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57410      Online Users : 9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955


    Title: 「線上論述動員、線下政治行動」的運動迷集體反抗:台灣「體育改革聯會」之社運策略與媒體論述
    ";Online Discourse Mobilization, Offline Political Action";Sports Fans Collective Resistance: Social Movement Strategy and Media Discourse of Taiwan ";Sports Reform Association "
    Authors: 徐子為
    Hsu, Tze-Wei
    Contributors: 劉昌德
    Liu, Chang-De
    徐子為
    Hsu, Tze-Wei
    Keywords: 社會運動
    運動迷
    集體反抗
    媒體
    論述分析
    線上動員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3:18:14 (UTC+8)
    Abstract:  2016年里約奧運後,台灣社會輿論不滿單項協會,未能支援國家隊選手,使國手得到完善的資源與照顧,一群排球迷自行組織,透過網路號召網友連署修改《國民體育法》與全面改選排球協會理監事,從此獲得廣泛社群迴響。

      本研究針對2016年12月底開始發起的「台灣單項體育協會改革運動」,透過深度訪談「體育改革聯會」主要參與者與其盟友,分別以資源動員論、政治機會結構論探討體改聯的組織與動員策略為何。接著藉由論述分析,透過報導與社群貼文文本,探討體改聯之大眾媒體再現形象,以及體改聯的社群論述策略。本研究發現,體改聯透過「線上動員組織、線下政治行動」的方式,透過擴大社群影響力,逐漸增強自己的人脈與傳統媒體曝光,取得與立委們談判與合作的空間,一步步達成體改聯所設定的最高目標 — 修訂《國民體育法》、單項協會全面改選。

      體改聯亦扭轉過去的社運組織經驗,線上動員從輔助,搖身一變成為主要的動員方式,體改聯減少實體抗爭活動,也降低自己遭到傳統媒體扭曲與抹黑的風險,報導文本的論述分析顯示,體改聯的論述得到大眾媒體肯認。在社群媒體上,採取多元的文案種類,增進網友們對體改聯的組織與論述認同;另外也雙管齊下,透過不定期發布體壇黑幕爆料,形成負面揭弊平台的形象打擊對手,以合理化自己的論述與相關行動的正當性。
    Reference: 英文部分
    Blumer, H. (1951). Collective Behavior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Ed. A.M. Lee), Barnes & Noble: New York.
    Boyce, C. and Neale, P. (2006) Conducting In-Depth Interview: A Guide for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In-Depth Interviews for Evaluation Input. Pathfinder International Tool Serie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2.
    http://www.pathfind.org/site/DocServer/m_e_tool_series_indepth_interviews.pdf?docID=6301
    Boyle, M., & Schmierbach, M. (2009). Media Use and Protest: The Role of Mainstream and Alternative Media Use in Predicting Traditional and Protest Participation.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57(1), 1–17. https://doi.org/10.1080/01463370802662424
    Castells, M. (2012). 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Cambridge, UK; Malden, MA: Polity Press.
    Clingan, E. (2011). The Relationship of Online Sports Site Participation with Fan and Commentator Self-Identities. The Elon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s, 2-1, 43-57.
    Cole, J. M. (2017). Civic Activism and Protests in Taiwan: Why Size Doesn’t (always) Matter. 1st ed. Vol. 1. Routledge. 18–33. Web.
    David, M., & Millward, P. (2012). Football’s Coming Home?: Digital reterritorialization, contradictions in the transnational coverage of sport and the sociology of alternative football broadcasts: Football’s coming hom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63(2), 349–369. https://doi.org/10.1111/j.1468-4446.2012.01413.x
    Dons Trust. Retrieved July 9, 2020, from https://thedonstrust.org/
    Earl, J., & Kimport, K. (2009). Movement Societies and Digital Protest: Fan Activism and Other Nonpolitical Protest Online. Sociological Theory, 27(3), 220–243. https://doi.org/10.1111/j.1467-9558.2009.01346.x
    Fenton, N. (2016). Look left: Digital media and radical politics. Cambridge: Polity.
    Gans, H. J.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Newsweek, and Time.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ulianotti, R. (2005). Sport: A critical sociolog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oldstone, J.A., & Tilly, C. (2001). Threat (and Opportunity): Popular Action and State Response in the Dynamics of Contentious Action. In Silence and Voice in the Study of Contentious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83.
    Gonda, M. (2013). Supporters’ Movement “Against Modern Football” and Sport Mega Events European and Polish Contexts. SociologicalReview,3, 85-106.
    Hill, T., Canniford, R., & Millward, P. (2016). Against Modern Football: Mobilizing Protest in Movements in Social Media. Sociology 1-21.
    Hill, T., Canniford, R., & Millward, P. (2018). Against Modern Football: Mobilising Protest Movements in Social Media. Sociology, 52(4), 688–708. https://doi.org/10.1177/0038038516660040
    Hodges, A., & Brentin, D. (2018). Fan protest and activism: football from below in South-Eastern Europe. Soccer & Society: Fan Protest and Activism: Football from Below in South-Eastern Europe, 19(3), 329–336. https://doi.org/10.1080/14660970.2017.1333674
    Howard, P. N., & Parks, M. R. (2012).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hange: Capacity, constraint, and consequenc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 359-362.
    Jenkins, H. (2007). Afterword: The Future of Fandom. In Fandom: Ident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ediated World, ed. Jonathan Gray, Cornel Sandvoss and C. Lee Harringt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Linden, H., & Linden, S. (2017). Fans and fan culture : tourism, consumerism and social media. Palgrave Macmillan UK.
    Lumen Learning.(2019). Collective Behavior. Module 18: Social Movements and Social Chang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https://reurl.cc/V6b4ZY
    McAdam, D. (1982). 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Insurgency 1930-1970.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cCarthy, J.D. & Zald, M.N. (1977).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Movements: A Partial Theor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2(6): 1212-1241.
    Melucci, A. (1994). A Strange Kind of Newness: What’s ‘New’ in New Social Movements? (eds), New Socical Movements: From Ideology to Identity (pp. 101-130).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Meyer, D. S. (1990). A Winter of Discontent: The Nuclear Freeze and America politics. New York: Praege.
    Millward, P. & Poulton, G. (2014) Football fandom, mobilization and Herbert Blumer: A Social movement analysis of FC United of Manchester.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31(1): 1-22.
    Millward, P. (2011). The global football league transnational networks, social movements and sport in the new media age. Palgrave Macmillan.
    Nash, R. (2001). English football fan groups in the 1990s: Class, representation and fan power. Soccer and Society 2(1): 39–58.
    Penney, J., & Dadas, C. (2013). (Re)Tweeting in the service of protest: Digital composi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New Media & Society, 16, 74-90.
    Silva, P., & Rothman, F. (2011). Press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Movements: Brazilian Resistance to the Candonga Hydroelectric Dam.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43(4), 725–754. https://doi.org/10.1017/S0022216X11001076
    Smelser, N. (1962). 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Spion Kop 1906. Retrieved July 9, 2020,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SpionKop1906/
    Thomas, J. (2015). Revealed: Plans to create official fan-owned football club to represent Liverpool. Liverpoolecho. https://www.liverpoolecho.co.uk/news/liverpool-news/revealed-plans-create-official-fan-10054633
    Tufekci, Z. (2014). Social movements and governments in the digital age: Evaluating a complex landscap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68(1), 1-18.
    Zald, M., & McCarthy, J. (1987). Social movements in an organizational society : collected essays / Transaction Books.

    中文部分

    PTT八卦版(2017年3月7日)。〈中華棒協-懶人包更新〉,《PTT八卦版》,取自https://disp.cc/b/163-9UUQ)。
    小聖蚊的治國日記(2016年8月5日)。《看看這票名單,根本就是相忍為國民黨,你忍得下去?》。取自 https://goo.gl/S1kyjp
    不禮貌鄉民團(2017年12月28日),《中國人造纖維大老闆排球協會理事長』》。取自https://goo.gl/Nz145N。
    孔方正(2008)。《研究方法》。台北:宏冠。
    王元鴻(2017年4月20日)。〈非做不可》國體法爭議 現代吳三桂蠢蠢欲動〉,《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041713
    王維菁、馬綺韓、陳釗偉(2013)。〈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運動:以台灣環境運動組織為例〉,《資訊社會研究》,25: 1–22。
    王樹衡(2003年2月24日)。〈象鯨開幕戰 票快賣完 聲援轉檯球員 棒球家族遞萬人連署請願書〉,《聯合晚報》,20版。
    王樹衡(2006年8月22日)。〈對台灣媒體說No 球迷挺建仔嗆TV〉,《聯合晚報》,2版。
    王顥中(2012年8月3日)。〈【旺中併購中嘉】專題系列一NCC的智慧與不智〉,《苦勞網》,取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9891
    丘采薇(2017年9月1日)。〈國體法要成功 體育署須硬起來〉,《聯合報》。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7)。〈和平理性救兄弟〉,《台灣棒球維基館》。取自https://goo.gl/ovrngg。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7)。〈葉君璋事件〉,《台灣棒球維基館》。取自https://goo.gl/8Xj8ec。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7)。〈鯨迷新莊起義〉,《台灣棒球維基館》。取自https://goo.gl/AJ7X5A。
    台灣農村鎮線,(2010)。〈還我土地正義 圈地惡法 立即停止 台灣人民挺農村 717凱道守夜行動〉,取自https://reurl.cc/b58Zdr 
    民報(2017年5月20日)。〈【那一年的這一天】1988.5.20 五二0農民運動爆發激烈衝突〉,《民報》。取自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69a02c6-04c6-49c3-bec6-c58678c24b54
    自由時報(2016年12月24日)。〈非做不可》兩位教育部次長也來了! 改革協會連署破2萬人參與〉,《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27255
    自由時報(2017年5月2日)。〈社論》體育署長慚不慚愧?!〉,《自由時報》,取自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98830
    自由時報(2017年8月8日)。〈橄協理事長遭爆用借貸綁架協會 立委批「如地下錢莊」〉,《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156669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4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協會入會費「高門檻」 嚇退報名會員〉,《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286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4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協會入會費「高門檻」 嚇退報名會員〉,《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286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4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體團排拒民眾 「他們懂什麼!」〉,《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285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5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特定體育團體 應開放評鑑〉,《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541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5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體育政策不可老套 搭配專法才會進步〉,《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540
    自由通訊傳播協會(2012年5月8日)。《台媒體大亨蔡衍明承認收受中共購買新聞資金》,取自https://reurl.cc/qdepO0 
    何玉華(2018年4月26日)。〈體改成員投入選舉 唐聖捷、張祐銓披新北市時力戰袍〉,《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407159
    何明修(2004)。〈當本土社會運動遇到西方的新社會運動理論:以台灣反核動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7:69-97。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臺北:三民。
    何明修(2013)。〈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晚近台灣社會運動的路線〉,《新社會政策》,30:19-22
    何明修(2015)。〈「公民運動在臺灣」專號導言〉,《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3(2):1-6
    何明修(2019)。《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台北:左岸出版社。
    何明修、黃俊豪(2012)。〈馬英九政府下的社會運動復甦(2008-2012):政治機會結構的觀點〉,《兩岸社會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
    吳思宜(2008)。《臺灣紅衫軍運動之政經分析》。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李立峯(2016)。〈網絡媒體和連結型行動的力量與挑戰:以2014香港雨傘運動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6(1):11-44。
    李立峯(2020)。〈疫情下民意:對政府、警察反感跌幅有限 對社會運動支持仍紮實〉,《明報》,取自https://reurl.cc/V6bNZA
    李孟蒨(2002年3月8日)。〈給我天母球場!4000職棒迷吶喊〉,《聯合晚報》,3版。
    李明賢(2009年12月1日)。〈行動力挺 馬親自主持「棒球國是會議」〉,《聯合報》,A11版。
    李明穎(2012)。〈網路潛水者的公民參與實踐之探索:以「野草莓運動」為例〉,《新聞學研究》,112:77-116。
    李欣芳、林曉雲,(2015年2月6日)。〈課綱調整 民進黨6縣市抵制〉,《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51921
    李建興(2014年4月8日)。〈IT人支援太陽花學運前線大作戰〉。《iThome》網 站。取自 http://www.ithome.com.tw/tech/86460
    李國彥(1999年12月12日)。〈搶救味全龍 今天上街頭下午一點半 中正紀念堂出發〉,《聯合報》,29版。
    卓佳萍(2017年12月19日)。〈改革動起來!戴資穎宣布參選羽協選手理事〉,《自由時報》,取自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288014
    卓佳萍(2017年9月15日)。〈體改聯會轟國體法章程仍守舊 林德福親上火線給問〉,《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194718
    周佑政(2017年3月27日)。〈立委砲轟單項協會爭議多 體育署緩頰:FORMOSA是台灣古名才撤〉,《聯合晚報》。
    林宏翰(2013年3月29日)。〈球迷陳情 籲強化中華隊後勤〉,《中央社》。取自https://reurl.cc/pymVje
    林岳甫(2016年12月21日)。〈非做不可 怒火延燒 球迷連署革新排協〉,《自由時報》,取自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24597
    林岳甫(2017年3月27日)。〈體壇風波不斷 綠委開記者會再批排協、足協〉,《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017632
    林岳甫(2018年2月12日)。〈排球協會改選爆發爭議! 體育署:暫停所有改選業務〉,《自由時報》。取自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340947
    林昆慶、許富傑(2018年1月2日),〈中信員工成人頭?收莫名"入棒協繳費簡訊"〉,《三立新聞》,取自 https://goo.gl/9uTCWY
    林婷億(2014年5月21日)。〈在讚聲中反思傳媒責任與讀者需求:太陽花運動中 新媒體的實踐〉。《台大新聞 e 論壇》網站。取自 http://ntujournal.blogspot. tw/2014/05/blog-post_1475.html
    林敬能(2018年3月13日)。〈無題〉,《Facebook》,取自https://reurl.cc/7XxElb
    林澤民、蘇彥斌(2015)。〈台灣快閃政治-新媒體、政黨與社會運動〉,《臺灣民主季刊》,12(2): 123-159。
    林靜伶(2014)。〈網路時代社運行動者的界定與語藝選擇〉,《中華傳播學刊》,26:3-34。
    林鶴玲、鄭陸霖(2001)。〈台灣社會運動網路經驗:一個探索性的分析〉,《台灣社會學刊》,25: 111-156。
    侯政男(2012)。〈新興社會運動之媒體策略模式研究:以2010─2011 年高雄同志遊行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12年年會》。取自 http://ccs.nccu.edu.tw/paperdetail.asp?HP_ID=1402
    奕之華(2014年4月10日)。〈太陽花資訊端最重要的一環,能夠讓你看到第一手現 場的直播,來聊聊 Skywatch〉。《癮科技》網站。取自 http://www.cool3c.com/ article/78457
    苗延威譯(2002)。《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巨流。(原書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1999〕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Pub)
    苦勞網(2012)。《2012旺中併購中嘉》。取自https://reurl.cc/O1W6G7 
    苦勞網(2014)。《2014關廠工人抗爭》,取自https://reurl.cc/Mv5YO3 
    倪炎元(1999)。〈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58:85-111。
    翁秀琪(2001)。〈集體記憶與形塑認同—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68:117-149。
    高俊雄(2017年10月30日)。〈政府夥伴成改革對象…莫讓體育變革陷苦戰〉,《聯合報》。
    張欽(2020年2月12日)。〈黃國昌揭人頭灌票把持協會 體界5高層栽了〉,《蘋果日報》,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212/AT5QZIVH7WGSQGOEZ3A7TF6UPY/
    梁顥嚴 (2014)。《以社群網路資料探討熱門議題與社會運動傳播的參與特質》。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莊智淵(2019年8月31日)。〈「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被迫打亞錦賽 火大發文怒批〉,《LINE TODAY》,取自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B0aqe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佳君(2015)。《網路時代社會運動組織的傳播策略—以「文林苑」都市更新抵抗運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怡如(2014年4月14日)。〈[記者部落格]學運雖然落幕,新媒體才正要開始〉。《數位時代》網站。取自 http://bnext.com.tw/article/view/id/31781?fb_action_ids=487325921373218&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ref=.U0_J9JKPtP1.like
    陳信聰、屠乃瑋(製作人)(2017)。有話好說【影片】。(公共電視,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 巷 70 號),取自 https://goo.gl/mvwMx3。
    陳浩倫(導演)(2010)。《反高鐵運動之傳媒透視》,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5cTWN7hSA 
    陳婉琪、黃樹仁(2015)。〈立法院外的春吶:太陽花運動靜坐者之人口及參與圖象〉,《台灣社會學》,30: 141–179。
    陳雪雲(1991)。《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陳順孝(2012)。〈網路社會運動的繼往開來:反國光石化運動的社會科技基礎和行動策略演化〉,《傳播研究與實踐》,1:19-34。
    陳鈺馥、卓佳萍(2016年12月29日)。〈國體法「卡關」 立委批打假球〉,《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066438
    陳維茜(2015)。《新媒體時代下的社會運動實踐─太陽花學運中Facebook使用者 的社會運動參與》,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振超(2017)。〈社交媒體的動員力量:網絡機會模式之觀點〉,《新聞學研究》,131:49-86。
    彭琬馨(2016年12月27日)。〈導演蒐集2.4萬連署 籲政府監督體育單項協會〉,《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29506
    彭琬馨、卓佳萍(2017年5月3日)。〈體改公聽會︰專家高見 驗證為何須改革〉,《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099097
    曾毓青(2014)。《台灣反核團體運用社群媒體之組織與動員策略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無名氏,(2017年12月20日),《ONE MORE GAME 贏回排球全面改選》。取自 http://votionary.com/jumptotw/
    黃怡樺 (2012)。《Facebook與社會運動-以白玫瑰運動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楊金桂(2017年12月4日)。《參選泳協理事聲明》,取自 https://goo.gl/WSDsRD
    葉丙成(2017年7月23日)。〈請問政府,體育改革究竟做不做?〉,《聯合報》。
    鄒景雯(2017年9月1日)。〈中華奧會難道不是國家奧會?〉,《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131565
    維基百科(2014)。〈臺灣反核遊行〉,《維基百科》,取自 https://reurl.cc/kdY4r
    維基百科(2015)。〈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維基百科》,取自 https://reurl.cc/Mv5Yzn 無名氏(2017 年 3 月 7 日)。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
    趙鼎新(2007)。《社會運動與革命 理論更新和中國經驗》。臺北:巨流。
    劉子維,(2015年7月24日)。〈台灣學生抗議修改課綱 警方逮捕多人〉,《BBC中文網》,取自https://reurl.cc/b58ZNr
    劉時君、蘇蘅(2017)。〈政治抗議事件中媒體的創新使用與實踐:以太陽花運動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3:147-188。
    劉時君、蘇蘅(2017)。〈政治抗議事件中媒體的創新使用與實踐:以太陽花運動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3:147–188。
    劉嘉瑋(2013)。《網路傳播科技對於蘭嶼反核廢運動之社會資本的動員與凝聚》。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劉肇育(2018年1月2日)。〈新舊勢力角力 改革打折〉,《聯合報》。
    鄭宇君、陳百齡(2016)。〈探索線上公眾即時參與網絡化社運—以臺灣 318 運動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6-1:117-150。
    鄭國威(2011)。〈台灣社會媒體與網路動員(2009– 201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 451-482。
    鄭鴻達(2017年5月26日)。〈體育改革再等等? 親民黨提案「國體法」拉回協商〉,《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80260
    鄭鴻達(2017年6月8日)。〈獨家》單項體育協會改革 恐得拖到下會期〉,《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94054
    鄭鴻達(2018年5月26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聚焦體團需求 朝野立委支持「立專法」〉,《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764
    蕭新煌、顧忠華主編(2010)。《臺灣社會運動再出發》。高雄市:巨流。
    蕭遠(2011)。〈網際網路如何影響社會運動中的動員結構與組織型態?—以台北野草莓學運為個案研究〉,《臺灣民主季刊》,8(3): 45-85。
    賴若函(2017年12月26日)。〈面對人頭會員奧步 唐聖捷:我不會放棄競選泳協理事〉,《今周刊》,取自 https://goo.gl/AHxoXt
    錢利忠(2019年3月29日)。〈手機偷錄音排球協會閉門會議 體改聯張祐銓被起訴〉,《自由時報》,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742736
    錢利忠(2019年7月10日)。〈體協5高層灌票起訴內幕... 劉中興翻供、趙安華認30萬處分金太高〉,《自由時報》,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848524
    聯合報(2017年9月16日)。〈當年輕人也看穿小英〉,《聯合報》。
    謝合勝(2010)。《線上共識動員研究─以2008年野草莓學生運動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謝宗翰(2017年9月20日)。〈體育協會改革 要防弊 也要專業〉,《聯合報》。
    鍾東穎(2018年3月2日)。〈拒提供會員名冊 體育署暫停擊劍協會選務運動〉,《NOWNews》。取自 https://m.nownews.com/news/2709699
    韓絜光譯(2017)。《足球帝國 : 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台北:商周。(原書Goldblatt, D. 〔2015〕The Game of Our Lives: The Meaning and Making of English Football)
    簡曉娟(2010)。《暴動?抗暴?論移工團體與新聞媒體對「高捷泰勞事件」的意義建構與互動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羅世宏、蔡欣怡、薛丹琦譯(2008)。《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臺北:五南
    蘇芳禾、吳柏軒(2017年5月1日)。〈國手站出來!立法院週三審查改革單項協會法案〉,《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53251
    蘇品瑄、李勁(2012年11月10日)。〈樂生運動保留史〉,《廣場》,取自https://goo.gl/L7cgYP 
    蘋果日報(2013年7月21日)。〈39網友發起 台版茉莉花革命〉,《蘋果日報》,取自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30721/35165187/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12月20日)。《代發參選聲明連結》,取自 https://goo.gl/DUXYwb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12月28日)。《拒絕體育假改革,說謊的署長請下台!》。取自https://reurl.cc/MvELpX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6月27日)。《我是黃政堯:選拔制度出了問題,既不公正也不公開!》。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335079196610076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8月9日)。《10年前致命疏失,泳協欠唐聖捷一個道歉!》。取自https://reurl.cc/7XxL1k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9月14日)。《嚴正聲明】抗議體育署護航協會舊勢力、體改打假球,體育改革聯會退出體育署「特定團體輔導委員會」》。取自https://reurl.cc/V6VQ9N
    體育改革聯會(2018年1月16日)。《民進黨六立委質疑體育署護航放水 下最後通牒:一月底前交出施行細則》。取自 https://goo.gl/iwi1ep
    體育改革聯會(2018年2月7日)。《張祐銓:我人生中的第一個案底,罪名:體育改革》。取自 https://goo.gl/fonu8q
    體育改革聯會(2018年3月16日)。《三鐵協會再爆弊端 逾千名會員沒繳會費、不知自己「被入會」》。取自https://reurl.cc/E7dLdA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346401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464013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708
    Appears in Collections:[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401301.pdf3823KbAdobe PDF237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