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87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42194      Online Users : 9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787


    Title: 論保險契約上客觀危險篩選法律效果之研究─ 以對價平衡原則之退讓與法律行為基礎理論之引進為中心
    A Study on the Legal Effects of Objective Risk Selection in Insurance Contract: Focus on the Stepback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librium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Geschäftsgrundlage
    Authors: 趙學斌
    Chao, Hsueh-Pin
    Contributors: 葉啟洲
    Yeh, Chi-Chou
    趙學斌
    Chao, Hsueh-Pin
    Keywords: 客觀危險篩選
    對價平衡原則
    (最大)誠信原則
    情事變更原則
    法律行為基礎理論
    Objective risk selection
    Principle of equilibrium
    Principle of (utmost) good faith
    Principle of 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
    Theory of “Geschäftsgrundlage”
    Date: 2019
    Issue Date: 2020-03-02 11:01:24 (UTC+8)
    Abstract: 就保險契約義務違反之法律效果設計,晚近外國保險契約法制已逐漸揚棄兩極化法律效果之「全有全無」原則立法例,並擁抱層級化法律效果之「或多或少」原則立法例,舉告知義務規定為例,在參與2018年國際保險法學會全球會議之國家中,已將近三分之二國家跟隨「或多或少」原則之浪潮,反觀我國2018年12月所預告保險法修正草案,仍未見漣漪。有鑑於此,本文即以告知義務規定所屬之客觀危險篩選制度作為研究標的,並自其法理基礎出發,透過解釋論上法之尋找,進而調和現行客觀危險篩選法制設計之不當。
    自我國學說實務向來所強調之對價平衡原則以觀,除強調「個別」對價平衡更勝於具法律正當性「總體」對價平衡外,似將「主觀」、「客觀」對價平衡之優先地位有所誤認。而保險契約所承保之客觀危險乃保險契約之基礎,且基於(最大)誠信契約及射倖契約性質尤重契約基礎,或許可思考重新建構客觀危險篩選法制之法理基礎,以民法誠信原則下具體化規定之情事變更原則所發展之法律行為基礎理論為法理基礎更為妥適,亦即以維持訂約時契約雙方當事人對於客觀危險之「主觀重大認識」(主觀法律行為基礎),並維持契約存續期間客觀危險之「客觀情狀」(客觀法律行為基礎),一旦上述二者契約基礎發生變動,即屬法律行為基礎之干擾,而對價平衡本身即屬干擾與否之標準之一,此時法律效果乃契約內容調整為主,契約效力解消為輔,進而維繫保險契約正義,同時與「或多或少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立法者應思考修正相關規定,而在我國保險法修法引進之前,透過解釋論上實質援引法律行為基礎理論,亦不失為可行之道。
    In terms of the violation of duty in insurance contract, many jurisdictions recently have started to embrace the "more or less" principle instead of the "all or nothing" principle regarding the legal effects of such violation. Take the duty of disclosure for example, nearly two-thirds of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Law (AIDA) World Congress 2018 have accepted the "more or less" principle, while there is no sign of following the trend in the 2018 Taiwan Insurance Act Draft. Based on above observation, this study would take the objective risk selection as research target, and aim to find out the proper dogmatic interpretation to meet the "more or less" and alleviate "all or nothing".

    In Taiwan, the principle of equilibrium is considered as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the objective risk sel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isk and premium in the insurance contract, most opinions from judicial holding and scholars highlight that the individual equilibriu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global equilibrium. However, the former is not entitled by Civil Code or Insurance Act; whereas the latter could be found in Insurance Act.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ims to set the priority for subjective equilibrium in front of objective equilibrium regarding individual equilibrium.

    From this study`s perspective, we should reconstruct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objective risk selection. The "Geschaftsgrundlage" theory (Die Lerne von der Geschaftsgrundlage) which is derived from good faith in civil code could be the original idea. The "Geschaftsgrundlage" the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ubjeive Geschaftsgrundlage" and "Objective Geschaftsgrundlage". Both are contractual foundation in insurance contract. The former means that the policyholder should maintain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risk between the parties of insurance contract. The latter means that the policyholder should maintain the circumstances regarding objective risk.

    The study concludes: (a) Once an alteration of contractual found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it is considered as interference of "Geschaftsgrundlage", then the legal effects is adaptation of contract at first and the disadvantaged party may revoke or terminate the contract. And the principle of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risk and premium is just one of criteria. (b) The theory of "Geschaftsgrundlage" achieves the goal of "more or less" principle from a different way; furthermore, it maintains the justice of Insurance Contract.

    The study findings may serve as a guid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Amendment of Taiwan Insurance Act to avoid 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all or nothing" from the dogmatic interpretation.
    Reference: 一、 中文
    (一) 書籍
    1. 尹章華,保險契約法專論,1991年8月。
    2. 王澤鑑,民法總則,2012年8月。
    3.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2009年7月。
    4. 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契約、無因管理,2012年3月。
    5. 王澤鑑,損害賠償,2018年8月3版。
    6.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1995年9月修訂版。
    7.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2009年4月5版。
    8. 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一卷總則,2018年1月2版。
    9. 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二卷保險契約,2015年11月2版。
    10. 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三卷財產保險,2015年9月。
    11. 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四卷人身保險,2015年9月。
    12. 江朝國,德國保險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3年10月。
    13. 呂廣盛,個人壽險核保概論,2008年2月8版。
    14. 呂廣盛、黃文章、胡財源、范姜肱、鄭鎮樑,保險實務概要,2012年3月。
    15.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2017年9月4版。
    16. 亞圖・考夫曼(著)、吳從周(譯),類推與「事物本質」:兼論類型理論,1999年11月。
    17. 林群弼,保險法論,2008年9月3版。
    18. 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2003年7月2版。
    19. 林勳發,保險契約效力論,1996年3月。
    20. 林勳發、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商事法精論,2009年3月6版。
    21.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2013年9月2版。
    22.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2014年2月2版。
    23.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2002年10月。
    24. 姚志明,工程法律基礎理論與判決研究:以營建工程為中心,2014年10月2版。
    25. 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2004年9月。
    2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2018年9月11版。
    27. 施文森,保險法判決之研究(上),1976年3月。
    28.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1986年7版。
    29.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1990年9版。
    30.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理論與實務,2017年9月9版。
    31. 孫森焱,民法債篇總則(上冊),2010年5月修訂版。
    32. 桂裕,保險法,1992年12月5版。
    33.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台大法學基金會(編譯),德國民法(上):總則編、債編、物權編,2016年10月2版。
    34. 張有捷,保險費返還相關問題之研究,2007年8月。
    35. 梁宇賢,保險法新論,2007年10月6版。
    36. 陳自強,和解與計算錯誤:契約法之現代化Ⅲ,2014年12月。
    37. 陳自強,契約違反與履行請求,2015年9月。
    38. 陳彩稚,人身保險:人壽保險、年金與健康保險,2015年7月。
    39. 陳彩稚,保險學,2012年9月3版。
    40. 陳猷龍,保險法論,2010年2月。
    41. 黃立,民法債篇總論,2006年11月。
    42.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2011年9月6版。
    43. 黃茂榮,買賣法,2002年5月5版。
    44. 黃茂榮,債法總論(第二冊),2002年9月。
    45.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2010年5月2版。
    46. 葉啟洲,保險法,2019年3月6版。
    47. 廖世昌、郭姿君、洪佩君,保險監理實務,2017年2月2版。
    48. 劉宗榮,保險法:保險契約法暨保險業法,2016年8月4版。
    49.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2003年9月。
    50. 劉春堂,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2011年12月修訂版。
    51. 鄭玉波(著)、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2015年9月10版。
    52. 鄭玉波,民法債篇總論,1980年9月。
    53. 鄭冠宇,民法債篇總論,2015年9月。
    54.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2017年9月3版。

    (二) 期刊論文
    1. 王文宇,從商法特色論民商合一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251期,頁85-103,2016年4月。
    2. 江朝國,人壽保險停效之催告與保費自動墊款條款,台灣法學雜誌第220期,頁133-138,2013年3月。
    3. 江朝國,行政管理和契約效力之衝突,月旦法學教室第67期,頁18-19,2008年5月。
    4. 江朝國,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在福利社會中的角色-以健康安全及老年經濟安全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79期,頁76-98,2010年4月。
    5. 江朝國,保險法修正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64期,頁226-251,2009年1月。
    6. 江朝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據實說明告知義務之探討-以第六十四條第三項二年除斥期間之適用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431-446,2000年10月。
    7. 江朝國,保險契約之停效、復效與據實說明告知義務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頁12-13,1999年11月。
    8. 江朝國,復效之可保證明?,台灣法學雜誌第109期,頁209-213,2008年8月。
    9. 江朝國,對價平衡原則介入契約自由之界線:善意複保險危險發生後不得請求保費返還,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213-216,2010年12月。
    10. 江朝國,據實說明義務之主觀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62期,頁21-23,2016年4月。
    11. 吳明軒,關於保險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之適用,法令月刊第49卷第2期,頁76-79,1998年2月。
    12. 吳從周,從工程承攬契約的兩個實務案型再思考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要件-以【物價漲跌型】及【工期展延型】之相關判決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53期,頁1-80,2018年6月。
    13. 李志峰,人壽保險保險費之交付、返還相關問題之探討,永豐金融季刊第46期,頁121-144,2009年9月。
    14. 李志峰,基因資訊於人身保險核保使用的妥當性,政大法學評論第116期,頁173-238,2010年8月。
    15. 李志峰,論被保險人之合作協助義務-兼析兩岸保險法與保險契約條款,核保學報第20期,頁29-50,2012年3月。
    16. 李志峰,論被保險人於危險事故後之通知義務-兼析兩岸保險法及契約條款之相關規定,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第1期,頁121-174,2012年7月。
    17. 李欽賢,論保險法上告知義務違反與民法上錯誤詐欺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41期,頁76-82,1998年10月。
    18. 杜怡靜,關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中「適合性原則」之再反思,月旦法學雜誌第287期,頁22-42,2019年4月。
    19. 汪信君,再論人壽保險契約效力之停效與復效,月旦法學雜誌第187期,頁104-118,2010年12月。
    20. 汪信君,告知義務不實說明與保險事故間之因果關係-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844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48期,頁142-150,2016年6月。
    21. 汪信君,告知義務之履行、保險人意思表示瑕疵及其表意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130期,頁187-199,2006年3月。
    22. 汪信君,告知義務因果關係不存在抗辯與保險契約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244期,頁116-137,2015年9月。
    23. 汪信君,告知義務重要事實與內容控制原則之適用範圍,月旦法學教室第193期,頁18-21,2018年11月。
    24. 汪信君,保險法:第二講 保險契約之成立與告知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48期,頁54-66,2006年10月。
    25. 汪信君,保險法第六四條告知義務解除權行使與除斥期間-九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七四二號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3期,頁154-170,2011年9月。
    26. 汪信君,保險契約復效與可保證明,月旦法學教室第105期,頁24-25,2011年7月。
    27. 汪信君,業務員告知受領權之再探與限制,月旦法學教室第149期,頁21-23,2015年3月。
    28. 卓俊雄,論被保險人復效可保證明之內涵─兼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6年度保險上字第5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6期,頁18-26,2018年10月。
    29. 林昭志,保險與再保險契約之告知義務人及其告知範圍,月旦法學教室第133期,頁57-64,2013年11月。
    30.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期,頁57-76,2000年7月。
    31. 林勳發,從保險契約之特性論保險法之修正,政大法學評論第56期,頁89-132,1996年12月。
    32. 姚志明,一般情事變更原則於給付工程款案例之適用-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台上字第八九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頁255-275,2008年5月。
    33. 姚志明,情事變更原則適用於工程糾紛問題之再探討─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九二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0期,頁105-109,2013年4月。
    34. 施文森,論保險費性質交付返還及歸屬(上):保險法比較研究--以兩岸保險法為核心,壽險季刊第187期,頁1-52,2018年3月。
    35. 施文森,論保險費性質交付返還及歸屬(下):保險法比較研究--以兩岸保險法為核心,壽險季刊第188期,頁1-57,2018年6月。
    36. 張有捷,違反先契約通知義務之解除權與目的性限縮-臺灣雲林地方法院92年度保險字第12號及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度保險上易字第9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57卷第8期,頁30-42,2006年8月。
    37. 張冠群,台灣保險法關於違反告知或通知義務不退還保險費規定之檢討,法學新論第26期,頁51-80,2010年10月。
    38. 張冠群,要保人未據實說明事項「重要性」之認定、保險人就告知事項之說明義務與解除權阻卻事由–評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保險上字第11號民事判決,保險專刊第29卷第1期,頁63-84,2013年6月。
    39. 張冠群,要保人因過失遺漏違反告知義務之法律效果/高高院102保險上5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42期,頁186-194,2014年2月。
    40. 張冠群,違反據實說明義務之構成要件、因果關係不存在之抗辯及說明義務之免除,台灣法學講座第2期,頁136-149,2010年8月。
    41. 張冠群,臺灣保險法關於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解構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31期,頁89-168,2013年2月。
    42. 張冠群,臺灣保險法關於惡意複保險法律效果之檢討與修正建議,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1期,頁93-116,2011年3月。
    43. 許慧如,淺析保險法第六十四條據實說明告知義務,萬國法律第156期,頁2-8,2007年12月。
    44. 陳自強,論計算錯誤,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頁183-207,1995年6月。
    45. 陳忠五,2015年民事法發展回顧,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5卷特刊,頁1493-1566,2016年11月。
    46. 陳忠五,民事類實務導讀(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511 號民事判決等 9 則裁判之說明),台灣法學雜誌第348期,頁159-171,2018年7月。
    47. 陳忠五,民事類實務導讀(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246號民事判決等9則裁判之說明),台灣法學雜誌第349期,頁125-137,2018年8月。
    48. 陳忠興,人身商業保險的停效及復效制度與實務做法之檢討,月旦醫事法報告第28期,頁7-16,2019年2月。
    49. 陳俊元,保險法告知義務之法律實證研究:以歸責要件與消費者保護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第2期,頁599-682,2019年6月。
    50. 陳添輝,出賣人權利瑕疵擔保責任之研究:兼論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4114號民事判決,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特刊,頁1245-1320,2012年11月。
    51. 陳聰富,2017年民事法年度回顧:民事財產法裁判回顧,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7卷特刊,頁1755-1792,2018年11月。
    52. 陳聰富,出賣人之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頁10-11,2000年12月。
    53. 黃立,工程承攬契約中情事變更之適用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119期,頁189-233,2011年2月。
    54. 楊宏暉,論情事變更原則下重新協商義務之建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7期,頁1-78,2016年3月。
    55. 楊淑文,工期展延之爭議與履約調解,月旦法學雜誌第143期,頁128-147,2007年4月。
    56. 楊淑文,預付型商品與結合契約之抗辯延伸,月旦法學雜誌第287期,頁100-122,2019年4月。
    57. 葉啟洲,二○一五年保險契約法修正條文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43期,頁107-125,2015年8月。
    58. 葉啟洲,人壽保險契約停效前的危險變更,可否作為復效可保條件的審查事項?,月旦法學教室第182期,頁19-22,2017年12月。
    59. 葉啟洲,民事交易關係上之反歧視原則-德國一般平等待遇法之借鏡,東吳法律學報第26卷第3期,頁143-200,2015年1月。
    60. 葉啟洲,告知與通知義務之違反、除斥期間與權利失效,台灣法學雜誌第156 期,頁141-145,2010年7月。
    61. 葉啟洲,保單價值之權利歸屬及強制執行-台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5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9號研討結論及審查意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336期,頁3-37,2018年1月。
    62. 葉啟洲,保險消費者資訊權保障之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263期,頁56-77,2017年4月。
    63. 葉啟洲,要保人告知義務法制之改革:消費者保護、對價平衡與最大善意原則之交錯與位移,政大法學評論第136期,頁129-207,2014年3月。
    64. 葉啟洲,要保人詐欺訂約與侵權行為及不當得利/最高院94台上1408,台灣法學雜誌第190期,頁233-238,2011年12月。
    65. 葉啟洲,訂約時之告知義務與危險增加之區別/臺北地院九八保險七○,台灣法學雜誌第160期,頁173-176,2010年9月。
    66. 葉啟洲,從「全有全無」到「或多或少」-以德國保險契約法上約定行為義務法制之改革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40期,頁223-286,2015年3月。
    67. 葉啟洲,通知義務之違反與保險人喪失解除權之損害,台灣法學雜誌第142期,頁135-140,2009年12月。
    68. 葉啟洲,傷害保險殘廢等級之認定與保險示範條款之修正-評最高法院一百年度台上字第二○二六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12期,頁190-199,2013年1月。
    69. 葉啟洲,道德危險的除外界限與最大善意原則,臺大法學論叢第46卷第4期,頁2015-2083,2017年12月。
    70. 葉啟洲,臺灣民法上之情事變更原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62期,頁50-71,2018年12月。
    71. 葉啟洲,臺灣保險消費者之資訊權保護-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說明義務規範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14期,頁46-68,2013年3月。
    72. 葉啟洲,德國保險契約法之百年改革:要保人告知義務新制及其檢討,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第1期,頁245-327,2012年3月。
    73. 葉啟洲,論保險契約之承保範圍與最大善意原則─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台上字第二一四一號判決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頁147-158,1999年5月。
    74. 葉啟洲,論消極保險、人身保險與複保險,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頁132-141,1999年12月。
    75. 葉啟洲,臨時工、試用人員與傷害保險之危險增加,月旦法學教室第111期,頁36-38,2012年1月。
    76. 廖義男,衡平判斷與民法上之誠信原則、情事變更、違約金酌減之運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87期,頁79-99,2019年4月。
    77. 臧正運,從國際發展趨勢論我國推動開放銀行應有之思考,金融聯合徵信第34期,頁4-12,2019年6月。
    78. 劉宗榮,論違背據實說明義務之解除權與意思表示被詐欺之撤銷權-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台上字第二一一三號判決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頁65-76,2002年2月。
    79. 蔡茂寅,函釋的法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第74期,頁24-25,2001年7月。
    80. 蔡晶瑩,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最高院100台上1392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15期,頁236-239,2013年1月。
    81. 鄭子薇,日本2008年新保險法告知義務新制及其檢討,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第1期,頁147-195,2013年7月。
    82. 鄭渼蓁,物價變動調整之情事變更原則適用,萬國法律第174期,頁9-15,2010年12月。
    83. 鍾良旺,淺談人壽保險受益人之指定及變更,壽險季刊第84期,頁26-36,1992年6月。
    84. 羅俊瑋,英國2012年消費者保險(告知暨說明)法之立法例評析,中正財經法學第5期,頁123-171,2012年7月。
    85. 羅俊瑋,論消費者被保險人之告知說明義務—以英國新訂法制為中心,消費者保護研究第17輯,頁199-226,2011年12月。
    86. 饒瑞正,保險法先契約據實說明義務之再建構(上)-波希米亞的狂想,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頁18-31,2006年5月。
    87. 饒瑞正,保險法最大善意原則之辨正,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頁153-174,2002年10月。

    (三) 專書論文
    1. 尹章華,締約過失與危險估計之探討-兼論保險法第六十四條告知義務之適用問題,載於:保險法論文集,頁169-186,1994年9月。
    2. 王千維,情事變更原則作為風險承擔重新分配之機制,載於:新時代法學理論之建構與開創:劉鐵錚大法官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201-222,2018年9月。
    3. 王澤鑑,同時履行抗辯:民法第二六四條規定之適用、準用與類推適用,載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六冊,頁143-192,2006年9月。
    4. 王澤鑑,舉重明輕、衡平原則與類推適用,載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頁1-98,2006年2月。
    5. 江朝國,保險契約之停效、復效及終止,載於:保險法論文集(三),頁199-228,2002年1月。
    6. 江朝國,論我國危險增加之規定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載於:保險法論文集(二),頁179-226,1997年3月。
    7. 江朝國,論我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據實說明義務之規定:以對價平衡之概念為論點,載於:保險法論文集(一),頁137-169,1993年7月。
    8. 李建良,論負擔契約、處分契約、附第三人效力之行政契約-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1466號判決,載於: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行政契約之發展現況與前景,頁137-182,2016年6月。
    9. 汪信君,第四章 金融消費爭議案例分析《保險類》,載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理論與實務,頁147-263,2019年5月。
    10.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929號判決,載於:兩岸民事法學會通之道,頁263-306,2015年6月。
    11. 林勳發,從壽險保單示範條款論告知義務與契約之解除,載於:保險法論著譯作選集,頁51-58,1991年3月。
    12. 黃立,德國新民法債務不履行規定的分析,載於:德國新債法之研究,頁107-192,2009年9月
    13. 黃昭元,司法消極美德的積極實踐-評Sunstein教授的「司法最小主義」理論,載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875-917,2002年7月。
    14. 劉素吟,物價指數調整約款與情事變更原則之關係,載於: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頁266-283,2007年7月。

    (四) 學位論文
    1. 李懿芩,民法上情事變更原則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2. 林大維,人壽保險契約之停效與復效,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3. 張南薰,情事變更原則在公共工程上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4. 張淑芬,保險契約法律上效力變動之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8年。
    5. 曾韻潔,人壽保險契約停效與復效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6. 黃瑞真,保險法上危險變動之理論基礎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7年。
    7. 廖伯鈞,論保險契約不真正義務之結構及其違反效果,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8. 鄭子薇,論保險法告知義務之改革-以對價平衡原則及消費者保護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五) 網路資料
    1. 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第7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464號,委員提案第17137號,參http://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7cfc9cfc8c8cdc5c8c6d2c7cf (最後瀏覽日:2019年7月28日)
    2.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富邦人壽樂祥定期壽險附約費率,參http://insprod.tii.org.tw/database/insurance/open2.asp?id=D7D5B8E5-8419-4462-886A-CBA70181ACC8 (最後瀏覽日:2019年7月28日)
    3.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富邦人壽優樂定期壽險(第1次部分變更) 費率,參http://insprod.tii.org.tw/database/insurance/open2.asp?id=B34DC8B9-2E4D-4EFB-B9A8-39B7CF8BAF47 (最後瀏覽日:2019年7月28日)

    二、 英文
    (一) 專書
    1. 1 JEFFREY W. STEMPEL, STEMPEL ON INSURANCE CONTRACTS (3d ed. 2010).
    2. 2 FRANKLIN L. BEST,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LAW (2012).
    3. EMERIC FISCHER, PETER NASH SWISHER & JEFFREY W. STEMPEL,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AW (3d ed. 2006).
    4. LEO P. MARTINEZ,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SURANCE LAW (6th ed. 2010).
    5. ROBERT H. JERRY & DOUGLAS R. RICHMOND, UNDERSTANDING INSURANCE LAW (4th ed. 2007).
    6. ROGER C. HENDERSON & ROBERT H. JERRY, INSURANCE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3d ed. 2001).

    (二) 期刊
    1. Mark J. Brownea & Tian Zhou-Richterb, Lemons or Cherrie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the German Privat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Market, 39 T. GENEVA PAP RISK INSUR ISSUES PRACT, 603, 603-624 (2014).
    2. Chun-Yuan Chen, Reassessing Accountability and Sophistication of Insured in Insurance Misrepresentation: Less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aiwan, 9 (3) ASIAN J.L. & ECON., 1, 1-21(2018).

    (三) 網路資料
    1. AIDA, Disclosure Duties in Insurance (2018), available at http://aida.org.uk/docs/FINAL%20DISCLOSURE%20DUTY%20REPORT%20-%20PS.pdf (last visited: Jun.13,2019).

    三、 德文
    (一) 專書
    1. Armbrüster, Christian, Privatversicherungsrecht, 2013.
    2. Bamberger, Heinz Georg/Roth, Herbert(Hg.),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Band 1, 3.Aufl., 2012.
    3. Bruck, Ernst/Möller, Hans(Hg.), Großkommentar zum Versicherungsvertragsgesetz, Band 1, 9. Aufl., 2008.
    4. Bruck, Ernst/Möller, Hans(Hg.), Großkommentar zum Versicherungsvertragsgesetz, Band 2, 9. Aufl., 2010.
    5. Bruns, Alexander, Privatversicherungsrecht, 2015.
    6. Fikentscher, Wolfgang/Heinemann, Andreas, Schuldrecht, 10.Aufl., 2006.
    7. Säcker ,Franz Jürgen/ Rixecker, Roland/ Oetker, Hartmut/Limperg, Bettina(H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GB, Band 3, 8. Aufl., 2019.
    8. Langheid, Theo/Wandt, Manfred(H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Versicherungsvertragsgesetz, Band 1, 2.Aufl., 2016.
    9. Larenz, Karl/Wolf, Manfred, Allgemeiner Teil des Bürgerlichen Rechts, 9.Aufl., 2004.
    10. Medicus, Dieter/Lorenz, Stephan, SchuldrechtⅠ, 19.Aufl., 2010.
    11. Oertmann, Paul, Die Geschäftsgrundlage: Ein neuer Rechtsbegriff, 1921.
    12. Palandt, Otto(Hg.),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76.Aufl., 2017.
    13. Prölss, Erich R./Martin, Anton, Versicherungsvertragsgesetz, 30. Aufl., 2018.
    14. Rapp, Julian Philipp, Das Äquivalenzprinzip im Privatversicherungsrecht, 2019.
    15. Rüffer, Wilfried/Halbach, Dirk/Schimikowski, Peter(Hg.), Versicherungsvertragsgesetz-Handkommentar, 3.Aufl., 2015.
    16. Schimikowski, Peter, Übungen im Versicherungsvertragsrecht, 4. Aufl., 2009.
    17. Schimikowski, Peter, Versicherungsvertragsrecht, 6. Aufl., 2017.
    18. Schulze, Reiner/Dörner, Heinrich/Ebert, Ina/Hoeren, Thomas/Kemper, Rainer/Saenger, Ingo/Schreiber, Klaus/Schulte-Nölke, Hans/Staudinger, Ansgar,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Handkommentar, 8. Aufl., 2014.
    19. Wandt, Manfred, Versicherungsrecht, 6. Aufl., 2016.

    (二) 期刊論文
    1. Armbrüster, Christian, Abstufungen der Leistungsfreiheit bei grob fahrlässigem Verhalten des VN, VersR 2003, S. 675ff.
    2. Bruns, Alexander, Nachhaltigkeit in der privaten Kranken- und Pflegeversicherung, JZ 2008, S. 209ff.
    3. Lorenz, Egon, Hat der Versicherer eine Risikoprüfungsobliegenheit mit Schutzzweck zugunsten des Antragstellers?, VersR 1993, S.513ff.
    4. Marlow, Sven, Die Verletzung vertraglicher Obliegenheiten nach der VVGReform: Alles nichts, oder?, VersR 2007, S. 43ff.
    5. Neuhaus, Dortmund, Die vorvertragliche Anzeigepflichtverletzung im neuen VVG, r+s 2008, S.45ff.
    6. Prölss, Jürgen, Das versicherungsrechtliche Alles-oder-nichts-Prinzip in der Reformdiskussion, VersR 2003, S. 669f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105358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358016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319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6101.pdf3148KbAdobe PDF26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