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丁美玲(2014),「國際企業人才留任之研究 - 鋼鐵業如何留住高級管理人才」,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元章與張椿柏(2014),「從核心代理問題的角度探討股權結構,董事會特性對公司價值之影響」,《證券市場發展季刊》,23(2),131-174。 王瑤芬與洪久賢(2004),「我國觀光餐旅業員工離職傾向研究之內容分析」,《觀光研究學報》,10(4),125-143。 李佳玲、史雅男與蔡宜伶(2011),「總經理薪酬與績效衡量及不確定性之配適度對公司營運績效的影響」,《組織與管理》,4(2),39-77。 李馨蘋與莊宗憲(2007),「公司治理機制與公司績效之實證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57),1-27。 金宇祥(2016),「員工薪酬與公司的經營績效和市場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若眉(2015),「研發投入與人力精簡對台灣電子業績效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財印與盧秀菊(2016),「公司盈餘管理的文化」,《華人經濟研究》,14(2),1-23。 林維珩與陳如慧(2009),「員工分紅制度與經營績效」,《會計與公司治理》,6(2),31-64。 高玉芬、洪維廷與羅綺雲(2013),「人力資本對組織經營績效之影響」,《萬能商學學報》,(18),143-159。 張安(2017),「員工流動對公司價值的影響-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雄(2009),「董監事持股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台灣上市櫃電子連接器公司為例」,淡江大學商學院國際商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恩得、洪震玫、余任芳與林明寬(2010),「商業互補、人力資本與經營績效」,《東海管理評論》,11(1),75-94。 許添財(2006),「地方政府提升人力素質的作為與建議-以臺南市政府為例」,《研考雙月刋》,30(2),93-104。 郭順成、趙必孝、王喻平與陳榮德(2004),「政府組織再造策略對員工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精省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1),1-28。 郭婷婷(2016),「影響留任意願之關鍵因素-以半導體封測業A公司之工程職人員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民鵬(2012),「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對人資人員離職傾向影響之探討」,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旭輝與王育偉(2007),「績效不佳的經理人會被撤換嗎?」,《證券市場發展季刊》,19(3),49-86。 彭作奎、黃博暉與謝佑立(2010),「研究發展對生技產業經營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生物產業科技管理叢刊》,2(1),1-43。 楊怡雯(2014),「高階經理人薪酬、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以台灣金融業為例」,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學位論文。 赫淑幸(2014),「人員流動率對壽險業客服中心的影響—以T人壽為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平青、趙雪雲與李靜(2012),「內部行銷對新員工留任意願的影響—以員工關係為中介變數」,《中原企管評論》,10(1),35-50。 劉錦花、黃耀銜與李仁葉(2009),「每股盈餘預測之分析」,《商業現代化學刊》,5(2),125-140。 賴丞坡與李昇倫(2012),「公司治理對產險公司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保險專刊》,28(2),169-185。 賴政維(2018),「員工雇用穩定度對生產效率之影響-隨機生產邊界模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闕廷諭與洪嘉仁(2014),「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光電業公司為例」,《全球管理與經濟》,10(1),1-17。 英文部分 Abelson, M. A. and B. D. Baysinger (1984), “Optimal and Dysfunctional Turnover: Toward an Organizational Level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 331-341. Agrawal, A. and C. R. Knoeber (1996), “Firm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1(3), 377-397. Ayadi, O. F., U. B. Dufrene, and C. P. Obi (1996), “Firm Performance Measures: Temporal Roadblocks to Innovation?” Managerial Finance, 22(8), 18-32. Cheng, S. (2008), “Board Size and The Variability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7(1), 157-176. Hannan, R. L. (2005), “The Combined Effect of Wages and Firm Profit on Employee Effort,”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1), 167-188. Jensen, M. C. and W. H.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305-360. Jensen, M. C. and R. Ruback (1983), “The Market of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1-4), 5-50. Kruse, D. L. (1993), Profit Sharing: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The Productivity and Stability Effects of Employee Profit-Sharing Plans, MI: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Staw, B. M. (1980), “The Consequences of Turnove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 1(4), 253-273. Wang, J. L., V. Jeng, and J. L. Peng (2007),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Th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aiwan,” The Geneva Papers, 32(2), 264-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