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600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5/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87348      線上人數 : 8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001


    題名: 癌症病童情緒表達之個案研究:藝術創造媒材的運用
    A case study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the use of artistic creative media.
    作者: 黃瑩超
    Huang, Ying-Chao
    貢獻者: 楊佩榮
    黃瑩超
    Huang, Ying-Chao
    關鍵詞: 藝術媒材創作
    癌症病童
    情緒表達
    artistic media creation
    cancer children
    emotional expression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07-01 20:43:20 (UTC+8)
    摘要: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探討癌症病童於藝術媒材創作過程如何運用創作表達情緒,並透過本論文的藝術方案,瞭解癌症病童在面對病情的心態,包含疾病本身及疾病對身體、生活、人際等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個案對象為研究者所在家鄉,遼寧省東港市育才社區居住的兩位癌症病童,活動過程以單元主題的形式自由創作,進行為期八週,每週一次,每次40-50分鐘的藝術媒材創作的單元活動,並於個案完成作品後針對創作內容與情緒表達連結進行討論,以觀察記錄表作為資料進行分析,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藝術媒材創作能夠創造安全環境連結個案內外在世界。
    二、藝術媒材創作能夠觸發語言表達能力、深化情緒表達與宣洩。
    三、藝術媒材創作活動有利於提升自主性與自我認知。
    四、互動關係也是藝術媒材創作過程的關鍵。

    根據上述結論進行探討,針對藝術媒材創作應用於中國大陸癌症病童情緒表達發展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Absc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children with cancer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rough cre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rtistic media cre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ity of children with cancer in the face of the illness, including the disease itself and the impact of the disease on their body, lif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artistic scheme of this paper. Therefore,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Case object for the researchers in hometown, donggang, liaoning province yucai two residential community of cancer patients, free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unit theme creation, for eight weeks, once a week, 40 to 50 minutes of art media creation unit activities, and in case after finishing the work in view of the content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discussed through,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record tabl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media can create a safe environment connect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orld of a case.
    2.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media can trigger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deepe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atharsis.
    3.Artistic media material creation activities a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autonomy and self-awareness.
    4.Interaction is also the key to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art media.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rtistic med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水秋(2018)。兒童癌症病患及其父母的心理調適研究——以上海市兒童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大學,上海市。
    王玉(2015)。繪畫治療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應用與反思。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16,12-14。
    王怡卜(2019)。表達性藝術治療介入自閉症兒童興趣培養的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市。
    王波(2016)。藝術治療小組工作在晚期癌症患者家屬減壓中的運用——以寧養服務項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瀋陽師範大學,瀋陽市。
    王芳、李彬彬(2017)。繪畫對多動症兒童干預的效用分析,中國特殊教育,03,59-64。
    王春麗(2018)。團體繪畫藝術治療在智力障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南師範大學,昆明市。
    王楠(2019)。基於繪畫治療的自閉症兒童情緒表達輔導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南大學,重慶市。
    王資惠(2013)。探討癌症兒童學習適應之現況與影響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系,臺北市。
    冉華(2012)。兒童世界的工作原則——基於個案研究法的探討。劍南文學(經典教苑),08,252-253。
    左勤(2018)。表達性媒材在兒童青少年咨詢輔導中的運用。中國社會工作,21,13。
    田宜禾、吳菁、張蕾、仇曉燕、儲靜(2021)。自我表露團體幹預療法國內外研究進展及啟示。醫學與哲學,03,37-40+76。
    田豔珍(2011)。信息和情感支持對急性白血病兒童家屬家庭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南大學,長沙市。
    石林(2017)。全人照護管理模式在改善青春期白血病兒童生存質量中的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市。
    朱眉華、文軍(2006)。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朱惠瓊(譯)(2013)。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原作者:Cathy A. Malchiodi)。 臺北市: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年:2012)
    艾智慧、楊慧、侯桂軍(2015)。兒童白血病患者化療過程中行為特征及應對方式。現代腫瘤醫學,23(12),1722-1724。
    何正雲(2007)。團體藝術治療方案對單親兒童情緒能力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靜、蔣明全(2009)。繪畫藝術治療在中國發展的介紹。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15(02),75-76。
    余璐、莫霖、李霞、張萍、劉洋(2020)。青少年癌癥患兒心理危機預警幹預的研究進展。當代護士(上旬刊),27(04),10-13。
    吳艾霓(2013)。一位罹癌學齡兒童的居家藝術治療歷程分析: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學系,臺北市。
    吳佳璇(2001)。癌症病患及家屬之心理反應與適應。臺灣醫學,5(4),423-428。
    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吳玫、朱文博(2017)。符號策略與對外傳播:一個基於主題分析法的案例。對外傳播,06,34-36。
    吳郁儒(2019)藝術治療對情緒障礙兒童介入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吳碩琳(2013)。藝術治療對身心障礙兒童情緒與社會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呂素貞(2007)。表達性藝術治療工作坊研習手冊。主辦學校:臺中教育大學。
    李小紅(2011)。行為導向藝術治療干預多動症兒童課堂干擾行為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南大學,重慶市。
    李月圓(2014)。白血病患兒及其家庭需求分析與社會支持狀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北京市。
    李長吉、金單萍(2011)。個案研究法研究評述。常州工學院學報,29(6),107-111。
    李荏芸(2016)。青少年面對親人癌逝之心理復原歷程:藝術治療創作取向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梅花、趙小琴(2008)。藝術治療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應對能力中的運用。贛南醫學院學報,04,584-585。
    李甦、李曉慶(2005)。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北京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李順利(2018)。兒童繪畫治療的作用機制。藝術科技,11,25+35。
    李嘉薇、嚴春霞(2015)。美術治療應用於ADHD兒童問題行為的相關研究,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教師版),29。
    杜立婕、翟松(2018)。繪本閱讀對患病兒童情緒社會性的影響研究——基於上海Y醫院醫務社會工作經驗。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05),53-64。
    杜宜真(2016)。藝術治療作為情緒困擾兒童輔導媒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沈亦錡(2009)。受虐兒童在藝術治療團體中情緒經驗轉化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健(2016)。試論舞蹈治療對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的作用。北京舞蹈學院學報,01,85-89。
    周遠屹(2017)。繪畫在兒童心理治療中的現實價值。衡陽師範學院學報,38(4),110-113。
    季華薇(2011)。詮釋美術教育生成的兒童心理危機幹預功能。東南西北教育觀察,07,13-39。
    易紅、王祝康(2013)。繪畫藝術治療在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的應用。山東圖書館學刊:讀者工作,02,72-80。
    林佩璇(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邱澤奇(2005)。社會研究方法。北京市:北京華夏。
    邱寶慧(2010)。藝術治療師的看見。張老師月刊,389,80-84。
    金傅珩(2018)。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運用藝術於治療中的理論框架(原作者:Lisa D. Hinz)。臺北市市:洪葉文化。
    金環、熊莉娟、胡莉萍(2011)。積極藝術治療對老年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護理學雜誌,26(15),67-69。
    侯宜君(2008)。尋訪秘密花園:亞斯伯格症兒童藝術治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侯艷芹、張淑敏、汪啟榮、 楊陽(2016)。大學生自我表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 科教文匯(下旬刊),11,129-131。
    姜歡笑(2011)。美術治療在兒童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長春市。
    洪也婷(2014)。表達性藝術治療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行為問題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洪麗真、葉昭幸(2000)。癌症青少年生活經驗之探討。長庚護理 ,11(3),14-23。
    胡慧芳(2018)。正念認知療法在癌症患者中的應用。中華團體心理治療,24(2),45-50。
    郁秀珊(2006)。藝術活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及藝術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
    倪婷、胡冰霜(2012)。近十年藝術治療在中國的應用情況及發展趨勢。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3(3),92-97。
    唐光榆(2018)。視覺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應用在床邊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某兒童醫院之癌症病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臺北市。
    徐庭蘭、許芷菀(2008)。團體黏土活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不專注行爲改變之個案研究。藝術學報:表演類(革新版),83,237-259。
    徐培晨(2010)。兒童災後心理創傷治療的藝術支持方法:以繪畫療法為核心。藝術百家,26,258-260。
    徐惠鈺(2011)。繪本運用在身體病弱兒童之生命教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徐惠鈺(2011)。繪本運用在身體病弱兒童之生命教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屏東縣。
    馬美容、王晶洋(2012)。心理學視角下的藝術治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12,34-35。
    馬琛(2016)。學齡前自閉症兒童藝術治療的干預案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美術學院,北京市。
    崔粼(2017)。自我表露干預對惡性腫瘤患兒婦女創傷後成長的效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吉林大學,長春市。
    張媛媛(2008)。表達性藝術治療融入課程教學改善自閉症兒童問題行為及情感特質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藝術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萍、莫霖、李霞、黃先巧(2018)。認知行為療法對癌癥化療患兒心理彈性及負性情緒的影響。護理學雜誌,33(13),60-64。
    張楚雲(2019)。社會工作介入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壓力的實務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上海市。
    張瑞瑞(2017)。繪本創作可用藝術媒材的多樣性研究。大眾文藝,18,104-105。
    張夢中(2020)。案例研究方法論。中國行政管理,01,43-46。
    張聲遠(1996)。個案研究法簡介。少年兒童研究,01,39-40。
    梁兵(2013)。繪畫療法在兒童車禍心理創傷治療中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春工業大學,長春市。
    梁淑媛、丁熙安、李慧貞、盧玉嬴、高聖惠(2014)。疼痛對癌症病人的情緒衝擊。健康科技期刊,2(1),20-37。
    梅卉(2019)。藝術治療理論在低年級中重度智障美術課堂中的運用。天津教育,20,8-9。
    畢麗君、余莉莎、鄒紅、李利軍(2020)。自我表露幹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後心理負擔、認知程度及應對方式的影響。齊魯護理雜誌,24,39-142。
    莊永毓、林青蓉、楊翠雲、靳燕芬、王碧華(2013)。癌症病人的憂鬱症。臺灣醫學,17(2),155-162。
    莫霖、唐艷、黃小燕(2012)。惡性腫瘤兒童社會生活能力調查。第三軍醫大學報,34(18),1912-1914。
    許家芬(2014)。憂慮傾向兒童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歷程之經歷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郭淑惠,陳雁白,黃傅永(2020)。國小輔導教師接受藝術治療培訓方案期間運用藝術媒材於兒童輔導之經驗探究。中華輔導與資訊商報,57,51-83。
    郭惠貞、尹順君(2016)。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於一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青少年無望感之護理經驗。榮總護理,33(4),425- 433。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
    陳宣蓉(2003)。音樂治療活動應用於智能障礙兒童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進(2018)。精神護理幹預對緩解青少年癌癥患者心理焦慮的療效。廣東醫學,39(05),797-799。
    陳雲(2020)。過敏性紫癜患兒父母自我表露與創傷後成長的關系研究。全科護理,28,3885-3887。
    陳曉梅(2019)。藝術治療中藝術媒材的應用對自閉症兒童的影響分析——以超輕粘土為例。教育研究,2(9),115-116。
    陸宏鋼,林展(2007)。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范式的新轉向。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93-97。
    陸雅青(1995)。藝術治療在過動兒治療的應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 91-116。
    陸雅青(2000)。藝術治療團體治療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臺北市:五南。
    陸雅青(2016)。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第四版)。臺北市:心理。
    傅娟芬(2005)。治療取向的繪畫活動對國小情緒障礙兒童的輔導成效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項海林(2016)。腦癱兒童美術治療課程的實踐與思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蘇州大學,蘇州市。
    黃媛(2019)。自閉症兒童繪畫藝術治療,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3,86-88。
    黃傳永、楊雅鈞(2018)。運用藝術治療在學齡期白血病病童住院適應的影響歷程。健康科技期刊,4(2),35-53。
    黃麗、楊延忠(2002)。社會支持:腫瘤護理中值得重視的一種理念和方法。中華雜誌護理,37(8),631-633。
    塗辜馨儀、蔡榮美、吳妙(2017)。運用紐曼模式於幼兒期癌症復發病童之護理經驗。馬偕護理,1(11),92-102。
    楊兆平(2003)。常見的兒童癌症及其治療效果。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訓,81,5-10。
    楊婷馨、陳秀蓉、吳幸娟(2011)。一名白血病青少女身體心像改變及因應之探討。長庚護理,22(4),547-555。
    葉紀妤、謝碧玲(2011)。癌症患者情緒適應指標與重大壓力因應與情緒雙軌模式研究。臨床心理學刊,5(1)。
    葉增傑、梁木子、武鳳震、邱鴻鐘(2017)。藝術療法在腫瘤患兒中應用的研究進展。現代臨床護理,16(8),77-81。
    賈萍(2016)。兒童青少年心理創傷治療總訴。傳承,03,110-111。
    廖梅如(2015)。運用藝術治療提升國中高關懷學生幸福感與自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洋(2016)。維持治療期白血病兒童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市。
    劉淑霞(2011)。藝術治療對提升智障兒童交往能力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山東藝術學院,濟南市。
    潘芊如(2012)。中國藝術治療發展初探。讀者欣賞(理論版),01,86-88。
    潘蘇東、白芸(2002)。作為「質的研究」方法之一的個案研究法的發展。全球教育展望,31(8),62-64。
    蔡文哲(2001)。兒童癌症的社會心理問題。台灣醫學,5(4),440-443。
    蔡幸芬(2010)。「行動兒童藝術館」學習系統之設計與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
    鄭美玲、陳彰惠、周汎澔(2000)。青少年癌症患者的住院經驗。護理研究,8(1),97-110。
    魯昕瞳(2016)。康復期癌症患者負性情緒調節的社會工作介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春工業大學,長春市。
    賴念華(譯)(2015)。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原作者:Marian Liebmann)。臺北市: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2013)
    戴月明、楊斯年(2019)。癌症病人之創傷後壓力症、憂鬱及自殺風險。源達護理,13(2),5-7。
    謝小葉(2012)。心理干預在癌症患者並合焦慮和抑鬱護理中的應用。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33(9),1253-1254。
    謝岩岩(2013)。自閉症兒童繪畫藝術療法干預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南大學教育學系,南京市。
    謝淑娟、陳季員(2000)。應用繪畫來探討一位學齡期兒童住院經驗的知覺。護理雜誌,47(3),41-51。
    邊誌明、龐楠、鄧偉、劉文冉、馬戀果(2015)。繪畫治療對福利院兒童心理創傷恢復的影響。課程教育研究,10,197。
    蘇秀(2010)。情感支持對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7(17),30-32。
    龔西、吳禕哲、張俊強(2016)。人本主義取向的社會工作在留守兒童中的運用分析。山西青年,08,84。

    英文部分
    Jemal, A., Siegel, R., Ward, E.(2006).Cancer statistics, A cancer journalf or clinicians, 56(2),106-130.
    Kaatsch, P.(2010).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cancer,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36(4), 277-285.
    Fayed, N., Schiariti, V., Bostan, C., Cieza, A., & Klassen, A.(2011). Health status and QOL in- struments used in childhood cancer research: Deciphering conceptual content using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s,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8), 1247-1258.
    Kohler, K. H., & Richard, C. E.(2014). Jean Piaget,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id.
Judith Aron Rubin.(2001). 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theory and technique, New York: Brunner-Routledge.
    Patenaude, A. F., & Kupst, M. J.(2005).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Pediatric Cancer, Jou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30(1), 9-27.
    Lackner, H., Benesch, M., Schagerl, S., Kerbl, R., Schwinger, W., & Urban, C. (2000).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late effects after childhood cancer therapy with a follow-up over 9 years, Europe- 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159(10), 750-758.
    Rubin ,J.A(1984). The art of art therapy, Levittown ,PA :Taylor & Francis.
    Lachman-Chaplin(2001). 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theory and technique,Brunner-Routledge.
    Yi, J., Kim, M. A., & Tian, T.(2014). Perceived long- term and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after cancer: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 hood cancer in Korea, European Journal of On- cology Nursing, 18(2), 145-150.
    Taylor, N., Absolom, K., Snowden, J., & Eiser, C.(2012). Need for psychological follow-up among young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 cer,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 21(1), 52-58.
    Larouche, S., & Chin-Peuckert, L.(2006).Changes in body images experienced by adolescents with cancer, Journal of Pediatric Oncology Nursing 23(4),200-209.
    Kelly, P.K., & Hooke, M.C.(2004). A cancer source book for nurses In C. G. Varricchio, T. B. Ades, P. S. Hinds & M. Pierce (Eds.), Pediatric symptoms and responses , Boston: Jones and Barlett.
    Pendley, J.S., Dahlquist, L.M., &Dreyer, Z.(1997). Body image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adolescent cancer survivors,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2(1),29.
    Rollins, J.A.(2005). Tell me about it: drawing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 Journal of Pediatric Oncology Nursing, 22 (4), 203-221.
    Monti. D.A., & Peterson.C., et al.(2006).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indfulness-based art therapy for women with cancer, Psychology, 15(5),363-373.
    Deichet, N.T., Fekete, E.M., Boarts, J.M., et al.(2008). Emotional support and affect: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 behaviors and active coping efforts in men living with HIV, AIDS Behavior, 12,139-145.
    Abrams, A.N.,Hazen, E.P.,& Penson, R.T.(2007).Psychosocial issues in adolescents with cancer,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33(7),622-630.
    Walsh, K.S., Paltin, I., et al.(2015). Everyday executive function in standard-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urvivors, Child Neuropsychology,21(1),78-89.
    Raymond-Speden, E., Tripp, G., Lawrence, B. & Holdaway, D.(2000). Intellectual, neuropsychological,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leukemia,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5(2), 59-68.
    Magill, L., Levin, T., & Spodek, L.(2008). One- session music therapy and CBT for critic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Psychiatric Services, 59(10), 1216.
    Nan KJ., Wei YC., Zhon FL, et.al(2004). Effect of depression on parameters of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World Gastroen terol,15, 268-272.
    Abrams, A.N., Hazen, E. P., &Penson, R. T.(2007). Psychosocial issues in adolescents with cancer,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33(7), 0-630.
    Shama, W., & Lucchetta, S.(2007). Psychosocial issues of the adolescent cancer pati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enage outreach program (top),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Oncology, 25(3), 99-11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107264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264019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526
    顯示於類別:[社會工作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01901.pdf273071KbAdobe PDF25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