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132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890237      在线人数 : 7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329


    题名: 諮商的彩虹光影-透過女同志案主的雙眼看諮商歷程的經驗與感受
    The Rainbow Prisms in counseling: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through the Lesbian Clients’ Eyes
    作者: 賴佳琳
    贡献者: 李淑菁
    賴佳琳
    关键词: 女同志
    心理師
    諮商歷程
    諮商經驗
    多元性別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08-03 18:38:38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女同志的雙眼,了解其在諮商歷程的相關經驗與感受。本研究採質性研究,訪談8位曾有過諮商經驗的女同志當事人、年齡介於25至33歲,並以後結構女性主義之視角分析,關注女同志在諮商歷程中的主體經 驗。本研究之目的,透過了解女同志對諮商的想像與期待,進一步理解諮商歷 程中的經驗與感受,並勾勒出女同志的友善諮商樣貌。
    本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 女同志找尋諮商過程的方式與考量女同志會預設心理師比一般人更能接納同志,若由信任他人引薦諮商資源、確認機構或心理師對同志的立場、諮商預約系統的數位化及個別化能增加諮商意願,心理師的性別或性傾向等因素對女同志也有不同的意義。
    二、 女同志當事人在諮商情境中的經驗與影響 心理師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會影響諮商關係,心理師對於同性戀的理解程度 也會影響諮商關係。在權力不對等的情境中,心理師展現權力的方式有:評估同志情慾真實性、將同性戀病理化、對同志議題採迴避態度、刻板印象與異性 戀視框;女同志抗拒型態有:沈默不語、教育對方、結束關係。
    三、諮商室外的諮商室外的不可控與可控因素 在女同志的友善諮商想像中,心理師能否敏覺於社會氛圍跟重大事件,也是影響諮商關係的關鍵因素;而諮商領域表明同志友善有重要的意義,能增加女同志求助的機會、降低女同志對於反同相關宗教的警戒心,而心理師諮商室外的社會行動也帶來安全感。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對於諮商實務、諮商機構、國家法律與課程制 度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相關政策、實務工作者以研究者參考。
    參考文獻: 15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琇慧(2014)。華人文化世界中同性戀之處境與諮商實務之省思。諮商與輔
    導,348,4-7。
    台北市政府(2010)。認識同志手冊。取自: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NzIyL3JlbGZpbGUv
    NDg3NTEvODAyNjAzMy9iMzQzZTBmMy0zNjViLTRmODgtODlkMy00Y2
    NjYzkwNmQzOTcucGRm&n=MjAxMOiqjeitmOWQjOW%2Fl%2BaJi%2BW
    Gii5wZGY%3D&icon=..pdf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2010)。2010 年第八屆台灣同志遊行。司法改革雜誌,
    80,77-78。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8)。2018 年同志諮詢熱線諮詢電話服務統計分
    析。取自:https://hotline.org.tw/news/2861
    司法院大法官(2017)。釋字第 748 號(同性二人婚姻自由案)。取自
    http://www. 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p03_01_1.asp?expno=748
    同志諮商專業人員網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tas.bravo.org.tw:88/
    自由時報(2013 年 12 月 3 日)。反同婚活動 鋼鐵人醫生:接納不代表認同。
    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6435
    余忠翰(2017)。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應用在近期婚姻平權事件中受傷的同志個
    案。輔導與諮商,378,26-28。
    呂承芬(2000)。同性戀輔導案例。輔導通訊,61,32-36。
    呂欣潔(2011)。櫃中荊棘:同志親密暴力 vs.現行家暴網絡。婦研縱橫,94,
    35-44。
    李淑菁(2015)。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臺北市:學富文化。
    周柏伶(2000)。同性戀輔導。輔導通訊,61,37-41。
    157
    社團法人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2011.04.21)。真愛聯盟連署反對教育部在
    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與多元情慾內容新版網頁連署內容。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ejegender/lian-shu-taolun/zhenailianmenglianshufanduijiaoyubuzaiguozhong%E3%80%81xiaoshishito
    ngzhijiaoyuyuduoyuanqingyuneirongxinbanwangyelianshuneirong
    姜兆眉(2017)。涵納差異與攜手前行:同志友善與性別敏感諮商教育之反思
    與在地實踐。輔導與諮商學報,39(1),01-18。
    姜兆眉、唐訢雅、蘇盈儀(2010)。從性別敏感觀點談諮商心理師考題。輔導
    季刊,46(3), 69-75。
    徐西森(1990)。餘桃斷袖南風戀-談同性戀問題與輔導。輔導月刊,26(5),7-
    17。
    徐佳妤、陳綵薇、高婉菁、吳芝儀(2018)。同婚釋憲後的諮商倫理課題與專
    業培育再思。輔導季刊,54(3),11-20。
    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2)。同
    志伴侶親密暴力自助手冊。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事
    業。
    張娟芬(1998)。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女書系列。
    張娟芬(2011)。姐妹戲牆。女書系列。
    張娟芬(譯)(1997)。同女出走。女書系列。
    張學善(1996)。同性戀個案諮商的倫理課題。輔導季刊,32(3),51-58。
    張曉佩、李宜蓉(2018)。多元性別議題諮商能力: 訓練方案對知識、覺察與
    技能影響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2,51-80。
    莊瑞君(2017)。以社會正義實踐之觀點探討學校同志諮商輔導之專業知能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158
    許正熙、高穎超、郭政庭(2011)。拒絕「同性密友期」偽科學,支持「同志
    教育」進校園。取自:https://hotline.org.tw/news/229
    陳牧宏、徐志雲、衛漢庭(2019)。同志族群自殺預防的六大策略。自殺防治
    網通訊,14(1),3-7。
    陳秉華(主編)(2017)。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禹函(2011)。藏鏡人的心話-同性戀公務人員的職場處境(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郁齡(1999)。談青少年同性戀。輔導通訊,58,46-54。
    喬伊(2018 年 11 月 16 日)。被校長「我們學校沒有同性戀」鬼話激怒,女學
    生怒進校長室拍桌出櫃!她談廿年前的北一女。風傳媒。取自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628682
    敢於不同國際聯盟(2018)。國際跨運動宣言。取自:
    https://www.daretochange.us/
    黃怡妙(2004)。台美女同志故事,謝臥龍(主編),霓虹國度中同志的隱現
    與操演,177-194。台北:唐山。
    黃思純(2016)。女同志伴侶親密暴力歸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庭歡(2014)。同志諮商心理師之職場處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詹宗儀、葉寶玲(2017)。台灣女同志的悲傷剝奪經驗。
    賈紅鶯 (1996)。青少年同性戀傾向的認識與輔導。諮商與輔導月刊,126,
    10-16。
    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2)。「台灣同志壓力處境問卷」調查結果初步分
    析。取自:https://hotline.org.tw/news/190
    159
    趙淑珠(2018)。他山之石~ 反思台灣諮商師的社會正義訓練。輔導季刊,
    54(1),1-7。
    劉安真(2006)。諮商師訓練的新挑戰—論多元文化諮商能力與訓練。弘光人
    文社會學報,4,167-185。
    劉安真(2017)。多元性別諮商。載於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陳秉華主編),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安真(2017)同志伴侶關係與諮商。輔導與諮商學報,39(1),19-38。
    劉安真(2018)。同志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2,
    55-59。
    劉安真(2018 年 8 月 29 日)。反同公投對同志心理健康的傷害。自由時報。
    取自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34456
    劉安真、程小蘋、劉淑慧(2004)。現身或隱藏─女同志的污名處理。收於謝
    臥龍主編,霓虹國度中同志的隱現與操演,63-98。台北:唐山。
    劉安真、趙淑珠(2006)。看見!?校園同志輔導工作推展之現況與輔導教師
    對同志諮商之訓練需求調查。中華輔導學報,20,201-230。
    劉焜輝(2014)。自我認知—同性戀者的諮商。諮商與輔導,340。
    潘淑滿、楊榮宗、林津如(2012)。巢起巢落-女同志親密暴力、T 婆角色扮
    演與求助行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7,45-102。
    衛生福利部保戶服務司(2019)。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統計(資料來源-本部
    統計處)。取自:http://www.mohw.gov.tw/dl-22334-37cdd105-2256-420c995f-42e8684c13f6.html
    鄭美里(1997)。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女書文
    化。
    鄭群達(2016)。專業助人者同志諮商的困境與對同志求助議題應有的認識。
    諮商與輔導,367,22-25
    160
    賴念華、高智龍(2016)。從多元文化諮商觀點探討男同志諮商實務。中華輔
    導與諮商學報,46,31-62。
    賴鈺麟(2004)。性傾向歧視在台灣。載於謝臥龍(主編),霓虹國度中同志的
    隱現與操演,371-400。台北:唐山。
    謝文宜(2006)台灣同志伴侶親密關係發展的挑戰與因應策略。中華輔導學
    報,20,83-120。
    簡家欣(1997)。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竇金城(2016)。同性戀學生之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340,19-23。
    二、 外文部分
    APA(2019).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online]. Retrive from
    https://www.apa.org/topics/lgbt/index
    APA(2008). Sexual Orientation & Homosexuality. [online]. Retrive from
    https://www.apa.org/topics/lgbt/orientation
    APA(2011). About transgender people, gender identity, and gender expression.
    Association for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Issues in Counseling.
    (2009). Competencies for counseling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clients.
    Dennis A. Frank II & Edward P. Cannon (2010). Queer Theory as Pedagogy in
    Counselor Education: A Framework for Diversity Training. Journal of LGBT
    Issues in Counseling, 4(1), 18-31
    Hooker, E. (1957). The adjustment of the male overt homosexual. Journal of
    Projective Techniques, 21, 18-31.
    161
    Ilan H. Meyer. (2003). Prejudice, Soci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in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opulations- Conceptual Issues and Research Evid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9(5), 674-697.
    Johnson, S. D. (2012). Gay affirmative psychotherapy with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individuals: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82(4), 516-522. doi:10.1111/j.1939-0025.2012.
    01180.x
    Liddle, B. J. (1996). Therapist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and counseling practices as
    they relate to ratings of helpfulness by Gay and Lesbian cli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3(4), 394-401.
    Matthews, Connie R. (2005). Infusing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issues into counselor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44(2), 168-184.
    Jacobs, R & Morris, S (2016). National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
    intersex mental health and suicide prevention strategy: A new strategy for
    inclusion and action. Published by National LGBTI Health Allian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gbtic.org/competencies.html.
    Ridley, C., Mendoza, D., & Kan itz, B. (1994). Multicultural training: Reexamination,
    eration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22, 227-289.
    Shelton, K., & Delgado-Romero, E. A. (2011). Sexual orientation microaggressions:
    The experience of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queer clients in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8, 210–221. doi:10.1037/a0022251
    Sue, D. W., Arredondo, P., & McDavis, R. J. (1992).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competencies and standards: A call to the profess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0, 477–48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105172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72003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992
    显示于类别:[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0301.pdf3149KbAdobe PDF22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