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239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5/144300 (79%)
Visitors : 51155815      Online Users : 9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393


    Title: 戰鬥到農村去?──1950年代的台灣農村小說
    Combat with countryside: 1950s Taiwanese Rural Novels
    Authors: 陳盈如
    Chen, Ying-Ru
    Contributors: 崔末順
    陳盈如
    Chen, Ying-Ru
    Keywords: 反共文藝
    台灣農村小說
    豐年
    鍾理和
    鍾肇政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3-04 21:11:00 (UTC+8)
    Abstract:   台灣五O年代是文學生產的非常時期,在國民黨政府強勢的介入之下封殺國內的左翼勢力,對言論出版執行嚴格的思想審查,使得戰後台灣文學的重建工作遭受重挫。另一方面外省作家掌控文藝生產體制,配合官方大力提倡反共文藝的創作,反共文學、懷鄉文學成為五O年代的文壇主流文類。然而本省作家並沒有因此消失在五O年代的文壇上,而是處在邊緣的位置默默耕耘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灣文學。本省作家與反共文藝生產體制之間的應對關係為何,本省作家又如何將台灣本土帶進反共文藝的主流論述中,是本論首要關注的問題。本論的問題意識起始於探究鍾理和〈笠山農場〉獲得文藝獎金委員會肯定的緣由,進而發現五O年代台灣農村小說的發展是依附於反共文藝創作方法論的演變,也因此成為本省作家加入反共文藝生產行列的契機。
      本論以反共文藝創作論作為研究框架探討五O年代農村小說的發展,首先要論證的即是台灣農村小說如何加入反共文藝論述之中。實際上反共文藝的發展方針受國民黨文藝政策、國共關係與國際關係的改變而調整。1954年是反共文藝面臨轉型的轉捩點,張道藩《三民主義文藝論》的出版象徵三民主義結合文學方法論已臻完備。三民主義文藝論強調民族精神的宣傳,要求以大眾的真實生活作為書寫對象,農民生活成為官方推崇的題材之一。為了進一步理解官方塑造的台灣農村小說美學,本論以農復會發行的《豐年》雜誌刊載的農村小說作為主要研究文本,觀察反共文藝論述下台灣農村小說所呈現的面貌。
      理解官方台灣農村小說的美學之後,本論以鍾理和為中心探討本省作家的創作能動性,觀察本省作家如何應對反共文藝生產體制。在不違抗官方意識形態的同時將台灣本土精神帶入文學之中,另一方面又得尋求作品的發表機會,對於本省作家來說是種挑戰。鍾理和作為五O年代台灣農民/農村小說的代表作家如何透過迂迴書寫的方式,延續日治時期以來台灣新文學的批判傳統,是本論的研究重心。
      本論透過1950年代台灣農村小說的研究,思考反共文藝在五O年代間的變化如何走出「反共抗俄」的唯一宗旨,邁向台灣本土題材的書寫。藉由反共文藝的轉型,本省作家以台灣農村小說進入反共文藝的創作領域,展現了創作能動性與官方意識形態抗衡,在懷鄉文學的浪潮中填補了台灣鄉土的空缺。

    關鍵字:反共文藝、台灣農村小說、豐年、鍾理和、鍾肇政
    Reference: 一、 機關檔案
    「Comments on "Feng-Nien"(Harvest)」,檔號:315-4532-2,檔案管有機關:國史館
    「Rural Periodical Project -- Discussion at the Meeting of Joint」,檔號:315-4532-2,檔案管有機關:國史館
    「創立台灣農村定期刊物計畫書」,檔號:315-4532-2,檔案管有機關:國史館
    「農報總編輯須具備下列各條件」,檔號:315-4532-2,檔案管有機關:國史館

    二、 報刊雜誌
    《聯合報》,(台北市:聯合報,1951-)
    《文星》,(台北市:文星雜誌,1957-1988)
    《文壇》,(台北市:文壇社,1952-1986)
    《文藝創作》,(台北市: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文藝創作出版社,1951-1956)
    《傳記文學》,(台北市:傳記文學雜誌社,1962-)
    《農業推廣文彙》,(台北市:中國農業推廣學會,1956-)
    《臺灣日日新報》,(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898.05.06-1944.03.31)
    《豐年》,(台北市:豐年社,1951-)
    《觀‧臺灣》,(台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

    三、 專書
    George H. Kerr,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市:前衛,1996)
    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王爾勃、周莉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開封市:河南大學,2008)
    王集叢,《三民主義與文藝》(台北巿:臺灣商務,1971)
    王集叢,《王集叢自選集》(台北市:黎明文化,1978)
    王集叢,《戰鬥文藝論》(台北市:文壇社,1955)
    王鼎鈞,《文學江湖: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台北市:爾雅,2009)
    王德威,《一九四九 : 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香港:三聯書店,2008)
    吳音寧,《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台北縣:印刻出版,2007.08)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市:新地,1992)
    沈宗瀚,《農復會與我國農業建設》(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05)
    施正鋒、張學謙,《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市:前衛,2003)
    段義浮,《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8)
    倪偉,《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 : 1928-1949年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台北市:人間,2011)
    孫文,《三民主義》(台北市:三民,2006)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台北市: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
    翁淑靜編,《張道藩先生文集》(台北市:九歌,1954)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 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臺北市:麥田出版,2006)
    尉天驄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市:遠流,1980)
    張誦聖,《現代主義‧當代台灣 : 文學典範的軌跡》(台北市:聯經出版 ,2015)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台北市:國家圖書館,2003)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O與八O、九O年代台灣小說論》(台北市:麥田,2004)
    陳宏銘、莊紫蓉、錢鴻鈞編,《鍾肇政全集》(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1)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市:聯經,2011)
    陳建忠,《被詛咒的文學 : 戰後初期(1945-1949)臺灣文學論集》(台北市:五南,2007)
    陳建忠等合著,《台灣小說史論》(台北市:麥田,2007)
    陳映真、曾健民編,《1947─1949台灣文學問題議論集》(台北市:人間,1999)
    陳炳煌(雞籠生),《百貨店:第二集》(台北市:出版者不詳,1954)
    陳紀瀅,《文藝運動二十五年》(台北市:重光文藝,1977)
    陳康芬,《斷裂與生成:台灣五○年代的反共/戰鬥文藝》(台南市:台灣文學館,2012)
    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9)
    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市:群學,2009)
    黃俊傑,《農復會與台灣經驗》(台北市:三民,1991.06)
    葉石濤,《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O年代》(台北市:前衛,1991)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2010)
    葛賢寧,《論戰鬥的文學》(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
    虞君質編,《現代戰鬥文藝選集》(一)(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
    趙彥寧,《戴著草帽到處旅行 :性/別、權力、國家》(高雄市:巨流,2001)
    劉志偉,《美援時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台北市:大雁文化,2012)
    蔣夢麟,《新潮》(台中市:晨星,1994)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1994)
    應鳳凰編,《文學史敘事與文學生態:戒嚴時期台灣作家的文學史位置》(台北市:前衛,2012)
    應鳳凰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鍾理和》(台南市:台灣文學館,2011)
    應鳳凰編,《鍾理和論述1960-2000》(高雄市:春暉,2004)
    鍾怡彥編,《新版鍾理和全集》(高雄市:春暉,2009)


    四、 期刊論文
    王文裕,〈《豐年》雜誌與台灣戰後初期的農業推廣(1951-1954)〉,《高雄師大學報》30期(2011.06.)
    林佳蓉,〈教科書中沒有的歷史──台籍日本兵之研究〉,《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0期(2011.12.)
    范雲、張晉芬,〈再探台灣高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9期(2010.09.)
    崔末順,〈「重建台灣、建設新中國」之路:戰後初期刊物中「文化」和「交流」的意義〉,《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1期(2015.10.)
    張俐璇,〈重慶之民,自由之國:「後1949」臺灣小說中「民國文學機制」的承繼與演繹〉,《中國現代文學》第26期(2014.12.)
    陳建忠,〈流亡者的歷史見證與自我救贖─由「歷史文學」與「流亡文學」的角度重讀臺灣反共小說〉,《文史台灣學報》第2期(2010.12.)
    蔡明諺,〈製作豐年:美國在台灣農村的文化宣傳策略〉,「媒介現代:冷戰中的台港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2013.05)
    蕭義玲,〈「文化清潔運動」與五O年代官方文藝論述下的主體建構─一個詮釋架構的反思〉,《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9期(2011.02.)

    五、 學位論文
    王萬睿,〈殖民統治與差異認同─張文環與鍾理和鄉土主體的承繼〉(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石弘毅,〈臺灣農民小說的歷史考察(二○∼八○年代)〉(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6)
    江昺崙,〈農村騷動敘事─1966-1988台灣農民文學〉(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林巾力,〈「鄉土」的尋索:台灣文場域中的「鄉土」論述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林佳琪,〈塑造好孩子:《豐年》雜誌「兒童版」之兒童形象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張清文,〈鍾理和文學裡的「魯迅」〉(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
    許惠盈,〈圖像傳播與農民的再教育─以《豐年》雜誌的漫畫為中心(1951-1964)〉(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
    蔡怡貞,〈《豐年》雜誌家庭版的家庭經營與婦女新知之分析〉(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賴玉華,〈圖像與社會 : 戰後初期臺灣版畫之研究(1945-1958)〉(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六、 電子媒體
    豐年社,〈神農緣起,百年來的農業桂冠〉,(來源:https://theme.coa.gov.tw/100/view.php?issue=23342&id=2335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10315901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9010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TAILIT.002.2019.A08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901001.pdf8995KbAdobe PDF24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