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690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5/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85240      線上人數 : 9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690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05


    題名: 宋代經筵講《詩》研究
    A Study on the Jing Yan Education of Emperors through Shijing in the Song Dynasty
    作者: 唐嘉蓮
    Tang, Chia-Lien
    貢獻者: 陳廖安
    唐嘉蓮
    Tang, Chia-Lien
    關鍵詞: 宋代
    宋代儒學
    詩經
    詩教
    經筵
    帝王教育
    Song Dynasty
    Confucianism
    Shi Jing
    Poetry education
    Classics colloquium
    Classical symposia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09-02 16:31:26 (UTC+8)
    摘要: 本文選擇以具有帝王教育性質的「經筵」作為觀察視角,探析以「與三代同風」為政治理想的經筵官,藉由記載宗周禮樂文明的《詩經》,要為帝王闡釋什麼樣的《詩》教義理?講筵內容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否關連?
    此論題牽涉到「經筵制度」與「講《詩》內容」等面向,分為六章展開論述:第一章為研究動機,釐清本論題之研究意義與目的;第二章為宋代經筵制度,分從宋代經筵制度產生的時代背景、宋代經筵講讀制度,以及宋代經筵講《詩》與《詩經》學發展之關聯來探討;第三章從《詩經》君位天命的觀點,探究經筵官對於帝位成之的想法,以及帝王在面對君位天命時,所應有之作為;第四章觀察經筵官透過《詩》教,對於帝王正心修身的要求,分別從心、性與情論,修己的工夫,以及帝王所應具有的外在威儀來探究;第五章探析經筵官對於帝王達治天下的期許,從以道齊家、求賢任能、惠恤黎民、抗敵復國等層面,觀察經筵官認為帝王踐履外王之道的具體方式;第六章結論,歸納各章研究的結果,並提出本論文拘限之處,以及未來可再開展之課題。
    在經筵講《詩》篇目方面,以《國風》篇章最受經筵官重視;在講《詩》主旨上,不論南北宋時期,經筵官對於《詩》旨的掌握,都是從《詩序》切入,顯見《詩序》在宋代《詩經》學的多元發展下,仍有一定影響力;在講《詩》內容方面,仁宗慶曆時期,經筵官多強調「監戒治道」的《詩》教諷諫功能。理學興起後,經筵官將人與天命的對應關係,內修其德的心性修養,平治天下的願景等內涵,融攝於講《詩》之中,其目的在於緝熙帝王修齊治平的施為舉措,努力將儒者的理想透過經學、政治付諸實踐。透過宋代經筵講《詩》可見,宋代儒者一方面在與君王共治天下,一方面也共同於推動學術發展的脈絡。
    This thesis approaches the nature of imperi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symposia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explores how the scholar-officials in these symposia extract political ideals from the poetry of the Shi Jing. This topic involves connecting selected poetic works with the classical symposia system and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classical symposia system, while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etry of the Shi Jing on imperial educ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examines the qualities required of the emperor in order to engage in his righteous self-cultivation from the teachings found in the selected poetic works, including rectification of the mind, character, emotions, and finally, his external appearance of authority. The fifth chapter outlines how the scholar-officials in the classical symposia expect the emperor to manage his worldly affairs, such as regulating the family, appointing officials according to their merits, governing to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as well as resisting the enemy and restoring the country. This chapter further describes the specific reasons that scholar-officials give for believing that the emperor is practicing outer kingliness in concrete ways. The sixth chapter concludes with a summary of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chapters, proposes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and suggests topic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Scholar-officials in the classical symposia consider “Airs of the State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major parts of the Shi Jing. Regarding the main theme of each chapter and irrespective of the different eras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their ability to internalize the themes of the poetry stems predominantly from the introduction given in The Preface to the Shi Jing, thus showing that this actually exert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multifaceted development of the Shi Jing during the entire Song Dynasty. In terms of the content of the poetry, during the Qingli Period of Emperor Renzong of Song, scholar-officials often emphasize the satirical and remonstrative elements of the poetry, which are also called, “Lessons for Governance.” As a result of the rise of Confucianism,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destiny, inner cultivation of his morality, visionary foresight for managing worldly affairs, and other such ideal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oetry by scholar-officials.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push the emperor towards taking measures to put the ideals of Confucian scholarship into practice through the study of classics and politics. Therefore,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Song Dynasty classical symposia on the poetry of the Shi Jing that, on the one hand, Confucians in the Song Dynasty manage worldly affairs together with the emperor,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academic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古籍部分
    甲、經部
    《毛詩正義》 〔漢〕毛亨傳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毛詩傳箋》 〔漢〕毛亨傳 〔漢〕鄭玄箋 〔唐〕陸德明音義 孔祥軍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年
    《詩本義》 〔宋〕歐陽修
    影印《四部善本叢書》經部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9年
    《詩義鈎沉》 〔宋〕王安石著 邱漢生輯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
    《宋人經筵《詩》講義四種》 〔宋〕張綱等著 周春健校注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16年
    《毛詩補疏》 〔清〕焦循著 晏炎吾等點校
    收錄於《清人《詩》說四種》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年
    《詩經原始》 〔清〕方玉潤撰 李先耕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年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絜齋家塾書鈔》 〔宋〕袁燮
    《四明叢書本》 張氏約園刊本
    《周易正義》 〔魏〕王弼 〔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周禮正義》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五禮通考》 〔清〕秦蕙田著
    桃園 聖環圖書公司 1994年
    《大戴禮記彙校集注》 黃懷信主撰 孔德立、周海生參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年
    《春秋左傳正義》 〔周〕左丘明傳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何休注 〔唐〕徐彥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春秋繁露校釋》 〔漢〕董仲舒撰 鍾肇鵬主編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春秋穀梁傳注疏》 〔晉〕范寧集解 〔唐〕楊士勛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春秋尊王發微》 〔宋〕孫復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論語注疏》 〔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論語集解義疏》 〔梁〕皇侃著 徐望駕校注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
    《論語集注》 〔宋〕朱熹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80年
    《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55年
    《孟子字義疏證》 〔清〕戴震著 何文光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61年
    《中庸集注》 〔宋〕朱熹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80年
    《六藝論》 〔漢〕鄭玄撰 〔清〕陳鱣輯 〔清〕袁鈞重訂
    《經學輯佚文獻匯編》 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0年
    《六經始末原流》 〔明〕吳繼仕著 江日新編校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7年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 周予同注
    新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3年
    《經義考新校》 〔清〕朱彝尊撰 林慶彰、蔣秋華等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中國歷代經書帝王學叢書‧宋代篇》 林慶彰主編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2011年
    乙、史部
    《國語》 〔春秋〕左丘明撰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史記》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唐〕張 守節正義
    台北 鼎文書局 1981年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台北 鼎文書局 1986年
    《後漢書》 〔劉宋〕范曄撰 〔唐〕李賢等注 〔晉〕司馬彪補志
    台北 鼎文書局 1977年

    《舊唐書》 〔後晉〕劉昫
    台北 鼎文書局 1981年
    《三朝北盟會編》 〔宋〕徐夢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太平治迹統類》 〔宋〕彭百川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古今紀要逸編》 〔宋〕黃震
    《知不足齋叢書》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7年
    《宋代官箴書五種》 〔宋〕李元弼等撰 閆建飛等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9年
    《宋朝事實》 〔宋〕李攸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宋朝事實類苑》 〔宋〕江少虞
    台北 源流文化事業公司 1982年
    《宋朝諸臣奏議》 〔宋〕趙汝愚編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點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9年
    《咸淳臨安志》 〔宋〕潛說友
    《宋元方志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
    《帝學校釋》 〔宋〕范祖禹原著 陳曄校釋
    上海 東華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宋〕李心傳編撰 胡坤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年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宋〕楊仲良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
    《皇朝編年綱目備要》 〔宋〕陳均編 許沛藻等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年
    《類編皇朝大事記講義》 〔宋〕呂中撰 張其凡、白曉霞整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
    《類編皇朝中興大事記講義》 〔宋〕呂中撰 張其凡、白曉霞整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燾撰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等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宋〕楊仲良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年
    《續編兩朝綱目備要》 〔宋〕佚名編 汝企和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宋史全文》 〔元〕佚名 汪聖鐸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6年
    《宋季三朝政要箋證》 〔元〕佚名撰 王瑞來箋證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
    《延祐四明志》 〔元〕袁桷
    台北 國泰文化事業出版社 1980年
    《新校本宋史》 〔元〕脫脫
    台北 鼎文書局 1998年
    《大明會典》 〔明〕李東陽等撰 〔明〕申時行等重修
    揚州 廣陵書社 2007年
    《宋史紀事本末》 〔明〕陳邦瞻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年
    《歷代名臣奏議》 〔明〕楊士奇等奉敕編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大清會典(康熙朝)》 〔清〕勒德洪等奉勅纂修
    清康熙年間刻本
    《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 〔清〕崑岡等奉敕著
    清光緒二十五年石印本
    《廿二史札記》 〔清〕趙翼撰 王樹民校證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著 葉瑛校注
    台北 頂淵文化事業出版 2002年
    《宋元學案》 〔清〕黃宗羲原著 〔清〕全祖望補修 陳金生、梁運華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
    《宋會要輯稿》 〔清〕徐松輯 劉琳等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
    《宋論》 〔清〕王夫之
    台北 里仁書局 1985年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清〕紀昀等纂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
    《續資治通鑑》 〔清〕畢沅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年
    《宋大詔令集》 司義祖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年
    丙、子部
    《十一家注孫子》 〔春秋〕孫武撰 〔三國〕曹操等注 郭化若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孫臏兵法注譯》 〔戰國〕孫臏撰 鄧澤宗注譯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6年
    《荀子集釋》 〔戰國〕荀子著 李滌生集釋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79年
    《莊子集解》 〔戰國〕莊子著 〔清〕王先謙集解 沈嘯寰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年
    《說苑校證》 〔漢〕劉向撰 向宗魯校證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
    《顏氏家訓集解》 〔北齊〕顏之推撰 王利器集解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年
    《元城語錄》 〔宋〕馬永卿編 〔明〕王崇慶解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古今源流至論續集》 〔宋〕林駉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四朝聞見錄》 〔宋〕葉紹翁撰 沈錫麟、馮惠民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
    《玉海》 〔宋〕王應麟
    台北 大化書局 1977年
    《石林燕語》 〔宋〕葉夢得撰 侯忠義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
    《朱子語類》 黎靖德編 王星賢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
    《困學紀聞注》 〔宋〕王應麟著 〔清〕翁元圻輯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6年
    《東齋記事》 〔宋〕范鎮撰 汝沛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宋〕李心傳撰 徐規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年
    《涑水記聞》 〔宋〕司馬光撰 鄧廣銘、張希清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
    《揮麈錄》 〔宋〕王明清撰 田松青校點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
    《湘山野錄》 〔宋〕文瑩撰 鄭世剛等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
    《愧郯錄》 〔宋〕岳珂著 朗潤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2016年
    《齊東野語》 〔宋〕周密撰 張茂鵬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
    《澠水燕談錄》 〔宋〕王闢之撰 呂友仁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
    《麈史》 〔宋〕王得臣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41年
    《歸田錄》 〔宋〕歐陽修撰 李偉國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
    《類說》 〔宋〕曾慥撰 嚴一萍校訂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0年
    《麗澤論說集錄》 〔宋〕呂祖謙撰 〔宋〕呂喬年輯
    《叢書集成續編》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年
    《言行龜鑑》 〔元〕張光祖撰 徐敏霞、文青校點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丁、 集部
    《元憲集》 〔宋〕宋庠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4年
    《二程集》 〔宋〕程顥、程頤著 王孝魚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
    《歐陽修全集》 〔宋〕歐陽修著 李逸安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年
    《蔡襄集》 〔宋〕蔡襄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曾鞏集》 〔宋〕曾鞏撰 陳杏珍、晁繼周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
    《攻媿集》 〔宋〕樓鑰撰 顧大朋點校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0年
    《後村先生大全集》 〔宋〕劉克莊撰 王蓉貴、向以鮮校點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8年
    《張栻集》 〔宋〕張栻著 楊世文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5年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宋〕朱熹撰 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
    《朱子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絜齋集》 〔宋〕袁燮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楊時集》 〔宋〕楊時撰 林海權校理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年
    《蒙齋集》 〔宋〕袁甫
    清乾隆敕刻武英殿聚珍本
    《全宋文》 曾棗莊、劉琳主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6年
    《半舫齋古文》 〔清〕夏之蓉
    《清代詩文集彙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宋詩紀事》 〔清〕厲鶚輯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
    《潛研堂集》 〔清〕錢大昕撰 呂友仁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
    (二)今人著作(依書籍筆畫順序排列)
    《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 徐儒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年
    《十批判書》 郭沫若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6年
    《三《禮》用《詩》考論》 王秀臣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馬承源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士大夫的理想時代──宋》 余蔚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毛詩大序〉接受史研究:儒學文論進程與士大夫心靈變遷》 鄭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年
    《《中庸》誠的哲學》 吳怡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4年
    《中國文化史》 柳詒徵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 2015年
    《中國古代治國要論》 紀寶成主編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陳蘇鎮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
    《中國史通論》 〔日〕內藤湖南著 夏應元等譯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后妃政治》 煥力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年
    《中國早期國家》 謝維揚
    台北 慧明文化事業公司 2001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
    《中國政治思想史》 楊幼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與社會整合》 劉澤華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
    《中國經學史》 本田成之
    台北 古亭書屋發行 1975年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
    《中國經學史十講》 朱維錚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年
    《中國經學思想史》 姜廣輝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年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 李威熊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
    《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 蔡方鹿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
    《中國儒學史》 姜林祥主編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學術史論》 周彥文主編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2004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錢穆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8年
    《中國學術通史(宋元明卷)》 張立文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中國歷代《詩經》學》 林葉連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3年
    《中國歷史研究法》 錢穆
    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5年
    《內聖外王之道──實踐哲學視域內的二程》 鄭臣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
    《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 李長泰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
    《孔子的政治思想》 陳大絡
    台北 正中書局 1989年
    《心學與政治:袁燮研究》 張實龍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年
    《《左氏春秋》敘事的禮樂文化闡釋》 單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年
    《《左傳》賦《詩》研究》 毛振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 吳松弟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
    《北宋大夫的政治理想與實踐──以北宋前中期為中心的研究》 李同樂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年
    《北宋文人與黨爭》 沈松勤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北宋文化史述論》 陳植鍔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
    《北宋新舊黨爭與士人政治心態研究》 劉學斌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9年
    《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 蕭慶偉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年
    《北宋經筵與宋學的興起》 姜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
    《北宋經學與文學》 馬興祥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
    《古代《詩經》接受史》 寧宇
    濟南 齊魯書社 2014年
    《史學方法論》 杜維運
    台北 三民書局 2008年
    《生命的底色》 顏炳罡
    濟南 山東友誼出版社 2005年
    《先秦文獻與先秦文學》 董治安
    濟南 齊魯書社 1994年
    《先秦史》 呂思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 顧易生、蔣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先秦經學史》 程元敏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13年
    《先秦儒家《詩》教研究》 林耀潾
    板橋 天工書局 1990年
    《先秦儒家「《詩》教」美育思想研究》 賀衛東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7年
    《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 王正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5年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 歐陽禎人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年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論稿》 王杰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年
    《先秦儒家政治哲學引論》 趙明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
    《先秦儒家倫理文化研究》 劉忠孝、陳桂芝、馬倩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
    《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 康曉城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
    《先秦儒道身體觀與其美學意義考察》 張艷艷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先秦儒學之人倫思想》 袁純正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7年
    《在「德」、「位」之間》 王光松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
    《早期儒家《詩》論及其哲學意義》 王國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年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余英時
    台北 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2003年
    《宋代《春秋》學與宋型文化》 李建軍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
    《宋代《詩經》文獻研究》 郝桂敏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年
    《宋代《詩經》學探析:以歐陽修、蘇轍等六家為中心的考察》 黃忠慎
    新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9年
    《宋代《詩經》學與理學》 陳戰鋒
    新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15年
    《宋代文官集團研究》 桑子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年
    《宋代史》 張其凡
    澳門 澳亞周刊出版公司 2004年
    《宋代政治史》 何忠禮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年
    《宋代政治與文學研究》 沈松勤
    北京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0年
    《宋代經學之研究》 汪惠敏
    台北 師大書苑 1989年
    《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蔣秋華、馮曉庭主編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6年
    《宋代經學詮釋與思想演進》 姜海軍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
    《宋代儒家道德文章與踐履精神》 張文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年
    《宋史十二講》 陳智超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年
    《宋初經學發展述論》 馮曉庭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
    《宋明理學》 陳來
    台北 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2010年
    《宋明理學心性論》 蔡方鹿
    成都 巴蜀書社 2009年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宋明理學研究》 張立文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年
    《宋理宗宋度宗》 胡昭曦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6年
    《宋朝典章制度》 張希清等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
    《宋儒微言》 盧國龍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1年
    《宋學的發展和演變》 漆俠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
    《「和為貴」的政治倫理追求:「和」視域中的先秦儒家政治倫理思想研究》 皮偉兵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2007年
    《兩宋士大夫文學研究》 陶文鵬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年
    《兩宋經學學術編年》 吳國武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15年

    《孟子性善論研究》 楊澤波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
    《忠恕而仁:儒家盡己推己、將心比心的態度、觀念與實踐》 余治平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
    《注史齋叢稿》 牟潤孫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
    《《春秋左傳》所見周代重大禮制問題研究》 景紅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年
    《南宋「甬上四先生」研究》 范立舟、於劍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年
    《南宋文人與黨爭》 沈松勤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南宋史稿》 何忠禮、徐吉軍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9年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 虞雲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日〕寺地遵著 劉靜貞、李今芸譯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6年
    《南宋的農村經濟》 梁庚堯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年
    《南宋前期君主.宰相與政局》 王明
    台北 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2018年
    《南宋政治史》 何忠禮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年
    《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 黃寬重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
    《南宋經學史》 姜海軍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
    《南宋聘使制度研究──以南宋與金朝為中心的討論》 李輝
    香港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出版社 2010年
    《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時代》 虞雲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 甘懷真
    台北 臺大出版中心 2004年
    《禹貢、經筵、科舉:宋明《尚書》學新探》 陳恆嵩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9年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鄧小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年
    《國史大綱》 錢穆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17年
    《郭店楚簡校釋》 劉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年
    《慎德研究──以儒家傳統為中心》 郝玉明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年
    《經術與性理──北宋儒學轉型考論》 吳國武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9年
    《經學十二講》 鄭杰文、傅永軍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年
    《經學通論》 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等
    台北 大安出版社 2014年
    《經學與經學史》 周予同原著 朱維錚編校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
    《《詩經》「變《風》變《雅》」考論》 劉冬穎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詩經》之經義與文學述論》 江乾益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
    《《詩經》分類辨體》 韓高年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詩經》的解釋學研究》 猶家仲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
    《《詩經》研究》 劉立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
    《《詩經》研究史》 戴維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詩經》研究概論》 于興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8年
    《《詩經》勝境及其文化品格》 許志剛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
    《《詩經》與中國文化》 廖群
    香港 香港東方紅書社 1997年
    《《詩經》與先秦哲學》 張豐乾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
    《《詩經》與周文化考論》 張建軍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年
    《《詩經》與周代社會》 劉玉娥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6年
    《《詩經》與宗周禮樂文明》 江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詩經》講座》 夏傳才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
    《《詩經》藝術論》 許志剛
    瀋陽 遼海出版社 2006年
    《詩經之學》 林葉連
    台中 天空數位圖書公司 2016年
    《詩經今論》 何定生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
    《詩經考論》 祝秀權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
    《詩經研究》 李辰冬
    台北 水牛出版社 2002年
    《詩經研究》 謝无量
    上海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3年
    《詩經論文》 林葉連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6年
    《詩經學》 胡樸安
    長沙 嶽麓書社 2010年
    《詩經學史》 洪湛侯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
    《詩經學纂要》 徐英
    新北 廣文書局 1981年
    《道德的心靈之根──儒家「誠」論研究》 魯芳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
    《管錐編》 錢鍾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年
    《儒家內聖外王之道通論》 程潮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儒家心性論》 韓強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年
    《儒家身體觀》 楊儒賓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4年
    《儒家保身觀與成德之教》 劉錦賢
    台北 樂學書局 2003年
    《儒家思想──性情之教》 程兆熊
    台北 明文書局 1986年
    《儒家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 朱義祿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年
    《儒道天論發微》 傅佩榮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85年
    《儒學與中國政治》 李玉潔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年
    《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吳欣穎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12年
    《禮化《詩》學:《詩》教理論的生成軌跡》 陳桐生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9年
    二、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順序排列)
    《試論南宋初武將權力地位的提高》 程玗
    西安 西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 2004年5月
    《宋代經學懷疑思潮研究》 楊世文
    成都 四川大學博士論文 2005年3月
    《明代經筵日講制度述論》 孟蓉
    上海 上海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 2005年5月
    《帝師與北宋政治──以畢士安與韓維為例》 褚詩詩
    台北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2005年7月
    《北宋經筵與宋學的興起》 姜鵬
    上海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2006年4月
    《清代經筵制度研究》 陳東
    濟南 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 2006年11月
    《明代的經筵制度》 蕭宇青
    廣州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 2007年5月
    《《詩經》天命觀的歷史演進研究》 劉翠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 2007年12月
    《南宋經筵制度及其歷史作用》 馬元元
    保定 河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2008年6月
    《廖剛研究》 史泠歌
    保定 河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2009年6月
    《北宋政治變革與《詩經》學發展》 易衛華
    石家莊 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 2010年4月
    《宋朝經筵制度研究》 鄒賀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 2010年5月
    《儒家心性論傳統與工夫論思想研究》 袁曦
    海口 海南大學中國哲學碩士論文 2010年5月
    《張栻經學研究》 喻峰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史碩士論文 2011年5月
    《論《詩經》中的天命信仰》 孫楠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2年4月
    《南宋四明地區的《詩經》學研究》 婁璐琦
    寧波 寧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2年6月
    《兩宋經筵與學術》 吳曉榮
    南京 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3年5月
    《曾公亮研究》 趙積優
    蘭州 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 2013年5月
    《明代皇帝學習制度》 唐華榮
    濟南 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 2014年5月
    《宋代《論語》經筵講義研究》 鍾信昌
    台北 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4年7月
    《明代經筵日講中的聖王期待》 宋興家
    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 2015年5月
    《宋代經筵講義探析──以廖剛《詩經講義》與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為例》 彭莉婷
    台北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 2015年6月
    《經典詮釋與權力競逐:北宋前期「太平」的形塑與解構》 張維玲
    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5年6月
    《科舉制度與《詩經》研究》 唐海艷
    哈爾濱 黑龍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論文 2016年3月
    《宋代經筵《尚書》講義研究》 何銘鴻
    台北 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7年6月
    《朱熹帝學思想研究:以《經筵講義》為中心的考察》 王琦
    長沙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中國哲學博士論文 2017年6月

    《論儒家反求諸己思想的發展及其時代價值》 馬曉傑
    鄭州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論文 2017年6月
    《南宋緝熙殿研究》 魏繁星
    西安 西北大學教育碩士論文 2017年12月
    《兩宋之際《詩經》學研究》 朱學博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 2018年5月
    《《詩經》農事詩及後世對其的承繼與發展》 史晨霞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8年6月
    《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研究》 賴曉琳
    武漢 湖北民族大學中國文化與文論碩士論文 2019年6月
    《南宋經筵講《詩》研究》 喬一明
    石家莊 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20年6月
    三、單篇論文(先依專題分類,再依發表先後排列)
    (一)經筵講義類
    〈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特點及成因〉 郝桂敏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7期 2007年7月
    〈徐鹿卿及其《尚書》經筵講義研究〉 陳恆嵩
    《嘉大中文學報》第2期 2009年9月
    〈劉克莊《商書講義》析論〉 蔣秋華
    《嘉大中文學報》第2期 2009年9月
    〈作為帝王教科書的《論語》─宋代《論語》經筵講義探析〉 金培懿
    《成大中文學報》第31期 2010年12月
    〈魏校及其《尚書》經筵講義析論〉 陳恆嵩
    《東吳中文學報》第21期 2011年5月
    〈論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闡釋特點〉 婁璐琦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4期 2012年7月
    〈慶曆學風與王安石的《詩經》學〉 易衛華
    《河北學刊》2012年第4期 2012年7月
    〈論宋仁宗時代的經筵講《詩》〉 易衛華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2013年10月
    〈袁燮《毛詩經筵講義》心學思想淺析〉 陳小亮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2013年11月
    〈論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受眾意識〉 張實龍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2015年3月
    〈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解《詩》探究〉 蔡宜君
    《經學研究論叢》第22輯 2015年4月
    〈南宋「甬上四先生」的《詩經》文獻及其思想特質釋論〉 范立舟
    《地方文化研究》2015年第4期 2015年8月
    〈心學與政治之間──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析論〉 黃忠慎
    《臺大中文學報》第52期 2016年3月
    〈劉克莊《論語講義》析論〉 蔣秋華
    《正學》第4輯 2016年12月
    〈楊時《經筵講義》儒學思想敘論〉 朱雪芳、廖建成
    《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17年第4期 2017年10月
    〈宋代經筵講義體的發展〉 趙潤金
    《北方論叢》2017年第6期 2017年11月
    〈經筵講義研究綜述〉 王琦
    《歷史文獻研究》2017年第2期 2018年5月
    〈論宋代經筵講義的興起〉 王琦
    《中國哲學史》2018年第2期 2018年5月
    〈北宋經筵講《詩》對宋《詩》學形成的影響〉 王貞貞、舒大剛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2019年9月
    〈經義、君德與治道──宋代《論語》經筵講義研究〉 王琦
    《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 2020年11月
    (二)經筵制度類
    〈宋朝經筵制度〉 朱瑞熙
    《中華文史論叢》第55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6年12月
    〈中國古代的經筵〉 袁慶新
    《自貢師專學報》1989年第2期 1989年7月
    〈元代的經筵〉 王風雷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 1993年5月
    〈明代的經筵日講〉 宋秉仁
    《史耘》第2期 1996年9月
    〈中國古代經筵概論〉 陳東
    《齊魯學刊》2008年第1期 2008年1月
    〈北宋經筵講經考論〉 吳國武
    《國學學刊》2009年第3期 2009年3月
    〈經筵進讀與史學義理化〉 姜鵬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2009年5月
    〈程頤與經筵〉 陳東
    《國學論衡》第5輯 2009年7月
    〈北宋經筵中的師道實踐〉 姜鵬
    《學術研究》2009年第7期 2009年7月
    〈皇權下的師道尊嚴──中國古代經筵坐講立講之爭〉 陳東
    《教育學報》2009年第4期 2009年8月
    〈中國古代經筵制度沿革考論〉 鄒賀、陳峰
    《求索》2009年第9期 2009年9月
    〈北宋經筵講經考論〉 吳國武
    《國學學刊》2009年第3期 2009年9月
    〈宋初文治導向與經筵緣起〉 姜鵬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09年第7輯 2009年12月
    〈宋朝經筵制度補闕〉 鄒賀
    《貴州文史叢刊》2012年第2期 2012年5月
    〈論范祖禹《帝學》與宋代的皇帝教育〉 申慧青、王瑞蕾
    《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2012年5月
    〈宋朝經筵制度成因論析〉 鄒賀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2012年6月
    〈北宋皇帝重教研究綜述〉 魏彥紅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2012年9月
    〈南宋台諫「必預經筵」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為線索的考察〉 董文靜
    《浙江學刊》2012年第5期 2012年9月
    〈宋代經筵研究綜述〉 魏彥紅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第10期 2012年10月
    〈經筵制度與蒙元政權的儒化、漢化〉 姜海軍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2012年11月
    〈宋朝經筵官設置考〉 鄒賀
    《宋史研究論叢》第13輯 2012年12月
    〈明清經筵制度特點研究〉 許靜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2013年5月
    〈論宋朝經筵制度〉 鄒賀
    《蘭州學刊》2013年第7期 2013年7月
    〈觀念與制度:北宋經筵「師道」之爭的制度史根源〉 姜鵬
    《學術月刊》2013年第9期 2013年9月
    〈經筵講學對北宋經學的影響〉 姜鵬
    《史林》2013年第5期 2013年10月
    〈邇英、延義兩閣建置沿革考〉 璩小飛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2014年8月
    〈南宋經筵講讀方式概述〉 馬元元、任克寧
    《蘭臺世界》2015年第12期 2015年4月
    〈程伊川論經筵劄子義疏〉 姚中秋
    《政治思想史》2016年第1期 2016年3月
    〈經筵會講:一種中國本土的政治傳播儀式及其演變〉 朱鴻軍、季誠浩
    《現代傳播》2016年第10期 2016年10月
    〈宋代經筵官俸祿與待遇〉 田志光、楊國珍
    《宋史研究論叢》2016年第2期 2016年12月
    〈宋代經筵制度化與「帝王之學」的形成〉 夏福英
    《社會科學戰線》2017年第10期 2017年10月
    〈北宋經筵奏議的思想內涵及政治意義──以《宋朝諸臣奏議‧經筵》為例〉 武建雄
    《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2018年4月
    〈經筵概念及其制度源流商兌──帝學視野中的漢唐講經侍讀與宋代經筵〉 曾祥波
    《史學月刊》2019年第8期 2019年7月
    (三)其他類
    〈宋代正統論的形成背景及其內容──從史學史的觀點試探宋代史學之一〉 陳芳明
    《食貨月刊》第1卷第8期 1971年11月
    〈宋代官制探微〉 林瑞翰
    《臺大歷史學報》第2期 1975年6月
    〈宋高宗評──兼論殺岳飛〉 王德毅
    《臺大歷史學報》第17期 1992年12月
    〈概括的唐宋時代觀〉 〔日〕內藤湖南著 黃約瑟譯
    收錄於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
    〈剛健有為:儒家文化的精神實質〉 盛國軍、王汝霞
    《理論與現代化》1997年第2期 1997年2月

    〈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力作:讀《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陳蘇鎮
    《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1998年1月
    〈論宋理宗的「能」與「庸」〉 胡昭曦
    《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998年2月
    〈宋代氣候變遷與王安石變法始末〉 徐勝一、蕭偉樂
    收錄於《跨世紀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中國地理學會 1998年
    〈濟王之死與晚宋政局〉 張金嶺
    《宋史研究論文集》第10輯 2002年8月
    〈君子與容禮──儒家容禮述義〉 彭美玲
    收錄於葉國良等《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台北 大安出版社
    2004年
    〈宋代的監當官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雷家聖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1期 2005年12月
    〈先秦威儀觀探論〉 王仁祥
    《興大歷史學報》第17期 2006年6月
    〈論《周易》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剛健之美〉 侯艷榮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2008年3月
    〈論張栻德治思想〉 何英旋、呂錫琛
    《船山學刊》2008年第2期 2008年4月
    〈宋代雕版印刷之政教指向──印刷傳媒之控制研究〉 張高評
    《成大中文學報》第20期 2008年4月
    〈閩士第一相──章得象〉 張先強
    《福建鄉土》2008年4期 2008年8月
    〈論《周易》中的剛健自強思想及現實意義〉 武兆芳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人文論壇)》2009年第16期 2009年6月
    〈從身體感論中國古代君子之「威」〉 丁亮
    《考古人類學刊》第74期 2011年6月
    〈宋代勳級制度初探〉 林煌達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2期 2012年12月
    〈堯、舜之道:楊時呈獻宋帝安邦之方略〉 朱雪芳、唐厚裕
    《船山學刊》2013年第3期 2013年7月
    〈史浩《尚書講義》思想研究〉 陳良中
    《歷史文獻研究》第33輯 2014年6月
    〈轉機的錯失──南宋理宗即位與政局的紛擾〉 方震華
    《臺大歷史學報》第53期 2014年6月
    〈元上都的多元教育及其意義──以元上都扈從詩為主要材料的分析〉 楊富有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第9期 2014年9月
    〈南宋名臣張綱年譜〉 吳麗娜
    《廈大中文學報》2014年第1期 2014年10月
    〈宋儒的義理解經與書院講義〉 朱漢民、洪銀香
    《中國哲學史》2014年第4期 2014年11月
    〈《詩經》威儀說〉 朱金發
    《中州學刊》2017年第5期 2017年5月
    〈《詩經》威儀觀探究〉 倪富靜、楊育強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2017年9月
    〈品貌與人格:《詩經》「威儀」政治話語研究〉 石超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0期 2017年12月
    〈宋理宗繼位問題再探──以趙竑與史彌遠之矛盾為中心〉 李超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20年第2期 2020年3月
    〈論章得象詩歌的藝術特徵及成因〉 胡悅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 2020年6月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31515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1504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074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50401.pdf2463KbAdobe PDF2342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