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976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1075541      在线人数 : 95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769


    题名: 從社區總體營造與協力治理論地方文化館:以臺北撫臺街洋樓為例
    The Study on the Local Cultural Museu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 Case Study of Futai Street Mansion in Taipei City
    作者: 莊明惠
    Chuang, Ming-Huei
    贡献者: 彭立忠
    莊明惠
    Chuang, Ming-Huei
    关键词: 社區總體營造
    協力治理
    地方文化館
    撫臺街洋樓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Local cultural museums
    Futai street mansion
    日期: 2018
    上传时间: 2018-08-29 15:57:06 (UTC+8)
    摘要: 自1994 年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與2002 年提出的地方文化館計畫,兩
    者皆是注重社區意識,主張透過「由下而上」的居民參與,達到凝聚社區共識
    的目標。本文旨在探究地方文化館計畫與社區營造之成果,以位於臺北市的撫
    臺街洋樓作為個案,瞭解撫臺街洋樓的歷史發展、定位、角色、功能,在社區
    總體營造與協力治理的觀點下,公部門與撫臺街洋樓如何與社區、在地組織互
    動,以及撫臺街洋樓開放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在營運上面臨之挑戰為何。
    本研究經過與撫臺街洋樓經營團隊、臺北市文化局、在地組織與居民進行
    訪談後,發現在撫臺街洋樓這一案例上,地方文化館與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相結
    合之效果並不顯著。由於撫臺街洋樓本身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由臺北市政府委
    託民間單位經營,儘管有效活化閒置的歷史建築物,並藉由館舍展現地方歷史
    文化,然而,此種不是由「由下而上」、「由內而外」運用民間發動之社區意
    識為主導而建立的文化館,此過程是缺乏社區營造的加入,同時亦欠缺在地居
    民的共同參與,導致地方文化館政策無法與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相結合。
    The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y has been promoted since
    1994, as for the Local Cultural Museum Project was provided in 2002. Both the policy and the project focus on the sense of community while attempt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ather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by encouraging resident participation “from bottom to top.”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result of the Local Cultural Museum Project and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by analyzing the case of the Taipei Futai Street Ma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cluding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position, role, and function. How does the government interact with the community and local organizations? Moreover, what are their challenges whe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anages the Futai Street Mansion?

    By interviewing the management team of the Futai Street Mansion,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residents, this research attests the result of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Local Cultural Museum Project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y is not effective in this case. This Local Cultural Museum Project is assigned to a private sector by Taipei City Government since the Futai Street Mansion is recognized as a historic site by the government. This project creates a wisely use of a vacant building and presents the local culture. However, this Cultural Museum not established by the sense of community which is led by a “bottom-to-top” and “internal-to-external” resident participation. Its process lacks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he resident participation, which eventually fails to combine the Cultural Museum Projec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y.
    參考文獻: 文化部,2013,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5,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5,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新北:文化部。
    方瓊瑤,2005,《社區總體營造的政治經濟分析,1965-200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力緯,2016,《小古蹟的生存之道─以撫臺街洋樓為例》。臺北: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美,2004,《地方文化館經營策略之規劃研究─以美濃客家文物館為例》。臺南: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啟明,2004,〈國際社會化與全球治理〉。《問題與研究》,43(6):1-28。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6(1):87-142。
    江大樹、張力亞,2012,〈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網絡治理──「六星計畫」比較分析〉。《政府與人力管理》,3(2):1-42。
    江大樹、張力亞,2016,《地方治理:變革、創新與實踐》。臺北:元照。
    江妍儀,2008,《政府角色與功能影響地方文化館政策之研究-以臺北縣三峽鎮歷史文物館與臺北縣李梅樹紀念館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余秋雨,2012,《何謂文化》。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呂芷宜,2014,《協力治理下社區資產如何促成社區營造成果:以宜蘭縣大二結社區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豪,2010,〈臺灣居民之社區意識-系統模式之分析〉,《都是與計畫》,37(2):209-231。
    李冠樺,2009,《公共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花蓮縣地方文化館計畫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2009,〈協力文化〉。《T&D飛訊》,87:1-28。
    林崇熙,2013,〈文化政策對地方文化館的反挫:並論社群營造之為另類方案〉。《博物館與文化》,6:3-34。
    林淑馨,2005,〈日本行公私協力之探討:以第三部門與PFI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6:1-31。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
    林淑馨,2015,〈我國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協力現況之初探與反思:以臺北市為例〉。《文官制度季刊》,7(2),17-45。
    林清文,2006,《認識社區營造》。臺北:內政部。
    林曉薇,2009,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效益評估。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政策建議書。
    林曉薇,2010,〈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之評估研析〉。《研考雙月刊》34(3):62-73。
    施岑宜,2012,〈博物館如何讓社區動起來?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中的社區實踐──以金水地區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6(4):29-39。
    孫本初、鍾京佑,2005,〈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公共行政學報》,16:107-135。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
    張亞中,2001,〈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40(4)1-24。
    張家銘,2004,〈地方文化館行銷與公關傳播-兼談地方產業知識詮釋及應用〉。《文化驛站》,16:2-10。
    符宏仁,2001。《臺北市市定古蹟撫臺街洋樓調查研究》。臺北:青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
    許育典,2006,〈文化國與文化公民權〉。《東吳法律學報》,18(2):1-42 。
    許育典、李佳育,2016,〈公民文化全的憲法保障——以國藝會文化補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1:61-101。
    郭敏慧,2006,《縣市文化局執行地方文化館之計畫研究-以臺中縣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靖金,2009,《地方文化館存活因素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乃郡,2011,《地方文化館與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桃園縣一眷村館舍為例》。桃園:中原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陳金貴,2013,〈治理之理論與發展〉。《公共治理專刊》,1(1):25-36。
    陳亮全,2000,〈近年臺灣社區總體營造之展開〉。《住宅學報》,9(1):61-77。
    陳恆鈞,2010,〈協力網絡治理之優點與罩門〉。收錄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主編,《研習論壇月刊》。南投: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3:165-190。
    陳恆鈞、張國偉,2005,〈協力運作模型之初探〉。《法政學報》,19:41-80。
    陳美滿,2013,《社區治理中公私協力過程之探討—以辛亥隧道上方中埔山開發案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虹秀,2009,《地方文化館及其社區意涵之研究—以藺草文化館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陳錦煌、翁文蒂,2003,〈以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終身學習、建構公民社會〉。《國家政策季刊》,2(3):63-90。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臺北:遠足。
    曾冠球,2011,〈協力治理觀點下公共管理者的挑戰與能力建立〉。《文官制度季刊》,3(1):27-52。
    曾冠球,2017,〈良善協力治理下的公共服務民間夥伴關係〉。《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1):67-79。
    曾啟銘,2014,《從協力治理觀點論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推行》,臺北:國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熙勇,2000。《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如足、管倖生,2005,〈臺灣地方文化館之發展歷程研究〉,《設計研究》,5:178-187。
    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107:78-87。
    楊馥伃,2017,《地方文化館如何呈現「地方」:以撫臺街洋樓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詹鎮榮,2005,《民營化與法治革新》,臺北:元照。
    廖嘉展、江大樹、張力亞,2016,〈從社區總體營造到社群跨域治理:埔里生態城鎮轉型案例分析〉。《臺灣文獻》,67(3):85-127。
    劉立偉,2008,〈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畫》,35(4):313-338。
    劉麗娟,2015,〈老人福利之供給分析初探:跨部門治理觀點〉。《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3(1):115-130。
    潘裕黃,2013,《從協力治理觀點探討地方文化館委外經營現況— 以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蔣玉嬋,2006,〈地方文化館與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3):81-97。
    鄭辰穎,2013,《臺灣地方文化館教育資源運用之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謝明娜,2008,《歷史建築再利用為地方文化館之經營策略研究─以桃園縣大溪藝文之家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藝文產業設計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明如,2012,《多元文化時代的博物館——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十年(2002-2011)》。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明如,2013,〈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呈現之多元文化〉。《博物館與文化》,6:35-68。
    Ansell, C. and Gash, A, 200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4):543-571.
    Bingham, L. B. O`Leary, R. and Carlson, C.,2008, "Frameshifting Lateral Thinking for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Big Ideas in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eds. Bingham, L. B. and O`Leary, R.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e. Pp3-16.
    Delanty, Gerard, 2003, Commun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Huxham, Chris, 1996, Collabo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In Creating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edited by Chris Huxham.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Pp1-18。
    Merriam Sharan B.著、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臺北:五南。
    Renato Rosaldo,1994, “Cultural Citizenship and Educational Democracy”, Cultural Anthropology, 9(3):402-409.
    Thomson, A. M., & J. L. Perry, 2006, ”Collaboration Processes: Inside the Black Box,”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 20-32.
    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http://ihrm.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104261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2610031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GIDS.008.2018.F09
    显示于类别:[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1.pdf15964KbAdobe PDF2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