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35
|
Title: | 戰後中國在澳洲「國民」遣送問題(1945-1947) Postwar Repatri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s in Australia(1945-1947) |
Authors: | 林韋聿 Lin, Wei-Yu |
Contributors: | 藍適齊 Lan, Shichi 林韋聿 Lin, Wei-Yu |
Keywords: | 澳洲 遣送 宵月號 新幾內亞 中國外交 |
Date: | 2021 |
Issue Date: | 2021-09-02 16:38:01 (UTC+8) |
Abstract: | 戰火使人流離,許多人被迫離開家鄉,在戰爭結束以後,離鄉背井的人們想要回到家鄉,這樣的故事在全世界上演。不過,並非所有人返鄉的道路都是一帆風順。 在戰爭結束以後,原來在荷屬東印度的臺灣人幾經流轉,抵達在澳洲的集中營。1946年3月6日在盟軍總司令部的安排下,他們準備搭乘去解除武裝的原日軍驅逐艦宵月號準備返回臺灣。不過,過程中卻因為船隻條件不好的疑雲引起各界關注。在駐雪梨總領事館副領事劉渭平出面下,得到了澳洲政府出面同意臺灣人是中國人,得以享有較好的待遇,部分臺灣人在拉包爾轉乘由醫療船改裝的冰川丸回到臺灣。 1945年9月,澳洲軍隊在屬地新幾內亞發現了一批中國軍民,由於中國缺乏船隻,無力從事長途運輸,只能向各國求助,然而當時各國也都忙著遣送自己國家海外的軍民。困於當地的期間內,中國士兵還曾與當地澳洲士兵發生衝突造成死亡事件。最後歷時兩年,才在澳洲的協助下,將滯留在新幾內亞的中國軍民遣送回國。 透過兩起遣送事件的比較與討論,本文試圖處理戰後中國在澳洲「國民」的遣送問題以及期間內的交涉,進而討論戰後的中國外交。 |
Reference: | 徵引書目
檔案 《臺灣人民恢復國籍》,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34/612.12/1/1/。 《我國留澳新不列顛軍民返國交涉》,國史館藏,典藏號:020-011507-0001。 《保護遣送越港及澳洲等地臺籍僑胞》,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34/075.33/001/1。 《被俘軍民返回原籍(一)》,國史館藏,典藏號:020-990700-0121。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4, Vol.1, General. Japanese Destroyer “Yoizuki”, NAA: A1067, PI46/11/7/1. Repatriation of Chinese from Rabaul, National Australia Archives (NAA): A6059, 23/441/28, 869 Repatriation of Chinese from the Territory of Papua and New Guine, National Australia Archives (NAA): A518, MX112/1, 268-272. Repatriation of Formosan and Korean prisoners of war [Box 171], National Australia Archives: SP459/1,489/3/4954,9. YOIZUKI-background and sequence of events, National Australia Archives: MP729/8,44/431/70A,157-159
期刊 Zoli, Corri,“Black Holes”of Calcutta and London: Internal Colonies “In Vanity Fair.”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35:2 (2007), 417-449. Johnson, Gregory A.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of the Pacific War: Betrayal and Forgotten Captivity.’ in Hack and Blackburn, eds. Forgotten Captives (London: Routledge, 2007), 125-144. Aitken Robert and Aitken Marilyn, “Japanese American Internment.” Litigation 37:2(2011), 59-62, 70. 牛軍,〈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美蘇國共關係〉,《歷史研究》(北京,2002.04),頁84-103。 米衛娜,〈抗戰勝利後北平市日僑的遣返工作〉,《北京社會科學》,(北京:2012.04),頁99-103。 米衛娜,〈戰後河北省對日僑的集中管理與遣返〉,《抗日戰爭研究》,(北京,2007.12),頁167-189。 吳慶生,〈中國戰區日俘日僑的收容、管理與遣送〉,《江西社會科學》,(江西,2002.04),頁101-105。 吳慶生,〈戰後日本軍隊及僑民的收容、管理和遣送〉,《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2000.06),頁117-124。 林孝庭,〈危局中的外交:中、蘇兩國有關新疆航室與貿易談判初探(1948-1949 )〉,《近代中國》,157 (臺北,2004.06),頁105-124。 凌彥,〈二戰後歸國華僑復員菲律賓的交涉〉,《廣東社會科學》,(廣東,2016.07),頁141-149。 凌彥,〈二戰後歸國難僑「復員」緬甸析論〉,《東南亞研究》,(廣東,2015.12),頁92-99。 徐行,〈中韓關系史上的重要一頁——戰後天津暨華北韓僑的集中管理與遣返〉《近代史研究》,(北京,2005.12),頁57-84。 茹瑩,〈雅爾塔會議前美蘇遠東戰略與共同支持蔣政策的形成〉,《思想戰線》(雲南:2003.04),頁75-78。 馬軍,〈戰後國民政府遣返韓人政策的演變及在上海地區的實踐〉,《史林》,(上海,2006.04),頁60-69。 崔曉燕,〈抗戰勝利後韓僑的集中與遣返——以山東青島為例〉,《當代韓國》,(北京,2008.12),頁78-83。 梅桑榆,〈以德報怨世界歷史上空前義舉 三百萬侵華日俘遣返實錄〉,《傳記文學》,65:4(臺北,1994.10),頁14-23。 梅桑榆,〈在日俘大遣返中女俘女僑的遭遇(下)〉,《傳記文學》,66:3(臺北,1954.03),頁107-112。 梅桑榆,〈在日俘大遣返中女俘女僑的遭遇〉,《傳記文學》,66:2(臺北,1995.02) ,頁109-119。 許育銘,〈戰後留臺日僑的歷史軌跡-關於澀谷事件及二二八事件中日僑的際遇〉,7《東華人文學報》,(花蓮,2005.07),頁151-185 許峰源,〈戰後菲律賓歸僑從中國返菲案之交涉〉,《史粹》,16(臺北,2009.06),頁1-29。 陳進金,〈蔣介石對中英新約的態度(1942-1943)〉,7《東華人文學報》(花蓮,2005.07),頁123 -149。 湯熙勇,〈脫離困境:戰後初期海南島之臺灣人的返臺〉,《臺灣史研究》,12:2(南港,2005.12),頁 167-208。 劉文煥,〈遣送日俘憶往〉,《傳記文學》,27:3 (臺北,1975.09),頁13-16。 劉國武,〈戰後中國對日俘日僑的遣返〉,《求索》,(湖南,1999.05),頁111-114。 歐素瑛,〈戰後初期在臺日人之遣返〉,3《國史館學術集刊》,(臺北,2003.09),頁201-227。 謝培屏,〈戰後遣送歸僑返回緬甸之研究(1945-1949)〉,《國史館館刊》,19(臺北,2009.03),頁1-45。 謝齊貴,〈馬鞍山的日俘集中營〉,《江淮文史》,(安徽,2006.09),頁151-152。 鍾淑敏,〈二戰時期臺灣人印度集中營拘留記〉,《臺灣史研究》,24:3 (南港,2017.09),頁89-140。 藍適齊,評〈Barak Kushner, Men to Devils, Devils to Men: Japanese War Crimes and Chinese Justice〉,《近代史研究所集刊》,94 (臺北,2016.12),頁137-144。
專書 Kushner, Barak Sherzod Muminov, eds. Overcoming Empire in Post-Imperial East Asia: Repatriation.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9, pp.17-35 Sullivan, James. Beyond All Hate: A Wartime Story of a Japanese Internment Camp 1941-1946.Victoria, Australia: James T.Sullivan, 2006. Su, Mingxian. “Forgotten Chinese Army”,《太平洋岛国研究(第四辑)》(山東:聊城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頁146-167。 Yuriko, Nagata. Unwanted Aliens: Japanese Internment in Australia. Qld.: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96. 中華民國國防部編,《南洋英烈:二戰期間巴布亞紐幾內亞境內國軍將士紀錄》,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 何義麟,《戰後在日臺灣人的處境與認同》,臺北:五南圖書,2015。 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對外關係》,臺北:國史館,2015。 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戰後中國》,臺北:國史館,2015。 呂芳上編,《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戰後變局與戰爭記憶》,臺北:國史館,2015。 阿諾德‧湯因比,《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孫瑜,《戰後初期美國外交與舊金山媾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徐中約,《中國現代史》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 張國城,《國家的決斷》,新北:八旗文化,2019。 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 粟明鮮,《南太平洋血祭──新不列顛島中國抗日戰俘始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 華樂瑞,《當帝國回到家》,臺北:遠足文化,2018。 黃自進、潘光哲主編《中日戰爭和東亞變局》,板橋:稻鄉出版社,2018。林孝庭,《意外的國度》,新北:遠足文化,2017。 葉惠芬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籌設篇》,臺北:國史館,2001。 劉渭平,《大洋洲華人史事叢稿》,香港:天地圖書,2000。 遼寧省葫蘆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編,《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北京:五洲傳播,2005。 謝培屏編,《戰後遣返華僑史料彙編(一)緬甸篇》,臺北:國史館,2003。 謝培屏編,《戰後遣返華僑史料彙編(二)暹羅.菲律賓篇》,臺北:國史館,2004)。 謝培屏編,《戰後遣返華僑史料彙編(三):越南、荷屬東印度、北婆羅洲、馬來西亞、新加坡、南洋華僑機工篇》,臺北:國史館,2005。 謝培屏編,《戰後遣送旅外華僑回國史料彙編(1)德國.土耳其.義大利.日本篇》,臺北:國史館,2007。 謝培屏編,《戰後遣送旅外華僑回國史料彙編(2)澳洲.蘇聯.羅馬尼亞.捷克篇》(臺北:國史館,2007)。 謝培屏編,《戰後遣送旅外華僑回國史料彙編(3)南洋.海南島篇》,臺北:國史館,2007。 鍾淑敏,《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0。
報紙 《大公晚報》(香港) 《大公報》(上海) Mercury (Hobart) The Herald (Melbourne), 7 March, 1946 The Newcastle Sun(NSW) The Newcastle Sun(NSW), 6 March, 1946 The Sun (Sydney)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其它 〈駐地基本資料〉,https://www.roc-taiwan.org/ausyd/post/4160.html,檢索日期:2021年8月8日。 Investigation into conditions on board Japanese ship Yoizuki, https://www.awm.gov.au/collection/F07462 Reports of General MacArthur,https://history.army.mil/books/wwii/MacArthur%20Reports/MacArthur%20V1%20Sup/ch6.htm. 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 China - Repatriation to, from Far East add S.W.P. Areas, S-1253-0000-0197-00001. 仇志云,〈戰後中國遣返德僑問題初探(1945-1948)〉,湖南: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19)。 王艷飛,〈南京日僑日俘的集中與管理〉,南京:南京大學專門史碩士學位論文,2004。 楊曉雯,〈戰後中國關內韓人的集中遣返政策及其實踐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世界史碩士學位論文,2008。 鍾淑敏,〈異域之囚:拘押在澳洲的臺灣人〉,《中研院訊》第1718期(臺北,中央研究院,2020.07),頁15-21。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6153003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3003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101479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300301.pdf | 6478Kb | Adobe PDF2 | 31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