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243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5/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53642      在线人数 : 8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2439


    题名: 新聞即時化下金融業媒體公關人員與報社記者之互動態樣
    Interactions between Corporate Media Relations Personnel in Taiwan’s Financial Industry and Journalists under the Trend of Real-Time News
    作者: 方心怡
    Fang, Hsin-Yi
    贡献者: 鄭怡卉
    方心怡
    Fang, Hsin-Yi
    关键词: 媒體公關
    報社記者
    新聞即時化
    社會交換論
    權力關係論
    Media Relations
    Journalist
    Real-time news
    Social Exchange Theory
    Power Relations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11-03 11:26:23 (UTC+8)
    摘要: 全球媒體業近十年隨著傳播科技催化,新聞傳播方式全面翻新,尤其記者面對快速的新聞需求,與消息來源的互動產生質變,也影響了企業媒體公關的工作型態。本研究以台灣金融業為背景,從社會交換(Social Exchange Theory)與權力關係(Power Relations)的理論角度,探討新聞即時化下媒體公關人員與報社記者的互動,以及組織內外的權力態樣。

    本研究總共訪談了7位主跑金融業之報社記者與9位企業媒體公關人員,研究發現,企業媒體公關實務面對四大變遷: 1. 新聞呈現模式改變促使公關人員須更具專業知識協助記者深化內容;2. 公關人員與記者彼此互動更需具備耐心,相互體諒;3. 與記者的交換情境中,公關人員需更強化了即時諮詢功能;4. 公關人員地位提升,組織主動提供權力和資源以進行對外溝通,媒體公關擔任幕僚角色。

    由研究結果可見,現今媒體公關人員與記者之互動態樣仍呼應社會交換網絡主義之依賴、權力元素,兩者之關係也進入權力協同的情況,而面對媒體環境持續加速變化,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延伸觀察自媒體,以及AI發展對於媒體公關實務之影響。
    In the past decade, the media industry worldwide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which led to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ews for journalists and thus the work of media relations for public relations professionals. The current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such changes, in particular, on how corporate communicators in Taiwan`s financial industry work with reporters when the demand for real time news became higher than befor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ower Relations and Social Exchange Theory.

    Depth interviews with public relations staff and reporters were conducted. The key findings included: 1. PR practitioners today must be equipped with more industry knowledge to help journalists develop more in-depth content, 2. More considerations and patience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reporters are needed, 3. PR practitioners serve a stronger consulting role even for journalists, and 4. The status of PR is upgraded to a higher level and receive more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resource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networks between corporate communicators and reporters center on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social exchange of power, and that they “power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power relationship. Future studies may consider similar topics in the trends of more owned-media and uses of AI in the media industry.
    參考文獻: 研究論文
    王宜敏(2001)。影響資訊人員知識分享之因素─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偊菁(2016)。網路即時新聞對電視新聞工作者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田志剛(2001)。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議會記者與議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田怡(2005)。我國租賃業企業公關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北市。
    吳菀如(2001)。網路互動性與企業公關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李雅倫(1995)。電腦化對報業的影響—一個報紙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吳音(2010)。精品公關與媒體及名媛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洪子雅(2008)。企業公關之媒體策略研究─以房仲業之信義、永慶房屋及住商不動產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建家(2009)。網路時代的消息來源與記者的互動關係研究─以新竹縣政府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簡佳怡(2016)。投資人關係在台灣企業中扮演的角色與權力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文碩士學程論文,台北市。
    連彥潔(2010)。企業公關如何打造企業品牌形象–以南山人壽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書祺(2001)。企業利用網路公關之研究初探─從電腦中介傳播談起,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彭慧明(2016)。速度對新聞專業的衝擊:即時新聞現象的討論,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游淑惠(2015)。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政府公關對記者日常生活互動與危機運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北市。
    黃美娟(1996)。企業公共關係整體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詹益錦(2007)。電視新聞記者間人際互動對新聞產製之影響─以彰化駐地記者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進安(2001)。企業公關人與記者的關係策略─以航空公司公關部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鄭安翔(2001)。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台》、《東森育樂台》、《緯來體育台》三家準專業體育頻道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期刊文獻
    王淑美(2018)。網路速度與新聞—轉變中的記者時間實踐及價值反思,中華傳播學刊,33,65-98。
    何國華(2014)。由上而下─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的轉型驅力〉,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研究發展部。
    林照真(2012)。為什麼聚合?:有關台灣電視新聞轉借新媒體訊息之現象分析與批判,中華傳播學刊,23,3-40。
    林照真(2014)。聚合對傳統報紙轉型的衝擊: 《紐約時報》與《衛報》的比較研究,新聞學研究,120,1-45。
    俞旭、黃煜(1997)。市場強勢典範與傳媒的倫理道德─香港個案之研究,新聞學研究,55,224-243。
    孫秀蕙(2000)。網路時代的企業公關─格魯尼模式的理論性重構,廣告學研究,15,1-25。
    張依依(2005)。公共關係專業倫理初探--「形象論」及其適用情境,廣告學研究,23,35-60。
    梁偉賢(2003)。為誰服務:老闆、集團、黨派、還是讀者?─傳媒操守的個案與理論,新聞學研究,74,73-93。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黃新生(1996)。電視新聞分析方法之研究—參與觀察法。廣播與電視。49,50。
    楊汝椿(1996)。另類記者的媒體改造經驗:兼論內部新聞自由和新聞倫理重建。新聞學研究,52,83-94。
    葉建亨、黃文禎(2011)。整合社會資本與社會交換理論探討虛擬社群知識分享意願。資訊管理學報,18(3),75-99。
    臧國仁、鍾尉文、楊怡珊(2001)。新聞工作者的社會智能:再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新聞學研究,69,55-93。
    劉千祥、姚惠忠(2018)。危機回應內容、形式、媒體選擇、發言層級相對重要性之研究:企業公關人員觀點。傳播與社會學刊,44,111-149。
    劉正道(2007)。從顧客角度檢視公關隱瞞行為對組織-群眾關係之影響:以便利商店為例速度對新聞專業的衝擊:即時新聞現象的討論。中華傳播學刊,11,211-246。
    劉正道(2016)。從消費者觀點檢視組織權力運用對消費者關係管理之影響。傳播與社會學刊,38,83-112。
    羅文輝、張黎文(1997)。台灣新聞人員的專業倫理:1994 年的調查分析。新聞學研究,55,244-271。
    羅文輝、陳韜文、潘忠黨(2001)。大陸、香港與台灣新聞人員對新聞倫理的態度與認知。新聞學研究,68,53-89
    羅玉潔、張錦華(2006)。人脈與新聞採集:從社會資本與組織衝突觀點檢視記者如何建立與消息來源之間的關係。中華傳播學刊,10,195-231。
    蘇蘅、陳憶寧(2010)。公共衛生危機中政府與媒體如何共舞:檢視產生不實新聞的影響因素。廣告學研究,33,1-38。

    英文文獻
    Agins, T. (1994, Aug. 10). Is it a TV show? Or is it advertising? Wall Street Journal, p.B1.
    Blau,P.M(1964).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New York:Wiley.
    Bowen, S. A. (2004). Expansion of ethics as the tenth generic principle of public relations excellence: A Kantian theory and model for managing ethical issues.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6(1), 65–92.
    Bruce K Berger & Bryan H Reber(2006). Gaining influ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Chapter 3 Resistance, Politics and Power Relations.
    Bruce K. Berger(2005). Power Over, Power With, and Power to Relations:Critical Reflections on Public Relations, the Dominant Coalition, and Activism,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Culbertson, H. M. & Chen, N. (2003). Public Relations Ethics: Some Foundations. The
    Cutlip, Scott M.,et al.(1985).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hip.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Inc.
    Day, K. D., Dong, Q., & Robins, C. (2001). Public relations ethics: An overview and discussion.
    Dennis L. Wilcox & Phillip H. Ault & Warren K. Agee (1998). Public Relations:Strategies and Tactics. Longman Pub Group.
    Fawkes, J. (2007). Public relations models and persuasion ethics: A new approach.
    Fitzpatrick, K., & Gauthier, C. (2001). Toward a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 ethics.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 16, 193-212.
    Grunig, J.E & Todd, H(1984). The Concept of Public Relations, Managing PublicRelations. N.Y.CBS.
    In R. L. Heath (Ed.), Handbook of Public Relations (pp. 403-410). Thousand Oaks, CA:Sag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11(4), 313–331.
    Ohio Journalism Monographs, 7, January 2003.
    Sooyoung Cho(2006). The Power of Public Relations In Media Relations: A 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PR PRACTITIONERS,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Warner, F. (1995, June 15). Why it‘s getting harder to tell the shows from the ads?

    參考書籍
    天下雜誌(2020)。2020天下兩千大調查報告(698期)。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孔誠志(1988)。形象公關:實務操作手冊。台北:科技圖書。
    王德馨、俞成業(1990)。公共關係。台北:三民書局。
    江中信(2002)。人際傳播學增訂版。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李美華等譯(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湘君(2004)。當代公共關係:策略、管理與挑戰。台北:亞太圖書。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袁自玉(1988)。公共關係。台北:前程企管顧問公司。
    張在山(2004)。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莊克仁(2012)。圖解新聞學。台北:五南書局。
    陳一香(2007)。公共關係: 理論、策略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一香(2016)。公共關係二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明杰(1996)。公共關係。台北:前程企管。
    陳秉章(1985)。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臧國仁(1995)。新聞學與數的對話Ⅲ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
    蔡美瑛(1999)。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參考報告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20)。2020台灣銀行業報告。台北市。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17)。政府公關與新聞媒體溝通互動與危機處理之關係。台北市。
    社團法人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2019)。108 年金融建言白皮書。台北市。

    網際網路
    何國華(2014)。由上而下─聯合報和蘋果日報的轉型驅力。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研究發展部。檢自 http://web.pts.org.tw/~rnd/p6/2014/08/UdnTV%20 and%20Apple.pdf
    張約翰(2016)。新聞App的推播通知之戰,台灣的結果為什麼跟國外不一樣?。大數據。檢自:https://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2960.html
    盧希鵬(2009)。社會關係的建立:社會交換理論。經理人月刊。檢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960

    研討會論文
    王小惠、羅美玲,(1999)。從網路新聞讀者的動機特質談網路媒體的發展方向,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主辦「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論文發表,台北市。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5941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41001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758
    显示于类别:[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101.pdf3102KbAdobe PDF211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