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702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328652      Online Users : 8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026


    Title: 從審議民主探討都市計畫之民眾參與—以臺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為例
    The Research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from a Perspectiv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Shezidao in Taipei
    Authors: 周映彤
    Chou, Ying-Tung
    Contributors: 徐世榮
    周映彤
    Chou, Ying-Tung
    Keywords: 都市計畫
    民眾參與
    審議民主
    社子島開發案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9-02 17:25:37 (UTC+8)
    Abstract: 各類型土地開發案之上位領導計畫皆為都市計畫,而都市計畫之擬定或變更則對人民的居住權、生存權、財產權影響甚鉅。當政府執行此類涉及公民權益之政策時,在規劃過程的民眾參與管道及程序便顯得極其重要。本研究觀察到近年的土地開發抗爭事件頻傳,遂提出現行都市計畫擬定或變更程序的民眾參與管道及程度,是否不足以回應人民期望之疑問,亦作為本研究之動機。
    藉由審議民主理論,本研究以溝通理性、言說的有效性宣稱等概念分析都市計畫法制面之規範,並輔以規劃理論、民眾參與理論作為區分各階段參與管道、審視其中的參與程度差異,以釐清我國都市計畫法規面的參與問題。針對都市計畫擬定程序的操作,則以臺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為研究個案,該個案是公部門首次以i-Voting為工具,提供居民決定開發方向之土地開發案。是以,欲探究本研究個案之事件始末,研究的設計為依循文獻分析法,收集相關資訊加以彙整分析,並對當時參與開發案之關係人進行訪談,檢視現行都市計畫法規範所設計之民眾參與機制,以及個案實際執行是否能與審議民主概念連結,最後以審議民主理論建構問題之解決方向,並提出都市計畫法體制上與實務操作之建議。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Amy Gutmann and Dennis Thompson著、謝宗學、鄭惠文譯,2005,『商議民主』,台北:智勝。
    Best, S.and Kellner, D.著、朱元鴻譯,2005,『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台北:巨流。
    Dahl,R.A,李柏光等譯,1999,『論民主』,台北:聯經文化。
    Dryzek,J.著、黃維明譯,2009,『談論式民主──政治、政策與政治學』,臺北:群學出版社。
    Elster, J.,2010,「導論」,頁1-25,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 群學。
    Fearon, J. D.,2010,「討論即審議」,頁44-68,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市:群學。
    Habermas, J.著,林朝成譯、沈力譯、結構群譯,1990,『溝通與社會演化』,台北:結構群。
    Habermas, J.著,洪佩郁、藺青譯,1994,『交往行動理論(第一卷)』,重慶:重慶出版社。
    Habermas, J.著,陳學明譯,1994,『合法性危機』,台北:時報文化。
    John Rawls,2003,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正義論』,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Joshua Cohen,2010,李宗義、許雅淑譯,「民主與自由」,頁279-306,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 群學。
    于明誠,1996,『都市計畫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2012,『都市計畫規劃作業手冊』,台北: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君,2001,『民眾參與都市計畫程序之研究-都市計畫法與行政程序法之交錯適用』,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銘正,1990,「我國實施都市計畫五十年之回顧」,『營建季刊』,1(1):24-35。
    立法院,1973a,『立法院公報』,第62卷第59期615號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1973b,『立法院公報』,第63卷第2期658號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28期3224號上冊委員會紀錄。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小組,1971,『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工作報告』,台北。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 2(3):1-14.
    吳綱立,1998,「規劃思潮與公共利益概念的演變--建構一個新的規劃典範來尋找公共利益」,『人與地』,179/180:74-86。
    李仲彬、黃東益,2011,「審議式民主在台灣實務推動的定位與價值:從公民會議的經驗分析」,『競爭力評論』,14:51-71。
    李瑞麟,1981,「都市計畫法檢討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3:83-115。
    杜文苓,2007,審議民主與社會運動:民間團體籌辦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公民會議的啓發,『公共行政學報』,23:67-93。
    杜文苓、施麗雯、黃廷宜,2007,「風險溝通與民主參與: 以竹科宜蘭基地之設置為例」,『科技醫療與社會』,(5):71-110。
    杜文苓、張國偉、吳嘉純,2009,「審議民主在空間議題上的新實驗:以中港河廊通學步道願景工作坊爲例」,『公共行政學報』,(32):69-104.
    杜文苓、陳致中,2007,「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反思-以竹科宜蘭基地設置為例」,『臺灣民主季刊』4(3):33-62。
    周志龍,1999,「規劃理論的論爭與發展」,『都市與計劃』,26(2):165-187。
    林秀蓮,2005,「行政程序法有關聽證制度之檢討」,『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263-317,台北:元照。
    林明鏘,1998,「都市計畫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律師雜誌』,225:17-28。
    林明鏘,2006,『國土計畫法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
    林明鏘,2007,『我國「國土法草案」政策與制度之檢討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
    林國明,2008,『行政民主之實踐: 社區型議題審議民主公民參與操作手冊』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國明,2009,「國家、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公民會議在台灣的發展經驗」,『台灣社會學』,(17):161-217。
    林國明,2016a,「審議造就積極公民? 公民審議、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8(2),133-177。
    林國明,2016b,「公民社會與公共審議:一般公民和社團活躍份子的審議傾向」,『臺灣社會學刊』,59:139-186。
    林國明,2016c,「誰來審議?台灣民眾對審議民主的支持程度和參與意願」,『臺灣社會學刊』,31:40-97。
    林國明、陳東升,2003,「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台灣社會學』,6:61-118。
    林國明、陳東升,2004,「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論文發表於〈公投民主在台灣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智庫:台北,2004年2月6日。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柯佩如,2004,『都市計畫形成過程中民眾參與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夏鑄九、張景森,1995,「台灣地區國土規劃歷史的回顧與檢討」,臺灣空間發展挑戰組編『國土規劃的挑戰』,259-304,臺北:業強。
    徐世榮,2013,「知識體系、法令制度、與權力宰制─都市計畫的解構與再建構」,頁12-15,收錄於侯志仁編,『反造城市: 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新北市:左岸文化。
    徐世榮,2020,「廢除區段徵收制度」,頁11-28,收錄於Robert Eugene Cushman著,賴彥如譯,『超額徵收』,台北:遠足文化。
    張家瑋,2013,『都市計畫中民眾參與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班學位論文:台中。
    張景森,1988,「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2&3期:9-31。
    張景森,1991,『台灣現代城市規劃: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考察(1985-1988)』,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張景森,1994,『臺灣的都市計畫(1985-1988)』,台北:業強。
    許國賢,2000,「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13):61-92。
    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立夫,2003,「都市計畫之法律性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0:139-146。
    陳明燦,『土地利用計畫法導論:法條釋義與實例研習』,台北:新學林。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台灣民主季刊』,3(1),77-104。
    陳東升,2009,「到審議民主之路:台灣的實踐與反省」,頁vii-xxvii,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群學。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9:85-122。
    陳惠美,2019,都市計畫法中民眾參與相關問題之分析與探討,『全國律師』,23(2):89-100。
    陳閔翔、黃瑞祺,2013,「從審議民主到後國族民主: 哈伯馬斯民主理論的發展與反思」,『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7:65-118。
    陳瀅羽,2017,『探討臺灣都市計畫委員會的功能與課責』,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位論文:台南。
    曾旭正,1991,「規劃理論與社會變遷—七○年代程序性規劃理論論戰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177-193。
    曾旭正,1994,『戰後台北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湯德宗,1999,「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雜誌』,55:152-170,台北:元照。
    湯德宗,2000,「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月旦法學雜誌』,56:146-160,台北:元照。
    黃東益,2008,「審議過後—從行政部門觀點探討公民會議的政策連結」,『東吳政治學報』,26(4):59-96。
    黃武達,2000,『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都市計畫歷程之建構』,板橋:臺灣都市史研究室。
    黃信勳,2002,『台灣空間規劃典範遞移之考察---以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黃瑞祺、陳閔翔,2010,「審議民主與法治國理想:哈伯馬斯的民主觀」,頁355-406,收錄於黃瑞祺編,『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80論集』,台北:允晨文化。
    楊麗玲,2016,『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台北:遠足文化。
    葉俊榮,2002,『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台北:元照。
    廖義男,1999,「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論之議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0-36。
    劉正山,2009,「當前審議式民主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中國行政評論』,17(2): 109-132。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锵、周志宏,2013,『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新學林。
    賴宗裕,1998,「民眾參與都市建設事務之意義與限制」,『人與地』,173: 21-31。
    戴秀雄,2012,「淺談都市計畫的幾個特性及其衍生的疑問」,『全國律師』,16(11):10-21。
    謝梅華,2008,『都市政權、規劃政治與市民意識的萌發:社子島開發案的想像與真實』,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rnstein, R., 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5(4):216-224.
    Barber, B., 1984, Strong Democracy: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ohman, J.,1996, Public Deliberation: Pluralism, Complexity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hambers, S., 2001, “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s and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pp.231-255 in Referendum democracy, edied by Mendelsohn,M.and Parkin,A., UK: Palgrave Macmillan.
    Chambers, S., 2003,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in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6(1):307-326.
    Cooke, M., 2002, “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Democracy as Public deliberation, ed. Maurizio Passerin D’Entreves.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Cunningham,F., 2002, Theories of Democrac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Cohen J, 1989, “Deliberation and Democratic Legitimacy.” pp.17-34 in The Good Polity:no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e,edided by Alan P. Hamlin and Philip Pettit.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Dahl, R. A. , 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Davidoff,P.,1965,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1(4): edited in : Reading in Planning Theory,p.305-321。.
    Dryzek, J. S.,2000,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eyond: Liberals, critics, contest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Demand.
    Forester, J., 1993, Critical Theory, Public Policy, and Planning Practic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Fishkin, J.,1991 ,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shkin,J. S. and Luskin R., 1999, “Bringing Deliberation to the Democratic Dialogue. “pp.3-38 in The Poll With a Human Face: The National Issues Convention Experiment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edited by McCombs M. and Reynolds A., NJ: Lawrence E. Erlbaum Associates.
    Habermas, J., 1984,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ume I., Boston: Beacon.
    Habermas,J., 1996,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in Contribution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Trnslated by William Rehg.Cambridge, MA: MIT Press.
    Mill, J. S.,1958, 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Project Gutenberg Literary Archive Foundation..
    Pateman, C., 1970,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reprinted,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lber,T., 1995,“Right Discourse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An Evaluative Yardstick,” pp.35-86 in Fairness and Competence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Technology, Risk and Society,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Young,I.M., 2000, Democracy and inclus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aludi.A., 1973, Planning Theory, Oxford:Pergmon Press.
    Scott, A. J., & Roweis, S. T. ,1977,“Urban plann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appraisal” ,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9(10):1097-1119.
    Hudson, B, 1979,“Comparison of current planning theories: Counterparts and contradic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5(4), 387-398.
    Levy, J. M.,2016,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Taylor & Francis.
    McCarthy, T. A.,1978, The Critical Theory of Jürgen Habermas.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三、網頁參考文獻
    徐世榮,2015年8月19日,「臺灣專制保守的都市計畫」,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50819/RGVAVY6VPPBNGUVNPWO7UXEYFE/ 。
    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常見問答集(FAQ)-問題六,網站:https://www.tupc.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D137EE5CC1788F61&sms=87415A8B9CE81B16&s=F61FFC3AFD431EB3 。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2020年4月20日,「【新聞稿】公益性必要性要聽證 社子島審議落實民眾參與」,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93856
    廖桂賢,2016年2月2日,「社子島問題不能奢望用假民主的i-Voting解決」,聯合新聞網,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48/1482785 。
    廖桂賢,2016年8月26日,「為什麼社子島開發計劃引發質疑」,聯合新聞網: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48/1920658
    柯伶穎,2016年4月2日,「I-Voting制度不完善 投票後市府沒溝通 里長:被騙了」,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02000406-260107?chdtv 。
    郭安家,2016年2月29日,「社子島i-Voting 里長批『黑箱、少數做決策』」,TVBS新聞網: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641961 。
    楊心慧,2019年3月26日,「不滿北市府環評調查有瑕疵 社子島居民向監察院陳情」,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3961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10425702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257023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396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nd Economic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02301.pdf4871KbAdobe PDF220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