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文獻(以著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書籍 1.王千維,由合夥組織之四大原則看合夥人之更易,2014年2月。 2.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年2月。 3.史尚寬,債法各論(下),1960年11月。 4.呂太郎,民事訴訟法,2019年1月。 5.吳光陸,強制執行法,2015年9月。 6.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 體系化解說(下),2015年4月。 7.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2016年9月。 8.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2016年8月。 9.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04年2月。 10.柯芳枝,公司法論,2012年2月。 11.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新訂債法各論(下),2008年3月。 12.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筆記版,2009年。 13.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上),2020年9月。 14.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下),2020年1月。 15.許士宦,強制執行法,2017年9月。 1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台大法學基金會,德國民法(上)—總則編、債編、物權編,2016年10月。 17.張登科,強制執行法,2012年8月。 18.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2011年8月。 19.陳計男,強制執行法釋論,2002年8月。 20.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2009年11月。 21.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2009年10月。 22.陳聰富,民法總則,2019年11月。 23.黃川口,公司法論,1982年10月。 24.黃立,民法債編各論(下),2002年7月。 25.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2005年10月。 26.楊建華,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一),2010年10月。 27.楊與齡,強制執行法論,2005年9月。 28.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1986年6月。 29.薛祀光,民法債編各論,1960年6月。 30.廖大穎,公司法原論,2016年2月。 31.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2019年10月。 32.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下),2012年2月。 33.賴來焜,強制執行法總論,2007年10月。 34.戴修瓚,民法債編各論,1979年9月。 (二)專書論文 1.吳明軒,執行名義對於人之效力,收錄於楊與齡主編,強制執行法實例問題分析,2000年11月,頁1-21。 2.邱聰智,合夥人責任與求償權,收錄於固有法制與當代民事法學 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1997年8月,頁191-220。 3.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程序法學,收錄於程序利益保護論,2005年4月,頁188-135。 4.張特生,民事訴訟法當事人能力問題,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1986年4月,頁211-253。 5.陳榮宗,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三),2000年12月,頁89-196。 6.劉明生,既判力、執行力主觀與客觀範圍之研究——以合夥團體為當事人之確定判決為中心,收錄於確定判決及裁定之效力—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九卷,2020年10月,頁83-134。 7.駱永家,合夥與當事人能力,收錄於民事法研究(一),1995年9月,頁1-18。 (三)期刊文獻 1.王千維,論可分債務、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上),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7期,2002年4月,頁147-231。 2.王文宇,商業組織之核心法則——以公司、信託、合夥為例,法令月刊第5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3-13。 3.王丹陽,德國民事合夥之債務與責任學說的演變,政治與法律第5期,2009年5月,頁135-143。 4.呂太郎,所謂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1999年8月,頁180-183。 5.李太正,民事既判力主觀範圍及強制執行當事人適格之關聯性,司法週刊第437期,1999年10月,第2版至第3版。 6.沈冠伶,涉及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適格及訴訟擔當,臺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頁29-42。 7.沈冠伶,訴訟標的之闡明與紛爭一次解決(下)——從闡明制度論法院之協力及當事人之處分,月旦法學雜誌第262期,2017年3月,頁119-143。 8.沈冠伶,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及其判決效力——交錯於實體法與程序法之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120期,2011年4月,頁95-157。 9.吳從周,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強制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民法第828條修正前後之互動(上)-實體法與程序法對應適用之研究(一),臺灣法學雜誌第202期,2012年6月,頁75-92。 10.吳從周,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強制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民法第828條修正前後之互動(下)-實體法與程序法對應適用之研究(一),臺灣法學雜誌第203期,2012年7月,頁120-133。 11.吳從周,公同共有債權之行使——評最高法院一〇四年度第三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收錄於物權法之新思與新維——陳榮隆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16年8月,頁205-237。 12.杜景林,德國最高法院的民事合夥造法及評價,北方法學第9卷第49期,2015年第1期,頁62-68。 13.林忠義,當事人能力概念之重建暨當事人能力與權利能力之結合,軍法專刊第43卷第8期,1997年8月,頁18-28。 14.林洲富,法院執行第三人財產,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12-13。 15.林誠二,準公同共有債權之請求-最高法院一○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一八四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45期,2016年3月,頁9-16。 16.林榮耀,論合夥之團體性,法學評論第30卷第1期,1964年1月,頁12-16。 17.邱聯恭,「程序主體」概念相對化理論之形成及今後(中)-基於民事訴訟法修正意旨及其前導法理之闡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2月,頁45-57。 18.姜世明,強制執行法基礎講座:第二講 強制執行程序違法之救濟,月旦法學教室第151期,2015年5月,頁40-49。 19.姜世明,強制執行法基礎講座:第三講 債務人異議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161期,2016年3月,頁36-50。 20.姜世明,強制執行法基礎講座:第四講 第三人異議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166期,2016年7月,頁49-60。 21.許士宦,合夥所受裁判之效力如何擴張及於合夥人(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2期,2010年6月,頁63-72。 22.許士宦,合夥所受裁判之效力如何擴張及於合夥人(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2010年6月,頁81-94。 23.許士宦,第三人訴訟參與與判決效主觀範圍(上)-以民事訴訟上第三人之程序權保障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78期,2010年2月,頁109-127。 24.許士宦,合夥所受裁判之效力不及於已退夥之合夥人(上)──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評釋,臺灣法學雜誌第219期,2013年3月,頁49-64。 25.許士宦,合夥所受裁判之效力不及於已退夥之合夥人(下)--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評釋,臺灣法學雜誌第221期,2013年4月,頁98-112。 26.許士宦,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論之生成,臺灣法學雜誌第329期,2017年10月,頁1-20。 27.許士宦,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之法律構造:兼論其與既判力客觀範圍之異同,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2009年3月,頁61-110。 28.許士宦,合夥人之補充性給付與執行力之擴張-最高法院六十七年度臺上字第二七四號判決及七十四年度臺上字第二三六九號判決之評釋,臺灣法學雜誌第28期,2001年11月,頁63-74。 29.許政賢,既判力相對性與債之關係相對性,臺灣法學雜誌第296期,2016年5月,頁149-154。 30.張永健,財產獨立與資產分割之理論架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0期,2015年12月,頁87-104。 31.陳榮宗,債務人異議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2004年2月,頁12-13。 32.陳聰富,民法總則講座:第四講 法人的意義、種類與能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14年4月,頁39-54。 33.黃國昌,既判力:第三講 既判力之客觀範圍-兼論爭點效,月旦法學教室第34期,2005年8月,頁40-51。 34.黃國昌,既判力:第四講 既判力之主觀範圍,月旦法學教室第38期,2005年12月,頁57-67。 35.游進發,再論準公同共有債權之行使-以最高法院一○四年度第三次民事庭會議(一)為反思對象,月旦法學雜誌第246期,2015年10月,頁186-195。 36.鄭冠宇,合夥之法律地位與救濟,台灣法學雜誌第284期,2015年11月,頁89-91。 37.劉召成,德國法上民事合夥部分權利能力理論及其借鑒,政治與法律第9期,2012年9月,頁133-141。 38.劉明生,共同訴訟之研究,輔仁法學第44期,2012年12月,頁159-234。 39.劉明生,證人之訊問,月旦法學教室第171期,2016年12月,頁18-20。 40.劉宗榮,論繼承取得公同共有債權的請求,月旦法學雜誌第244期,2015年9月,頁59-79。 41.駱永家,既判力之主觀範圍,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5卷第1期,頁287-307。 42.駱永家,既判力、執行力與繼受人,臺大法學論叢,第2卷第1期,1972年10月,頁215-222。 43.錢國成,合夥財產與合夥債務,法令月刊第22卷第12期,1971年12月,頁339-441。 (四)研究計畫 1.王千維,民法上的合夥契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精簡版),2012年10月。 (五)碩博士論文 1.吳奇政,合夥人在合夥關係下所負義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二、德文文獻(以著者姓名字母排列) (一)書籍 1. Dieter, Medicus/Stephan, Lorenz, Schuldrecht II Besonderer Teil, 17. Auflage 2014. 2. Erich, Waclawik, Prozessführung im Gesellschafts – Corporate Litigation, 2008. 3. Frauke, Lücken, Parteifähigkeit der Gesellschaft bürgerlichen Rechts und Parteibegriff im Zivilprozessrecht, 2009. 4. Friedrich, Stein/Martin, Jonas, Kommentar zur ZPO, Bd. 1, §§ 1-77, 22. Auflage 2013. 5. Dies., Kommentar zur ZPO, Bd. 4, §§ 271-327, 22. Auflage 2013. 6. Hans, Gummert/Lutz Weiper, Münchener Handbuch des Gesellschaftsrechts, Bd. 1, 5. Auflage 2019. 7. Hans-Joachim, Musielak/Wolfgang, Voit, Zivilprozessordnung, 18. Auflage. 8. Johannes, Wertenbruch, Die Haftung von Gesellschaften und Gesellschaftsanteilen in der Zwangsvollstreckung, 2002. 9. Karsten, Schmidt,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HGB, Bd.2, §§ 105-160, 4. Auflage 2016. 10. Klaus, Spangemacher/Reimar, Zimmermann/Petra, Zimmermann-Hübner, Handels- und Gesellschaftsrecht, 10. Auflage 2009. 11. Leo, Rosenberg/Petter, Gottwald/Karl, Heinz, Schwab, Zivilprozessrecht, 17. Auflage 2010. 12. Markus, K, Weiss, Rechtsfähigkeit, Parteifähigkeit und Haftungsordnung der BGB-Gesellschaft nach dem Grundlagenurteil des Bundesgerichtshofs vom 29.01.2001, 2009. 13. Martin, Henssler/Lutz, Strohn, Gesellschaftsrecht, 5. Auflage 2021. 14. Mathias, Habersack,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GB, Bd. 7, §§ 705-853, 8. Auflage 2020. 15. Matthias, Morawietz, Die rechts- und parteifähige Gesellschaft bürgerlichen Rechts im Zivilprozess, 2011. 16. Richard, Zöller, Zivilprozessordnung, 29. Auflage 2012. 17. Stephan, Habermeier/Dieter, Reuter, J. von Staudingers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 705-740, 2003. 18. Thomas, Richter, Die BGB-Gesellschaft im Vergleich zu den französischen Zivilgesellschaften, 2009. 19. Valerie, Kellermann, Die Haftung der Gesellschafter einer BGB-Außengesellschaft, 2007. 20. Wolfgang, Krüger/Thomas, Rauscher,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ZPO, Bd. 1, §§ 1-354, 6. Aufl. 2020. 21. Dies.,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ZPO, Bd. 2, §§ 355-945b, 6. Aufl. 2020. (二)期刊文獻 1. Albrecht, Cordes, Die Gesellschaft bürgerlichen Rechts auf dem Weg zur juristischen Person? JZ 6,1998, S.545-552. 2. Alfred, Bergmann, Neuere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gerichtshofs zum Personengesellschaftsrecht, WM Sonderteil, 2018, S.3-15. 3. Barbara, Dauer-Lieb, Ein neues Fundament für die BGB-Gesellschaft, DStR 2001, S.356-361. 4. Dagmar, Gesmann-Nuissl, Die Rechts- und Parteifähigkeit sowie Haftverfassung der GbR, WM 2001, S.973-1008. 5. Dominik, Klimke, Einwendungsverzicht und Rechtskrafterstreckung bei Personengesellschaften, ZGR 2006, S.540-562. 6. Eberhard, Wieser, Rechtsfähige BGB-Gesellschaft – Neue Rechtslage nach der BGH-Entscheidung, MDR 2001, S.421-423. 7. Gerhard, Wagner, Grundproblem der Parteifähigkeit, ZZP 2004, S.305-374. 8. Hanns, Prütting, Ist die Gesellschaft bürgerlichen Rechts insolvenzfähig? ZIP 1997, S.1725-1727. 9. Harm, Peter, Westermann, Erste Folgerungen aus der Anerkennung der Rechtsfähigkeit der BGB-Gesellschaft, NZG 2001, S.289-295. 10. Johannes, Wertenbruch, Die Parteifähigkeit der GbR - die Änderungen für die Gerichts- und Vollstreckungspraxis, NJW 2002, S.324-329. 11. Kai-Steffen, Scholz, Die BGB-Gesellschaft nach dem Grundsatzurteil des BGH vom 29. 1. 2001, NZG 2002, S.153-163. 12. Karsten, Schmidt, Die BGB-Außengesellschaft: rechts- und parteifähig – Besprechung des Grundlagenurteils II ZR 331/00 vom 29. 1. 2001, NJW 2001, S.993-1003. 13. Ders., Haftung des Gesellschafters oder Einzelkaufmanns für Altverbindlichkeiten nach haftungsbeschränkender Umwandlung, NJW 1981, S.159-161. 14. Markus, Lenenbach, Die verdeckte Repräsentation der BGB-Gesellschaft bei einer Klage gegen alle Gesellschafter nach §736 ZPO, WM 2001, S.385-432. 15. Mathias, Habersack, Die Anerkennung der Rechts- und Parteifähigkeit der GbR und der akzessorischen Gesellschafterhaftung durch den BGH, BB 2001, S.477-483. 16. Matthias, Weller, Zur Rechtskrafterstreckung zwischen der Gesellschaft des bürgerlichen Rechts und ihren Gesellschaftern, ZZP 2011, S.491-503. 17. Peter, Reiff, Die Haftungsverfassung der GbR nach dem Urteil des BGH vom 27. 9. 1999 (II ZR 371/98), NZG 2000, S.281-285. 18. Peter, Ulmer, Die Gesamthandsgesellschaft – ein noch immer unbekanntes Wesen? Archiv für die civilistische Praxis,1998, S.113-151. 19. Peter-Hendrik, Müther, Zivilprozessuale Problem der „neuen“ BGB-Gesellschaft, MDR 2002, S.987-991. 20. Petra, Pohlmann, zur Parteifähigkeit und Prozessfähigkeit der GbR – Zur Vollstreckung in das Gesellschaftsvermögen der GbR, ZZP 2002, S.103-109. 21. Reinhard, Lutz, Die Gesellschaft bürgerlichen Rechts im Zivilprozess – Aktuelle Rechtsprobleme, GWR 2012, S.30-34. 22. Wolfram, Timm, Die Rechtsfähigkeit der Gesellschaft bürgerlichen Rechts und ihre Haftungsverfassung, NJW 1995, S.3209-3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