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208
|
Title: | 優勢團體對高風險少年增強權能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Strengths-Based Groups” on High-risk teenagers’ Empowerment |
Authors: | 張齡方 Chang, Ling-Fang |
Contributors: | 宋麗玉 Song, Li-Yu 張齡方 Chang, Ling-Fang |
Keywords: | 增強權能 優勢團體 優勢觀點 增強權能量表 高風險少年 High-risk teenagers Empowerment Strengths-Based Groups |
Date: | 2020 |
Issue Date: | 2020-08-03 18:17:19 (UTC+8) |
Abstract: | 自由風氣越來越盛行的社會,家庭面貌越來越多元,許多家庭照顧將生活重心很大比例放在工作上,對孩子的照顧常常只滿足基本溫飽,沒有時間陪著孩子「好好長大」。然而,當孩子的「需要」無法被家庭滿足,他們便期待能從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但若一不小心走到錯誤的方向,便容易產生「離家與輟學行為」、「暴力與犯罪行為」、「藥物濫用與成癮行為」、「憂鬱與自殺行為」的高危險行為,因此我們稱這群孩子為「高風險少年(High-risk teenagers)」。 高風險少年本身缺乏權能(power),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環境失去掌控感,甚至很多人對生命失去希望。若期待高風險少年的權能提升、非行行為降低、人際關係改變,便需提升高風險少年的優勢觀,促使少年以優勢看待自己與環境,以致他們可以從「被環境影響」變成「主動影響環境」。 本研究採單案研究法(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以八次優勢團體為主要活動,搭配平時穩定的個別陪伴與定期聚集。研究對象為本研究者服務單位之高風險少年,選樣標準以高度參與意願、能配合團體時間地點、詳細了解研究內容並願意簽署同意書者為優先。權能分析方式採量化與質化並行,量化方式採用「增強權能量表」,質化除了訪談之外,還搭配團體觀察紀錄、團體逐字稿、成員學習單、和成員回饋單。 本研究重要發現:一、高風險少年權能比未參加優勢團體之前還高,「優勢團體」對於「增強權能」有正向的影響效果。二、成員的「個人權能」、「人際權能」、「社會政治權能」皆提升,其中「人際權能」提升最多。三、優勢團體對權能影響程度與維持效果,因「團體進行次數」和「成員特質」而有所差異。四、高風險少年在參與優勢團體之後,提升自我認同感、批判性思考、社會支持系統和生活滿意度。 據此,本研究提出高風險少年增強權能之內涵與處遇策略之建議,以供未來實務工作者之參考。最後說明本研究之限制,並提供未來研究相關建議。 In a society where “free spirit” is gradually a mainstream, famil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Many families pu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ir lives on work, and the care of children often only meets basic needs. When a family cannot fulfill the children’s needs, the children are likely to put themselves in an environment that easily dropping out of schools, commiting a crime, having drug addiction , and commiting suicide if hanging out with the wrong crowd. We call them “High-risk teenagers.” “High-risk teenagers” are lack of Power, not confident in themselves, not in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 and some of them even lose hope in life. If we expect to empower these teenagers, lower their delinquency behaviors, and change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e ought to broaden their strength views and encourage them to see themselves in confidence. Therefore, they can change from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to actively influencing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adopts a single-case research, with eight Strengths-Based Groups as the main activities. The subjects are the high-risk teenagers of the organization that I work with. The selection criteria are those who were highly willing to participate, signed the consent form, abl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time and location, and had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employed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Quantitative method adopts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Empowerment Scale.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method, other than interviews, it is also conducted with group observation records, group manuscripts, member study sheets, and member feedback sheets. Concludes from the analysis : 1. High-risk teenagers have higher Power after joining the Strengths-Based Groups, and the Strengths-Based Group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enhancing their power. 2. All dimensions of the power enhance, and the Interpersonal dimension enhance the most. 3.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and maintenance effect of the Strengths-Based Groups on the power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the activities" and "members characteristics". 4. High-risk teenagers improve their sense of self-identity, critical thinking,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satisfaction after participating in the Strengths-Based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recommended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Finally, we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白倩如(2012)。機構安置少女復原力培育之行動研究。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25,103-155。 宋麗玉(2006)。增強權能量表之發展與驗證。台灣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0,49-86。 宋麗玉(2008)。增強權能策略與方法:台灣本土經驗之探索。社會政策與社會 工作學刊,12(2),123-194。 宋麗玉、施教裕(2009)。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洪葉。 李玉瑾(2005)。青少年讀者身心發展與網路檢索行為。《中華民國圖書館學 會會報》,75,頁 237-246。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慧君(2009)。冒險學習應用在危機邊緣少年社會工作方案之評估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m5e8u 何素秋、李孟蓁(2009)。臺灣貧窮兒少資料庫-長期追蹤資料庫之建構。載 於臺灣社會福利學會主辦之「健康、照護、工作與退休-新興社會風險與 弱勢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 1-20),臺北市。 沈天勇(2009)。以優勢觀點探討隔代教養青少年家庭之祖孫互動-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bq6cg 吳竹芸(2009)。以優勢觀點探析新竹縣關西地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作為。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g6424 林萬億、黃韻如(2007)。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師、輔導教師與心 理師的合作。台北:五南出版。 林桂碧(2013年7月)。弱勢青少年就業服務之探討-從就業問題/需求、就業力及職涯發展規劃分析。「2013年兩岸三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浙江大學。 林冠馨(2007)。優勢觀點運用於高風險家庭青少年情緒及行為問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54422 胡斐瑜(2006)。充權賦能社會技巧訓練方案對國小高年級「退縮-被拒絕」學童人際關係、社會自尊和自我效能之影響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q93mx 徐于婷(2013)。單親家庭親子優勢團體-親子互動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cs5qm3 許嘉家、林姿論、盧玟伶(2007)。我國隔代教養的現況及學校的因應策略- 參以美國隔代教養方案。學校行政雙月刊,47,335-347。 張菁芬(2006)。解析高風險家庭的服務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14,77-85。 張哲誠(2017)。青少年增強權能之探究:權能程度與相關因素。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xs5wsf 張哲誠、宋麗玉(2019)。青少年增強權能之探究:權能程度與相關因素,社會 科學論叢,第13卷第一期,頁1-42。 莊敦傑(2012)。青少年充權導向服務內涵與歷程探討─以台北都會區某少年服務 中心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bsyf3f 陳玫伶(2012)。青少年增權的意涵及其價值。社區發展季刊,139,206-215。 莊翔宇(2012)。從優勢觀點探討離院青少年自立生活經驗之研究。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n9ycy 楊靜利、黃奕綺、蔡宏政、王香蘋(2012)。台灣外籍配偶與本籍配偶的生育數 量與品質,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1),1-99。 楊靜利、劉一龍(2002)。台灣的家庭生活歷程,台灣社會學刊,27,77-105。 曾華源、李仰慈(2012)。建構弱勢少年復原力的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輸送體系, 社區發展季刊,139,193-205。 曾仁杰(2013).增強權能之助人關係的形成歷程與策略:以優勢觀點為基 礎的處遇模式,嘉南學報(人文類),39,185–201。 曾仁杰(2014)。邁向復元之路—優勢觀點社會工作處遇關係之內涵與歷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y666f 黃雅君(2007)。社會福利服務方案對高風險少年充權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戲劇表達活動方案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38m25 黃慧真(1994)。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 。 童小珠、蕭佳雨、李政廉(2016)。弱勢兒童品格教育服務方案處遇成效之研究, 中華科技大學學報,66,131-144。 萬育維、王文娟譯(2002)。身心障礙家庭—建構專業與家庭的信賴聯盟。臺北:洪葉。 葉大華(2009)。從客體到主體—如何運用倡議資源讓少年福利工作轉大人,社區發展季刊,126,48-60。 趙雨龍、黃昌榮、趙維生(2003)。充權:新社會工作視界。台北:五南。 劉依玫(2008)。以優勢觀點為基礎之親子冒險團體歷程分析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tucx4 劉開元(2004年4月8日)。新台灣之子遲緩易受排擠。聯合晚報。 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vic321/post/1238402640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5)。隔代教養家庭生活需求及福利服務研究調 查期末報告。取自file:///Users/Rebekah/Downloads/File_165357.pdf 蔡杰伶(2010)。優勢觀點為基礎之探索教育團體對感化教育少年增強權能的成效。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c5djs 蔡晴晴(2002)。單親家庭貧窮歷程之研究----以台中縣家扶中心受扶助家庭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amt4j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謝盛瑛(2013)。台灣社會工作實務者發展增強權能策略之探討。國立暨南國際 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kgdc7y 謝永齡(2003)。青少年心理問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魏希聖譯(2009)。家庭社會工作。台北: 洪葉出版社。 蘇惠靖(2009)。經濟弱勢女性單親家庭與正式社會支持之研究-台中縣個案分析。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p95h6 龔心怡、李靜儀(2015)。影響國中經濟弱勢學生之學業表現與中輟傾向之因素:以「脈絡-自我-行動-結果」之動機發展自我系統模式為取向,教育學研 究期刊,60(4),55-92
二、 英文部分 Holden HM, et al. (2004) Galactokinas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ole in type II galactosemia. Cell Mol Life Sci 61(19-20) : 2471-84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Sale, P. L. (1992). Ego and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among juvenile delinquent participants in adventure-based pro-gramming,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103264007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264007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001109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社會工作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400701.pdf | | 2983Kb | Adobe PDF2 | 267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