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18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61/144987 (79%)
Visitors : 51988483      Online Users : 8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887


    Title: 冷戰後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發展研究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Authors: 伍大衛
    WU, DA-WEI
    Contributors: 邱坤玄
    伍大衛
    WU,DA-WEI
    Keywords: 中國民族主義
    鞏固政權合法性
    情緒化
    對內穩定調節功能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3:05:25 (UTC+8)
    Abstract: 傳統中國盛行儒家價值觀,故未具備形成中國民族主義的環境條件,直到近代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後,中國民族主義才逐漸興起,成為中國救亡圖存、抵抗外侮以及進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最大動力。隨著冷戰後中國國力進一步發展,中國人的自信明顯得到提升,加上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諸多遏制、打壓行為的不滿,不可避免地將進一步強化中國民族主義思潮,成為當代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藉由探究中國民族主義的起源與發展,從中梳理民族主義對中國具有鞏固政權合法性、維護社會穩定、建構大國形象等三大功能,並透由 1999 年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爆炸案、2013 年尼山聖源書院推動「鄉村儒學」活動、2014 年成立「孔子學院」等三個案例驗證,證明中共歷年在遭遇內外嚴峻挑戰下,多將中國民族主義視為政治工具,藉以轉移內部究責壓力,鞏固自身執政合法性。然而中國民族主義具備情緒化、不受控、不確定性的特質,對內加劇中共維穩壓力,對外引發國際反「中」情緒,均對中共內外治理造成嚴重挑戰。
    結論認為中共為避免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失控引發社會動盪,相關涉及主權的重大事件均會適時參與和隨時監控,確保相關事件發展朝向中共有利的方向,而非失控超出底線,因此中國民族主義能發揮對內穩定調節功能,並不如西方學界所稱將激發內部激進情緒,進而顛覆中共政權甚至影響西方各國,未來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將走適應中國國情的道路,持續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而更新內容,卻又盡在中共掌握中,形成一種官民間的特殊默契。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專書
    大衛.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臺北:桂冠圖書,1992 年,頁 347~361。
    宋強、張藏藏、喬邊、古清生等著,中國可以說不。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 年,頁 32~33,61~65。
    宋曉軍、王小東、黃紀蘇、宋強、劉仰等著,中國不高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126~128。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頁308~309。
    宗海仁,朱鎔基在 1999。香港:明鏡出版社,2002 年,頁 59~88。
    邱明正,中華的智慧:中華文化的源泉,東方智慧的精髓。臺北市:時報出版,2018 年,頁 15~16。
    邵宗海,中國和平崛起與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互動。新北市:韋伯文化,2009 年,212~215,276~277,293~294,306~307,355~356。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1999 年,頁 138~156。
    專書文章
    吳國光,「中國民族主義的多重悖論─歷史的發展與政治的錯位」,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認同與全球化。香港:城市大學,2012 年,頁 80~82。
    吳國光,「中華民族主義的歷史變遷─五四時代與 90 年代的對比」,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 年,頁 318~329。
    周建明,「中國民族主義與臺灣問題」,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 年,頁 391~393。
    金觀濤,「創造與破壞的動力:中國民族主義的結構及演變」,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1994 年,頁 129~131。
    洪泉湖,「民族主義基本概念的解釋」,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臺北:幼獅,1995年,頁 3~6。
    孫國棟,「民族主義與民族文化─兼談中國近一百五十年來的民族主義運動」,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1994 年,頁 183~184。
    鄭永年,「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民主政治」,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 年,頁 381~383。
    鄭永年,「民族主義、全球主義和中國的國際關係」,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 年,頁 436~437。
    蕭功秦,「近代以來中國的高調民族主義」,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認同與全球化。香港:城市大學,2012 年,頁 64~67。
    專書譯著
    Ranjit Kumar 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臺北:學富文化,2000 年,頁 129~130。
    期刊論文
    卜建華,「中國網絡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功能探析」,東嶽論叢,第 4 期(2010 年),頁 163~164。
    文軍、朱士群,「社會分化與整合及其對中國社會穩定的影響」,理論與現代化,第 12 期(2000 年),頁 21~22。
    毛鋒,「論社會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 期(2000年),頁 18~19。
    王希恩,「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民族研究,第 6 期(1995 年),頁 16~17。
    田麗虹,「改革開放後中共政權合法性的維繫─民族主義與合法性」,共黨問題研究,第 9 期(2002 年),頁 23~24。
    任丙強,「中國民族主義的重新興起:原因、特徵及其影響」,學海,第 1 期(2004年),頁 78~82。
    吳瑛,「對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傳播戰略的反思」,學術論壇,第 7 期(2009 年),頁140~141。
    李樂,「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關係研究述評」,黑龍江民族叢刊,第 1 期(2010 年),頁 55~56。
    汪宏倫,「理解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制度、情感結構與認識框架」,文化研究,第19 期(2014 年),頁 191~192,217~218。
    杭麗華,「鄉村文化生態建設:對鄉村儒學現象的思考」,開發研究,第 3 期(2015年),頁 27~30。
    林泉忠,「中國民族主義的三階段論─從《中國可以說不》到《厲害了,我的國》」,明報月刊,第 53 卷第 9 期(2018 年),頁 30~33。
    金沖及,「辛亥革命和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近代史研究,第 5 期(2001 年),頁1~2,13~16。
    俞祖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類型、格局及主導價值」,齊魯學刊,第 2 期(2001年),頁 49~52。
    段超,「當前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因素分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5 期(2003 年),頁 32~34。
    唐建兵,「芻議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的嬗變與走向」,江南社會學院學報,第 1 期(2010 年),頁 40~41。
    徐麗華,「孔子學院的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5 期(2008 年),頁 26~28。
    袁婷婷,「民粹主義的中國境遇」,探索,第 1 期(2018 年),頁 94~95。
    馬傳松、朱撟,「階層固化、社會流動與社會穩定」,重慶社會科學,第 1 期(2012年),頁 36~37。
    高峻,「五四運動起因新觀點綜述」,黨史研究與教學,第 6 期(1997 年),頁 66~67。
    張健,「合法性與中國政治」,戰略與管理,第 5 期(2000 年),頁 5~6。
    張穎欣,「何謂『鄉村儒學』─以尼山聖源書院『鄉村儒學』教化實踐為例」,人文天下,第 11 期(2014 年),頁 18~19。
    郭洪紀,「文化民族主義的緣起及主要特徵」,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 期(1997 年),頁 42~43。
    陳方正,「論中國民族主義與世界意識」,二十一世紀評論,第 19 期(1993 年),頁 28~29。
    陳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和平崛起-一種『層次分析』法的解讀」,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第 3 期(2005 年),頁 93~96。
    陳靜,「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探析」,社會保障研究,第 3 期(2010 年),頁96~97。
    楊以彬,「儒家文化與中共柔性權力:以廣設『孔子學院』為例」,展望與探索,第 7 期(2007 年),頁 24~46。
    葛兆光,「宋代『中國』意識的凸顯─關於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文史哲,第 1 期(2004 年),頁 10~12
    劉性仁,「中國大陸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概念性研究」,復興崗學報,第 93 期(2009 年),頁 142~143。
    鄭永年,「大陸新民族主義對其臺灣政策的影響」,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 4 期(2005 年),頁 23~25。
    鄭師渠,「近代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歷史研究,第 5 期(1995 年),頁 95~96。
    蕭功秦,「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與前景」,戰略與管理,第 2 期(1996 年),頁 59~60。
    蕭功秦,「民族主義與中國轉型時期的意識形態」,戰略與管理,第 4 期(1994 年),頁 23~24。
    韓錦春、李毅夫,「漢文『民族』一詞的出現及其初期使用情況」,民族研究,第2 期(1984 年),頁 36~37。
    魏建國,「中西傳統社會自然觀、血統觀及社會觀比較研究」,綏化師專學報,第4期(2000 年),頁 118~119。
    羅志田,「『天朝』怎樣開始『崩潰』─鴉片戰爭的現代詮釋」,近代史研究,第3期(1999 年),頁 17~18,
    龐景超,「當代中國鄉村儒學的訴求、收穫與瓶頸─以山東鄉村儒學為例」,愛知論叢,第 103 號(2017 年),頁 60~61,66~67。
    學術論文
    李宗超,「近代中國經濟民族主義的理性與非理性─以抵制外貨為中心」,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 年,頁 16~32。
    網際網路
    「小莉看時事:生命對戰爭的疑問」,鳳凰衛視,1999 年 5 月 20 日,http://news.sina.com.cn/world/9905/052040.html。
    「中美就中美就美國轟炸中國駐南使館的賠償問題達成協議」,新華社,1999年 12 月 16 日,http://news.sina.com.cn/china/1999-12-16/42554.html。
    「中國外交部向以美為首的北約提出最強烈抗議」,新華社,1999 年 5 月 8日,http://news.sina.com.cn/world/9905/050889.html。
    「中國青年對美國愛恨交織」,BBC 中文網,2001 年 4 月 8 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267000/12677141.stm。
    「中國最強烈抗議北約轟炸中國駐南使館」,新華社,1999 年 5 月 8 日,http://news.sina.com.cn/world/9905/050856.html。
    「中國駐南使館被炸一年備忘錄」,人民網,1999 年 5 月 10 日,
    http://news.sohu.com/20/11/news200731120.shtml。
    「尼山聖源書院簡介」,尼山聖源書院官網,http://www.nssysy.com/a/syjj.html。
    「向三位英雄的新聞工作者致敬」,人民日報,1999 年 5 月 14 日,http://p8080-
    data.people.com.cn.autorpa.lib.nccu.edu.tw/directLogin.do?target=101。
    「克林頓總統與江澤民主席通電話再次就我駐南使館遭襲擊事道歉江澤民主席重申我政府嚴正立場」,中國外交部,2000 年 11 月 7 日,
    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1368.shtml。
    「美中情局處理與中國駐南使館被炸有關的七名官員」,新浪新聞中心,1999年 4 月 9 日,http://news.sina.com.cn/world/2000-4-9/80168.html。
    「美國領導人就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公開道歉」,新華社,1999 年 5 月11日,http://news.sina.com.cn/world/9905/0511165.html。
    「美總統特使來華報告美政府對襲擊中國駐南使館調查結果,中國政府指出美方迄今所作的解釋難以令人信服,並且強調美方必須作出令中國人民滿意的交待」,人民日報,1999 年 6 月 18 日,
    http://www.peopledaily.com.cn/item/kangyi/199906/18/61803.html。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國青少年宮協會,2010 年 12 月 21 日,http://www.cnypa.org/shhyzc/877278.jhtml。
    「愛國熱情融入到本職工作中,旅遊行業穩定客源確保遊客安全」,人民日報,1999 年 5 月 20 日,http://p8080-
    data.people.com.cn.autorpa.lib.nccu.edu.tw/directLogin.do?target=101。
    「凝聚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由強烈譴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暴行引起的思考」,人民日報,1999 年 5 月 27 日,http://p8080-
    data.people.com.cn.autorpa.lib.nccu.edu.tw/directLogin.do?target=101。
    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61/51372/51376/51493/3599646.html。
    http://www.cssn.cn/lsx/lishixuezhuanti/bwcxljsm/lxzyls/jzm/201801/t20180104_3804433.shtml。
    江澤民,「在歡迎我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工作人員大會上的講話」,愛學術,1999 年 5 月 13 日,
    https://www.static.ixueshu.com/document/df79d37cc467dbb9667c5ec9c4a63cc5318947a18e7f9386.html。
    江澤民,「愛國主義和我國知識分子的使命」,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 年 1 月 4日,
    呂岩松,「通訊:我親歷中國使館被炸」,環球時報,1999 年 5 月 9 日,http://news.sina.com.cn/world/9905/050986.html。
    李鵬,「中國的發展和亞洲的崛起對世界未來的影響」,中國政協新聞網,2005 年9 月 4 日,
    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61/51372/51376/51493/3599646.html。
    柳河東,「鄉村文明重建與儒學復興系統工程」,中國當代儒學網,2015 年 3 月10 日,http://www.cccrx.org/ddrx/html/?7080.html。
    胡傳勝,「社會穩定的概念分析」,思想的境界,
    https://blog.boxun.com/sixiang/huchuansheng/05.html。
    張自慧,「以儒家元典思想涵養核心價值觀」,人民網,2014 年 9 月 29 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29/c40531-25757423.html。
    張灝,「關於中國近代史上民族主義的幾點省思」,愛思想,2017 年 3 月 26 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3749-2.html。
    楊瀾,「楊瀾和朱穎家人一席談」,文匯報,2019 年 5 月 9 日,
    http://www.gmw.cn/03zhuanti/2004-00/jinian/jnzj/xzw/47.html。
    董峻、楊靜,「70 年,中國農民佔比少了五成」,新華網,2019 年 9 月 3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9/03/c_1124954730.htm。
    趙法生,「鄉村儒學的緣起與意義」,儒家網,2016 年 6 月 13 日,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8369。
    潘佔林,「回憶我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現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2017 年 10 月 21 日,
    http://fpag.fmprc.gov.cn/chn/wyzj2/shgc/t720083.htm。
    關於孔子學院/課堂,孔子學院官網,2020 年 3 月 24 日,
    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關嶺,「從江澤民時代到習近平時代孔子加速走上神壇」,多維新聞網,2019 年11 月 19 日,
    https://www.dwnews.com/%E4%B8%AD%E5%9B%BD/60157519/%E4%B
    B%8E%E6%B1%9F%E6%B3%BD%E6%B0%91%E6%97%B6%E4%BB%
    A3%E5%88%B0%E4%B9%A0%E8%BF%91%E5%B9%B3%E6%97%B6
    %E4%BB%A3%E5%AD%94%E5%AD%90%E5%8A%A0%E9%80%9F%
    E8%B5%B0%E4%B8%8A%E7%A5%9E%E5%9D%9B。
    顏炳罡,「『鄉村儒學』的由來與鄉村文明重建」,中國孔子網,2020 年 1 月 9日,http://www.chinakongzi.org/xsyj/xmcg/202001/t20200109_205246.htm。
    蘇銳,「山東建成鄉村儒學講堂逾 9200 個」,新華網,2017 年 2 月 15 日,http://www.xinhuanet.com//shuhua/2017-02/15/c_1120469314.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798101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8101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178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Program 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Mainland Chin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201.pdf3146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