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99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245462      Online Users : 8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11991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918


    Title: 工時認定之研究— 以待命及延長工作爭議為中心
    Research on Working Time Definition - Focusing on standby and overtime
    Authors: 陳璟賢
    Chen, Ching-Hsien
    Contributors: 林佳和
    陳璟賢
    Chen, Ching-Hsien
    Keywords: 工作時間
    待命時間
    值日夜
    延長工作
    變形工時
    勞基法第84之1條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9-03 15:53:33 (UTC+8)
    Abstract: 臺灣勞工向來以工時長聞名,在近幾年的全球主要國家勞工工時調查中,更是經常名列前茅,雖我國政府的勞動政策也朝著將低工時的目標發展,但似乎成效有限,而究竟工作時間指涉範圍者為何,我國勞動基準法及相關勞動法規皆無明確定義,但唯有將工作時間定義、範圍明確化,才能進一步討論後續與之連動的工資以及勞動保護等各項議題。
    我國於勞動現場常見幾種類型的工作樣態,一般工作時間、待命時間、備勤時間以及候傳時間等,而一般工作時間、待命時間以及備勤時間因為其受雇主指揮監督之性質強,即使非處於服勞務之狀態,但因喪失其對於自身時間以及所處空間之主權,故學說上多認為其屬於工作時間無疑;而候傳時間則因為並無停留於特定地點之義務,僅須告知雇主其所停留之處所及聯絡可能性,以便於必要時加以傳喚,並未喪失其時間及空間主權,故原則上不被認為係工作時間。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值(日)夜時間,行政主管機關判斷之標準係,其工作內容是「非勞動契約約定之工作」,然而回歸於工作時間一貫的判斷標準,本文認為此時勞工亦是處於喪失時間、空間主權,受雇主指揮監督之狀態,仍應視為工作時間為宜。而若係考慮工資與勞務強度失衡之問題,則應為後端問題,而不宜以之混淆工作時間本質之認定。
    而針對我國工時制度方面,勞基法第32條第2項在民國一零七年的修法中,增加了雇主經工會或無工會者由勞資會議同意後,得將延長之工作時間上限擴張至每月五十四個小時,究此本文認為,雖適度給與雇主工時調整之空間,不僅可使企業經營更具彈性化,亦可使勞工對於自身工作時間的掌握更加靈活,實值肯認,惟此次上限擴張,立法者之考量為何,是否有其必要,有無侵害勞基法所賦予之勞動保護基準界限,值得深思慎為。
    我國實務對於工作時間之判斷,與學說所提到的,雇主指揮監督及勞工的時間、空間主權等,大致相同,值得肯認者係,實務對於值(日)夜時間是否為工作時間之判斷,針對個案細膩探究,對加班與值班,其工作性質與勞務密集程度不同作出詳細之區別。而針對出勤紀錄以及延長工作時間,本文認為,由立法目的觀之出勤紀錄本即是為於勞資爭議時成為可判斷之依據,若仍須勞工證明其出勤服勞務係真實,則此時出勤紀錄將失去其功能。其次應肯認的係有判決認為雖雇主設有加班申請系統,然勞工有無延長工作時間,應採實質認定為佳。且雇主處於勞動關係中之優勢地位,對於勞工出缺勤之資訊具有掌握、管理之能力,若不願受領勞工之勞務自應明確表達拒絕,否則依本文前述,雇主即是默示同意,事實上受領,理應負有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之義務,是故本文認為勞工是否於該段時間是否加班,應由實質認定。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中文專書、論文集
    1. 林振賢,新版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台中:捷太出版社,2003年9月15日初版。
    2. 林佳和,企業需求與勞動保護的拉扯,勞動與法論文集Ⅲ,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年10月,初版第1刷,頁115-160。
    3. 林更盛,候傳制度之國際經驗探討-以歐洲國家為例,回顧與前瞻-勞動基準法施行30週年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4年12月,頁237-257。
    4. 邱駿彥,李政儒,各國工時制度暨相關配套措施之比較研究,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5年。
    5. 侯岳宏,日本管理監督者與工作時間除外適用之規定-兼論我國勞基法第84條之1,社會公義—黃越欽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5月,頁195-214。
    6. 張鑫隆,從日本經驗探討我國合理裁量勞動制度之建構,回顧與前瞻-勞動基準法施行30週年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4年12月,頁215-235。
    7.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台北:翰盧圖書,2006年9月3版。
    8. 黃程貫,勞動法,新北市:空中大學,2001年修訂再版。
    9. 黃程貫等著,勞動基準法之公法性質與私法轉化,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編:勞動、社會與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05月,頁3-30。
    10. 焦興鎧等著,勞動基準法釋義,台北:新學林出版公司,2005年5月一版一刷。
    11. 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初版二刷。
    12. 鄭津津,家事勞工工作時間之研究,社會公義—黃越欽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5月,頁461-496。
    (二)期刊論文
    1. 王惠玲,「工作時間」概念之探討,萬國法律,98期,1998年4月,頁2-10。
    2. 王能君,勞動基準法上加班法律規範與問題之研究-日本與台灣之加班法制與實務,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81 期,2012年3月,頁75-138。
    3. 林佳和,待命時間應否為工作時間之認定/最高院九七台上二五九一,台灣法學雜誌,第122期,2009年2月,頁175-17。
    4. 林佳和,社會保護、契約自由與經營權—司法對勞動契約的衡平控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 6 期,2007年6月,頁33-112。
    5. 林更盛,勞基法施行細則、工作規則對於工資認定的影響-評最高法院九一年台上字第八九七號判決,全國律師,第12卷第4期 ,,2008年4月,頁36-47。
    6. 林更盛,「待命時間」爭議問題探討,全國律師,第14卷第4期,2014年4月,頁23-40。
    7. 林更盛,救護車司機值班期間工資之計算-評最高法院101年度台再字第三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教室,第138期,2014年4月,頁30-32。
    8. 林更盛,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所規定的核備、對勞雇雙方合意的效力有何影響?,月旦法學教室,第153期,2015年7月,頁33-35。
    9. 林大鈞,勞工工時保護之法理觀,勞工之友,403期,1984年7月,頁3-6。
    10. 林炫秋,瑞士部分工時勞動契約法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政大法學評論,第122期,2010年10月,頁297-383。
    11. 林良榮,論(商船)船員勞動之特殊性與權利保護-兼論二OO六年ILO海事勞動公約(MLC)之規範及其影響,法學新論,第31期,2011年8月,頁1-36。
    12. 邱駿彥,勞基法工時制度修正草案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13期,1996年5月,頁30-38。
    13. 侯岳宏,日本工作時間與待命時間之認定的發展與啟示,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75 期,2010年9月,頁175-219。
    14. 侯岳宏,依勞基法第八四條之一另行約定而未經核備之效力-釋字第七二六解釋評析,月旦裁判時報,36期,2015年6月,頁5-13。
    15. 章炎,淺談勞工工作時間(上),勞工之友,376期,1982年4月,頁09-11。
    16. 章炎,淺談勞工工作時間(上),勞工之友,377期,1982年5月,頁14-16。
    17. 郭玲惠,勞動基準法工時制度之沿革與實務爭議問題之初探,律師雜誌,第298期,2004年7月,頁15-34。
    18. 陳旻沂,勞工「責任制」工作合理性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013年4月,頁1-24。
    19. 鄭津津,由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看我國勞動法制應有之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14 期,2004年1月,頁205-242。
    (三)研討會論文
    1. 李玉春,工資定義之演進及趨勢-以我國司法實務為中心,100年度勞動基準法實務爭議學術研討會,2011年。
    2. 林佳和,釋字726與勞動基準法84-1:彈性工時脈絡下的勞動保護、除外、自主形成與公法管制,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實務爭議研討會-以大法官釋字第726號為主軸,2015年,頁48-85。
    3. 林佳和,例假日休息原則與工作例外,工作與休息制度變革:一例一休與特別休假研討會會議手冊,2017年,頁133-163。
    4. 林良榮,論待命之「工作時間性」及其類型-以日本法為中心之初探,97年度勞動基準法工資與工時實務研討會,2008年。
    5. 林良榮,論「加班費」在法院之命運-以「適用84條之一」與運輸業駕駛之勞工為例,100年度勞動基準法實務爭議學術研討會,2011年。
    6. 林良榮,日本與我國勞基法上有關工時之保護規範與例外---兼論大法官釋字第726號解釋:勞基法84條之一之「核備」效力,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實務爭議研討會-以大法官釋字第726號為主軸,2015年。
    7. 侯岳宏,待命時間之爭議問題研究,97年度勞動基準法工資與工時實務研討會,2008年。
    8. 侯岳宏,勞動基準法第八十四條之一之探討,97年度勞動基準法實務爭議學術研討會,2008年。
    9. 侯岳宏,加班之認定與計算-日本與台灣之比較,100年度勞動基準法實務爭議學術研討會,2011年。
    10. 陳建文,工作時間認定問題的紛爭處理與規範創造-思考理路的盤整與開拓,100年度勞動基準法實務爭議學術研討會,2011年。
    11. 陳清秀,釋字第726號解釋之評析-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之探討,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實務爭議研討會-以大法官釋字第726號為主軸,2015年,頁30-47。
    12. 劉士豪,未依勞基法第84條之1經主管機關核備勞動契約的法律效果-以大法官釋字第726號為開展,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實務爭議研討會-以大法官釋字第726號為主軸,2015年,頁7-29。
    (四)一般論文
    1. 張鑫隆,論彈性工時-工作與生活之調和,http://myweb.fcu.edu.tw/~hlchang/published/work%20time0809.pdf。
    (五)學位論文
    1. 方文伶,我國工作時間除外規定之研究---以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03年6月。
    2. 李玉春,我國工時法制之問題點與未來展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3. 盧永盛,勞動基準法上工作時間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4年7月。
    4. 劉孟蕾,工作時間基準除外之適用―論我國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2006年。
    5. 魏俊明,台灣與德國工作時間制度之比較-以工時彈性化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02年1月。
    (六)研究計畫
    1. 陳建文,「加班認定爭議相關案例分析」研究計畫,新北市政府勞動檢查處,2017年08年01日至2017年11月30日。
    2. 張光偉,各國長途客運駕駛工時管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5年04月至2005年12月。
    (七)網路資料
    1. 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工時,表6-1就業者平均每年工時,http://statdb.mol.gov.tw/html/nat/105006%E8%A1%A81.pdf,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14日。
    2. 天下雜誌,日本鼓勵「工作間隔制」 上下班間隔確保11小時,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162,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14日。
    3. 行政院,落實勞工「週休二日」 國定假日全國一致,105.10.26
    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b2cf7469-d464-47bc-8239-b84e002785bf,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14日。
    二、外文文獻
    (一)書籍
    1. Richardi, R./Wlotzke, O./Wißmann, H./Oetker, H.(Hrsg.), Münchener Handbuch zum Arbeitsrecht, Band 1: Individualarbeitsrecht, 3 Aufl., München 2009.
    2. Schaub, G., Arbeitsrechts-Handbuch, 16 Aufl., München 2015.
    (一)網路資料
    1. OECD Employment Outlook 2016,https://www.oecd-ilibrary.org/employment/oecd-employment-outlook-2016_empl_outlook-2016-en,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15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1651055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651055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LAW.028.2018.F10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55201.pdf2138KbAdobe PDF22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