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19年9月增訂6版。 2.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10年4月增訂版。 3. 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法律出版杜, 2006年。 4. 施啓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9年增訂8版。 5. 洪貴參,關係企業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社,1999年3月。 6.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元照,2001年11月初版。 7. 黃鴻圖著、賴源河,收錄於公司法論文選輯,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1985年。 8.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1987年。 9.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2019年9月增訂14版。 10.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2006年04月。 11. 劉渝生,公司法制之再造-與德國公司法之比較研究,新學林,2005年。 12. 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2003年3月。 13. 趙德樞,一人公司詳論,學林,2003年。 14. 賴英照,公司法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1994年3月、1986年9月。 15. 賴源河等 ,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2002年3月2版。
(二)期刊論文
1. 王文宇,公司法適用民法原則之探討,法令月刊,第54卷第2期,2003年2月。 2. 王志誠,法人格獨立原則之適用及界限,月旦法學雜誌,第207期,2012年8月。 3. 王毓正,論德國法之穿透責任理論於中石化(台鹼)安順廠污染事件之適用,中研院法學期刊,第3期,2008年9月。 4. 方嘉麟,關係企業專章管制控制力濫用之法律問題(一)-自我國傳統監控模式論專章設計之架構與缺憾,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 5. 何曜琛,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台灣台中地方法院95年度仲認字第1號裁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69期,2011年2月。 6. 林國全,章程記載所營事業之意義,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 7. 洪令家,從美國法看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在我國之實踐,中正財經法學,第8期,2014年1月。 8. 洪秀芬,從德國事實上關係企業責任法制反思我國控制公司責任規範,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第2期,2013年10月。 9. 洪秀芬,一人公司法制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2期,2003年3月。 10. 洪秀芬、朱德芳,關係企業債權人保護之發展趨勢:以揭穿公司面紗原則為核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3卷3期,2014年9月。 11. 范建得,論公司人格之否認,收錄於財經法論集-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文集,三民書局,1997年。 12. 陳俊仁,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於環境法之適用-中石化安順廠污染控制股東責任之美國法觀察,收錄於余雪明大法官榮退論文集-企業與金融法制,元照,2009年1月。 13. 張心悌,反向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研究,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第4期,2013年4月。 14.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臺灣法學雜誌,第101期,2007年12月。 15. 張心悌、朱德芳,揭穿公司面紗原則與否認公司法人格理論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地區法院判決之實證分析與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再定位,收錄於公司法理論與實踐:兩岸三地觀點,2010年8月初版。 16. 郭大維,股東有限責任與否認法人格理論之調和-「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探討,中正財經法學,第7期,2013年7月。 17. 郭大維,論反向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從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上字第91號民事判決談起,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3期,2013年11月。 18. 郭大維,公司經營者的傀儡遊戲-論公司治理下幕後董事之規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2010年9月。 19. 曾宛如,我國公司法待決之問題-以公司法制基礎理論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2010年5月。 20. 曾宛如,影子董事與關係企業,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3年4月。 21. 曾宛如,新修正公司法評析-董事「認定」之重大變革(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暨董事忠實義務之具體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2012年5月。 22. 黃銘傑,股東有限責任制度之省思-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之啟示與詮釋,收錄於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元照,1999年8月。 23. 劉公偉,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5期,2001年9月。 24. 劉連煜,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2010年10月。 25. 劉連煜,揭穿公司面紗原則與否認法人格理論在我國實務之運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2005年2月。 26. 劉連煜,控制公司在關係企業中法律責任之研究-公司法修正草案第369條之4的檢討,中興法學,第35期,1993年3月。 27. 廖大穎,關係企業之法規範與公司治理,中正財經法學,第6期,2013年1月。 28. 廖大穎,論公司法與保護債權人之機制,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2005年。 29. 廖崇宏,概論關係企業中控制公司之責任-比較德國聯邦法院判決之發展與借鏡,興大法學,第11期,2012年5月。 30. 趙德樞,日本、大陸及我國法人格否認理論與一人公司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卷,2003年11月。
(三)學位論文:
1. 王怡華,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適用要件,臺北大學碩士論文,劉連煜博士指導,民國103年1月。 2. 白宇君,論我國公司法第154條第二項股東濫用公司法人格地位之規定與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比較,逢甲大學碩士論文,廖崇宏博士指導,民國105年6月。 3. 何佳芸,論依法理引進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以美國法案例為借鏡,臺北大學碩士論文,劉連煜教授指導,民國107年7月。 4. 李潔,「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功能之擴張及其於國際投資仲裁之適用,臺灣大學碩士論文,邵慶平博士及林彩瑜博士指導,民國104年8月。 5. 林奕辰,法人格否認與債權人保護,臺北大學碩士論文,張心悌博士指導,民國102年6月。 6. 林靖淳,跨越公司法人格之界線-從揭開公司面紗原則出發,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曾宛如教授指導,民國100年6月。 7. 吳玟儒,霧裡看花的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如何提高其可預測性及一致性,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林仁光博士指導,民國104年1月。 8. 陳進哲,外部反向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實體與程序—從台灣雷曼案出發,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曾宛如博士指導,民國104年8月。 9. 陳漢聲,公司法人格否認理論與債權人保護,世新大學碩士論文,莊永丞博士指導,民國96年1月。 10. 湯俊傑,論我國公司法有關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規範與省思,輔仁大學碩士論文,郭大維博士指導,民國103年6月。 11. 劉公偉,公司法有限責任之經濟分析,臺灣大學碩士論文,王文宇博士指導,民國89年。 12. 顏尚修,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於我國之適用,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楊竹生博士指導,民國106年7月。
(四)法院裁判
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重訴字第477號判決 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重訴字第716號判決 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勞重訴字第38號判決 4.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訴字第1270號判決 5.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上字第9號判決 6.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重上更(一)字第30號判決 7.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重上字第175號判決 8.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重勞上字第25號判決 9.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上字第505號判決 10.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上更(二)字第122號判決 11.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字第1665號判決 1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89年度上字第47號判決 13.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1年度上更(一)字第36號判決 14.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0年度重上字第56號判決 15.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5年度重上國字第1號判決 16.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792號判決 17.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52號判決 18.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87號判決 19.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723號判決 20.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528號裁定 21.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65判決 22.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67號判決 23.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號判決 24.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619號判決 25.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38號判決
二、外文文獻
(一)專書
1. Franklin A. Gevurtz, Corporation Law(2002). 2. Frank H. Easterbrook and Daniel R. Fischel,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1996). 3. Robert Charles Clark, Corporate Law(1986). 4. Stephen M. Bainbridge, Corporation Law and Economics(2002). 5. STEPHEN M. Bainbridge, Corporate Law(2nd Ed. 2009).
(二)期刊論文
1. Adolf A. Berle, Jr,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Entity, 47 COLUM. L. REV. 343 (1947). 2. Cathy S. Krendt & James R. Krendl, Piercing the Coporate Veil : Focusing the Inquiry , 55 DENV. L. Rev. 1(1978). 3. Campbell, Limited Liability for Corporate Shareholders: Myth or Matter-of-Fact, 63 Ky. L.J. 23 (1974). 4. Carsten Alting,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in American and German law-Liability of individuals and entities: a comparative view, 2 TULSA J. COMP & INT’L L. 187(1994-1995). 5. Cindy A. Wolfer,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under CERCLA: to Control or not to Control-Which is the Answer?, 59 U. OF CINCINNATI LAW REVIEW 975(1991). 6. Daniel J. Morrissey, piercing All the veils: Applying an Established Doctrine to a New Business Order, 32 J. CORP. L. 529(2007). 7. Franklin A. Gevurtz, PIERCING PIERCING: AN ATTEMPT TO LIFT THE VEIL OF CONFUSION SURROUNDING THE DOCTRINE OF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 76 Or. L. Rev. 853(1997). 8. Frank H. Easterbrook and Daniel R. Fischel,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 52 U. Chi. L. Rev. 89(1985). 9. Gregory S. Crespi, The Reverse Pierce Doctrine: Applying Appropriate Standards, 16 J. Corp. L. 33(Fall 1990). 10. Henry Hansmann and Reinier Kraakman, Toward Unlimited Shareholder Liability For Corporate Torts, 100 YALE L.J. 1879 (1991). 11. Kurt A. Strasser, PIERCING THE VEIL IN CORPORATE GROUPS, 37 Conn. L. Rev. 637 (2005). 12. Larry E. Ribstein, Reverse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Design of Business Associations, 30 Del. J. Corp. L. 199(2005). 13. Michael J, Gaertner, Reverse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Should Corporation Owners Have It Both Ways? 30 Wm. & Mary L. Rev. 667 (Spring 1989). 14. Maximillian Schiessl, The Liability of Corporations and Shareholders for the Capitalization and Obligations of Subsidiaries under German Law, 7 J. INT’L L. Bus. 480(1986). 15. Neil A. Helfman, Establishing Elements for Disregarding Coporate Entity and Piercing Entity’s Veil, 114 AMJUR POF 3D 403, §5. Current piercing doctrine.(Originally published in 2010, database updated on April 2014). 16. Peter B. Oh, Veil-Piercing, 89 Tex. L. Rev. 81 (2010). 17. Paul Halpern et al.,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Limited Liability in Corporation Law, 30 U. TORONTO L.J. 117(1980). 18. Robert B. Thompson,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An Empirical Study, 76 Cornell L. Rev. 1036(1991). 19. Stephen M. Bainbridge, Abolishing Veil Piercing, 26J. Corp. L. 479 (2001).
(三)法院裁判
1. Amfac Foods, Inc. v. International Systems & Controls Corp., 654 P.2d 1092 (1982). 2. Automotriz Del Golfo de Cal. S.A. v. Resnick, 47 Cal. 2d 792(1957). 3. Bank of United States v. Deveaux, 9 U.S. (5 Cranch) 61; 3L. ed. 38(1809). 4. Biscayne Realty & Ins. Co. v. Ostend Realty Co., 109 Fla. 1, 148 So. 560(1933). 5. Booth v. Bunce, 33 N.Y. 139 (1865). 6. Berkey v. Third Ave. Ry .Co. ,155 N.E. 58 (N.Y. 1926). 7. C.F. Trust, Inc. v. First Flight Limited Partnership, 580 S.E. 2d 806(Va. 2003). 8. Cascade Energy and Metals Corp. v. Banks, 896 F. 2d 1557(10th Cir. 1990). 9. Cargill v. Hedge, 375 N.W. 2d 477 (Minn. 1985). 10. Crum v. Krol, 99 Ill. App. 3d at 662, 425 N.E. 2d 1081(1981). 11. DeWitt Truck Brokers, Inc. v. W. Ray Flemming Fruit Co., 540 F. 2d 681 (4th Cir. 1976). 12. Gideon I. Gartner v. James R Snyder, 607 F. 2d 582(2d Cir 1979). 13. K.C. Roofing Center v. On Top Roofing, Inc., 807 S.W. 2d 545(Mo. App. 1991). 14. Lowendahl v. Baltimore & O.R. Co., 247 A.D. 144. (1936). 15. Pan Pacific Sash & Door Co. v. Greendale Park, Inc., 333 P. 2d 802 (Cal. App. 1958). 16. Roepke v. Western National Mutual Insurance, 302 N.W. 2d 350 (Minn. 1981). 17. STERN v. NATIONAL CITY CO., 25 F. Supp. 948(1938). 18. Schenley Corp. v. United States, 326 U.S. 432(1946). 19. United States v. Milwaukee Refrigerator Transit Co., 142 F. 247(C.C.E.D Wis. 1905). 20. Walkovszky v. Carlton,233 N.E.2d 6 (N.Y. 1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