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315
|
Title: | 21世紀中共的反恐戰略-以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反恐為例 The 21st Century`s Counter-Terrorism Strategy - Take the Anti-Terrorism in the SCO Region as an Example |
Authors: | 陳清文 Chen, Ching-Wen |
Contributors: | 朱新民 陳清文 Chen, Ching-Wen |
Keywords: | 上海合作組織 合作反恐 恐怖主義 三股勢力 安全環境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against terrorism Terrorism Three forces Security environment |
Date: | 2018 |
Issue Date: | 2018-08-10 10:58:00 (UTC+8) |
Abstract: | 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自成立之日起,就提出各成員國平等合作,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以協調成員國反恐合作為目的,共同以打擊「三股勢力」為主要訴求的多邊國際組織。迄今已成為維護中亞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目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依然遭受周邊恐怖主義的挑釁與威脅,合作關係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恐怖主義的氣焰甚囂塵上。面對三股勢力日益嚴重威脅的趨勢,上合組織成員國更加期望平等溝通,民主協商,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的合作反恐機制。本文以上合組織反恐機制為切入點,探討上合組織反恐機制的形成與發展,反恐機制建構的困境,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指導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反恐實踐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並構成了建立和完善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原則和基礎,也表明了各成員國肩負著的的國際責任。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CO”) has proposed the equal cooperation of all member states and adhered to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 Charter”.The "three forces" are the main 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So far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for maintain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Central Asia.At present,SCO members still suffer from provocations and threats from surrounding terrorism.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is full of many uncertainties and the arrogance of terrorism is rampant.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reat of the three forces,the SCO member states are more eager to communicate on an equal footing,negotiate democratically, and jointly build a closer legal mechanism for counter-terrorism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O counter-terrorism mechanism, the predicament of counter-terrorism mechanism construction,and how to further improve and guide the anti-terrorism practice of the SCO member states as an entry point.It also constitutes the principl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oopera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It also shows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ember states.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5。 王玫黎。《法律合作加強上合組織反恐能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 方淑惠譯。Dannis Piszkiewicz著,《恐怖主義與美國的角力》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3。 包雅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制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田衛疆。《絲綢之路與東察合台汗國史研究》。北京: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布羅,彭宗嶽譯。《國際恐怖主義》。台北:三軍大學,1983。 吉承勳。《透析中國和平崛起之和平戰略》。臺北:上奇時代出版社,2012。 朱柔若。《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朱浤源主編。《撰寫碩士論文教戰手冊》。台北:中正書局,2007。 江明修。《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 李敏倫。《中共「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李興。《亞歐中心地帶:俄美歐博弈與中共戰略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李進峰、吳宏偉。《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12 年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汪毓瑋。《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邢廣程、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長春出版社,2007。 林泰和。《恐怖主義研究:概念與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5。 林淑馨。《寫論文其實不難》。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 吳濤、梁立平。《(美國)打擊恐怖主義國家戰略2002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2002。 邱伯浩。《恐怖主義與反恐怖篇》。臺北:新文京開發,2006。 俞力工。《反恐戰略與文明衝突》。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08。 胡聯合。《全球反恐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 馬品彥。《簡明新疆宗教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 馬振崗。《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總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孫力、吳宏偉,《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2年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 梅建明。《反恐情報與危機管理》。北京:群眾出版社,2007。 柳豐華。《俄羅斯與中亞—獨聯體次地區一體化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鈕先鐘。《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張安福。《清代以來新疆屯墾與國家安全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張金平。《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策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北京: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 許利平。《當代東南亞伊斯蘭發展與挑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夏建平。《認同與國際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喬金鷗。《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11。 楊正鳴。《民國時期的恐怖活動與反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楊開煌。《地緣政治與中共對中亞之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2006。 楊潔勉。《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 蔡今中。《社會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成功發表祕笈》。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潘志平主編。《中南亞的民族宗教衝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潘光、胡鍵。《21世紀的第一個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潘光。《穩步前進的上海合作組織》。北京:時事出版社,2014。 趙秉志、杜邈。《中國反恐法治問題》。北京:中國人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趙華勝。《中共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評析和展望》。北京:長春出版社,2006。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劉靖華、東方曉。《現代政治與伊斯蘭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劉學銚。《新疆暴恐活動真相》。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龍潭:國防大學,2003。 陳明傳。《恐怖主義之類型與反恐之策略》。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12。 厲聲。《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3。 鐘民和。《一個真實的新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鄭羽。《中俄美在中亞:合作競爭1991-2007》。北京:社會拿厚文獻出版社,2007。 錢利華。《上海合作組織防務安全合作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3。 二、期刊 王崑義。〈伊斯蘭國崛起與西方之反擊〉。全球政治評論》, 2014年10月第48期,頁1-6。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基金會季刊》,2003 年5-6月第3卷第2期,頁137-184。 王崑義、蔡裕明。〈中亞地區恐怖活動現況與反恐作為之發展〉。《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會議論文》,2005年,頁12-19。 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2009年9月第179期,頁85-97。 王京武、延景文。〈冷戰後俄羅斯恐怖主義氾濫原因探析〉。《西伯利亞研究》,2004年1期,頁12-22。 王亞寧。〈論我國邊境安全戰略應遵循的原則〉。《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1月第2期,頁159-163。 王茜。〈“東突” M題發展演變與中東恐怖主義相關性透視〉。《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6期,頁31-32。 古是三春,宋一之譯。〈自殺式恐怖活動分析報告〉。《對美國911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2002年10月,頁501-503。 朱永彪、尹舒陽。〈美國大中亞戰略進入新階段〉。《國際觀察》,2010年第5期。 巨克毅。〈國際恐怖主義蓋達組織的意思型態與策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004年4月第6期,頁1-18。 巨克毅。〈全球化下的宗教街突與原教旨主義〉。《全球政治評論》,2002 年第一期,頁72-81。 何清漣。〈新疆為漢衝突的禍根為何〉。《黃花崗雜誌》,2009年8月第3期,頁100-103。 何士華、劉國華。〈日本對中亞的勢力滲透與中共的戰略選擇〉。《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6期。 李銘義。〈反恐議題與主權維護-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2010年2月第117期,頁29-37。 李正屏。〈恐怖主義釋義與研究方法初探〉。《源流學報》,2000年11月第12期,頁59-72。 李新。〈「上合」組織經濟合作十年:成就挑戰與前景〉。《現代國際關係》,2011年9期,頁116。 余建華。〈阿富汗問題與上海合作組織〉。《西亞非洲》,2012年4月4期,頁64-71。 汪毓瑋。〈中國大陸強化反恐作為之探討〉。《國土安全與國境管理學報》,2014年5月第21期,頁53-90。 沈旭暉。〈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的生態〉。《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2010年2月第117期,頁4-13。 周耿生。〈中亞相關區域組織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2005年,頁72-76。 吳啟訥。〈新疆現代史研究述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3月第67期,頁149-184。 侍建宇、傅仁坤。〈烏魯木齊七五事件與當代中國治理新疆成效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2010年10月第 11卷第4期,頁149-190。 侍建宇。〈中國的反恐論述與新疆的治理〉。《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2010年2月第117期,頁14-20。 孟鴻。〈從屯墾戍邊到新疆建設兵團〉。《中國邊政》,2009年9月第176期,頁17-35。 林泰和。〈,「國際恐怖主義研究-結構、策略、工具、資金〉。《問題與研究》,2008年3月第47卷第2期,頁119-149。 林泰和。〈,「伊斯蘭國與東南亞和恐怖主義的連結〉。《戰略安全研析》,2013年11月第115期,頁38-45。 林泰和。〈蓋達組織的戰略文化:本文、歷史、迷思、信仰」中東因素〉。《問題與研究》,2016年56月第55卷,頁1-27。 林泰和。〈後「9.11」時期中共新疆反恐政策評析〉。《中共研究》,2016年5 月第50卷第3期,頁42-58。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1997年3月第35卷第3期,頁1-28。 邱延正。〈談中國周邊安全問題〉。《戰略安全研析》,2009年10月第54期,頁26-29。 康四維。〈東突問題探源-新疆「三區革命」研究〉。《展望與探索》,2008年10月第6卷第10期,頁42-59。 康四維。〈東突議題國際化研究〉。《東亞研究》,2012年7月第43卷第2期,頁111-125。 馬勇、王建平。〈中亞的恐怖主義探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2期,頁39-44。 梁強。〈上合組織的雙核心苦惱〉。《南風窗》,2006年6期,頁8-14。 夏立平。〈試析奧巴馬政府亞太戰略〉。《和平與發展》,2012年10月2期,頁14-22。 翁明賢。〈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的發展趨勢〉。《展望與探索》,2003年6月第1卷第6期,頁1-12。 高飛。〈中國的「西進」戰略與中美俄中亞博弈〉。《外交評論》,2013年5期,頁26-35。 陳聯璧。〈中亞民族關係問題〉。《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3期,頁35-46。 陳曉晨。〈當俄羅斯復興遇到中國崛起〉。《領導文萃》,2012年7月12期,頁29-36。 彭慧鸞。〈數位時代的國家安全與全球治理〉。《問題與研究》,2004年11月第43卷第6期,頁36-44。 傅仁坤。〈當前中亞五國政經現況與展望〉。《發現中亞》,2005年,頁15-18。 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安全合作:進程與前景〉。《國際政治》,2009 年2月2期,頁70-74。 張中勇。〈美國反制國際恐怖主義的決策運作〉。《美國月刊》,1989年12 月第4卷第8期,頁23-24。 張琪閔。〈,中國對應新疆暴力恐怖攻擊事件之作為與探討〉。《陸軍學術雙月刊》,2014年12月第50卷,第538期,頁84-101。 張傑。〈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情報機制的功能〉。《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8年6月第4期,頁16-24。 張佩賢。〈試析中亞及高加索地區伊斯蘭教的復興〉。《東歐中亞研究》,2012年7期,頁15-20。 張惠芳。〈上海公約防治國際恐怖主義的機制及評析〉。《政治與法律》,2008年4期,頁15-23。 許志嘉。〈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調整〉。《問題與研究》,2003 年5、6月第 42卷第3期,頁79-99。 董慧明。〈中國大陸反恐怖主義法草案評析〉。《展望與探索》,2014年4月第13卷第4期,頁26-32。 楊陶。〈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合作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措施〉。《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45-68。 黃一哲。「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國防雜誌》,2009年6月第24卷第3期,頁6-20。 黃秋龍。〈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軍事行動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2008年7月第9卷第3期,頁129-165。 趙竹成。〈中國的民族分離主義-新疆案例的分析〉。《國際關係學報》,2011年7月第32期,頁13-50。 趙偉明。〈上海合作組織與美國關係評析〉。《和平與發展》,2013年10月4期,頁79-90。 趙鳴文。〈上海合作組織未來十年發展前景〉。《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6期,頁33-36。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一過去和未來的五年〉。《國際觀察》,2006年第2期,頁32-33。 趙華勝。〈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頁55-58。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路徑〉。《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3期,頁15-18。 維塔利·Y.沃羅比約夫。〈需要擔心中國在中亞影響的上升嗎?〉。《現代國際關係》,2013年2期,頁26-34。 蔡育岱。〈蓋達組織與賓拉登年代恐怖活動之概況回顧〉。《全球政治評論》,2011年7月第35期,頁13-18。 蔡裕明。〈反恐與維穩:新疆恐怖攻擊事件與近來中共反恐作為之研究〉。《戰略與評估》,2014年10月第5卷第3期,頁69-96。 蔡裕明。〈伊斯蘭國 (IS) 勢力擴張與國際反恐問題〉。《新台灣國策智庫》,2013年11月第32期,頁38-45。 鄭端耀。〈從911事件看NMD戰略思維〉。《兩岸雙贏》,2001年10月第33期,頁13-14。 潘志平。〈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研究綜述〉。《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2010年10月第145期,頁92-102。 潘光。〈走進第二個十年:上海合作組織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國際觀察》,2011年3期,頁122—125。 潘進章。〈論共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陸軍雙月刊》,2009年4月第504期,頁59-74。 潘效國譯。〈俄羅斯聯邦反恐怖主義法〉。《中國刑事法雜誌》,2007年1期,頁119-127。 蕭平。〈淺析恐怖主義的構成要素〉。《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頁11-14。 劉秋苓。〈從維穩到維權:對近期中國大陸反恐防暴行動之觀察〉。《憲兵半年刊》,2015年12月第81期,頁66-78。 劉凱榮。〈從中國大陸社會政經變化論中共武警部隊之發展〉。《憲兵半年刊》,2014年6月第78期,頁26-42。 劉庚岑。〈中亞國家的宗教狀況與宗教政策〉。《東歐中亞研究》,2005年12期,頁21-23。 盧文豪。「伊斯蘭國的崛起與美國作為之探討〉。《國防雜誌》,2015年1月第30卷第1期,頁1-21。 鍾健平。〈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制度化〉。《中共研究》,2007年12月41卷12期,頁122-128。 羅承烈。〈上海合作組織及其對兩岸的影響〉。《空軍學術月刊》,2002 年6 月第547 期,頁22-28。 龔燕明。〈美國的中亞政策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制約分析〉。《特區經濟》,2007年3月第6期頁,112-120。。 三、學位論文 林長杰。〈從民族主義到恐怖主義-以車臣共和國作分析1990-2004〉,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6。 劉守仁。〈美國反恐戰爭與中共中亞安全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 羅國順。〈中共的中亞外交政策: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2。 白慧娟。〈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2。 許曉麗。〈911後的中亞局勢及其對中共西部安全的影響—兼論上海合作組織(SCO)的作用〉,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四、官方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http://www.sectsco.org/CN11/show.asp?id=99〉(檢索日期2018 年2 月25日) 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於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協定」,〈http://www.sectsco.org/CN11/show.asp?id=166〉(檢索日期2018 年2 月27日)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白皮書,新疆的發展與進步(2009年9月)新疆的歷史與發展(2003年5月)(北京: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 http://www.6law.idv.tw/6law/law >(檢索日期:2017年3月28日) 國家宗教事務三司,新疆宗教工作基礎知識幹部讀本(北京:國家宗教事務三司,2013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鑑-2014年」,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年9月。 楊開煌,「中共治疆、治藏三大會議分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5年10月, 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511161016341.pdf。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五、報紙 林躍勤,〈對擴大上合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中共經濟時報》,3版, 2006年7月4日。 林泰和,〈奧蘭多恐攻是美國大選轉捩點〉,《蘋果日報》,版A12,2016年6月16日。 林泰和,〈「對抗恐攻莫淪為極權統治〉」,《中國時報》,版A11,2016年7月16日。 賈宇,〈「全球恐襲進新階段,中國反恐壓力增加〉」,《香港文匯報》,版A6,2015年12月28日。 劉凝哲,〈「中國首部反恐法出台〉」,《香港文匯報》,版A2,2015年12月28日。 六、網路專文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http://www.sectsco.org/home.asp. 成漢平,〈世界恐怖主義大揭秘〉,《人民網》,2001年9月12日,〈http://people.com.cn/BIG5/guoji/24/20010912/55903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0月。 朱顯龍,《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共中亞及外交戰略》」,發表於第六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壢: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台灣與中亞文化經貿協會、中共邊政協會主辨,2006年11月23-24日) hnp://www.cnpc.com.cn/CNPC/ywycp/cnpczqq/亞洲.htm. 朱文章,「製造恐怖的反恐法」,台灣新社會智庫,2016年3月,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政策報告/兩岸國際/7040-對中國《反恐法》的觀察。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12日。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 ha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F568&colno=50 《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新華社新聞網,2004年06月168》,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0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 李佳翰 ,「蓋達組織」,Digitimes中文網,2011年5月,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0&Cat=20&Cat1=&id=231205。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12日。 法務部,《法務部研擬完成反恐怖行動法草案》,《中華民國法務部》:<http://www.moj.gov.tw/ ct.asp?xItem=27404&ctNode=79>(檢索日期:2017年2月2日) 林泰和,「伊斯蘭國西方製造」,蘋果日報即時論壇網站,2015年3月,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311/572193/。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12日。 施正鋒,「由新疆七五事件周年看中國少數民族權利之可能發展」,台灣法律網,2010年7月,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2014,&job_id=162098&article_category_id=2047&article _id=89326。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12日。 夏榕,「美加日德與歐盟大使關注中國反恐和網絡安全等新法」,聯合早報網,2016年1月,http://trad.cn.rfi.fr/中國/20160301-美加日德與歐盟大使關注中國反恐和網絡安全等新法。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5日。 桑普,「最大恐怖組織的反恐法」,民報,2016年1月http://www.peoplenews.tw/news/db4ed981-8cce-4177-abf5-777642e8a1fc。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2日。 董立文,「中國反恐問題的迷霧」,網址:http://140.119.184.164/view/15 2.ph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2日。 趙楚,「巴黎襲擊與中國對合作反恐的新認知」,BBC新聞網,2015年11月,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1/151119_china_paris_attack_military。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2日。 潘睿凡,「中國新反恐主義法能起效嗎?」,博訊新聞網,2016年1月,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6/01/201601010413.shtml#.VvkBSPl96hc。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2日。 蔡裕明,「中國大陸近期因應恐怖攻擊之政策佈局簡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5年12月,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13771&ctNode=5602&mp=1。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0月27日。 鄭崇生,「陸新疆反恐 美報告:助長極端暴力」,中央通訊社,2015 年6 月20日,http://www.Can.com.tw/news/aopl/201506200055-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8月30日。 韓詠紅,「韓方明:中國反恐法的三個難題待解」,聯合早報網,2016年1月,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60101-565939。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5日。 關健斌,「警惕恐怖主義全球化趨勢」,新華通訊社半月談網站,2004年09月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8/277980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9月25日。 「ISIS恐怖組織妄言新疆凸顯中國經略中亞必要性」,孫力舟,中國民族宗教網,2014年8 月11 日,http://mzzjw.com/html/report/140823384-1.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7月12日。 貳、英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Bruce Hoffman,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St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1998),p.9。 Cindy C.Combs,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97),p.234 David Calton and Carlo Schaer(eds.),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Word Security (London:croom Helm Ltd,1975),p.15. David Held(et al.), 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213~214, 189, 228. Daniel Byman,Deadly Connections–States that Sponsor Terror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59~66. Ericson Andrew and Gabe Collins, Beijing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The Significance of a Chinese State-Owned Tanker Fleet Orbit﹐Journal of World Affairs﹐Fall 2007. Ethnics,Religion and Conflicts in Central and South Asia(Xinjiang People’s Pubishing House,2003),P300-303 Пусенкова Нина: Восток есть восток: Новая 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провинция России,Рабочие материалы №4,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2007 , С 4. John Arquilla, David Ronfeldt, & Michele Zanini,Networks, Netwar, and Information-Age Terrorism, in Ian Lesser(eds.) Countering The New Terrorism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9), pp.49. Jacob N. Shapiro,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Vulnerabilities and Inefficiencies,” p. 61. Martin Kramer,Protest and Revolution in the Shiite Islam(Hakibbutz Hameuhad, TelAviv, 1985) ,pp.11-15. Paul Wilkinson, Terrorism Versus Democracy: The Liberal State Response(London: Frank Cass, Reprinted 2002), p.19∼21. Paul Allan Schott, “Reference Guide to Anti-Money Laundering and Combating the Financing ofTerrorism”(Washington, D.C.: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World Bank/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6), p. I~5. Robert Art, “The Fungibility of Force,” in R. Art & K. Waltz(eds.), The Use of Force-Military Power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1999), p. 7. 二、網站專文 “China passes controversial counter-terrorism law,”Reuters, December 30 2015,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14,”U.S. Department of State,2015 年6 月20日,http://www.state.gov/j/ct/rls/crt/2014/index.htm.Last Accessed on April 22 2016。 http://www.memrijttm.org/al-qaeda-in-the-indian-subcontinents-aqiss-new-english-language-magazine-publishes-10-facts-about-east-turkistan-focusing-on-chinas-persecution-of-uighur-muslims.html. Last Accessed on April 22 2016。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security-idUSKBN0UA072 2015122 8.Last Accessed on April 22 2016。 Encyclopedia Britannica,<http://www.britannica.com/search?query=definition+of+terroris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8日)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1Dictionary,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terroris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8日) U.S. Department of State, "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 2003", April 2004,<http://www.state.gov/documents/ organization/31912.pdf>(檢索日期:2017年2月2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5922006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22006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THE.NCCU.DIPSIS.005.2018.F09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