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901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1/144292 (79%)
造訪人次 : 50936649      線上人數 : 9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9013


    題名: 威士忌品牌故事與微電影廣告之故事行銷研究
    The Study on Storytelling Marketing of Whisky Stories and Micro-film Advertisements
    作者: 柳厚勻
    Liu, Hou-Yun
    貢獻者: 賴建都
    Lai, Chien-Tu Jeff
    柳厚勻
    Liu, Hou-Yun
    關鍵詞: 品牌故事
    微電影廣告
    故事行銷
    威士忌
    Brand story
    Micro-film advertising
    Storytelling marketing
    Whisky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020-03-02 11:41:56 (UTC+8)
    摘要: 台灣的酒類市場早期受到政府長期掌控,自由開放的市場買賣至今不超過20年,短時間內台灣的烈酒市場躋身成為國際前幾大市場,威士忌的銷量更是名列前茅,然而,台灣消費者對於品牌具有隨波逐流、缺乏顧客忠誠度的特質,廣告型態更是與時俱進,近年出現宣傳片及商品的「微電影廣告」,故本研究將以四個威士忌品牌為例,並利用黃光玉(2006)所提出的「故事行銷」架構,試圖探討其中品牌故事和微電影的敘事手法如何打造品牌。

    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針對四個品牌:約翰走路、格蘭利威、百富與蘇格登進行品牌故事與微電影廣告的故事結構分析,研究發現各品牌訊息傳遞都一脈相承,微電影廣告可以說是抽象品牌精神的延伸與實踐;故事衝突方面,品牌由於歷經百年發展,因此故事高潮迭起,相較之下微電影廣告僅描述單一衝突;角色依照童話故事模式分析發現,品牌故事以及微電影廣告最終的受惠者都是消費者,且角色不一定是「人」,可能是外在的困難或威脅;最後,品牌故事情節依照時間順序發展,而微電影廣告則視其故事類別而定,不過兩者都僅紀錄重要事紀,事件連接較為斷裂且因果關係不強烈。

    接著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解構微電影廣告之創意發想與故事策略思維,發現無論是廣告、公關或是導演皆能清楚掌握品牌核心訊息,故事成為打造品牌以及目標群眾溝通的原動力,並確認微電影廣告多選用台灣相關題材增加在地連結性之發現,最後訪問威士忌專家以了解品牌歷史故事與未來之市場發展。
    The spirits market in Taiw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 international markets in a short period, especially the sales of whisky. This study takes four whisky brands as examples, coupled with the "Storytelling Marketing" structure proposed by Huang (2006) to explore how brand stories and micro-film advertisements apply the storytell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build the brands.

    First, this research uses content analysis to deconstruct the story structure of four whisky brands-- Johnnie Walker, The Glenlivet, The Balvenie, and Singlet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ssage transmissions of the four brands were all the same, and micro-film advertising was the extension and practice of brand spirit;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flicts of the stories differ. As for the role of th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fairy-tale model, the beneficiaries are all consumers. The characters are not necessarily "human", which may be difficulties or threats. Lastly, the plots of the brand stories were develop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and the micro-films depended on their category. Both of them only record important events, s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vents are broken and the causality is weak.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t was found whether its agency, public relations, or the director, all of them could clearly grasp the key messages of the brands. Storytelling has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brand build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arget audiences. In addition, the targeting of brands using Taiwanese related issues to increase local connectivity is confirmed.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欹葳(2016)。《當前台灣女性賦權-以酒類廣告探討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一芝(2009)。〈好品牌怎麼說故事〉,《遠見雜誌》,275: 126-128。
    王國宇(2012)。《精品手錶之平面廣告訴求研究》。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王麗晶(2013)。《公益品牌敘事與故事行銷:以非營利動物保護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美、陳惠閔(2015)。〈微電影對旅遊意願之影響途徑:以微電影「再一次心跳」為例〉,《傳播與發展學報》,32(4): 81-99。
    王鈺炘(2017)。《不同廣告訴求對於微電影廣告效果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無日期)。《2019年MAA台灣媒體白皮書》。取自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9%E5%AA%92%E9%AB%94%E7%99%BD%E7%9A%AE%E6%9B%B8/
    江慧汝(2014)。《以直覺理論探討故事行銷效果—以某國際品牌微電影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全台獨創旋轉酒吧 品醇酒啖美食〉(2019 年 9 月 14 日)。取自蘋果新聞網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daily/20190914/38443983/
    吳知賢(2001)。〈台灣電視酒類廣告內容意涵之探討〉,《視聽教育》,27-38。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台北市:濤石。(原書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李明旭(2005)。《價格策略及廣告資訊對品牌及通路管理之探討(從約翰走路黑牌威士忌市佔率的變化作分析)》。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琦瑋(2014)。〈城市行銷微電影的符號學分析—以「心城市故事」為例〉,《城市學學刊》,5(2): 105-135。
    李懷恩(2015)。《就是要海尼根─啤酒電視系列廣告之敘事批評研究》。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賴俊卿(2015)。〈增強香港男同性戀者的意知行:以恐懼訴求推廣安全套以預防性病的網絡微電影〉,《傳播與社會學刊》,31: 189-219。
    李宇翔(2017)。《微電影故事行銷分析—以2016年國軍形象廣告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李哲侑(2018)。《以Kano模式探討商業微電影重要要素之研究》。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行銷管理所碩士論文。
    沈雲驄、湯宗勳譯(1998)。《品牌行銷法則:如何打造強勢品牌》,台北:商周。(原書 Aaker, D. A. [1995].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ew York, NY.: Free Press)
    吳季芳(2011)。《藏酒休閒酒莊旅遊動機與體驗價值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汪子錫(2014)。〈自製交通安全宣導微電影的現況發展分析〉,《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0: 161-177。
    呂偉倫(2015)。《客家微電影廣告與青/少年認同解讀:以「裝滿的生活時光」系列微電影為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振鎰(2002)。《台灣進口葡萄酒行銷通路及其權變因素分析》。中興大學行銷學系碩士論文。
    周筱梵(2014)。《從微電影談傳播科技對敘事之影響》。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穆謙、倪煒棠(2017)。〈汽車平面廣告敘事框架應用分析〉,《商業設計學報》,21: 135-153。
    卓政耀(2010)。《國家文化對洋酒商廣告策略之影響》。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玲(2005 年 2 月)。〈馬諦氏讓約翰走路「摔一跤」!〉,《今周刊》,424。
    林煥德(2009)。《台灣吸菸家庭之稅捐負擔與其家庭特徵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曜聖(2009)。〈「故事行銷」概念及其在兒童教育產業行銷的應用〉,《國民教育》,49(6): 29-39。
林曜聖(2011)。〈運動產業的故事行銷概念與具體作法之分析〉,《國北教大體育》,5: 99-112。
    林建宇(2010)。《台灣茶葉品牌的故事行銷分析:以老子曰、王德傳茶莊、嶢陽茶行、有記名茶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楷鈞、俞佩吟(2013)。〈FCB 模式運用於微電影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87-312。
    林士煉(2014)。《故事型廣告效果之研究--以客委會為例》。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家如(2015)。〈微電影之故事行銷分析-以台北市政府微電影為例〉,《復興崗學報》,106: 177-199。
    林子樵(2016)。《限制菸品及酒類廣告法規之合憲性》。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學位論文。
    林秋菊(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故事行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校務經營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林睿康(2019年2月13日)。〈廣電媒體酒類廣告晚上9點後才能播 3月正式上路〉,《ETtoday》。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213/1377238.htm
    胡光夏、陳竹梅(2013),〈「微電影」在軍事行銷傳播運用的初探性研究〉,《復興崗學報》,103: 1-24。
    洪雅涵(2015)。《銀行品牌故事行銷研究—以2009~2015年台灣地區電視廣告為例》。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雅鈞(2002)。《台灣酒的故事》。台北:貓頭鷹(果實)出版社。
    〈威士忌——台灣下一個台灣之光〉(2018 年 1 月 15 日)。取自尼爾森網頁https://www.nielsen.com/tw/zh/insights/report/2018/taiwan-whisky-report/
    柯翎肇(2019 年 8 月)。〈2019 IWSR Taiwan威士忌市場關鍵報告〉,《酒訊雜誌》,158。
    許安琪、邱淑華(2004)。《廣告創意—概念與操作》。台北:揚智文化。
    孫秀蕙、陳儀芬(2012)。〈探索台灣電視廣告史的研究路徑:從符號學,敘事研究到文化研究〉,《中華傳播學刊》,22: 45-65。
    孫秀蕙(2005)。〈符號、敘事結構與公共關係中的「說服」:以九一一事件布希演講稿為例〉,《關係管理研究》,1: 115-159。
    〈財政部國庫署菸酒生產國家別數量表(依菸酒細類區分)〉(無日期)。取自財政部國庫署網頁https://www.nta.gov.tw/_admin/_upload/Announce/17304/pic/files/%E8%8F%B8%E9%85%92%E7%94%9F%E7%94%A2%E5%9C%8B%E5%AE%B6%E5%88%A5%E6%95%B8%E9%87%8F%E8%A1%A8(%E4%BE%9D%E8%8F%B8%E9%85%92%E7%B4%B0%E9%A1%9E%E5%8D%80%E5%88%86).pdf
    〈財政部國庫署各月別國產及進口威士忌數量表〉(無日期)。取自財政部國庫署網頁https://www.nta.gov.tw/_admin/_upload/Announce/10431/pic/files/%E5%90%84%E6%9C%88%E5%88%A5%E5%9C%8B%E7%94%A2%E5%8F%8A%E9%80%B2%E5%8F%A3%E5%A8%81%E5%A3%AB%E5%BF%8C%E6%95%B8%E9%87%8F%E8%A1%A8.pdf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無日期)。《2018台灣網路報告》。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頁https://www.twnic.net.tw/doc/twrp/201812b.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無日期)。《2019台灣網路報告》。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頁https://report.twnic.tw/2019/
    許秀珍(2011)。《舞蹈建構於酒類廣告再現之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所碩士論文。
    許晉福,戴至中,袁世珮譯(2002)。《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新北市新店區: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原書 Mark, M., Parson, C. S. [2001]. The Hero and the Outlaw: Building Extraordinary Brands through the Power of Archetype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陳敏鳳(2005)。〈媒體立場的群聚效性分析—中以台灣 2004 總統選舉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舜鄰(2007)。〈大台北地區紅葡萄酒消費者行為和銷售商決策對台灣菸酒公司供銷影響之研究〉。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妤(2008)。《精品珠寶品牌故事之比較:以Cartier、Chanel、Tiffany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妤、黃光玉(2009)。〈精品珠寶品牌故事之比較:以Cartier、Chanel、Tiffany為例〉,《廣告學研究》,31: 1-34。
    陳冠陵(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故事行銷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映竹(2012)。〈微電影發展現況及商業模式分析〉。取自 MIC 研究報告https://mic.iii.org.t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398
    陳致畬(2012 年 7 月 23 日)。〈閱報秘書 微電影〉,《經濟日報》,A13版。
    陳伯妃(2013)。《看不見的手如何端起生命之水:台灣威士忌市場運作的經濟社會學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陳國銘(2014)。《故事型廣告效果之研究—以全家便利商店微電影廣告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莊鍇溫(2015)。〈大學生對旅遊目的意象、旅遊意願之影響以香港迪士尼香港迪士尼旅遊微電影「幸福的原點」為例〉,《休閒運動健康評論》,6(1): 68-84。
    陳志東、郭吉銓(2016 年 3 月 11 日)。〈拼死也要喝威士忌 台灣成全球第三大市場〉,《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311003850-260405?chdtv
    陳惟祺(2017)。《全家超商微電影《健康快樂在一起》敘事符號之研究》。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陳炳宏(2018 年 9 月 14 日)。〈YouTube 使用行為大調查:7 成受訪者天天看 平均花 2.5 小時〉,《自由時報》。取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51405
    莊雲斌(2006 年 5 月)。〈台灣進口酒市場命盤解析〉,《酒訊雜誌》,1。
    莊雲斌(2006 年 10 月)。〈威士忌迷思大破解〉,《酒訊雜誌》,6。
    區少梅(1997)。〈食品香料研發與品評〉,《食品資訊》,133: 32-36。
    連冠寧(2015)。〈20大精彩故事行銷〉,《動腦雜誌》,471: 46-52。
    曾凡嫙(2013)。《探討廣告說服效果—以微電影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光玉(2006)。〈說故事打造品牌:一個分析個架構〉,《廣告學研究》,26: 1-25。
    黃振家(2013)。〈微電影廣告、片段故事型廣告與連環故事型廣告之效果比較研究--以客委會廣告為例〉,《中華民國廣告年鑑2012~2013》。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同業公會。
    黃千盈(2014)。《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故事行銷與學校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郡(2015)。《臺灣酒莊消費者消費行為及旅遊生活型態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常悅(2018)。《台灣微電影廣告關鍵成功要素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
    張瓊華(2002)。《廣告媒體類型與媒體接觸行為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以網路廣告與電視廣告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光華(2013年2月18日)。〈科技大未來—微電影興起 故事行銷正夯〉,《工商時報》。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7/122013021800053.html
    郭美懿(2005)。〈行銷,就是說個好故事〉,《Career 就業情報》,351,92-95。
    游詩怡(2019)。《洋酒於台灣在地化創新的行銷策略—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個案研究》。政治大學管理碩士學程(AMBA)碩士論文。
    葉芝伶(2000)。《電視酒類廣告與識讀教學對國小兒童喝酒信念相關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毓琦(2005)。《節慶進口酒贈禮行為之消費分析》。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耕侖(2005)。《消費者對國產與進口烈酒產品屬性之認知差異》。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系碩士論文。
    齊力(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45-188。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
    廖國鋒、黃博茵、楊佳蓁、江芳毓、歐陽倩惠、陳寧(2014)。〈微電影的劇情式廣告是否優於電視廣告—與產品的配適效果〉,《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4(3): 44-55。
    廖世德譯(2018)。《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心靈工坊。(原書:Michael, W. & David, E. [1990].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
    蔡琰、臧國仁(2017)。〈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兼論新科技對傳播學術思潮的可能影響〉,《新聞學研究》,131: 1-48。
    蔡依錞(2013),《公益廣告訴求與涉入程度對消費者情緒、廣告注意力及廣告效果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劉金花(2002)。《農村休閒酒莊設置開發及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中薇(2010)。《說故事了沒?:打動人心、實現夢想的關鍵能力》。臺北:圓神。
    潘謙儀(2018)。《敘事化廣告之典型性與認知風格對品牌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冠忠(2014)。《故事真實性、商品性質、商品價格對於品牌形象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至惠、蔡進發、陳玫君(2012)。〈廣告訴求與產品屬性的差異真能左右消費者對廣告效果的知覺?〉,《行銷評論》,9(1): 61-90。
    薩瑪莉(2011)。《台灣休閒酒莊遊客的價值觀與生活型態的市場區隔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世宏等譯(2005)。《問題媒體: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羅建怡(2018 年 6 月 1 日)。〈十款熱門威士忌 美在勾兌融合與層次〉,《經濟日報》,S1版/LIFESTYLE品味。
    羅建怡(2018 年 9 月 16 日)。〈單一麥芽威士忌 台灣市場全球第3〉,《聯合報》,C6版/消費。
    蘇勒惠(2002),《都市休閒空間的民族誌研究:以臺南市PUB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蘇格登4款單一純麥威士忌 橫掃多項國際大獎〉(2015 年 8 月 14 日)。《ETtoday 新聞雲》。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814/549550.htm#ixzz5zvmSlOJc
    鄭憲洲(2004)。《台灣酒品產業物流委外因素之因素》。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東元(2007)。《進口烈酒行銷廣告對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欒斌、邱于平、趙光正(2013)。〈故事行銷要素對Facebook中分享意願之影響〉,《行銷評論》,10(4): 409-423。
    謝國廉(1999)。〈規範菸酒廣告之法令與言論自由權保障之衝突—橫跨健康傳播與人權理論之分析〉,《新聞學研究》,61: 223-245。
    英文部分
    Aaker, D. A., & Norris, D. (1982). Characteristics of TV commercials perceived as informativ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2(2): 61-70.
    Belch, G. E. & Belch, M. A. (1998),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3rd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rown, J. S., Denning, S., Groh, K & Prusak, L. (2005). Storytelling in organization: Why storytelling is transforming 21th centry organizations and managemant. Burlington, MA: Elsevier Butterworth-Heninemann.
    Bréda, C., Delattre, M. & Ocler, R. (2008). The Story behind Identities from Corporate Disclosure to Individual Recognition. Tamara Journal for Critical Organization Inquiry, 7(1), 82-90.
    Campell, C. & Simpson Bint, J. (2010). Brand narrative: how story gives meaning to marketing. Santa Cruz, Calif.: Seabright.
    Chebat, J.-C., Vercollier, S.D., and Gelinas-Chebat, C. (2003). Drama advertisements: Moderating effects of self-relevance on the relations among empath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ttitudes. Psychological reports, 92(3), 997-1014.
    Denning, S. (2001). The springboard: How storytelling ignites action in knowledge-era organization. Boston: Butterworth Heniemann.
    Denning, S. (2005). The leader guide to storytelling: Mastering the art and discipline of business narrativ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enning, S. (2006). The leader`s guide to storytelling. New York, NY: Wiley.
    Edell, J.A. and Burke, M.C. (1987). The power of feelings in understanding advertising effec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Escalas, J. E. (1998). “Advertising narratives: What are they and how do they work?” In B. B. Stern (Ed.), Representing consumers: Voices, views, and visions. New York, NY: Routledge, 267-289.
    Escalas, J. E.(2004). Narrative processing: building consumer connections to brands.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4(1/2), 168-180.
    Escalas, J.E. (1998). What are they and how do they work. Representing consumers: Voices, views, and visions, 267.
    Fog, K., Budtz, C., Munch, P., & Blanchette, S. (2010). Storytelling: Branding in practice (2nd ed.). Heidelberg, Germany: Springer.
    Geuens, M., Pelsmacker, P. D., & Faseur, T. (2011). Emotional Advertising: Revisiting the role of product categor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4, 418-426.
    Hendry, P. M. (2007). The future of narrative. Qualitative Inquiry, 13, 487-498.
    Hackerbarth DP, Silvestri B, Cosper W. (1993), “Tabacco and Alcohol Billboards in 50 Chicago Neighborhood: Market Segmentation to Sell Dangerous Products to the Poor.”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16(2): 213-218.
    Hirschman, E. C. (2010). Evolutionary branding.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7(6), 568-583.
    Ioffreda, A. and Gargiulo, T. (2008). Who`s telling stories. Communication World, 25(1), 37-39.
    Jeziorski, P., & Segal, I. (2015). What makes them click: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sumer demand for search advertising.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 7(3), 24-53.
    Keller K. L. (2002). Branding and Brand Equity. In Weitz, B. A. & Wensley, R. (Eds.), Handbook of Marketing (pp. 151-178). London, UK: Sage.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atz, H. (2003). The Media Handbook: A Complete Guide to Advertising Media Selection, Planning, Research, and Buying (2nd ed.). London, UK: Routledge.
    Lien, N.-H., & Chen, Y.-L. (2013). Narrative ads: The effect of argument strength and story forma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6(4), 516-522.doi:https://doi.org/10.1016/j.jbusres.2011.12.016
    Loebbert, M. (2003). Story management: Der narrative ansatz fur management und beratung. Stuttgart: Klett-Cotta.
    Maxwell, R. & Dickman, R.(2007). The elements of persuasion: use storytelling to Pitch better, Sell faster &win more busines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McKee, R. and Fryer, B. (2003). Storytelling that moves peopl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1(6), 51-55.
    Neuhauser, P. (2003). Corporate legends and lore: The power of storytelling as a management tool. New York, NY: McGraw-Hill.
    Patterson, A. & Brown, S. (2005). No Tale, No Sale: A Novel Approach to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e Marketing Review, 5(4), 315-328.
    Papadatos, C. (2006). The art of storytelling: how loyalty marketers can build emotional connections to their brand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3(7), 382-384.
    Polkinghorne, D.E. (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 New York, NY: SUNY Press.
    Silverblatt, A. (1995). Media Literacy: keys to interpreting media messages. 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Schindler, R. M., & Holbrook, M. B. (2003), Nostalgia for early experience as a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Psychology & Marketing, 20(4), 275-302.
    Schank, R C. (1999). Dynamic memory revisit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ve Mustardé and Karl Weaver (2008). Johnnie Walker – From whisky producer to global icon: the story of `Keep Walking`. Institute of Practitioners in Advertising, Grand Prix, Best International Multi-Market & Gold, IPA Effectiveness Awards 2008. Reteieved from WARC database.
    Varey, R. J. (2002).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tices. London, UK: Routledge.
    Vincent, L. (2002). Legendary brands: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storytelling to create a winning market strategy. Chicago: Dearborn.
    Wentzel, D., Tomczak, T., & Herrmann, A. (2010).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manipulative intent and cognitive resources on the evaluation of narrative ads, Psychology & Marketing, 27(5), 510-530.
    Woodside, Arch G. (2010). Brand-consumer storytelling theory and research: introduction to a psychology & marketing special issue, Psychology & Marketing, 27(6), 531-540.  
    Smith, Robert E. and Shelby D. Hunt (1978). The effects of brand positioning strategies on consumers’ brand and category perceptions: some insights from schema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175-18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646403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464035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323
    顯示於類別:[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03501.pdf7903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