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81951      Online Users : 5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978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784


    Title: 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the Smarter Schools
    Authors: 張奕財
    Chang, I-Tsai
    Contributors: 湯志民
    張奕財
    Chang, I-Tsai
    Keywords: 智慧學校
    校長科技領導
    教師專業發展
    創新經營效能
    Smarter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8-29 16:01:12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首先,進行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與理論基礎。
    其次,以國內智慧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立意取樣60校,共798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為622份,達84.97%。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分析與驗證。
    依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整體構面表現為高度知覺程度,以「科技設施支持」最高,而「教育評鑑研究」最低。
    二、智慧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整體構面表現為中高度知覺程度,以「敬業精神態度」最高,而「課程教學實踐」最低。
    三、智慧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整體構面表現為高度知覺程度,以「環境設備創新效能」最高,而「課程教學創新效能」最低。
    四、教師知覺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的程度,在不同年齡、現任職務、每週使用智慧教室的次數、學校規模與建置智慧教室的規模等背景變項,具有顯著差異。
    五、教師知覺智慧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程度,在不同性別、年齡、現任職務、服務年資與每週使用智慧教室的次數等背景變項,具有顯著差異。
    六、教師知覺智慧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程度,在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每週使用智慧教室的次數與學校規模等背景變項,具有顯著差異。
    七、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經營效能三者之間具有正向關聯。
    八、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對創新經營效能具有正向預測力,其中「人際關係溝通」是主要的預測變項。
    九、智慧學校校長科技領導可透過教師專業發展的中介效果,影響創新經營效能。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校長經營發展、教師教學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the smarter school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y were constructed after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survey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60 smarter schools. The 798 teachers were selected to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where 732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of 622 were collected, with a usable rate of 84.97%.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the smarter schools is high.The item “support of technology in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item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the lowest.
    2.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smarter schools is moderately high. The item “professional attitude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item “practice of course teaching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lowest.
    3.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the smarter schools is high.The item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innovation effectiveness in the smarter schools”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item “course teaching innovation effectiveness in the smarter schools” is the lowest.
    4.The smarter schools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 administrative duties, number of weekly uses in the
    smarter classrooms, school sizes, and the different sizes of smarter classrooms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5.The smarter schools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administrative duties, in-service years, and the number of weekly uses in the smarter classrooms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eachers’percep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6.The smarter schools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in-service years, number of weekly uses in the smarter classrooms, and the different school sizes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eachers’perception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7.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the smarter schools.
    8.Compared with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stronger indicator for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
    9.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s, the smarter schools principal and teacher, and research staff engaged in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0)。教育行政組織。載於林天祐主編:教育行政學(頁
    115-147)。臺北市:心理。
    Dot Cloud(2014)。智慧教育新思維~教育雲平台加乘翻轉課堂,翻出教育未來式。取自https://blog.asuscloud.com/2014/04/10/smarteducation/
    IDC(2014)。Samsung School 教育解決方案 : 未來智慧教室的重要推手(白皮書)。取自
    http://www.samsung.com/tw/business-images/insights/2015/
    Samsung_school_solution-0.pdf
    MBA智庫百科(2017)。智慧校園。取自
    http://wiki.mbalib.com/zh-tw/%E6%99%BA%E6%85%A7%E5%AD%
    A6%E4%B9%A0
    MBA(2017)。組織變革。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7%BB%84%E7%BB%87%E5%8F%98%E9%9D%A9
    天下雜誌(2017)。用資通訊科技翻轉教育,讓學生適性發展培育未來。
    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077
    王文霖(2013)。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資訊融入教學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令宜(2014)。智慧教育與人才培育-吳清山署長出席「2014 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高峰論壇」紀實。取自https://www.k12ea.gov.tw/ap/epaper_view.aspx?sn=97d63c48
    -ee94-4722-91a6-9fb22ec6d5f6
    王令宜(2016)。面向未來的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教育研究月刊,270,
    40-53。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金龍(2004)。臺北縣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春平、李捷、鄭偉、李文韜(2015)。基於卓越績效管理體系的智慧校園建設探討。教育資訊技術,10,16-19。
    王美雅、吳思華(2011)。從複雜理論觀點探索創新擴散的動態過程:一個新概念擴散實驗。科技管理學刊,16(2),81-120。
    王運武(2016)。智慧校園:實現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國大陸,電子工業出版社。取自http://www.zerone.com.tw/ClassDetail.aspx?CType=A&ClassId=0298&ClassNo=001&src=zerone
    王精文、蕭婉鎔(2004)。建構學習型組織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4),29-49。
    王翠英(2015)。運用智慧教室進行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自然科「永續家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尹恩德(2011)。加快建設智慧教育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寧波市鎮海區教育資訊化建設與規劃。浙江教育技術,5,56- 60。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合著:創造力研究(頁56-125)。臺北市:心理。
    公視新聞網教育文化(2017)。新科技融入教學桃園推動智慧學校仁和數學創客智慧學校。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mail.rhps.tyc.edu.tw/rhps-5d
    互動百科(2017)。智慧學校。取自http://www.baike.com/wiki/%E6%99%BA%E6%85%A7%E5%AD%A6%E6%A0%A1
    田 娟(2016)。智慧校園智慧特徵分析。無線互聯科技,13(30),30-53。
    臺灣閱讀文化基金會(2016)。臺灣閱讀文化基金會2016年「SMART School」智慧教室交流分享會。取自http://www.dces.tn.edu.tw/dcesweb/uploads/tadnews/file/nsn_1422_1.pdf
    江文鉅、陳志嘉(2008)。科技創新概念之詮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1(6),1-2。
    江俊賢(2015)。國中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永續經營關係之研究─以組織學習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百度百科(2017)。智慧學校。取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A%E6%85%A7%E5%AD%A6%E6%A0%A1
    行政院(2015)。ide@ Taiwan 2020 (創意臺灣) 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CE8524192720696F&upn=CA0F80CC3CA69700
    行政院(2016)。雲端運算發展方案(105-107)。取自
    http://www.bost.ey.gov.tw/cp.aspx?n=B56ED9F993B2EFA5
    朱經明(2010)。教育及心理統計學。臺北市:五南。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何宇龍(2017)。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寶妍(2013)。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安明(2009)。發展「賦權當責」與「群眾外包」的教學領導團隊。教育研究月刊,181,29-41。
    李爭宜(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林燕(2017)。歷史智慧教育模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湖北師範大學,中國大陸。
    李映嵐(2011)。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重毅(2013)。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思頻(2017)。智慧校園價值體系之研究-以世新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李建興(2013)。中小學雲端智慧校園規劃與建置(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4(6),97-102。
    李俊緯(2013)。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行為、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國印(2013)。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嘉齡(2001)。「學習型組織」應用於國民小學之探討:理想、困境與實踐。學校行政,16,150-164。
    吳志仁(2011)。國民小學校長均衡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怡佳(2008)。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宗哲(2012)。發表「打造一所教學型智慧學校」。取自http://www.jsjhs.ntct.edu.tw/files/14-1023-32699,r453-1.php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策略,16(1),99-113。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1)。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應用統計。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春助(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載於吳清基、張明輝、吳清山、林天祐、王巧媛、余學敏、謝勝隆、徐作蓉合著:優質學校(頁30-40)。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清山(2011)。啟動教育雲端開創多元學習機會。研習資訊,28(6),1-3。
    吳清山(2014)。智慧教育理念與實踐(本書推薦序)。取自
    http://www.habook.com.tw/eTeaching/about.aspx?HtmlName=JAYA3
    吳清山(2017)。智慧教育之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與案例(本書推薦序)。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知識經濟、知識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0-101。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6a)。科技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71,195-196。
    吳清山、林天祐(2006b)。資料驅動決定。教育研究月刊,143,140。
    吳清山、黃旭鈞(1995)。提升教育品質的一股新動力:談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74-83。
    吳清基(2004)。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吳麗真(2014)。臺中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吳寶珍(2017)。教師生涯發展方程式。師友月刊,597,45-50。
    吳聖威(200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權威(2013)。智慧教室與創新教學:教學如何進入轉譯年代。網奕電子報,HB20130513C。取自
    http://www.habook.com.tw/eteaching/habook_epaper/2013/20130513Translational_instruction/20130513Translational_instruction.htm
    吳權威、林欣玫、許正妹(2011)。談智慧教室的創新教學與應用模式。新竹市教育電子報,第54期。取自http://163.19.149.2/epaper/demo/tendency.asp
    吳權威、張奕華、許正妹、吳宗哲、王緒溢(2013)。智慧教室與創新教學:理論及案例。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沈玟婷(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沈裕清(2010)。國中校長策略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水波(1995)。組織創造力:迎接挑戰的裝備。銓敘與公保月刊,4(10),3-14。
    林天祐(2000)。教育行政革新。臺北市:心理。
    林光媚(2017)。臺北市國民小學智慧校園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志成(2002)。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2),81-102。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6,1-46。
    林志成(2008)。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之省思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178,64-74。
    林志成(2011)。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志成(2016)。行動智慧導向的教學創新。臺灣教育,698,2-10。
    林志成、童鳳嬌(2005)。教育經營創新之行動智慧。載於國立政治大學之「2005 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頁21-32)。
    林孟琪(2009)。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其賢(2009)。學校層級資料導向決策系統資料內容之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之意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林其賢、高熏芳(2009)。資料導向決策系統之設計:校長決策領導的新思維。學校行政雙月刊,62,80-97。
    林怡馨(2016)。數位典藏大內國中智慧校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林彥宏(2009)。科技領導對學校行政管理創新之影響──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學校行政,64,98-125。
    林彥輝(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庭瑜、邱育賢、詹雅慧(2015)。巨量資料衝擊下的校園環境。科學研習月刊,54(3),23-31。
    林浩銘(2016)。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進山(2016)。建構智慧校園永續發展的實務探究。取自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60JTbjKYDxTEFtanZsUXFfdFk/view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輯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編):熱情卓越新典範(頁67-76)。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黃秋鑾、顏如芳、鄧珮秀(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6-2413-H-152-002)。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黃秋鑾、顏如芳、鄧珮秀(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11月22-27日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系列研討會-課程與教學改進」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97-198)。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顏如芳、黃秋鑾、鄧珮秀(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3月30日-4月1日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教師教育」。
    林新發、黃秋鑾(2007)。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探討─文獻分析與評述。載於北京教育學院8月10-13日舉辦之「首屆教師培訓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暨第12 屆中美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58-159)。
    林曜聖、簡宏江、李永烈(2010)。教育變革新意義。臺北市:華騰文化。
    邱世方(2012)。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國峰(2011)。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以臺中市國中體育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LISREL/SIMPLIS原理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雙葉。
    邱富源(2016)。從英國2016 BETT教育與科技訓練博覽會看行動學習發展趨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5(12),35-36。
    邱馨儀(2006)。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金將軍(2012)。智慧教育發展對策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22,18-19。
    周婉玲(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揚帆(2014)。基於物聯網的智慧校園構建研究。物聯網技術,10,66-68。
    周麗修(2016)。高級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施宏彥(2010)。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嘉南學報,36,448 - 464。
    施佩芳(2010)。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胡欽太、鄭凱、林南暉(2014)。教育資訊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中國電化教育,324,35-39。
    胡瓊之(2017)。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姚明賢(2017)。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創造力之關係研究-以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祝智庭、賀斌(2012)。智慧教育: 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新境界。電化教育研究,12,5-13。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孫秋雄(2009)。國小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秦夢群(200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09)。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中介效果模式之檢證。當代教育研究,17(3),83-124。
    秦夢群、張奕華(2006)。校長科技領導層面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1),1-27。
    秦夢群、莊清寶(2012)。臺灣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及其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5(2),163-192。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徐潔如(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唐錦超(譯)(2006)。創新的擴散(原作者:E. M. Rogers)。臺北市:遠流。
    馬蘭英(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團隊合作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梁瓈月(2015)。智慧學校打造學生成長電子履歷。取自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4678/?act=
    商永齡(2007)。學校創新經營之困境與省思。教育學術彙刊,2,41-56。
    商業周刊(2017)。智慧教育超越時空樂學習打造數位資訊力。取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33880&type=Indep
    許丞芳(2008)。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祐齊(2016)。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淑芳(2016)。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105 年案例專輯:發展專業力教出未來力 : 教師專業十年有成。臺北市 : 教育部。
    郭梨玉(2012)桃園縣公立國小學校創新經營、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月刊,461,12-16。
    陳木金、謝紫菱、邱馨儀(2006)。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51-82。
    陳志強(201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陳芃菁(2013)。TEAM Model雲端智慧教室完美整合教學資源。取自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30&id=0000350613_uyi7 mmfu0ihlja4zy0eag
    陳志濱(2013)。互動智慧校園建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陳易昌(200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明溥(2017)。數位科技創新教學與智慧學校:讓學習者智慧學習。中等教育,68(3),8-15。
    陳信州(2016)。應用科技積木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設計智慧校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建銘(2009)。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亭燏(2009)。校長教學視導、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師教學的現況與思考。發表於「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宜蘭縣。
    陳鈞泓(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科技領導、組織學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紹賓(2008)。資料導向決定在國民小學校長願景領導應用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逸芹(2009)。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新竹、苗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陳逸敬(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其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陳 雷(2017)。智慧化校園建設研究。無線互聯科技,13,22-23。
    陳維寧(201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原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麗名(2017)。智慧行動校園新教育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張本文(2011)。校長服務領導、組織文化與創新經營效能的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4,1-23。
    張芳全(2010)。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明智(2009)。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行政創新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奕財(2015)。教育雲端與智慧學校:兼談創新教學模式及個案(新竹市教育電子報)。取自http://www4.hc.edu.tw/epaper/no78/vigor3.asp
    張奕華(2003)。美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趨勢:科技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4,83-95。
    張奕華(2004)。教育領導新趨勢:科技領導及其效能之研究。輯於「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改革之檢討與發展趨勢」青年學者論壇,國立中正大學。
    張奕華(2006a)。科技領導理論基礎與培訓課程範例。教育研究月刊,150,59-74。
    張奕華(2006b)。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4-2413-H-004-024)。
    張奕華(2007)。學校科技領與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奕華(2008)。科技領導與專業社群:創新採用測量模式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71,68-82。
    張奕華(2010)。學校科技領導與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奕華(2012)。教育領導者之科技領導對創新擴散及科技接受模式之影響:以臺灣和中國大陸之智慧教室發展及其成效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張奕華(2013)。智慧教育與智慧學校理念。中國信息技術教育,170,15-17。
    張奕華、王緒溢、吳權威、吳宗哲、韓長澤(2011)。教學科技與創新教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張奕華、吳怡佳(2008)。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l4(1),171-194。
    張奕華、吳怡佳(2011)。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結構關係之驗證。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1,1-28。
    張奕華、吳權威(2014)。智慧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張奕華、吳權威(2017)。智慧教育之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與案例。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張奕華、吳權威、吳宗哲、王緒溢、許正妹(2012)。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超越:以智慧教室為例(網奕資訊電子報)。取自
    http://www.habook.com.tw/eteaching/habook_epaper/2012/20120922_Learning_Community/20120922_Learning_Community.htm
    張奕華、許正妹(2009)。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影響路徑之研究:以都會型國民小學為例。初等教育學刊,33,1-32。
    張奕華、許正妹、張奕財(2014)。資訊科技融入班級經營之策略:兼談TEAM Model智慧教師之創新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39,32-52。
    張奕華、許丞芳(2009)。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7,23-48。
    張奕華、張奕財(2012)。教育雲端與科技領導:以TEAM Model智慧教室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16,73-88。
    張奕華、張敏章(2009)。數位時代中提昇學校效能新途徑:科技領導與DDDM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88,112-122。
    張奕華、張敏章(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66,30-50。
    張奕華、蔡瑞倫(2010)。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65,33-53。
    張奕華、蕭霖、 許正妹(2007)。學校科技領導向度與指標發展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1,161-187。
    張奕華、顏弘欽(2010)。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新取向: DDDM 模式的實踐。北縣教育季刊,71,11-16 。
    張家宜、李怡禛(2002)。全面品質管理應用於高等教育行政之實證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0(1),29-54。
    張茵倩(2014)。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行銷策略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夏平(2008)。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敏章(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淑姬(2010)。淺談-雲端運算時代下的教育環境(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5期 )。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5&content_no=141
    張新堂(2005)。高級中學知識管理、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韶蘭、黃靖文(2016)。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學校行銷之調節效果。教育研究學報50(1),43-66
    張慶鴻(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及其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教育部(2014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4b)。「數位學習推動計畫」103年起全面啟動。取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 n=727087A8A1328DEE&sms=49589CE1E2730CC8&s=170E4E91A8C5E5A2
    教育部(2016)。前瞻思維多元參與教育部發布「2016-2020資訊教育總藍圖」。取自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 =898C45213E1E2AC4
    教育部(2017)。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計畫。臺北市:作者。
    康燕玉(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崔曉文(2015)。全球智慧製造發展態勢(三)。取自: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9026
    黃玉貞(2013)。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玉貞(2016)。校長科技領導理論探究與學習經驗實例分享。教師天地,1 (1),1-14。
    黃旭鈞(2011)。資料導向決定的理念與策略。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行政新議題(頁281-306)。臺北市:五南。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4,52-58。
    黃若茵(2015)。教師應用「SMART School」智慧教室的教學效能與使用意願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柏勳(2007)。讓學校變的更新與更好-從組織變革談校長的創新變革作為。學校行政,50,240-254。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建翔(2011)。從知識領導觀點談教師專業發展。臺灣教育發展論壇,3,27-48。
    黃建翔(2014)。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資料導向決定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建翔、吳清山(2012)。臺灣近十年學校創新經營研究之分析與展望:以期刊與學位論文為主。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3),1-30。
    黃建翔、吳清山(201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TEPS資料庫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2),117-140。
    黃國城(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社群、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耀禾(2016)。具大數據分析之智慧校園學習與導覽系統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畫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
    湯志民(2006a)。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60-72。
    湯志民(2006b)。學校創新經營的藍海策略。載於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辦,2006 海峽兩岸教育發展與改革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34-66)。
    湯志民( 2008a )。未來學校的展望。敎育研究,165,13-21。
    湯志民( 2008b )。學校創新經營政大附中的理念、策略與環境。政大附中學報(創刊號),1-55。
    湯志民(2012)。雲端科技與未來教室。敎育研究,216,40-56。
    湯秀琴(2012)。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為國(2012)。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鹿星南(2017)。論智慧學校建設的支援系統及其構建策略。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18(3),18-22。
    曾煥鵬、林志成(2011)。治理觀點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76 ,147-166。
    曾薇臻(2016)。幼兒園教師應用智慧教室之現況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彭添星(2010)。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喬蕊、崔春英(2015)。物聯網環境下智慧校園建設與發展問題研究。周口師範學院學報,32(2),124-128。
    程麗敏(2017)。智慧教室數位化教學建設解決方案。技術與應用,93-96。
    資訊工業策進會(2010)。資策會打造高互動教學環境 e 起創意學習。取自http://www.iii.org.tw/m/News-more.aspx?id=689
    資訊工業策進會(2013)。經濟部工業局102年度專案計畫數位學習產業跨域躍升計畫國內外場域學習實證分項計畫國內外實證分析報告。取自
    http://www.epark.org.tw/images/20140415032454image_6.pdf
    資訊工業策進會(2015)。數位學習產業跨域躍升計畫。取自
    http://km.tyes.ntpc.edu.tw/f2blog/index.php?job=archives&seekname= 201507 &disType=0
    資訊工業策進會(2016)。智慧學習產業整合輸出計畫。取自
    http://www.epark.org.tw/project.php
    楊紀芯(2017)。新塭國小智慧行動樂活新校園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楊軒、揚華(2005)。優質學校-課程與教學篇。教育趨勢報導,16,125-130。
    楊國賜(2014)。終身學習的新思維與新方向。臺灣教育,689,2-7。
    楊詠翔(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電腦公會(2017)。2018智慧教育展 FutureED(活動展覽)。
    取自http://www.tca.org.tw/exhibit_info1.php?n=805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2017)。鑑於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取自
    http://aiacademy.tw/about/
    臺灣三星(2014)。攜手教育部宣布15 所智慧學校完成佈點。取自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922/568582.htm?feature=88&tab_id=89
    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2015)。千師萬才計畫。取自
    http://www.ttlitda.org/team.html
    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2017)。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高峰論壇大事紀。載於2016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高峰論壇之「智慧教育年刊」(頁6-7)。
    網奕資訊(2014)。智慧教育:理念與實踐。取自http://www.habook.com.tw/eTeaching/about.aspx?HtmlName=JAYA3
    網奕資訊(2017)。桃園智慧城市之智慧教育發展計畫—智慧學校啟用。取自http://www.habook.com.tw/eTeaching/event/TY_Smarter_City/
    維基百科(2017)。終身學習。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5%82%E8%BA%AB%E5%AD% B8% E7%BF%92
    鄧又甄(2013)。A/r/tography信念之高中美術教師專業發展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鄧凱元(2013)。智慧教育革命為下一代找路。 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481
    嘉義市(2015)。智慧教育-邁向新一代數位學習。取自
    https://smartcity.chiayi.gov.tw/vision.html#v03
    廖俞青(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社群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鄭文淵(2014)。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聿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舒今(2015)。數位活化白河國中智慧校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鄭詩釧(2004)。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崇趁(2011)。教育經營學導論-理論、策略、實踐。臺北市:心理。
    鄭惠觀 、翁琪涵(2010)。成人終身學習的社區大學。臺灣教育,666,26-31。
    鄭博元(2008)。高級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載德(2017)。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元富(2016)。智慧校園新教育建構之研究—以水上國小之古校心藝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蔡明翰(2013)。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蔡明政(2014)。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蔡培村(1998)。終生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臺灣教育,565,14-26。
    蔡政道(2010)。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舒韻(2016)。麻豆國中智慧行動校園新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榮科技大學,臺南市。
    蔡瑞倫(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詠春(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黎慧娟、楊國超、肖玲(2016)。融合互聯移動—泛在學習引領智慧教育,創新成就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研究,60-64。
    劉林榮(2013)。南港國小的智慧學校藍圖。中國信息技術教育,170,18-19。
    劉耿銘(2016)。智慧校園建置、匯流應用分析-以新北市白雲國小為例。取自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4QE8ahoYa7zZHVzWnN5MU83SW8/view?usp=sharing
    劉翔翔、楊勇平(2011)。以校園網為平臺的校園物聯網構建研究。辦公自動化,8,41-44。
    潘慧玲(2006)。讓教師評鑑成為專業發展的動力。教育廣播月刊,159,1-2。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239- 168。
    賴明琪(201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蕭文智(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ICT運用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蕭宏宇(2015)。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蕭 帆(2017)。基隆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科技接受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蕭淑娟(2015)。運用智慧教室結合PBL 模式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市。
    蕭詠璋、陳忠仁(2008)。組織變革與資訊科技對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組織與管理,1(1),73-94。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逸勳(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蕭輝勳(2011)。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中等教育,62(1),50-70。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濮世緯、黃貞裕(2012)。國民中學初任校長學校創新經營之困境與因應。學校行政雙月刊,82,20-46。
    鍾政淦(2016)。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簡瑜妙(2006)。學校創新經營與發展學校特色。南投文教,25,66-69。
    戴慧冕(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生學術樂觀之研究:以教師教學創新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顔士程(2006)。從教師生涯發展觀點談教師分級之必要性。學校行政,41,55-68。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顏鳴辰(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韓佩玉(2015)。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知識分享、教師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魏秋宜(1998)。組織創造力理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彣玢(2009)。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羅清水(1998)。終身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 15(4),11-14。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貳、外文部分
    Afshari, M., Bakar, K. A., Luan, W. S., Samah, B. A., & Fooi, F. S. (2008). School leadership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503474)
    Anderson, R. E., & Dexter, S. L. (2005). 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valence and effe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41(1),49-82.
    Anderson, J. C., & Gerbing, D. 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3),411-423.
    Aten, B. M. (1996).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 hip in California’s SB 1274 restructuring school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1996).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7(4), 1576.
    Bailey, G. D. (1997). What technology leaders need to know: The essential top 10 concept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5(1), 57-62.
    Barbara, C. S., & Wasser, J. D. (1999). Leadership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Retrieved from http://modelschools.terc.edu/ TEMPLATE/ Publications/PDF/ Leadership- EdTech1999.pdf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ew York, NY: Free.
    Borthwick, A., & Pierson, M. (Eds.). (2008). Transforming classroom pract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ugene, 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hang, I. (2003). Assessing the dimensions of principals` effective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Educational Policy Forum, 6(1), 111-141.
    Chang, I. (2012). The effect of principals`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on principals` technological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 & Society, 15(2),328-340.
    Chang, I., Chin, J. M., & Hsu, C. (2008).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dimens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in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1(4),229-245.
    Creighton, T. (2003). The principal as technology leader. Thousand Oaks, CA: Sage.
    Curran, P. J., West, S. G., & Finch, J. F. (1996). The robustness of test statistics to nonnormality and specification error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Psychological Methods, 1, 16-29.
    Doll, W. J., & Torkzadeh, G. (1988) .The measurement of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MIS Quarterly, 12(2), 259-274.
    Duke, D. L. (1990).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47(8),71-76.
    Erffer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275-298.
    Flanagan, L., & Jacobsen, M. (2003). Technology 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ip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1(2), 124-142.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Algebra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3), 382-388.
    Gabriel, D. M. (2004). Teacher-center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lennan, T. K., & Melmed, A. (1996). Fostering th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lements of a national strategy. Santa Monica, CA: Rand.
    Gordon, S. P. (200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chool improvement: Empower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ooper, D., Coughlan, J., & Mullen, M. R. (200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guidelines for determining model fit.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6, 53-60.
    Hu, L., Bentler, P. M., & Kano, Y. (1992). Can test statistic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be
    trus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 351-362.
    Kay, M. (2000). Chang on the run: Competing through e-leadership.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Kearsley, G., & Lynch, W. (1994).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The new skills.In G. Kearsley & W. Lynch (E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perspectives(pp.5-17).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nny, D. A. (2015). Measuring model fit. Retrieved from http://davidakenny.net/cm/fit.htm
    Kline, R. B. (201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3rd ed.).New York,NY: Guilford Press.
    Little, J. W. (200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ursuit of school reform. In A. Lieberman & L. Miller (Eds), Teachers caught in the ac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at matters (pp. 23-44).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ardia, K. V., & Foster, K. (1983). Omnibus tests of multi-normality based on skewness and kurtosis.
    Communication in Statistics, 12(2), 207-221.
    Moyle, K. (2005). E-leadership: More than just good leadership. Retrieved from
    http://portal.macam.ac.il/DbImage.aspx?image=file&id=1259
    Murphy, D. T., & Gunter, G. A. (1997).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s.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4(3), 136-139.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New York, NY: Free.
    Sachs, J. (2003). The activist teaching profess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L. E. (2000). Qualities of an exceptional leader.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19(2),93-103.
    Shrout, P. E., & Bolger, N. (2002). Media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nonexperimental studies: New proced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Psychological Methods, 7(4), 422-445.
    Speed, C., & Brown, M. (2001).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imet.csus.edu/imet1/speed/showcase.htm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2004).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10015251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2510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DIS.NCCU.EDU.015.2018.F02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張奕財.pdf4582KbAdobe PDF2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