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01395      Online Users : 6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50


    Title: 饒魯四書學研究
    The Zau Lu’s Study of Four Books
    Authors: 謝幸芬
    Hsieh, Hsin-Fen
    Contributors: 陳逢源
    謝幸芬
    Hsieh, Hsin-Fen
    Keywords: 朱子
    黃榦
    饒魯
    四書學
    《饒雙峯講義》
    道學
    聖學
    體用
    理一分殊
    朱陸和會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9-02 16:45:45 (UTC+8)
    Abstract: 《論語》、《孟子》是認識聖人、研究聖人、了解聖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源頭。韓愈主張道統傳承脈絡中:「孔子沒,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故求觀聖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濂溪先生主張聖人可學,聖學可傳;故饒魯專意聖賢之學,以致知力行為本,賦詩明志:「孔孟緒中尋墜緒,程朱光裡繼餘光。」表明其探尋孔、孟思想遺緒,接續程、朱學脈薪火,為往聖繼絕學之志意。
    饒魯思想既是繼承黃榦,又承黃榦託付重振朱子學之重任,其於朱子四書學的繼承與創新,亦本乎朱子之見地。饒魯對於四書義理的詮釋,每就朱子注文以及程子語,多能融通發明其義,其析理精闢,皆能切中體用,並發揮其中理一分殊之意蘊,殊乃難能可貴。
    陳逢源師對朱熹後學之學術系譜考察,分析北山、雙峯兩系強調回歸經典,兼取尊德行與道問學,不落一偏,本是朱熹兼融並蓄的學術態度。又考察朱子四書學在《四書大全》中的傳衍線索,得雙峯一系,佔《四書大全》注疏詮釋系統比例達11.16%。解析饒魯由黃榦上溯朱熹,得四書學統,心法相契,於靜中得敬,透過思索與踐履工夫,知行兩端兼備,成為傳承江西理學重要人物。肯定雙峯一系之於四書詮釋功勞卓,並探究雙峯一系在詮釋經典當中,證成朱子學術的貢獻。
    大陸學者胡青高度讚揚江西學者在宋元之際充滿「和會朱陸」的特色,且稱饒魯本是朱學,卻代表江西成為全國最早和會朱陸的學者。許家星認為盛行於元代的「朱陸合流」思潮,肇始於宋末朱子的正傳學者之中。饒氏具有傾向心學的思想特點,是理學由朱陸分立到合流的中間環節。
    《中庸》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饒魯詩曰:「君子愛人以德」,而《中庸》乃君子教人以「尊德性而道問學」為達乎聖人之道的關鍵。故凡符合聖人心性之教化者,必然結合時代的變化,締造出開花結果的儒學時代氣象。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古籍
    〔漢〕鄭玄等注:《古注十三經》第一冊,影印「四部集要,經部,相臺岳氏本,永懷堂本」,臺北市:新興書局,1966 年
    〔唐〕韓愈撰,〔清〕馬其昶校注、〔民國〕馬茂元編次《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
    〔唐〕韓愈著,屈守元、長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年
    〔宋〕周敦頤著《周敦頤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10 年
    〔宋〕程顥、程頤著《二程遺書》,北京市:中華書局,2011 年
    〔宋〕朱熹撰,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宋〕朱熹章句、趙順孫纂疏:《四書纂疏》,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6 年
    〔宋〕朱熹集註:《四書集註》,臺北市:學海出版社,1989 年
    〔宋〕張栻撰:《張栻集》一,鄧洪波校點,湖湘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長沙市:岳麓書社,2010 年
    〔宋〕張栻撰:《南軒先生文集》上,〔日〕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臺北市:廣文書局,1975 年
    〔宋〕黃榦:《勉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68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脫脫編撰:《宋史》《二十六史》第10 冊,臺北市:啟明書局,1964 年
    〔元〕程鉅夫:《雪樓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02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胡炳文:《四書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203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史伯璿撰:《四書管窺》8 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204 冊,臺北市 : 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景星撰:《學庸集說啟蒙大學》1 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203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許謙撰:《讀四書叢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202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倪士毅:《四書輯釋》43 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1997 年
    〔元〕倪士毅撰《四書輯釋大成》,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持編纂:《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日本版漢籍善本萃編》第4-7 冊,日本文化九年(1812)影印志正二年日新書堂刻本,重慶市: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年
    〔元〕朱公遷撰,《四書通旨》1 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204 冊四書類,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元〕倪士毅撰,程復心章圖,王原善通考:《四書輯釋》2 冊43 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155、156 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1997 年
    〔明〕宋濂編撰:《元史》,《二十六史》第12 冊,臺北市:啟明書局,1964 年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大學古本序〉,台北市:古新書局,1978 年
    〔明〕程瞳輯撰,王國良、張健點校:《新安學系錄》,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明〕錢士升編:《南宋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31 冊史部別史類,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 年
    〔明〕林庭㭿、周廣等修,劉繹纂《江西通志》,明嘉靖四年刊本影印,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 年
    〔明〕胡廣等奉敕撰:《四書大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05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 年
    〔清〕黃宗羲原本,清•黃百家纂輯,清•全祖望修訂:《宋元學案》,沈善洪主編,吳光執行主編《黃宗羲全集》增訂版第5、6 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年
    〔清〕黃宗羲著作,清•全祖望續修,清•王梓材校補:《宋元學案》,上中下3冊,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年
    〔清〕王梓材,清•馮雲濠撰,張壽鏞校補:《宋元學案補遺》第7 冊,臺北市: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
    〔清〕王朝榘輯:《饒雙峯講義》,《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83年
    〔清〕張廷玉編撰:《明史》,《二十六史》第16 冊,臺北市:啟明書局,1964年
    〔清〕陸心源輯撰:《宋史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清〕厲鶚輯:《宋詩紀事》100 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485 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86 年
    〔清〕陸心源輯:《宋詩紀事補遺》100 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1709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清〕紀昀奉敕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9 年
    〔清〕曹溶輯、陶越增訂:《學海類編》第三冊,臺北:文源書局,1964 年
    〔清〕呂瑋等修,胡思藻等纂:《餘干縣志》,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影印,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 年
    〔清〕項珂、劉馥桂修:《萬年縣志》,清同治十年刊本影印,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75 年

    二、專書
    陳逢源師:《「鎔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市:政大出版社,2013 年
    陳逢源師:《朱熹與四書章句集註》,臺北市:里仁書局,2006 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年
    錢穆著:《宋代理學三書隨劄》,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
    王更生:《韓愈散文研讀》,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3 年
    侯外廬,邱漢生,張凱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年
    陳榮捷著:《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
    陳榮捷著:《朱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2 年
    程兆熊:《高山行與億鵝湖》,臺北市:大林出版社,1975 年
    史甄陶:《家學、經學和朱子學,以元代徽州學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陳櫟為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年
    周春健:《宋元明清四書學編年》,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
    顧宏義,戴揚本主編:《歷代四書序跋題記資料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李才棟、曹濤主編:《中國文化世家‧江右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楊鑫輝、李才棟主編:《江西古代教育家評傳》,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解光宇:《朱子與徽學》,長沙市:嶽麓出版社,2010 年
    杜保瑞著:《南宋儒學》,臺北市:臺灣商務,2010 年
    季蒙、程漢著:《宋明思想史稿》,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9 年
    魏義霞:《理学與啟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学硏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9 年
    向世陵著:《理氣性心之間――宋明理學的分系與四系》,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年
    蔡方鹿著:《宋明理學心性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 年
    馮秉奎等著:《宋明理學研究論集》,臺北市:黎明出版社,1983 年
    沈善洪主編,吳光執行主編:《王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年
    張清華、陳飛主編:《韓愈與中原文化》,北京市:學苑出版社,2005 年
    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林繼平著:《宋學探微》,臺北市:蘭臺出版社,2002 年
    昌彼得,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2001 年
    方彥壽:《朱熹書院門人考》,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年
    周春健:《元代四書學研究》,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年
    蒙培元著:《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0年
    黃公偉著:《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0 年
    程發軔撰:《理學概要》,臺北市:正中書局,1970 年
    史廣超著:《《永樂大典》輯佚述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年
    張昇編:《《永樂大典》研究資料輯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年
    吳楓、宋一夫主編:《中華儒學通典》,吉林省:南海出版公司,1992 年
    〔日〕佐野公治著,章文朝、莊兵譯,林慶彰校訂:《四書學史的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日〕今關壽磨編撰:《宋元明清儒學年表》,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2 年

    三、期刊論文
    陳逢源師撰:〈納心於性,《四書大全》中雙峯一系的四書學〉,《孔孟學報》94期,2016 年9 月
    陳逢源師:〈從《四書集注》到《四書大全》,朱熹後學之學術系譜考察〉,《成大中文學報》49,2015 年6 月
    陳逢源師:〈從「政治實踐」到「心性體證」――朱熹注《孟子》的歷史脈絡〉,東吳中文學報》20 期,2010 年11 月
    陳逢源師:〈「其味深長,最宜潛玩」――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叮嚀之分析〉,《長庚科技學刊》19 期,2006 年
    陳逢源師:《道統的建構──重論朱熹四書編次》,《東華漢學》第3 期,2005 年5 月
    廖雲仙:〈元代《四書》學的繼承與開創――以元儒許謙為例〉,《東海中文學報》,21 期67-88 頁,2009 年7 月
    廖雲仙:〈「朱注猶經」,元代《四書》類著作疏釋風尚〉,《經學研究集刊》特刊,2009 年12 月
    廖雲仙:〈金華四先生《論語》學述評〉,《勤益學報》22 卷2 期,2004 年12 月
    廖雲仙:〈《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古今四書總目》補正 ――宋末元代之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1 卷4 期,2001 年
    廖雲仙:〈《四庫全書總目》元代《四書》類提要疏證〉,《勤益學報》21 卷2 期,2000 年12 月
    廖雲仙:〈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古今四書總目》補正〉,《中國文哲研究11 卷4 期
    廖雲仙:〈朱子《四書集注》興盛於元代的原因》,《勤益學報》16,1998 年11
    廖雲仙:〈從饒魯到吳澄,宋元之際與朱子學說牴牾的學者〉,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102666,2011 年10 月28 日
    許家星:〈饒魯對朱子《孟子集注》的批判性詮釋及意義〉,《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年第1 期55 卷12 月
    許家星:〈饒魯《中庸》學的工夫論詮釋及其對朱子的突破〉,《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2015 年7 月
    許家星:〈再論饒魯的《中庸》章句學及其對朱子的超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 卷第4 期2014 年7 月
    許家星:〈朱子的內在演變與朱陸合流――以饒魯《大學》詮釋對朱子學的突破為中心〉,《哲學研究》2013 年12 月
    許家星:〈饒魯《中庸》學的道論及其思想史意義〉,南昌大學《哲學動態》2013年第10 期
    史甄陶:〈論饒魯與朱熹對《中庸》解釋的異同〉,《思辨集》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6 年4 月
    李才棟:〈饒魯解「時習」,含實踐之意 孔子斥樊遲,乃明智之舉〉,江西教育學院,《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综合),2003 年
    胡青:〈宋元之際江西理學和會朱陸之思潮〉,《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5 期,1995年

    四、學位論文
    史甄陶:《元代前期徽州朱子學——以胡一桂、胡炳文和陳櫟為中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年
    沈威廷:《論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的理氣分析》,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五、網路資料
    萬年羽人主編:《萬年羽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nsfly,2021 年6 月8 日
    《福建饒氏網》: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饒氏委員會
    http://www.fjraoshi.cn/rs/content/?404.html,2021 年6 月8 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291200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12009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529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901.pdf5126KbAdobe PDF216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