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142/144115 (79%)
Visitors : 50615696      Online Users : 4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262


    Title: 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應用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s,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Authors: 彭允
    Peng, Yun
    Contributors: 張奕華
    Chang, I-Hua
    彭允
    Peng, Yun
    Keywords: 校長科技領導
    創新教學
    智慧教室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ing innovation
    Smarter classroom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8-03 18:26:16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應用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應用與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與線性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的教師,共寄發70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共有4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5.71%。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 (SEM) 進行統計分析,並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 及LISREL 8.80 為資料分析軟體,獲得結論如下:
    一、高級中等學校智慧教室應用量表具可接受之品質。
    二、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科技領導現況良好,「成員發展與訓練」較佳,「評鑑與研究」較低。
    三、高級中等學校智慧教室應用現況良好,「樂趣教學」較佳,「互動教學」較低。
    四、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創新教學現況良好,「教學內容創新」較佳,「評量方式創新」較低。
    五、不同年齡、年資、學歷、學校類型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知覺校長科技領導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性別、職務、學校規模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知覺校長科技領導,具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性別、學歷、學校規模、學校類型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知覺智慧教室應用無顯著差異。
    八、不同年齡、年資、職務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知覺智慧教室應用,具有顯著差異。
    九、不同性別、學歷、職務、學校類型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知覺創新教學無顯著差異。
    十、不同年齡、年資、學校規模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知覺創新教學,具有顯著差異。
    十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科技領導可透過智慧教室應用的中介作用,正向影響教師創新教學。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教育行政機關、校長、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作為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nd linear relations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 and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teachers from high schools in Taichung. A total of 7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46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ecovery rate was 65.71%.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ata analysis software, IBM SPSS Statistics 26 and LISREL 8.80,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qualities of the scale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 is acceptable.
    2.The current states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re still good. “Member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is the best,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s the worst.
    3.The current states of high school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 are still good. “Pleasure teaching” is the best, “interactive teaching” is the worst.
    4.The current states of high school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are still good.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on” is the best, “evaluation method innovation” is the worst.
    5.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teaching yea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types of school,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6.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duties, school sizes,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7.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school sizes, and types of school,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8.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teaching years, and duties,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9.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duties, and types of school,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0.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teaching years, and school sizes,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1.The positive effect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on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could be moderated by application of smarter classroom.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mak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1997)。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期末研究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編號:86023-602)。取自http://cdp.sinica.edu.tw/article/origin36.htm
    王文霖(2013)。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資訊融入教學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6)。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知識管理對教學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三縣市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94-2413-H-003-026-)。臺北市:行政院。
    王偉旭(2019)。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行動學習推動計畫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翠英(2015)。運用智慧教室進行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自然科「永續家園」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俊賢(2015)。國中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永續經營關係之研究─以組織學習為中介變項。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碧燕(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實施創新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寶妍(2012)。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宗哲(2015)。雲端浪潮上的科技領導與教育創新。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吳怡佳(2008)。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1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春助(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名詞科技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95-196。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雅芬(2020)。桃園市國民小學建置智慧教室調查及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瑞樺(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幽默風格與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錦章(2018)。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權威、張奕華、許正妹、吳宗哲、王緒溢(2012)。智慧教室與創新教學:理論及案例。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呂賢玲(2019)。新北市立國民中學學校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康康、趙鑫碩、陳琳(2016)。我國智慧教室的現狀及發展。現代教育技術,26(7),25-30。
    沈玟婷(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官柳延(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欣樺(2019)。桃竹苗地區國小教師心理資本與創新教學相關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9。
    林彥宏(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彥輝(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昭宇、吳可文、林敏智(2012)。數位原住民虛擬世界的現實價值-視覺藝術的教學革新。美育,118,89-96。
    林德政(2017)。資訊科技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馬來西亞新民獨中高三理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中明(2010)。學校創新教學之策略管理。北縣教育,70,52-55。
    胡瓊之(2017)。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熾文、張阿靈(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9,31-59。
    徐久雅(2009)。國小教師教學快樂感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5)。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二版)。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張奕華(2006)。校長科技領導層面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1),1-27。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2010)。創新智慧教室現況與趨勢,經濟部工業局。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2011)。臺灣數位學習發展理念,經濟部工業局。取自http://www.epark.org.tw/images/20110914180326image_7.pdf
    馬世驊(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馬蘭英(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團隊合作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明智(2009)。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行政創新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阿靈(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奕財(2018)。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奕華(2007)。學校科技領與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奕華、吳怡佳(2011)。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結構關係之驗證。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1,1-28。
    張奕華、吳權威(2014)。智慧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張奕華、吳權威、曾秀珠、張奕財、陳家祥(2020)。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市:五南。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敏章(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34/92.03%E5%89%B5%E9%80%A0%E5%8A%9B%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2017)。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校園智慧網路與智慧學習教室建置參考指引。取自https://fidssl.moe.edu.tw/program/download/document01.pdf
    教育部(2017)。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建置校園智慧網路計畫(核定本)。取自http://ws.ey.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FeVVwbG9hZC85L2NrZmlsZS80Mjg1MjJiOS05Y2QwLTRlZjYtYjQzYy0xZDQ2YjE5Y2JhODMucGRm&n=5bu6572u5qCh5ZyS5pm65oWn57ay6Lev6KiI55WrLnBkZg%3D%3D
    教育部統計處(2019)。教育統計查詢網。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莊思筠、賴阿福、馮清皇(2011)。數位化未來教室之探討。國教新知,58(1),30-51。
    許丞芳(2008)。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慧中(2009)。2009數位學習產業現狀與產值調查分析。取自 http://idp. teldap.tw/epaper/20100430/430
    陳一萱(201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芃均(2016)。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怡華(2018)。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陳彥宏(2018)。華人地區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 i-VISA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敦正(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與創新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曉彤(2018)。澳門私立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單文經(2012)。對教學科技與媒體運用的一些思考-賀「教學科技與媒體」出刊百期。教學科技與媒體,100,4-14。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人本教育札記,147,61-64。
    曾秀珠(2017年12月)。智慧教育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以一所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106校務經營個案研究實務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總院區傳習苑。
    曾薇臻(2016)。幼兒園教師應用智慧教室之現況與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湯志民(2012)。雲端科技與未來教室。教育研究月刊,216,40-57。
    湯志民(2019)。面向未來的學習空間-面向未來的學習空間。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2019年刊(學校建築與學生學習),1-55。
    黃智瑋(2013)。電子書包的實施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國中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榮懷、胡永斌、楊俊鋒、蕭廣德(2012)。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徵。開放教育研究,2,22-27。
    楊琇絢(2011)。屏東縣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與專業成長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經濟部工業局(2010)。數位學習與典藏產業推動計畫 產業推動策略與補助方向。取自www.epark.org.tw/images/20100330154346image_6.ppt
    葉連祺(2003)。科技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2,151-153。
    蔡佳宏(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孟利(2019)。新北市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型態、教師工作滿意度及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金田(2018)。智慧學校。臺北市:元華文創。
    蔡俊傑、劉威德、羅鴻仁(2012)。職業學校教導型組織文化與教師創新教學關 係之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刊,4,53-80。
    蔡政宏(2012)。創造教育雲-智慧教室建構與教學應用模式行動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編號:100下補08)。取自https://eb1.hcc.edu.tw/edu/data/page/20150418102419661.pdf
    蔡雅茹(201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瑞倫(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淵全、蔡雅茹(2012)。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 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78,182-202。
    蕭文智(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ICT運用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蕭帆(2017)。基隆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科技接受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慧冕(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生學術樂觀之研究:以教師教學創新為中介變項。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依齡(2008)。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謝佳耘(2009)。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宜臻(2016)。嘉義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傳崇、蕭文智與官柳延(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樂學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1),71-103。
    韓啟賢(2009年07月03日)。「未來教室」拓展臺灣科技與軟實力【網路新聞】。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tw/9/7/3/115994.htm%E6%9C%AA%E4%BE%86%E6%95%99%E5%AE%A4%E6%8B%93%E5%B1%95%E5%8F%B0%E7%81%A3%E7%A7%91%E6%8A%80%E8%88%87%E8%BB%9F%E5%AF%A6%E5%8A%9B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羅景文(2013)。智慧教室環境中實施探究式數位說故事策略對關鍵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外文部分
    Amin, S. N. U., & Jan, H. (2018). Smart classroom a new paradigm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s implementation and setback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J&K. AG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6(1), 682-701.
    Anderson, R. E., & Dexter, S. L. (2005). 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valence and effe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1(1), 49-82.
    Aten, B. M. (1996).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California’s SB 1274 restructuring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Bailey, G. D., Lumley, D., & Dunbar, D. (1995). Leadership & technology – What school board members need to know. Alexandria, VA: 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
    Bridges, J. W. (2003). Principal influence: Sustaining a vision for powerful new forms of learning using technology (pp. 1-13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ory, S. (1990). Can your district become a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leader?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Special Issue, 17-19.
    Davis, B. (1996). Re-engineering school leade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0(2), 11-16.
    Dillman, D. A. (2000). Mail and internet surveys: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Flanagan, L., & Jacobsen, M. (2003). Technology 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ip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1(2), 124-142.
    Ford, J. I. (2000). Identifying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mpetencies for Nebraska’s K-12 technology lea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Nebraska.
    Hsieh, C. C., Yen, H. C., & Kuan, L. Y. (2014).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students` academic optimism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ommers, P., Issa, T., Issa, T., Chang, D. F., Isias, P., (Ed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CEduTech) and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TE) (pp.113-120). New Taipei City, Taiw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mms, W., Cleveland, B., & Fisher, K. (2016). Pursuing that elusive evidence about what works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In W. Imms, B. Cleveland & K. Fisher (Eds.), Evalu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Snapshots of emerging Issues, methods and knowledge(pp.3-18). The Netherlands: Sense Publishers.
    Li, Y., Yang, H. H., & MacLeod, J. (2019). Preferences toward the Constructivist Smart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Examining Pre-Service Teachers’ Connectedness.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7(3), 349–362.
    Li, Y., Yang, H. H., MacLeod, J., & Dai, J. (2019). Developing the Rotational Synchronous Teaching (RST) Model: Examination of the Connected Classroom Climat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5(1), 116–134.
    Mazur, E. (2011).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in decentralised governance systems: Toward a nationwide level playing field. Paris, France: OECD.
    Murphy, D. T., & Gunter, G. A. (1997).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s.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4(3), 136-139.
    Niemeyer, D. (2003). Hard facts on smart classroom design: Ideas, guidelines and layout. Lanham, MD: Carecrow Pres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3). Innov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Paris France: OECD iLibrary.
    Phoong, S. Y., Phoong, S. W., Moghavvemi, S., & Sulaiman, A. (2019). Effect of smart classroom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t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48(2), 291-304.
    Prensky, M. (2001).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Do they really think differently? On the Horizon, 9 (6), 1-6.
    Reeves, D. B. (2004). Evaluating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7), 52-58.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th ed.). New York: Free.
    Rogers, M. S. (2013). Virtual classrooms: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In L. Gómez Chova, A. López Martínez, & I. Candel Torres (Eds.), ICERI2013 Proceeding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p.3300). Seville, Spai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ATED).
    Schultz, L. E. (2000). Qualities if an exceptional leader. Human System Management 19, 93-103.
    Shi, Y., Xie, W., Xu, G., Shi, R., Chen, E., Mao, Y., & Liu, F. (2003). The smart classroom: 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seamless tele-education. IEEE Pervasive Computing, 2, 47-55.
    Voyles, B. (2006). Affording of future. Campus Technology, 19(8), 36-38.
    Xie, S. X. (2018). Smart classroom and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on. In S. Cui (Chair),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ECE 2018, Beijing, China.
    ZTE (2018). Smart education solution. Retrieved from http: //Enterprise. zte.com.cn/cn/cebit2016/files/201603/P020160310607540982069.pd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107171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7100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875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201.pdf7484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