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96694      Online Users : 9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644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446


    Title: 朱子《論語》注中的二程經說研究:文獻引錄與思想比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Zhu Xi`s thoughts on Cheng Broth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alects"
    Authors: 張育豪
    Chang, Yu-Hao
    Contributors: 車行健
    Che, Shing-Jian
    張育豪
    Chang, Yu-Hao
    Keywords: 朱熹
    論語集注
    論語精義
    程子曰
    明道語
    伊川語
    文獻
    思想
    Zhu Xi
    Confucian Analects Collective Commentaries
    Confucian Analects Jing Yi
    Cheng Zi yue
    Ming Dao yu
    Yi Chuan yu
    Literature
    Thought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8-04 15:30:54 (UTC+8)
    Abstract: 本文透過分析朱子在注解時所徵引二程語錄之情形,釐清朱子與二程的思想關係。儘管朱子自述其思想與伊川大體相合,然不表示與明道有所相背。所謂相合,即思想之間有所連結、相通;所謂相背,即思想之間有所分歧、矛盾。在朱子的注解當中,所徵引的二程之說並非全然地引錄二程語錄文獻,顯示朱子對於二程語錄文獻乃是有所選擇,故朱子在選擇二程語錄文獻的同時,實已反映了朱子對於二程思想的繼承與捨棄,對待伊川如此,對待明道亦然。若欲釐清朱子與二程的思想關係,注解的徵引情形絕對是一大線索。本文欲藉著朱子的《論語精義》與《論語集注》二書作為研究主軸,其因乃是二書反映出朱子徵引二程語錄之揀別進程,故本文以二書來分析朱子對於二程語錄之徵引與捨棄,從中探索思想之異同。若能如是觀察,便能明白朱子上溯二程之學所歷經之過程,進而理出朱子對於二程思想的承繼關係。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談論研究朱子與二程的思想關係之動機與目的,並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希冀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不同的見解,以及說明本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將探討主軸定於朱子與二程同樣極為看重之《論語》。
    第二章討論朱子在注解《論語》時所徵引的二程語錄之情形。《論語精義》作為《論語集注》的文獻收錄前置作業,朱子收錄了有關二程說解《論語》之文獻,按照《論語》各篇章而排列。看似純粹文獻的整理,實際上已有朱子的分判,其中的二程語並非二程語錄的起初樣貌。因此本章先行釐清《論語精義》的明道語與伊川語,還原成起初樣貌,再梳理明道與伊川說解《論語》的不同處,最後整理《論語集注》徵引二程語錄之情形。
    第三章討論朱子與二程的思想異同。本章分為二個階段,先透過明道與伊川對於《論語》的說解分析二程之間的思想異同,再透過《論語精義》到《論語集注》所呈現的朱子徵引二程語情形,以及朱子徵引之後所提出的觀點,辨析朱子與二程的思想異同,釐清朱子與二程的思想關係。
    第四章說明朱子在對二程思想的繼承與捨棄之同時,實有著「文獻」與「思想」之間的衝突,從《論語精義》的「二程分說」到《論語集注》的「程子曰」來看,反映了朱子對待二程思想的歷程,其實亦是朱子思想先行的展現。而今學界亦有文獻先行與思想先行的學術視角之異,各自又有理出各自的系統,即為「文獻」與「思想」的辯證關係。
    第五章為結論,朱子對待二程思想有著「文獻」與「思想」的辯證關係,以及朱子徵引二程語並非全部徵引,而是各自有所選擇,由此再度審視朱子與二程的思想關係,使得程、朱理學之內涵得以更加豐富。
    The study is based on Zhu Xi`s The Jing Yi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Collected Commentarie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The two books are used as the main axis of study to analyze Zhu Xi`s quotation and rejection of Cheng Brothers’ quota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his thinking.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ory discussion on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u Xi`s thought and Cheng Brothers’, and sets the main axis of the study on the Analects, which Zhu Xi and Cheng Brothers both valued.
    Chapter two discusses Zhu Xi`s quotation of Cheng Brothers’ quotations in his commentary on the Analects.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Zhu Xi and Cheng Brothers’ thought.
    Chapter four shows that while Zhu Xi inherited and abandoned Cheng Brothers’ thought, there was a conflict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ought.
    Chapter five concludes that Zhu Xi treats Cheng Brothers’ thought with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ought.
    Reference: 一、傳統文獻
    (漢)趙岐注,(魏)何晏集解:《孟子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十三經注疏》本。
    (梁)皇侃:《論語義疏》,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元)脫脫等:《宋史》,臺北市:洪氏出版社,1975年。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唐晏:《兩漢三國學案》,臺北市:世界書局,1967年。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
    王壽南編:《中國歷代思想家.現代》,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田浩:《朱熹的思維世界》,臺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2008年。
    田智忠:《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第一至三冊,臺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社,1996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上與下篇,臺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2003年。
    吳啟超:《朱子的窮理工夫論》,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呂思勉:《理學綱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李日章《宋明理學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
    李日章《程顥.程頤》,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社,1986年。
    杜保瑞:《南宋儒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車行健:《釋經以立論:漢代毛鄭《詩經》解經的思想探索》,臺北市:里仁書局,2011年。
    周予同:《中國經學史講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周天令:《朱子道德哲學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
    金春峰:《朱熹哲學思想》,臺北市:東大圖書出版社,1998年。
    金春峰:《馮友蘭哲學生命歷程》,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年。
    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市:水牛出版社,2012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方法論的檢討》,臺北市:水牛出版社,200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第一至三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唐君毅:《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
    柴文華:《馮友蘭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高荻華:《從鄭玄到朱熹:朱子《四書》詮釋的轉向》,臺北市:大安出版社,2015年。
    張永儁:《二程學管見》,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88年。
    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第一至二冊,臺北市:谷風出版社,1986年。
    張立文:《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1993年
    陳來:《朱熹哲學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0年。
    陳來:《宋明理學》,臺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2010年。
    陳國代:《文獻家朱熹:朱熹著述活動及其著作版本考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陳逢源:《「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市:政大出版社,2013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市,里仁出版社,2006年。
    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臺北市:巨流出版社,1993年。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陳榮捷:《朱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陳榮捷:《朱熹》,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90年。
    陳榮捷:《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
    陳榮捷:《新儒學論集》,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傅偉勳:《哲學:美國近年來的哲學研究與中國哲學重建問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3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社,1997年。
    彭耀光:《二程道學異同研究》,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
    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年。
    馮友蘭:《三松堂自序》,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
    馮友蘭:《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海:神州國光社,1931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至七冊,臺北市:藍燈出版社,1991年。
    馮炳奎等:《宋明理學研究論集》,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社,1983年。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一與二,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91年。
    黃俊傑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社,2004年。
    黃俊傑編:《史學方法論叢》,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楊儒賓:《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市:臺大出版社,2013年。
    楊儒賓:《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楊儒賓編:《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
    溫偉耀:《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董金裕:《朱熹學術考論》,臺北市:里仁書局出版社,2008年。
    董金裕:《宋儒風範》,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社,1979年。
    鄒永賢:《朱熹思想叢論》,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二版。
    趙振:《二程語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95年。
    劉樂恒:《伊川理學新論》,長沙:岳麓書社,2014年12月第一版。
    潘富恩、徐余慶:《程顥程頤理學思想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
    鄭吉雄編:《東亞視域中的近世儒學文獻與思想》,臺北市:臺大出版社,2005年。
    鄭臣:《內聖外王之道——實踐哲學視域內的二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錢穆:《孔子傳》,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87年。
    錢穆:《孔子與論語》,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74年。
    錢穆:《朱子新學案》第一至五冊,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8年。
    錢穆:《宋代理學三書隨劄》,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8年。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8年。
    錢穆:《論孟論文集》,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社,1981年。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市:東大出版社,2004年。
    龐萬里:《二程哲學體系》,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2年。
    顧頡剛編:《古史辨》,臺北市:藍燈出版社,1987年。
    [日]大槻信良:《朱子四書集註典據考》,臺北市:學生書局,1976年。
    [日]宇野哲人:《中國哲學概論》,王璧如譯,臺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社,1959年。
    [日]宇野哲人:《中國近世儒學史》,馬福辰譯,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
    [日]佐野公治:《四書學史的研究》,張文朝、莊兵譯,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2014年。
    [日]松川健二:《論語思想史》,林慶彰等譯,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2006年。
    [英]葛瑞漢(Angus Charles Graham):《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程德祥等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
    [法]呂格爾(Paul Ricoeur),林宏濤譯:《詮釋的衝突》,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美]孔恩(Thomas S. Kuhn)撰,王道還譯:《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89年。
    [美]霍爾特(Holt)著,伍仁益譯:《新實在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二)單篇論文
    王秋:〈牟宗三判定朱熹別子為宗標準的疏解與反思〉,《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第二期,第7-10頁。
    王興國:〈稱理而談:牟宗三哲學方法論概要〉,《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11月第六期,第97-110頁。
    付長珍:〈程頤境界哲學的理性之維——兼論二程境界的不同取向〉,《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第五期,第63-69頁。
    石力波:〈人心與天理的較量——《論語》朱熹注本與錢穆注本的比較〉,《合肥學院學報》第三十卷,2013年1月第一期,第9-14頁。
    任金麗、韓強:〈程顥、程頤哲學思想研究綜述〉,《國內哲學動態》,1984年7月第七期,第6-9頁。
    朱漢民:〈言.意.理——朱熹的《四書》詮釋方法:語言——文獻〉,《孔子研究》,2004年9月第五期,第73-80頁。
    朱漢民:〈經典詮釋與道統建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序說的道統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7月第四期,第33-40頁。
    朱漢民:〈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朱熹《四書集注》的思想信仰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9月第五期,第13-17頁。
    李之鑒:〈程顥程頤哲學異同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5月第二期,第5-10頁。
    李禹階:〈朱熹在思想主題上對程頤的發展〉,《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2月第二期,第27-33頁。
    李景林、楊靜:〈誠敬存養與格物窮理——二程人格修養學說敘論〉,《人文雜志》,2019年7月第七期,第67-75頁。
    李景林:〈二程心性論之異同與儒學精神〉,《中州學刊》,1991年6月第三期,第53-60頁。
    李敬峰:〈明體而達用與下學而上達——再論二程心性論思想的差異〉,《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3月第二期,第104-109頁。
    杜維明:〈儒學傳統的改建——錢穆《朱子新學案》評介〉,《孔子研究》,1987年4月第一期,第115-123頁。
    沈時凱:〈宋代理學的邏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考察文本〉,《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5月第三期,第3-9頁。
    肖永明,郭園蘭:〈朱熹對《論語》「克己」的詮釋:以理學體系建構為視角〉,《中國哲學史》,2018年5月第二期,第45-51頁。
    周光慶:〈朱熹《四書集注》語言詮釋方法論的建構與運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年6月第六期,第30-37頁。
    林啟屏:〈朱子讀書法與經典詮釋:一個信念分析的進路〉,《中正漢學研究》,2014年6月第二十三期,第1-23頁。
    金春峰:〈對朱熹哲學思想的重新認識——兼評馮友蘭、牟宗三解釋模式之扭曲〉,《學術月刊》,2011年6月第六期,第30-41頁。
    金誠:〈溫情與敬意:錢穆對朱子學之傳承〉,《朱子學研究》,2019年6月第一期,第150-160頁。
    唐明貴:〈《論語》詮釋與朱子理學體系的建立〉,《哲學與當今世界》,2017年9月第九期,第38-43頁。
    唐琳:〈朱熹易學的詮釋特色——兼論朱熹對程頤的批評〉,《孔子研究》,2015年6月第六期,第24-31頁。
    徐洪興:〈論二程思想之異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第五期,第64-71頁。
    袁德金:〈試論程顥程頤理氣說之異同〉,《中州學刊》,1984年3月第一期,第68-73頁。
    高建立:〈程朱「理一分殊」思想的方法論視角〉,《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11月第六期,第73-76頁。
    高建立:〈論程顥程頤宇宙觀之差異〉,《黃淮學刊》(社會科學版),1989年12月第四期,第10-14頁。
    屠承先:〈程顥、程頤本體功夫思想之比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10月第五期,第56-61頁。
    張雨、胡曉風:〈朱熹《論語集注》校勘商榷〉,《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5年9月第五期,第88-90頁。
    張凝:〈論牟宗三判定朱熹「別子為宗」的詮釋漏洞〉,《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47卷,2018年3月第二期,第77-84頁。
    畢景媛:〈經典詮釋之兩種定向與三種路徑的兼顧——以朱熹理學化《論語》詮釋為例〉,《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5月第三期,第158-164頁。
    陳代湘:〈牟宗三與錢穆朱子學研究主要差異述評〉,《朱子學刊》,2001年11月第00期,第368-379頁。
    陳代湘:〈論錢穆與牟宗三對朱子中和學說的研究〉,《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2月第一期,第97-100頁。
    陳勇:〈錢穆的朱子學研究〉,《宜賓學院學報》,2015年5月第五期,第1-9頁。
    陳逢源:〈歷史意識與義理詮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道統」觀為例〉,《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6月第三期,第1-17頁。
    陳榮灼:〈程伊川與朱子之基本分歧——希臘哲學的視點〉,《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13年7月第五十五期,第75-105頁。
    陸建猷:〈朱熹對經典文體與詮釋書體的高卓適別〉,《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5月第三期,第12-17頁。
    陸建猷:〈宋代《四書》學的多重觀念文化理性〉,《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5月第三期,第10-15頁。
    黃薈:〈從「視域融合」的視角來看朱熹對「四書」的解釋〉,《蘭州學刊》,2004年4月第二期,第55-56頁。
    楊向奎:〈程朱哲學思想之異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6月第三期,第7-11頁。
    楊浩:〈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句讀與義理之關係〉,《中外企業家》,2014年6月第六期,第261-263頁。
    楊浩:〈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體用的詮釋框架〉,《菏澤學院學報》,2014年3月第三期,第139-142頁。
    楊浩:〈經典解釋的層次性與向度性——以朱熹的四書解釋為例〉,《原道》,2017年12月第四期,第285-299頁。
    楊澤波:〈論牟宗三「以縱攝橫,融橫於縱」綜合思想的意義與不足〉,《東岳論叢》第24卷,2003年3月第二期,第60-64頁。
    蒙培元:〈朱熹是怎樣注釋「四書」的?——從方法的角度看〉,《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5月第五期,第19-26頁。
    趙振:〈朱熹與二程語錄的整理與編輯〉,《天中學刊》,2007年8月第四期,第119-122頁。
    劉克兵:〈朱熹知識論的建構與儒學知識論的內在發展〉,《文史博覽》,2013年9月第九期,第34-35頁。
    劉笑敢:〈從注釋到創構:兩種定向兩個標準——以朱熹《論語集注》為例〉,《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3月第二期,第90-102頁。
    劉笑敢:〈經典詮釋中的兩種內在定向及其外化——以王弼《老子注》與郭象《莊子注》為例〉,《中國文哲研究期刊》,2005年3月第二十六期,第287-319頁。
    劉樂恒:〈程頤性理說新詮——兼對牟宗三之程頤研究的省察〉,《現代哲學》,2013年5月第二期,第107-113頁。
    樂愛國:〈民國時期嵇文甫對朱熹與程顥思想異同之辨析——兼與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之比較〉,《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2月第二期,第12-15頁。
    樂愛國:〈民國時期錢穆的朱子學研究及其創新——從朱子心學入手〉,《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1月第一期,第33-39頁。
    樂愛國:〈朱熹:「集大成」還是「別子為宗」——以馮友蘭、牟宗三、錢穆的不同表述為中心〉,《社會科學家》,2015年12月第十二期,第13-17頁。
    樂愛國:〈唐君毅、牟宗三、錢穆對朱熹仁學的不同詮釋〉,《東岳論叢》,2016年8月第八期,第106-111頁。
    樂愛國:〈現代朱子學研究評述——以馮友蘭、唐君毅、牟宗三、錢穆為中心〉,《桂海論叢》,2016年7月第四期,第30-39頁。
    樂愛國:〈馮友蘭、錢穆對朱熹心性論的不同詮釋及其學術衝突〉,《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6年11月第六期,第68-73頁。
    樂愛國:〈錢穆、牟宗三對於朱熹「心統性情」的不同詮釋,《河北學刊》,2015年3月第二期,第8-12頁。
    蔡方鹿:〈朱熹經學與宋學〉,《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9月第五期,第56-60頁。
    蔡方鹿:〈朱熹對宋代易學的發展——兼論朱熹、程頤易學思想之異同〉,《周易研究》,2001年11月第四期,第37-47頁。
    盧連章:〈程顥程頤哲學思想異同論〉,《中州學刊》,1982年5月第二期,第54-59頁。
    戴兆國、耿芳朝:〈從《大學章句》引注考看朱熹經典解釋學的特點〉,《東岳論叢》,2015年1月第一期,第107-110頁。
    羅小如:〈朱熹《論語集注》與何晏《論語集解》之比較〉,《龍岩師專學報》,2004年10月第五期,第92-95頁。
    (三)學位論文
    丁慧:《二程哲學本體論異同辨析》,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石力波:《錢穆的朱子學研究》,西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李美惠:《朱熹道統論之研究──以四書學為核心而展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武娟:《從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看朱熹注「四書」》,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祁秋艷:《《朱子語類》之《論語》觀研究》,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徐明:《朱熹《論語集注》研究》,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耿芳朝:《朱熹經典詮釋學研究——以《論語集注》為中心》,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張文瀚:《《二程遺書》倫理思想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張卓:《朱熹注釋《論語》之考察——以《論語集注》的形成為中心》,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陳秀絨:《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對孝的詮釋與影響》,臺北市立大學博士論文,2019年。
    劉和超:《二程理學境界觀研究》,西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劉德印:《二程修養工夫論差異之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鍾彩鈞:《二程聖人之學研究》,臺灣大學博士論文,1990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71510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100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125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601.pdf5312KbAdobe PDF228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