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712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92/144379 (79%)
造訪人次 : 51206942      線上人數 : 8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126


    題名: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n Taipei Junior High Schools
    作者: 洪宗平
    Hung, Tsung-Ping
    貢獻者: 湯志民
    Tang, Chih-Min
    洪宗平
    Hung, Tsung-Ping
    關鍵詞: 校長科技領導
    教師教學創新
    教師教學效能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09-02 18:05:44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探討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探究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力,並建構三者之結構方程模式及驗證教師教學創新之中介效果。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抽取臺北市國民中學35所,共735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62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5.2%。問卷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與分析。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之現況為中高度,「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較高。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創新之現況為高度,「教學內容創新」較高。
    三、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為高度,「教學氣氛」較高。
    四、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以男性、年齡51歲以上、兼任主任或中型學校的教師較高。
    五、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創新,以年齡30歲以下、51歲以上、服務年資5年以下、16年以上或兼任主任的教師較高。
    六、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以年齡51歲以上、服務年資16年以上或兼任主任的教師較高。
    七、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八、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預測力,其中以「評量方式創新」的預測力最佳。
    九、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理論模式與觀察資料之間達到良好的適配度。
    十、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透過教師教學創新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教師教學創新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校長、教師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n Taipei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study included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Further verify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735 teachers from 35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retrieved 626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valid rate of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was 85.2%.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mid-high, especially in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support”.
    2. The level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s high, especially in “instructional content innovation”.
    3. The level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s high, especially in “instructional atmosphere”.
    4.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s who are male, over 51 years old, part-time directors, or middle-sized school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at high level.
    5.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s who are under 30 years old, over 51 years old, less than 5 years of service, more than 16 years of service, or part-time directors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s at high level.
    6.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s who are over 51 years old, more than 16 years of service, or part-time directors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s at high level.
    7.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8.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have predictive power for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innovation in assessment methods” is the best among them.
    9. Observation data are good-fitted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principals’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10.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has influences on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Besides,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has the mediat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nd research staff engaged in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江隆(2007)。人格特質、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王千倖(201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推廣政策之敘說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3(1),31-56。
    王文霖(2013)。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資訊融入教學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王怡文(2018)。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翻轉教學與創新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明進(2017)。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偉旭(2019)。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行動學習推動計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淑珍(2019)。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同僚性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麗平(2018)。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麗玲(2011)。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班級網頁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伍振鷟、高強華(1999)。新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江俊賢(2015)。國中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永續經營關係之研究─以組織學習為中介變項(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碧燕(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實施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寶妍(2013)。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春助(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曼彤(201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錦章(2018)。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佳樺(2019)。臺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情緒勞務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李幸穎(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資訊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欣霓(2012)。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三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圓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姮燕(2019)。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沈玟婷(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麗修(2016)。高級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官柳延(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志成(2016)。行動智慧導向的教學創新。臺灣教育,698,2-10。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青青(2012)。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彥宏(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彥輝(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展緒(2016)。市立國中教師教學熱忱與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淑美(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認知專業成長與教學創新關係之探討─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智偉(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葆青(2017)。資訊科技融入管理領域教學與翻轉教學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學習滿意度為雙重中介變項(未出版博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薏欣(2015)。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之資訊素養、教學效能與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林瓊珠(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毓澤(2016)。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胡瓊之(2017)。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文星(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志晴(2019)。高雄市國中教師生命意義感、心理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秦夢群(2015)。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臺北市:五南。
    翁暄睿(2018)。國小校長翻轉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馬蘭英(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團隊合作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張明智(2009)。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行政創新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芳全(2010)。論文就是要這樣寫。臺北市:心理。
    張奕華(1997)。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奕華(2010)。學校科技領導與管理:理論及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奕華、吳權威(2014)。智慧教育。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張奕華、吳權威(2017)。智慧教育之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與案例。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張奕華、許正妹(2009)。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影響路徑之研究:以都會型國民小學為例。初等教育學刊,33,1-32。
    張政堅(2012)。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維修(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運用於學校系統改善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瓊瑤(2014)。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振道(201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同儕式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莊翊弘(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和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莊雅雯(2014)。十二年國教政策下臺中市公立國中教師對於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許丞芳(2008)。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祐齊(2017)。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智涵(2015)。宜蘭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及對其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取自
    https://www.k12ea.gov.tw/files/97_sid17/總綱.pdf
    教育部(2013a)。人才培育白皮書。取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2100/News_Content.aspx?n=1BC1E5C3DD8E7C26&sms=5EDCB810B9A5DA84&s=4EBDBE69C3C8C001
    教育部(2013b)。數位學習推動計畫。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n=727087A8A1328DEE&sms=49589CE1E2730CC8&s=55E055B6B74E779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88/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pdf
    教育部(2017)。中小學數位輔助學科閱讀計畫。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87B6DDC185419B5
    陳志強(2015)。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陳芃均(2016)。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怡華(2018)。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淑卿(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碧珍(2010)。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慧綺(201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靜茹(2015)。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資訊素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傅齊榮(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彭允(2020)。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應用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游森期、余民寧(2006)。網路問卷與傳統問卷之比較:多樣本均等性方法學之應用。測驗學刊,53(1),103-128。
    湯志民(2014)。校園規劃新論。臺北市:五南。
    黃明勝(2017)。高雄市國中校長科技領導、組織變革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郁文(2015)。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黃莘丰(2015)。「行動學習載具」教學創新推廣歷程之研究─以新北市某私立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瑛修(2019)。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i-VISA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201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組織規程。取自https://www.laws.taipei.gov.tw/lawsystem/wfLaw_ArticleContent.aspx?LawID=P05A1003-20180810&RealID=05-01-4003&PN=ALL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a)。全臺首間網路學校─臺北市酷課學園網路學校開辦,線上跨域學習無極限。取自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7233A6C5A2BF223&s=23E04FC124F07649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b)。臺北市中小學行動學習智慧教學實施計畫。取自http://163.21.24.106/wps-1/t390/files/2016/07/106MLearning.pdf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c)。AR及VR運用於教學推廣研習。取自
    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7233A6C5A2BF223&sms=72544237BBE4C5F6&s=70E84DDD2F0BEFF9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停課、補課及居家線上學習實施計畫。取自https://www.doe.gov.taipei/Content_List.aspx?n=B7A2114E4D945100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1)。109學年度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概況。取自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FBADB3CFD3F0745&sms=78D644F2755ACCAA&s=7818E556F14E1E1C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葉佳文(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明洲(2016)。創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應該被關注的配套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58-159。
    蔡介文(2020)。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自我效能與有效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結合後設分析與結構方程式模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安繕(2015)。學校創新經營:以溪崑國中雲世代教學工作坊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100,127-145。
    蔡佳宏(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明政(2014)。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蔡瑞倫(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蔣蕙安(2019)。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鄭惠月(2008)。職業學校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相關性之研究─以知識慣性為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鈺靜(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文智(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ICT運用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蕭文智(2019)。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生樂學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學校ICT運用與教師教學創新為中介變項(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蕭帆(2017)。基隆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科技接受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戴言儒(201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戴慧冕(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生學術樂觀之研究:以教師教學創新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宛芹(2020)。校長科技領導趨勢下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行為特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AI蘇格拉底教學分析系統之課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蕭文智(2013)。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以學校 ICT 運用為中介變項。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291-324。
    謝豐宇(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顏伶娟(2010)。台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顏妏晏(2012)。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羅彣玢(2009)。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羅寶鳳(2016)。學教翻轉:翻轉課堂的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19(4),1-22。
    蘇峻弘(2017)。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貳、外文部分
    Acheson, K. A., & Gall, M. D. (1997). Techniques in the clinical supervision of teachers: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applications (4th ed.). New York: Longman.
    Afshari, M., Bakar, K. A., Luan, W. S., Samah, B. A., & Fooi, F. S. (2008). School leadership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7(4), 82-91.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4-94.
    Bandura, A. (1977). The anatomy of stages of change.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12(1), 8-10.
    Bentler, P. M., & Bonett, D. G. (1980). 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8(3), 588-606.
    Bergmann, J., & Sams, A.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ew York: Wiley.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Chang, I. H. (2012). The effect of principals’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on teachers’ technological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5(2), 328-340.
    Cohen, D. K., & Ball, D. L. (2000). Instruction innovation: Reconsidering the story. Working paper,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Study of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illman, D. A. (2000). Mail and Internet surveys: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 New York: Wiley.
    Flanagan, L., & Jacobsen, M. (2003). Technology 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ip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1(2), 124-142.
    Fuller, F. F. (1969). Concerns of teachers: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2), 207-226.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3). Creating minds: An anatomy of creativity seen through the Liver of Freud, Einstein, Picasso, Stravinsky, Eliot, Graham, and Ghandi.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Basic Books.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all, G. E., George, A. A., & Rutherford, W. A. (1977). Measuring stages of concern about the innovation: A manual for use of the SoC Questionnaire. Austin, TX: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Hall, G. E., Loucks, S. F., Rutherford, W. L., & Newlove, B. N. (1975). Levels of use of the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innovation adoption. 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6, 52-56.
    Hall, G. E., Wallace, R. C., & Dossett, W. A. (1973).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adoption process with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ustin, TX: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Hu, L. T., & Bentler, P. M.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6(1), 1-55.
    Kline, R. B. (200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Lau, R. S., & Cheung, G. W. (2012). Estimating and comparing specific mediation effects in complex latent variable models.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15(1), 3-16.
    Louis, K. S., & Miles, M. B. (1990). Improving the urban high school: What works and wh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056).
    Murphy, D. T., & Gunter, G. A. (1997).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s.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4(3), 136-139.
    Nie, Y., Tan, G. H., Liau, A. K., Lau, S., & Chua, B. L. (2013). The roles of teacher efficacy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ts predictive relations to constructivist and didactic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12(1), 67-77.
    Parnes, S. J. (1992). Source book for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A fifty year digest of proven innovation processes. 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Ritchhart, R. (2004).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ndards. Independent School, 63(2), 32-40.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gers, E. M. (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New York: Free.
    Scott, J. E. (1994). The measur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ffectiveness: evaluating a measuring instrument. Proceedings of the Fif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111-128.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5). 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Free.
    Zaltman, G., & Burger, P. (1975). Marketing Research: Fundamentals and dynamics. USA: Dryde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104911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11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189
    顯示於類別:[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1201.pdf4503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