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4066
|
Title: | 從「男寵」到「情外」:明末清初對於「男色」的認識 From Catamites to Male Love: the Perceptions of Male Homoerot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Authors: | 吳宥緯 Wu, You-Wei |
Contributors: | 楊瑞松 Yang, Sui-Sung 吳宥緯 Wu, You-Wei |
Keywords: | 男色 少艾 小官 《豔異編‧男寵部》 《情史類略‧情外類》 Male homoeroticism Shao’ai Xiaoguan The Volume of Catamites of The Sensual and the Strange The Anthology of Male Love of The Archive of Love |
Date: | 2021 |
Issue Date: | 2021-03-02 14:28:00 (UTC+8) |
Abstract: | 本論文關心明末清初的「男色」概念,藉由分析王世貞《豔異編‧男寵部》與馮夢龍《情史類略‧情外類》,探討明末清初對於「男色」的認識。 本論文首先考察男色對於日常生活的滲透,其影響反映在兩方面:「少艾」的「情色化」與「小官」的「男色化」。原本解為「年少美好」的「少艾」,在男色風靡的影下之下,明末清初的學者們將「少艾」與「男色」連結。此外,隨著男風盛行,日常生活中對於年輕男性的稱呼──「小官」,也逐漸帶有「男色」的意味,甚至開始指稱賣淫的男性。 明末清初男色風靡,使得文人在編輯文言小說集的時候,也將「男色」放入了他們的知識分類裡,《豔異編》以「豔」為主題,專闢〈男寵部〉,整理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男色」故事;《情史類略》在《豔異編‧男寵部》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將「男色」故事延伸到當代,並且以「情」為標準分類,專闢〈情外類〉卷。本文將分析這《豔異編‧男寵部》與《情史類略‧情外類》所呈現的「男色」概念,以及這兩部文言小說之間的關係。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male homoerotic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with analyses of The Volume of Catamites of The Sensual and the Strange (豔異編男寵部) and The Anthology of Male Love of The Archive of Love (情史類略情外類). Male homoeroticism prevaile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ermeating into the thoughts and daily life of the contemporaries, which were embodied by the male-eroticization of the term Shao’ai (少艾) and the eroticization of the title for male youth Xiaoguan (小官), respectively. The Volume of Catamites of The Sensual and the Strange and The Anthology of Male Love of The Archive of Love were produced in such contex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es of the concepts of male homoeroticism in both of the two compila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
Reference: |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1. 天然痴叟,弦聲等校,《石點頭》,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清同仁堂刊本。 2. 孔穎達注,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禮記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3. 孔穎達注,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禮記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4. 孔穎達注,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禮記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5. 王世貞編,《豔異編》,收入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叢刊初編》,臺北市:天一出版社,1985。 6. 司馬遷撰,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 7. 左丘明傳,杜預注,孔穎達疏,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左傳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8. 永瑢等編撰,《四庫全書總目題要》,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33 9. 朱熹,《楚辭集註》,收入《叢書集成初編》,349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指海本。 10. 朱熹,《點校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6。 11.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明代傳記叢刊》第八冊,臺北市:明文書局,1991。 12. 西湖漁隱主人著,李燁、馬嘉陵校點,《歡喜冤家》,收入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三輯第4卷,成都市:巴蜀書社,1999。 13. 何晏注,邢昺疏,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論語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14. 吳則虞編著,《晏子春秋》,北京市:中華書局,1962。 15.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 16. 李東陽等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臺北市:國風出版社,1963。 17. 李詡撰,魏連科點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市:中華書局,1982。 18. 沈約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卷三十四,〈五行五〉,臺北市:鼎文書局,1979。 19.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59。 20. 屈原著,王逸注,《楚辭章句》,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066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6。 21. 屈原著,洪興祖注,《楚辭補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066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6。 22. 段玉裁,《段氏說文解字注》,台北市,宏業書局,1969。 23.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87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6),卷13,〈九流緒論下。 24. 范曄撰,李賢等注,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後漢書》,臺北市 : 鼎文書局,1980。 25. 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臺北市:三民書局,1993。 26. 孫奕,《履齋示兒編》(收入《叢書集成初編》,349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知不足齋叢書本。 27. 徐應秋,《玉芝堂談薈》,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集子部880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6。 28. 班固著,楊家駱主編《漢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86。 29. 班固著,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86。 30. 笑笑生著,《繡像金瓶梅詞話》,臺北市:雪山圖書有限公司,1993。 31. 袁枚,《隨園隨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48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嘉慶戊辰年刻本,小倉山房藏版。 32. 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清武英殿本。 33. 梁昭明太子撰,〔唐〕李善註,〔唐〕呂延濟等註,《六臣註文選》卷50,臺北市:臺灣商務,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00冊,1965,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宋刊本。 34. 陳士元,《孟子雜記》 (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初編》,1597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湖北叢書本。 35. 陳耀文,《經典稽疑》,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179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6。 36. 程大昌,《考古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379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6。 37. 馮夢龍編,《情史類略》,收入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叢刊初編》,臺北市:天一出版社,1985。 38. 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臺北市:三民書局,1983。馮夢龍編撰,楊家駱編,《喻世明言》,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 39. 黃生,《義府》(收入《叢書集成初編》,349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指海本。 40. 趙岐注,孫奭撰,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孟子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41. 劉向,《戰國策》,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2. 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3. 醉竹居士編,《龍陽逸史》,收入陳慶浩、王桂秋主編《思無邪匯寶》,第5冊,臺北市:大英百科公司,1994,據明刊本校訂。 44. 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釵》,收入陳慶浩、王桂秋主編《思無邪匯寶》,第6冊,臺北市:大英百科公司,1995,據明刊本校訂。 45. 醉西湖心月主人,《宜春香質》,收入陳慶浩、王桂秋主編《思無邪匯寶》,第7冊,臺北市:大英百科公司,1994。 46. 閻若璩,《四書釋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70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嘉慶丙子秋梅楊海□堂刊板。 47. 謝肇淛,《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1971,萬曆36年刊。 48. 魏收撰,楊家駱主編,《魏書》,臺北市 : 鼎文書局,1980。 49. 羅願,《爾雅翼》 (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716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清嘉慶張海鵬學津討源本。 50. 顧大韶,《炳燭齋隨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33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
二、 專著 (一) 中文專書 1. 小明雄《中國同性愛史錄》,香港:粉紅三角出版社,1997。 2. 王書奴著,《中國娼妓史》,臺北縣,代表作國際圖書,2006。 3. 矛峰,《同性戀文學史》,臺北市:漢忠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4. 合山究著,蕭燕婉譯,《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7。 5. 桑梓蘭,王晴鋒譯,《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女同性戀愛欲》,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出版:臺大發行,2014。譯自Tze-lan D Sang, The emerging lesbian: Female same-sex desire in modern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6.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7. 呂世浩,《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8. 余英時著,《歷史與思想》,臺北市:聯經出版,2014。 9. 孫宜康等著,王國軍等譯,《劍橋中國文學史》,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6。 10. 金源熙,《《情史》故事源流考述》,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11。 11.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2. 張在舟《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13.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市:上海藝文出版社,2000。 14.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中華書局,2010。 15.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市:麥田,1996。 16. 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著,《經學通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 17.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0。 18. 陸澹安編,《小說詞語匯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二) 外文專書 1. 大木康著,《馮夢龍と明末俗文學》,東京:汲古書院,2008。 2. Hinsch, Bret. Passions of the Cut Sleeve: the Male Homosexual Tradition in China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3. Song, Geng. The Fragile Scholar: Power and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4. Vitiello, Giovanni.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icago,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 5. Louie, Kam. Theorising Chinese Masculinity: Society and Gender in China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6. Huang, Martin W. Negotiating Masculinit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7. Sommer. Matthew.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2000.
三、 論文 (一) 研究論文 1. 王振忠,〈契兄、契弟、契友、契子──《孫八救人得福》的歷史民俗背景解讀〉,《漢學研究》18:1(2000),頁163-185。 2. 林麗月,〈晚明的「服妖」議論及其性別意涵〉,收入王成勉主編,《明清文化史新論》,臺北市:文津, 2000,頁143-173。 3. 宋耕,〈從《情史‧情外》看「情」的本質〉,收入在辜美高,黃霖主編,《明代小說面面觀 : 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市:學林出版:新華書店發行,2002,頁330-353。 4. 大塚秀高著,謝碧霞譯,〈明代後期文言小說刊行概況下〉,《書目季刊》19:3 (1985),頁34-51。 5. 姜亮夫,〈幼艾〉,《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982),頁51-52。 6. 黃楨,〈中書省與〈佞幸傳〉──南朝正史佞幸傳書寫的制度背景〉,《中國研究》4(2018),頁77-94。
(二) 外文論文 1. Furth, Charlotte. “Androgynous Male and Deficient Females: Biology and Gender Boundaries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9:2(1998): pp.1-31.
(三) 學位論文 1. 王愛華著,《《豔異編》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 馬家融,《觀情:《情史類略》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 3.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4. 邱韶瑩,《馮夢龍《情史類略》研究》,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5. 賴淑娟,《《龍陽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6. 蔣淑婷,《馮夢龍的情教觀──以《情史》為中心的考察》,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115301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3011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100377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301101.pdf | | 4428Kb | Adobe PDF2 | 985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