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04/143671 (78%)
Visitors : 49774097      Online Users : 2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宗教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974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748


    Title: 北朝石窟中淨土與菩薩道信仰
    The Faith in Pure Land and Bodhisattva Path in the Buddhist Cave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uthors: 曹德啟
    Tsao, Te-Chi
    Contributors: 黃柏棋
    顏娟英

    Huang, Po-Chi
    Yen, Chuan-Ying

    曹德啟
    Tsao, Te-Chi
    Keywords: 淨土
    菩薩道
    維摩詰經
    思惟像
    小南海石窟
    pureland
    bodhisattva path
    Vimalakīrti
    figures seated in the pensive pose
    Shaonanhai cave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8-29 15:54:32 (UTC+8)
    Reference: 一、 中文資料

    (一) 專書著作(依姓氏筆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著,《鄴城文物菁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編,《鄴城考古發現與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
    中華民國史專輯第四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1998。
    王惠民,《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市:正聞出版社,1988年。
    吉村怜 著・卞立強 譯,《天人誕生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文薰等主編,《考古與歷史文化(下)》,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李振剛 主編,《2004年龍門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松本文三郎 著・張元林 譯,《彌勒淨土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林保堯,《法華造像研究——嘉登博物館藏東魏武定元年石造釋迦像考》,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年。
    花平寧、魏文斌主編,《中國石窟藝術——麥積山》,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年。
    金申,《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4年。
    金申,《海外及港台藏歷代佛像》,山西: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長廣敏雄,〈雲岡石窟初中期的特例大窟〉《中國石窟—雲岡石窟 第二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以造像題記為中心的考察》,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姜伯勤,《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段文杰,《敦煌石窟藝術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
    孫進己、蘇天鈞、孫海編,《中國考古集成・華北卷・魏晉至隋唐(一)》,長春市:哈爾濱出版社,1994年。
    徐自强、張永強、陳晶編著,《敦煌莫高窟題記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
    殷光明,《敦煌壁畫藝術與疑偽經》,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宿白,《中國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張乃翥,《龍門佛教造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
    望月信亨 著・釋印海 譯,《中國淨土教理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91年。
    梁麗玲,《賢愚經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2年。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編,《麥積山石窟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編,《麥積山石窟研究論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年。
    敦煌研究院編 樊錦詩主編,《莫高窟史話》,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9年。
    敦煌研究院編,《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石窟藝術卷)》,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
    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經變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
    賀世哲,《敦煌圖像研究——十六國北朝卷》,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年。
    雲岡石窟研究院編,《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究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馮賀軍,《曲陽白石造像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塚本善隆 著・林保堯 譯,《魏書釋老志研究》,新竹市: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2007年。
    塚本善隆 著・林保堯、顏娟英 譯,《北魏佛教研究—龍門石窟》,台北: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2005。
    窪添慶文著 趙立新、涂宗呈、胡雲薇等譯,《魏晉南北朝官僚制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年。
    蒲慕州編,《鬼魅神魔 : 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台北市 : 麥田出版社,2005年。
    賴鵬舉,《絲路佛教的圖像與禪法》,中壢市:財團法人圓光佛學研究所,2002年。
    閻文儒、常青 著・徐自強 主編,《龍門石窟研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
    韓理洲等輯校編年,《全北齊北周文補遺》,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8年。
    韓理洲等輯校編年,《全北魏東魏西魏文補遺》,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10年。
    顏娟英主編,《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8年。
    顏娟英,《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台北市:石頭出版社,2016年。
    顏娟英編著,《與佛有約—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年。

    (二) 期刊論文
    八木春生 著・李梅 譯,〈天水麥積山石窟編年論〉,《石窟寺研究》2011年。
    于向東,〈敦煌維摩詰經變以窟門為中心的設計意匠——以第103窟為例〉,《敦煌學輯刊》2010年第3期。
    王惠民,〈執雀外道非婆藪仙辨〉,《敦煌研究》2010年第1期。
    王靜芬 著・郭春萍 譯,〈四件四川佛教石雕和淨土圖像在中國的起源(續)〉,《敦煌研究》2002年第2期。
    王靜芬 著・郭春萍 譯,〈四件四川佛教石雕和淨土圖像在中國的起源〉,《敦煌研究》2002年第1期。
    石松日奈子 著・姜捷 譯,〈雲岡中期石窟新論—沙門統曇曜地位的喪失和胡服供養人像的出現〉,《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五期。
    石松日奈子 著・筱原典生、于春 譯,〈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養人像和供養人題記〉,《敦煌研究》2016年第1期。
    吉村怜 著・賀小萍 譯,〈南朝的《法華經》普門品變相——劉宋元嘉二年石刻畫像內容〉,《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
    李永寧,〈敦煌莫高窟碑文錄及有關問題(一)〉《敦煌研究》1982年第一期。
    李玉珉:《「半跏思惟像」再探》,《故宫學術季刊》1986年第三卷第三期。
    李裕群,〈關於安陽小南海石窟的幾個問題〉,《燕京學報》1999年新六期。
    李銀廣、郭思瑤、長岡龍作,〈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故事畫所依經典之再研究——以宗教思想為中心〉,《文博》2014年第三期。
    李銀廣、郭思瑤、長岡龍作,〈彌勒三會思想在敦煌壁畫中的表達—淺析第285窟南壁故事畫的“特色”之處〉,《華夏考古》2014年第4期。
    李靜杰,〈四川南朝浮雕佛傳圖像考察〉,《石窟寺研究》第1輯2010年。
    李靜杰,〈佛教造像碑分期與分區〉,《佛學研究》1997年第0期。
    李靜杰,〈北朝隋代佛教圖像反應的經典思想〉,《藝術考古》,2008年第2期。
    李靜杰、田軍,〈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三期。,趙超,〈「東魏武定元年聶顯標邑義六十餘人造四面佛像」考〉,《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六期。
    沙武田,〈北朝時期佛教石窟藝術樣式的西傳及其流變的區域性特徵——以麥積山第127窟與莫高窟第249、285窟的比較研究為中心〉,《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2期。
    肖建軍,〈中國早期維摩詰變相的創造與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9期。
    季崇建,〈上海博物館藏紀年佛教造像考證〉,《上海博物館集刊》2000年。
    金申,〈談半跏思惟菩薩像〉,《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二期。
    金理那,〈關於6世紀中國七尊像中的螺髻像之研究〉,《敦煌研究》1998年第2期。
    姚遠,〈曲陽白石半跏思惟像題材、源流及流行原因〉,《藝術設計研究》2017年第三期。
    施萍婷,〈關於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敦煌研究》2007 年第2 期。
    唐沖,〈淺議麥積山石窟的地獄變相〉,《敦煌研究》,2003年第6期。
    孫曉峰,〈麥積山127窟《西方淨土變》中的“建鼓”考釋〉,《考古與文物》2014年。
    孫曉峰,〈麥積山第127窟七佛圖像研究〉,《敦煌學輯刊》2012年第4期年第3期。
    郝建文,〈北齊高洋墓神獸壁畫賞析〉,《當代人》2013年第9期。
    崔曉霞,〈雲岡維摩詰變相故事內容釋讀〉,《文物世界》2012年第2期。
    張寶璽,〈《法華經》的翻譯與釋迦多寶佛造像〉,《佛學研究》1994年。
    張元林,〈《法華經》佛性觀的形象詮釋—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畫的思想意涵〉,《敦煌研究》2004年第6期。
    張元林,〈敦煌北朝—隋時期洞窟中的二佛并坐圖像研究〉,《敦煌研究》2009年第4期。
    張元林・張志海,〈敦煌北朝時期法華信仰中的無量壽佛信仰—以莫高窟第285窟無量壽佛說法圖為例〉,《敦煌研究》2007年第1期。
    陳四海、衛雪怡,〈漢畫像石中的建鼓〉,《尋根》2006卷1期。
    陳悅新,〈中心文化對北朝麥積山石窟的影響〉,《敦煌研究》2006年第4期。
    陳敏齡,〈西方淨土的宗教學詮釋〉,《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2000年。
    麥積山勘查團,〈麥積山勘查團工作報告〉,《文物參考資料》1954年第二期。
    湯長平、周倩,〈西魏北周時期的河西〉,《敦煌學輯刊》1998年第1期。
    焦博,〈關於「烏獲」等神獸圖像的探討〉,《蘇州文博論叢》2015年。
    賀世哲,〈石室札記—重新解讀莫高窟第285窟北壁八佛〉,《敦煌研究》2003年第1期。
    賀世哲,〈關於二八五窟之寶應聲與寶吉祥菩薩〉,《敦煌研究》1985年第2期。
    項一峰,〈麥積山石窟第127窟造像壁畫思想研究〉,《敦煌學輯刊》,2015年第1期。
    須藤弘敏 著・陳家紫 譯,〈禪定比丘圖像與敦煌285窟(摘要)〉,《敦煌研究》1988年第2期。
    菅野博史,〈中國佛教對《法華經・見寶塔品》的諸解釋——以寶塔出現與二佛並坐的意義為中心〉,《佛學研究》2008年。
    楊寶順,〈河南安陽靈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文物》1988年第四期。
    聖凱,〈僧賢與地論學派——以《大齊故沙門大統僧賢墓誌銘》等考古資料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4 期。
    葛承雍,〈北朝粟特人大會中祆教色彩的新圖像—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北朝石堂解析〉,《文物》2016年第1期。
    達微佳,〈曲陽造像中的思惟像〉,《紫禁城》2015年第七期。
    達微佳,〈故宮博物院藏河北響堂山石窟北齊石畏獸考〉,《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5年第3期。
    鄒清泉,〈莫高窟第61窟「維摩經變」新識〉,《美術學報》2013年第2期。
    趙聲良,〈成都南朝浮雕彌勒經變與法華經變考論〉,《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
    劉建華,〈鄴城地區出土北朝暨之前的佛教造像藝術風格及對其它地區佛教造像藝術的影響〉收入《龍谷大学アジア仏教文化研究センターワーキングペーパー》No.14-12(2015年3月31日) 。
    盧少珊,〈北朝隋代維摩詰經圖像的表現形式與表述思想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3年第1期。
    顏娟英,〈生與死——北朝涅槃圖像的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9期2015年。
    譚淑琴,〈維摩經變所體現的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
    蘇鉉淑,〈東魏武定年間白石半跏思惟像研究〉,《考古》2017年第九期。
    黨燕妮,〈毗沙門天王信仰在敦煌的流傳〉,《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

    二、 日文資料

    (一) 專書著作
    日本経済新聞社編集,《中国麦積山石窟展ーーシルクロードに栄えた仏たち》,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92年。
    木村清孝,《初期中國華嚴思想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77。
    水谷幸正先生古稀記念會編,《佛教福祉研究》,京都:思文閣,1998年。
    平川彰,《平川彰著作集第七卷——淨土思想と大乘戒》,東京:春秋社,1990年。
    石上和敬〈浄土と穢土—悲華経概観〉《シリーズ大乗仏教 第五卷 仏と浄土ーー大乗仏典II》,東京都:春秋社,2013年。
    池田溫,《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1990年。
    沖本克己編集,《新アジア仏教史06中国ー南北朝〈仏教の東伝と受容〉》,東京都:佼成出版社,2010年。
    桂紹隆等編,《シリーズ大乗仏教 第五卷 仏と浄土ーー大乗仏典II》,東京都:春秋社,2013年。
    荒牧典俊編著,《北朝隋唐中国仏教思想史》,京都:法藏館,2000年。
    勝木言一郎,《初唐・盛唐期の敦煌における阿弥陀浄土図の研究》,東京都:創土社,2006年。
    曾布川寬著,《中國美術の圖像學》,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6 年。
    塚本善隆,《中国浄土教史研究》,東京市:大東出版社,1976年。
    塚本善隆,《北朝仏教史研究》,東京市:大東出版社,1974年。
    塚本善隆,《塚本善隆著作集第三卷——中国中世仏教史論攷》,東京市:
    大東出版社,1975年。
    藤田宏達,《原始淨土思想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70年。

    (二) 期刊論文
    三宮千佳,〈中国南朝の浄土図の景観と皇帝の苑〉,《美術史研究》第48冊2010年。
    土屋松榮「淨土教思想の諸問題(III)」(印仏研究・39─2)。
    井ノ口泰淳〈普賢行願讚考(一)〉《龍谷大學論集》第412號1978年。
    田熊信之,〈大齊故昭玄沙門大統僧賢墓銘疏攷〉,《学苑》第883號2010年。
    石川琢道,〈北魏分裂以降の無量寿仏信仰―造像銘を通じて〉,佛教文化研究第五十六号。
    佐藤智水,〈山西省塔寺石窟北壁の北魏造像と銘文〉,《龍古史壇》第一〇三号,2010年。
    河野法雲〈華嚴經と淨土教の關係〉《大谷學報》第10卷第1號,1929年。
    陳敏齡,〈日本浄土教に見られる華厳思想の意義一法然から親鸞へ〉,印度學佛教學(62.1),2013年,
    勝木言一郎,〈小南海石窟中窟の三仏造像と九品往生図浮彫に関する一考察〉,美術史》第139期。
    漆紅,〈立体『維摩詰経」としての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ーー『維摩詰経」造像研究ーー〉,《佛教藝術》第326號2013年。

    三、 英文資料

    (一) 專書著作
    John Lagerwey and Lü Pengzhi eds., Early Chinese Religion (Volume One), Leiden: Brill,
    2010.

    (二) 期刊論文
    Katherine R. Tsiang, ‘Monumentalization of Buddhist Texts in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The engraving of Sutras in Stone at the Xiangtangshan Caves and Other sites in the Sixth Century’, Artibus Asiae, Vol. LVI, 3/4, 1996.
    Sunkyung Kim, ‘Seeing Buddhas in Cave Sanctuaries’,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Vol. 24, No. 1, 2011.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71565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650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DIS.NCCU.GIRS.007.2018.A03
    Appears in Collections:[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