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122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4/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20489      在线人数 : 8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227


    题名: 民主深化的機制:國會透明化下的議事直播制度之建立
    A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A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erspective
    作者: 張百君
    Chang, Pai-Chun
    贡献者: 江明修
    Chiang, Min-Hsiu
    張百君
    Chang, Pai-Chun
    关键词: 民主深化
    國會透明化
    議事直播制度
    國會頻道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Transparency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
    Parliamentary TV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08-03 18:20:35 (UTC+8)
    摘要: 民主深化的趨力造成國會透明化的需求,議事全面直播與國會頻道是在各界的呼籲、朝野各黨團的共識以及人民的期待下,由立法院主導建置,以回應民意對於國會改革的期待。然而,整體建置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相關設置法規的訂定、修改,仍需透過朝野協商、三讀等立法程序,才能與法有據、永續留存。梳理國會頻道、議事全面直播建置過程與發展,了解為何新國會可以「能為過去所不能為」,此為本文主要目的之一。此外,建置國會頻道對於公民參與度的影響,則為本文主要目的之二。
    本研究以議事直播制度之建立過程為研究焦點,採用質性研究的次級資料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透過公報記錄以及訪談參與建置的人員與特定使用者(倡議團體與媒體)所蒐集到的資料,透過John M Kingdon的「多元流框架」(Multiple Streams Framework)決策模式的理論,分析臺灣民主化之後國會的改革歷程與國會頻道的建置過程,更進一步瞭解議事直播制度對民主深化的貢獻。
    研究結果發現,透過議事直播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民眾可隨時收看會議轉播,媒體同步掌握國會動態,資訊無落差,改善立法委員的問政表現,驅動國會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因為政策企業家在問題的設定與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讓背負黑箱作業的黨團協商公開實況轉播,並改變了國會的政治權力結構,實踐國會透明開放、還權於民的目標。
    TThe trend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has created the need for transparency in Congress. The proceeding of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the Parliamentary TV. are establish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due to the consensus of the parties and the expectation of people. Howev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the establishment and modification of relevant installation regulations, which still need to be legitimized and persisted through legislative procedures such as Consult Among Political Parties.
    There are two purposes of this study. Firstly, to sort out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liamentary tv and live broadcast of the proceedings to understand why the new Congress “can do what the past cannot.” Secondly,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liamentary tv 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the stablishment of Congress broadcasting,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gazette and interview with participants and specific users (advocacy groups and media). Adopting John M. Kingdon`s “Multiple Streams Framework” decision-making model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eform process of Taiwna`s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ed the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it also intends to to underst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onsolidation of democracy by the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ople can monitor th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Congress through internet、TV (Cable, Wireless, Digital)、websit and smart phone at any time and anywhere, and media keeps track of the parliamentary dynamics. Legislators change their behaviors because the functioning of the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 Policy entrepreneurs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the the establishment period of Congress broadcasting system. This new situation changes the political power structure of Cogress, and fulfills the goal of transparency of Congres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網站(2016)。https://ccw.org.tw/article/-1154
    尹章中,王孔瑛,張瑞斌,謝有銘,胡耿維(2018)。國會頻道建置語意是公開透明。國會季刊,46(4),132-156。
    王宏恩(2011)。資訊提供與立法院政治信任-使用IVOD的探索性研究。臺灣民主季刊,8(3),161-197。
    王保鍵(2016)。論議會透明化:以英國大倫敦市議會為例。國立臺灣科計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2(2),159-181。
    左正東(2010)。議會網站評估架構:以臺北市議會和上海市人大為例。資訊社會研究,18,401-430。
    立法院(2007)。立法院第6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15期,238-239。
    立法院(2016)。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8期,15。
    立法院(2016)。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16期,260-261。
    立法院(2016)。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黨團協商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3期,294-299。
    立法院(2016)。有關本院設置「國會頻道」方案之研析報告。台北市:公報處。
    朱漢雲,(2010)。遠東60週年白皮書—開創新猷預約大未來(583-645頁)。臺北:遠東集團—財團法人徐元智紀念基金會。
    江明修、王維德(2020)。重新詮釋我國政府之KPI-以社會建構論之觀點。主計月刊,(774),44-48。
    李文政(譯)(2015)。社會科學研究法:資料蒐集與分析(Shaun Best原著)。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酉潭(2018)。台灣的民主深化與民主治理,2019年12月31日,取自:file:///E:/%E6%B0%91%E4%B8%BB%E9%9E%8F%E5%9B%BA/%E8%87%BA%E7%81%A3%E7%9A%84%E6%B0%91%E4%B8%BB%E6%B7%B1%E5%8C%96%E8%88%87%E6%B0%91%E4%B8%BB%E6%B2%BB%E7%90%86%20-%20%E8%87%BA%E7%81%A3%E5%85%AC%E8%AB%96%E5%A0%B1.html
    李酉潭,(2011)。自由人權與民主和平:台灣民主化的核心價值(初版)。臺北:五南。
    李炳南,顏明聖等(1999)。國會改革方案之理論與實際(初版)。臺北:揚智文化。
    李蒞蒂(2004)。立法院議事資訊公開化之研究-以黨團協商機制化實施前後為例。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火旺,(2007)。心靈解嚴:公民教育與民主深化(3-25頁)。兩岸四地的公民教育,劉阿榮等主編,臺北:師大書苑。
    林巧敏(2011)。政府資訊公開與申請應用網站內容分析:以臺灣與美英兩國政府機關為例。大學圖書館,15(2),78-98。
    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Earl Babbie著)。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林聰吉(2012)。台灣民眾的機構信任:以媒體信認為分析焦點。東吳政治學報,30(1),43-79。
    邱訪義、鄭元毓(2014)。立法院黨團協商:少數霸凌多數抑或是多數主場優勢。政治科學論叢,62,155-194。
    孫同文(2003)。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台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變遷。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孫煒(2008)。民主治理與非多數機構:公民社會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26,1-35。
    席代麟(2017)。地方立法機關議事透明度的檢討與策進。中國地方自治,70(12),29-4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第五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106年至109年)核定本,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107年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國會頻道網站https://www.parliamentarytv.org.tw/philosophy.html大紀元(2018)國會頻道網站上線蘇嘉全:完成開放國會http://www.epochtimes.com/b5/18/9/5/n10691696.htm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08012/687_4951_080125_4.pdf
    張佑宗,(2011)。選舉結果、政治學習與民主支持-兩次政黨輪替後台灣公民在民主態度與價值的變遷。臺灣民主季刊,8(2),99-137。
    張孝評(2004)。轉型、鞏固與深化-台灣民主化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茂桂(2019)。民主深化:由課堂「審議式學習開始」,2019年5月29日,取自: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84959
    張淑中(2014)。臺灣國會改革之法制問題探討。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3),187-215。
    張竣傑(2018)。國會頻道數位平台的政治傳播效應:以立法委員之框架效應為例。中國行政評論24(3),37-81。
    梁文韜(2012)。何謂政治學。科學發展,(480),6-10。
    盛杏湲、黃士豪(2006)。台灣民眾為什麼討厭立法院?台灣民主季刊,3(3),85-128。
    陳明旺(2009)。立法院議事轉播制度推動分析。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5),245-271。
    陳俊明(2018)。廉政治理量測與台灣的民主鞏固—台灣透明組織。台灣民主季刊,15(4),133-142。
    陳敦源(200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台北:五南。
    陳敦源(2009)。透明之下的課責:台灣民主治理中官民信任關係的重建基礎。文官制度季刊,1(2),21-55。
    陳敦源(2011)。透明治理工具的虛幻與現實。台灣民主季刊,8(2),183-196。
    陳敦源、黃東益、蕭乃沂(2004)。電子化參與:公共政策過程中的網路公民參與。研考雙月刊,28(4),36-51。
    陳毓麟(2005)。民主理論現況(Shapiro,Ian原著)。台北:商周。
    彭懷恩(2016)。臺灣民主化後的媒介與政治(198頁)。臺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王業立主編。台北市: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
    項靖(2009)。透明化電子治理:以網站落實政府資訊公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報告。
    黃文琪(2013)。國會與數位民主:立法院議事轉播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IVOD)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卲彥、陳俊志(2018)。我國電子化政府之發展與挑戰。電腦稽核期刊,37,頁37-44。
    黃秀端(2018)。誰來監督國會?公督盟推動立法院和地方議會透明化之經驗。台灣民主季刊15(3),127-134。
    黃朝盟、吳濟安(2007)。電子化政府影響與評估。研考雙月刊,31(1),頁76-85。
    楊婉瑩、陳采葳(2004)。國會改革風潮下黨團商制度之轉變與評估。東吳政治學報,(19),111-150。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志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初版)。臺北:揚智文化。
    管延愷(2002)。台灣政黨輪替過程中民主鞏固的探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潘明宏(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C. 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原著)。台北:韋伯。
    魯炳炎(2010)。政治企業家化解政策衝突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2(3),151-181。
    賴沅暉(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公共行政學報,25,119-130。
    蘇彩足、左正東、陳朝建(2009)。政府透明化之分析架構及評估。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

    二 英文部份
    Accenture. (2002).eGovernment leadership-Realizing the vsion. From: http://www.accenture.com
    Chircu, Alina M., E-government evaluation:towards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Electronic Govern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5(4), 2008, pp245-363.
    Dahl, Robert A. (1998). On Democracy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P37-38
    Hunt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Joseph A.Schumpater(1942).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p269.
    Kingdon,J.W.(1984).Agendas, Altematives and Public Policy (2nd Ed).,Harpa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pp.
    Kingdon,J.W.(1984).Agendas, Altematives and Public Policy, Harpa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pp.
    Linz, Juan J., and Alfred Stepan (1996). Problem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Rustow, Dankwart A.(1970).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 Dynamic Model. Comparative Politics, 2(3), 337-63.
    Schedler, Andreas, 1998, What i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Journal of Democracy, 9(2), 91-107.
    Tay,T.(2000).Develop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 Asia.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Building Policy Coherence.Taipei, Taiwan: Research, Development & Evaluation Commission, Taipei City Government.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792103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21030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998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3001.pdf2681KbAdobe PDF2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