文化教學探究—以「龍」的成語及俗諺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漢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石佩瑾(2006)。《漢語十二生肖中動物詞語連鎖隱喻之研究》。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李恩柔(2017)。《漢語鳥類詞語的文化隱喻對華語教學的啟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漢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雅萱(2010)。《隱喻(Metaphor)與文化詞彙對於學習漢語的影響-以十二生肖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漢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嘉斌(2013)。《天氣詞「風」在成語中的譬喻思維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徐國峰(2009)。《先秦儒家水意象析論》。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徐韶君(2014)。《客家動物諺語的隱喻表現》。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白歷云(2013)。《從認知語言學看漢語成語「龍」之隱喻研究》。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語言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陳怡菁(2014)。《以龍、蛇為例談漢語固定語式之隱喻表達》。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慈敏(2003)。《《詩經》與水相關意象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黃思婷(2015)。《漢語成語「牛」之概念隱喻研究》。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語言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黃淳琬(2012)。《漢語固定語式動物詞的文化分析-以十二生肖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漢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屏東縣。
    黃筠茜(2012)。《《詩經》之水意象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葉淑美(2017)。《中日語言中「氣」的多義對比分析:以隱喻及轉喻為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漢語文教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論文,台北市。
    外語文獻
    Falkenberg,H. ,& Hammer, H. Zur Geschichte und Kultur der Schweinezucht und -haltung5. Mitt.: Die Nutzung von Schweinen durch die Menschen.
    Hoffstadt,C.2009. Denkräume und Denkbewegungen: Untersuchungen zum metaphorischen Gebrauchder Sprache der Räumlichkeit. Karlsruhe:KIT Scientific Publishing.
    Hsieh,S.C.Y.2001. Tiermetaphern im modernen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Eine vergleichende semantische und soziolinguistische Studie.
    Hsieh,Shelley Ching-yu.2007. Konzepte Der Tiermetaphern im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Deustch-taiwanische Hefte-Journal für deutsche Studien.13,190-211
    Jensen,A.E.1944. Das Weltbild der frühen Kultur. Paideuma,(H.1/2),1-83.
    Jöchle,W.1958. Ähnlichkeiten früh chinesischer und antiker Darstellungen domestizierter Schweine1:(BeitragzurHaustiergeschichte).Zeitschrift für Tierzüchtung und Züchtungsbiologie,71(3),247-251.
    Kovecses, Z.2002.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zeszowski, TomaszP.1997. Angels and Devils in Hell: Elements of Axiology in Semantics. Warszawa: Wydawnic two Energeia.
    Lakoff, George1993.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Metaphor and Thought, ed. by Andrew Ortony.202-25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koff,G. ,&M.Johnson.2008.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G. ,&M.Turner.1989.More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ierzbicka, A.1985.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ent speech acts: Polish vs. English. Journal of pragmatics,9(2-3),145-17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107161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61015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672
    显示于类别:[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501.pdf3767KbAdobe PDF229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