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898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451/144438 (79%)
造訪人次 : 51244968      線上人數 : 8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986


    題名: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接送空間現況調查研究
    Entrance Spac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Preschool in Taipei City
    作者: 郭沛衡
    Kuo, Pei-Heng
    貢獻者: 湯志民
    Tang, Chih-Min
    郭沛衡
    Kuo, Pei-Heng
    關鍵詞: 幼兒園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
    接送空間
    入口空間
    接送空間規劃
    Preschool
    Entrance space
    Shuttle space
    Entrance space planning
    Pick-up zone
    Child pick-up area
    Drop-off area
    Transfer space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018-07-27 12:46:15 (UTC+8)
    摘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社會化場所,而幼兒園做為孩子的第一個學校,接送空間的緩衝,對孩子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有鑑於此,本研究將針對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接送空間進行現行設施規劃觀察,以吸引性、準備性、安全性、變化性四項度十六項特徵做符合程度的評估,並歸納現行接送空間出入口規劃模式。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接送空間都具備「大門出入口」、「出入口兩側與鄰近街廓」及「動線規劃」設計,九成一設置「室內接待空間」,八成九擁有「前庭空間」。
    二、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接送空間展現安全性、準備性、吸引性與變化性的特徵,平均值皆高程度符合。其中安全性特徵表現最高,其次依序為準備性、吸引性與變化性。
    三、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接送空間出入口規劃以單一出入口模式最多,其次依序為兩個出入口模式與多個出入口模式。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對於幼兒園主管、教師、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During children`s growth process, schooling is a very important socialization step. As preschool is the first school for children, the buffer area of the parents` pick-up zone is significant for childre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assessment of the preschool entrance space. It will conduct surveys on the current entrance space planning for public pre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assess the degree of compliance with the four features of attractiveness, preparedness, safety and variety, and summarize current entrance space planning model.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The entrance space of Public Preschool in Taipei City all have gate entrances, entrances sides and adjacent street and pick-up line, 91% have indoor reception space, and 89% have vestibule space.
    2.The entrance space of Public Preschool in Taipei City demonstrated attractiveness, preparedness, safety and variety, and all of them were above average. Among them, safety features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ollowed by preparedness, attractiveness, and variety.
    3.The entrance space of Public Preschool in Taipei City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single entrance, followed by two entrances, and multiple entrances.

    After all,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education authorities, preschool supervisors, teachers and those who will conduct futher stud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信中、孫自宜、張立東(2008)。職前幼教師的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環境安全認知能力之研究。嘉南學報(人文類),34,665-675。
    方琴慧(2015)。公立幼兒園三歲幼兒初期生活歷程之反思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方聖文(2009)。幼兒就學準備度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以臺北縣、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內政部營建署(2017)。都市更新篇。2017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1&Itemid=190
    王本壯、藍忻怡(2016)。社區X營造-政策規劃理論實踐。臺北市:唐山。
    王佩泓(2011)。「媽媽,我不要上學!」-一位幼兒分離焦慮的故事。幼兒教育,301,56-64。
    王美方、廖鳳瑞(2006)。家庭--幼兒園中間系統量表建構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4),745-769。
    王馨敏(2000)。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臺中縣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岱蓉(2013)。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親師溝通情況與因應溝通障礙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沛亭(1995)。幼稚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南亞學報,15,219-246。
    朱家昱(2013)。生態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以汐止崇德國小為例。學校建築研究,2013,73-89。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5年7月1日)。2017年1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MOBILE/law.aspx?pcode=H0070031&KW=%E5%B9%BC%E5%85%92%E6%95%99%E8%82%B2%E5%8F%8A%E7%85%A7%E9%A1%A7%E6%B3%9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2)。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2012年8月15日)。2017年1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7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7)。幼兒園查詢。2017年1月20日,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age_id=2085
    李小荔(2007)。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區位配置與空間改善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李可潤(2011)。幼稚園室內空間中的色彩研究。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藝版),2011(1),89。
    李茜、毛天斌(2013)。淺談幼兒園入口校園文化環境打造。藝術時尚(下旬刊),2013(5),41-42。
    李淑娟(2016)。國小建築用後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樹華、莊惠嵐(2011)。以國際安全學校觀點看國民小學校園安全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修平人文社會學報,17,65-84。
    何惠麗、曹俊德(2016)。國民小學推展特色學校之研究。學校行政,106,178-198。
    宋志强、徐健(2009)。幼兒園指紋識別接送系統設計。計算機與現代化,2009(10),161-164。
    宋卓娟、湯琳菲、張冰清(2013)。長沙市公園兒童室外遊戲活動場地現狀調查和分析。中國農資,2013(40),170 - 171。
    沈如雪、黃婭婷、傅麗麗(2012)。六邊形組合座椅設計。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97-98。
    沈龍安(2016)。華德福教育對於臺灣幼兒教育制度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69,93-108。
    吳中勤(2008)。臺北市公立幼稚園遊戲場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中勤(2013)。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空間規劃之探析。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5,63-82。
    吳金香、張茂源(2012)。少子女化趨勢下幼兒園經營之探討。學校行政,80,120-137。
    吳美純(2004)。啟動孩子對於“美”的感受-談幼兒美感教育的推動與實踐。四季兒童教育專刊,17,51-58。
    吳美瑤、詹秀美(2010)。促進新住民家長與特殊教育教師之親師溝通。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6,5-7。
    吳姿瑩(2012)。紐約與臺北都會區接送行為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吳珮青(2013)。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祥輝(2006)。芬蘭驚豔: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臺北市:遠流。
    汪慧玲(2011)。自然生態環境的建構-私立愛德幼稚園的環境與課程。幼兒教育,303,74-79。
    邱嘉玲、魏美惠(2014)。幼托整合對公私立幼兒園影響之初探。幼兒教育年刊,25,163-183。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以凱(2015)。親、師,怎麼互動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52-53。
    林玉体(2001)。幼兒教育思想。臺北市:五南。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臺北市:五南。
    周于佩、幸曼玲(2017)。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從使用坊間教材邁向自編教材之途徑。教科書研究,10(1),139-146。
    周怡伶(2008)。臺北市立國小附幼教師運用中介空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周怡伶、段慧瑩(2009)。許幼兒一個美好的環境-幼兒園中介空間初探。幼兒教保研究,3,75-90。
    周玉華、劉軍(2001)。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實施的思考與實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0,199-200。
    胡元華(2010)。到校門口學做好老師。班主任,2010(02),55-56。
    胡新建(2012)。城市中學校門口擁堵問題研究。華章,2012(35),364。
    姚凱蘋(2013)。公立幼兒園家長理想中的課程與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高家斌、白沛緹(2011)。幼兒園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高敬文、成長兒童學園教師(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高傳正、徐敏琪、李湘凌(2016)。綜合社區文化特色探究原住民幼兒科學學習特性與能力。科學教育月刊,388,14-31。
    孫扶志(2015)。翻轉幼兒園新世代父母親職教育成效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47-51。
    孫娟(2013)。幼兒園環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考試週刊,96,187。
    夏紅麗(2014)。中小學校門口視頻監控中的行為檢測。科學與財富,2014(5),142。
    徐柏姗(2015)。淺談幼稚園室內環境創設的要點。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492。
    徐聯恩、鄭雅方(2010)。五歲幼兒就學準備度評量表之發展。幼兒教育,297,1-21。
    秦夢群、莊清寶(2012)。臺灣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及其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5(2),163-192。
    馮佳怡(2006)。校園生活休憩空間之探析: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學校行政,45,205-225。
    馮朝霖(2008)。空間領導、氣氛營造與美學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49-60。
    許玉齡(2003)。認識我國公立國小附幼的園長。國教世紀,206,79-86。
    許淑麗、謝瑩慧(2010)。戶外遊戲場中之幼兒遊戲探究-以一個幼稚園班級爲例。幼兒教育年刊,21,1-29。
    許婉玉(2017)。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雅惠(2010)。幼兒家長對園所服務品質現況調查之研究。南亞學報,30,299-326。
    許碧勳(2006)。無户外遊戲空間之托兒所成功經營策略探討。育達學院學報,12,99-126。
    許錦雲(2008)。幼兒園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創刊號,13-29。
    許籐繼、羅綸新(2006)。國民中小學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237 -256。
    梁佳蓁(2015)。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課程的運用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36-140。
    郭沛衡(2017)。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評估特徵探究。幼兒教育創新與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7-116。屏東市: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郭洳君、蕭惠君(2016)。幼兒園環境色彩之應用現況研究-以臺北市四所幼兒園為例。藝術論文集刊,27,29-58。
    郭嘉富(2011)。幼兒教育的空間彈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郭靜靜(2013)。淺談幼兒園安全教育。淮陰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0(1),79-81。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常雅珍(2010)。幼保系大四學生托兒所集中實習園所特色之研究。長庚科技學刊,12,61-82。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臺北市:達雯印刷。
    張建彥、蔡侑希(2012)。國小學童步行通學環境安全評估指標與權重之建立。101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415-430。
    張俊彥(2000)。幼稚園戶外空間幼兒安全之研究-以臺中太平市為例。觀光研究學報,6(2),33-50。
    張財銘、黃永寬(2005)。談情境模式幼兒運動遊戲教學。幼兒運動遊戲年刊,1,43-53。
    張裕程(2017)。探究親師衝突的危機-建構教師正向的情意特質。學校行政,109,123-137。
    張碩玲(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曹翠英(2002)。我國公私立幼稚園幼兒遊戲室規劃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461-492。
    莊琳君(2017)。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位臺灣老師的德國教育大震撼。新北市:野人。
    陳文薏(2008)。臺灣地區之公立專設幼稚園校園創意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君柔(2017)。幼兒園在地課程的美感經驗探究 —以香香米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長征(2009)。景觀化校園營造探析。安徽農業科學,37(19),9255-9257、9292。
    陳淑琦、鍾雅惠(2013)。淺談幼兒園在地文化課程設計。國教新知,60(4),41-48。
    陳凱鈿(2002)。學校建築規畫參與式設計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惠芳(2005)。托育機構教學設施及公共安全標準的探討。幼兒保育研究集刊,1(1),75-85。
    陳詩媛(2016)。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內部行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麗琴(2011)。幸福綠世界-基隆市立建德幼稚園的空間創建。幼兒教育,303,70-73。
    黃庭鍾、江如瑤(2015)。以新部頒課綱觀點評選幼兒園經營戶外遊戲空間之重要性研究。危機管理學刊,12(1),73-84。
    黃國平(2007)。社區安全通學環境之規劃設計與檢討-以東明里為例。健康城市學刊,5,70-78。
    黃惠雯(2013)。臺北市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社會遊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2011)。幼兒園遊戲課程。臺北市:心理。
    黃義良(2006)。幼稚園服務行銷之個案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0,1-32。
    黃耀榮、張怡君(2005)。兒童認知發展應用在幼兒教育環境設計語言建構之探討。設計學報,10(4),1-17。
    萊素珠、廖鳳瑞(2014)。上學這條路:兩歲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之銜接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8(2),69-92。
    傅琍玲、蘇育令(2016)。輔導害羞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之行動研究。幼兒教保研究,16,31-59。
    湯志民(1986)。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基本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1991)。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7)。教育的新空間:中學學科型教室規劃與發展。敎育研究,156,86-107。
    湯志民、曾雅慧、劉冠廷、劉侑承(2011)。國民中小學創新學校經營校長空間領導之研究-以臺北市和新北市為例。2011學校建築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401-425。
    湯志民(2012a)。臺北市和新北市國民中小學空間領導方式之研究。教育與心理,35(1),1-28。
    湯志民(2012b)。境教的實質影響力。師友月刊,544,9-13。
    湯志民(2013)。空間領導:原則與理論基礎。教育行政研究,3(2),1-30。
    湯志民(2014)。校園規劃新論。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陳詩媛、簡宜珍(2016)。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9(1),1-28。
    湯志民(2017)。非典型學校:經營與啟示。學校行政,109,1-20。
    楊欣怡(2005)。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研究-以臺北市永安、新生、健康國小附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淑佩(2014)。幼兒園園長危機管理歷程之模式研究-以衛生保育事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貴棻(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空間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曉玲、陳紅、車飛(2009)。接送孩子路上的遊戲。早期教育(家教版),2009(1),19-21。
    詹前堂(2004)。自我教導訓練團體對「退縮–被拒絕」兒童輔導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廖文靜(2010)。學校設施品質與教育成果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廖本全、李承嘉(2003)。「存在空間」的詮釋:傳統空間規劃的一個省察。臺灣土地研究,6(1),83-104。
    管培紅(2013)。試談幼稚園活動室的環境創設問題。幼稚教育˙教育科學,2013(7),29-31、44。
    趙立東(2011)。淺談托幼機構的消毒方法。中國醫藥指南,2011(31),230-231。
    熊鋼、吳克力(2015)。多重身分認證的幼兒接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淮陰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39-42。
    臺北市主計處(2017)。臺北市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2017年1月20日,取自http://210.69.61.217/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
    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設置家長接送區設置準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劉玉燕(1991)。幼兒園環境設計的潛能空間。載於屏東師範學院舉辦之「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2-105),臺北。
    劉冠廷(2016)。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美惠、謝美慧(2009)。幼兒家長選擇就讀公立幼稚園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3,63-74。
    鄭雅方(2009)。幼兒就學準備度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蕭佳純(2011)。學校創新氣氛、教師內在動機與教師創意教學表現關聯之研究: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4),85-125。
    蕭炳欽(2003)。城市空間藝術。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戴愛麗(2015)。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教學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謝妃涵(2017)。幼兒園實施行動取向環境教育之探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1(1),19-50。
    謝政穎、謝竺君(2014)。學童步行通學最佳環境安全路徑之研究-以臺中市上石國小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15(1),43-59。
    謝琇英、李新民(2007)。高雄市幼兒園所健康環境現況之探討。學校衛生,50,1-21。
    鍾佳欣(2011)。國小教師對校園公共藝術空間規劃的知覺偏好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市五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偉馨(2015)。穿上盔甲的貓。臺北市:商周。
    蘇愛秋(2001)。開放的親職教育。臺北市:信誼。

    西文部分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ddad, L. (2002).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arly Childhood and Family Policy Series No. 3. Paris: UNESCO.
    Malaguzzi, L. (1993). History, ideas, and basic philosophy. In C. Edwards, L. Gandini & G. Forman (Eds.),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orwood, NJ: Ablex.
    Schneider, M.(2002). Do school facilities affect academic outcomes? Washington: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104157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7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ECE.004.2018.F02
    顯示於類別:[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700601.pdf21021KbAdobe PDF2667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